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现有光伏车棚组件一般是采用横装方式(如图1所示),且防水构造均由横向与纵向双向导水槽组成,其防水及导水策略为:大部分落于光伏组件上的雨水通过光板表面从上往下最后流进天沟或组件直接散水,小部分雨水渗透进组件之间的接缝,流到组件下的横向导水槽与纵向导水槽中,横向导水槽中的水最后汇流到纵向导水槽中,最后由纵向导水槽汇流到天沟或直接排到地面。
3.但是,随着光伏组件板面尺寸的变大,组件横装短边固定的形式越来越受组件尺寸的制约,短边固定已经对光伏组件受力造成不利影响;但如若只是改变组件安装方式而不改变横纵导水槽,会导致防水构造成本增加,不利于光伏车棚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用以在提升光伏组件安装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安装成本,所述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光伏车棚、光伏组件、导水槽及防水胶条,其中:
5.若干排所述光伏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光伏车棚顶部的天沟两侧,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防水胶条卡设在各排内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各排内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密封连接;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一所述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天沟连通,以将所述光伏组件承接的雨水引流至所述天沟。
6.具体实施中,各所述光伏组件的短边面向所述天沟设置。
7.具体实施中,所述导水槽通过安装座垂直搭接于光伏车棚顶部的檩条上方。
8.具体实施中,所述导水槽截面呈倒几字形设置,两侧具有卷边;所述安装座呈l形,顶部具有与所述导水槽相匹配的卷边;所述导水槽与所述檩条搭接处的两侧各设置一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卡合于所述导水槽卷边内,底部贴合连接于所述檩条,以固定所述导水槽与所述檩条的相对位置。
9.具体实施中,所述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导水槽及所述檩条固定连接。
10.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自攻螺钉。
11.具体实施中,所述天沟设置在所述光伏车棚对称位置的低处,所述光伏组件边缘搭接在光伏组件边框中。
12.具体实施中,所述导水槽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底部和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
13.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栓连接。
14.具体实施中,所述防水胶条为发泡硅胶防水胶条。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包括:依次设置于光伏车棚顶部的天沟两侧的若干排光伏组件,各排内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具有间隙,防水胶条卡设在各排内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各排内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密封连接;沿天沟的延伸方向,各相邻两排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导水槽,该导水槽的尾端与天沟连通,以将光伏组件承接的雨水引流至天沟。该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与现有的光伏组件横装结构相比,取消了横向导水槽,采用了纵向导水槽方式,可以将雨水统一导向车棚中心的天沟,且在光伏组件的横向缝隙之间设置了防水胶条,避免雨水渗漏,该安装结构有效地提升了光伏车棚的稳定性,且大幅度的降低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车棚组件横装结构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的横向节点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的纵向节点示意图;
2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水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具体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用以在提升光伏组件200安装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安装成本,所述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包括光伏车棚100、光伏组件200、导水槽300及防水胶条400,其中:
24.若干排所述光伏组件200依次设置于所述光伏车棚100顶部的天沟110两侧,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20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防水胶条400卡设在各排内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200件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各排内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200密封连接;各相邻两排所述光伏组件200之间设置有一所述导水槽300,所述导水槽300与所述天沟110连通,以将所述光伏组件200承接的雨水引流至所述天沟110。
25.具体实施中,光伏组件200的朝向在设置时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2所示,各所述光伏组件200的短边面向所述天沟110设置。光伏组件200的短边面向所述天沟110设置,即竖装光伏组件200,通过光伏组件200的边框210长边来进行固定,可以有效保证
光伏车棚的安装稳定性。
26.具体实施中,导水槽300的固定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导水槽300可以与天沟110及檩条120垂直,即所述导水槽300可以通过安装座310垂直搭接于光伏车棚100顶部的檩条120上方。进一步的,如图3、图4及图5所示,为了导水槽300与檩条120直接连接稳固,所述导水槽300截面可以呈倒几字形设置,两侧具有卷边;所述安装座310可以呈l形,顶部具有与所述导水槽300相匹配的卷边;所述导水槽300与所述檩条120搭接处的两侧各设置一所述安装座310,所述安装座310的顶部卡合于所述导水槽300卷边内,底部贴合连接于所述檩条120,以固定所述导水槽300与所述檩条120的相对位置。安装座310与导水槽300及檩条120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所述安装座3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500分别与所述导水槽300及所述檩条120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500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由于自攻螺钉连接稳定,安装方便,因而所述第一连接件500可以为自攻螺钉。
27.具体实施中,天沟110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2、图3所示,所述天沟100设置在所述光伏车棚100对称位置的低处,所述光伏组件200边缘搭接在光伏组件边框210中。
28.具体实施中,申请人考虑到现有车棚采用压块固定组件,需从上往下施工,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组件造成踩踏影响组件寿命,同时施工人员需进行高空作业,不利于施工人员安全。因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利用组件边框210底部与导水槽300连接的方式来固定光伏组件200,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导水槽30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600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210底部和安装座310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600可以为螺栓连接。导水槽300上可以预先打定位固定孔,孔位则与光伏组件200边框底部的安装孔相匹配,在现场安装时,只需要将螺栓依次贯穿固定孔及安装孔,再用螺母固定,便可以有效固定光伏组件200与导水槽300的相对位置。导水槽300在承担光伏组件200固定的同时还兼顾了排水导水作用,其既是结构受力构件,也是导水排水结构。
29.具体实施中,防水胶条400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由于发泡硅胶密封性优异,能有效防止微粒和雨水,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因而所述防水胶条400可以为发泡硅胶防水胶条。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包括:依次设置于光伏车棚100顶部的天沟110两侧的若干排光伏组件200,各排内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之间具有间隙,防水胶条40卡设在各排内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各排内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0密封连接;沿天沟110的延伸方向,各相邻两排光伏组件200之间设置有一导水槽300,该导水槽300的尾端与天沟110连通,以将光伏组件200承接的雨水引流至天沟110。该光伏车棚组件安装结构与现有的光伏组件200横装结构相比,取消了横向导水槽300,采用了纵向导水槽300方式,可以将雨水统一导向车棚中心的天沟110,且在光伏组件200的横向缝隙之间设置了防水胶条400,避免雨水渗漏,该安装结构有效地提升了光伏车棚100的稳定性,且大幅度的降低了安装成本。
3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