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供液组件及线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3275发布日期:2023-01-14 06:5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供液组件及线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供液组件及线切割机。


背景技术:

2.对于高硬脆材料的切割,金刚线切割替代砂浆切割是行业内的发展趋势,相较于砂浆切割,金刚线切割在出片率、切割效率、生产成本、环保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3.金刚线切割设备即金刚线切割机。金刚线切割机在工作时,通过至少两个辊筒带动金刚线反复运动对进给的待切割棒料进行切割,并且为防止棒料过热,通常需要对棒料进行冷却。但是,随着切割的进行,棒料会出现外冷内热的情况,致使棒料内部产生热变形,严重影响切割质量。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切割过程中棒料内部热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所述供液缸包括存放切割液的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设置在所述线切割机的切割总成上的切割液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线切割机的液路总成中的切割液进液口连通,所述供液缸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缸体内的切割液加热的加热部。
6.通过设置加热部,可根据需要启动加热部来加热供液缸内的切割液,使得加热后的切割液被用于对棒料进行喷淋冷却时,棒料的外壁温度提高、内外温差减小,从而减小棒料的热变形,提高切割质量。通常,为保证线切割机在切割过程的冷却效果,供液缸内存放的冷却液不会被加热,本技术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设置加热部,可以随切割进程有选择性地加热切割液,使得棒料内外的温度相匹配,避免棒料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热变形,在冷却效果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棒料的切割质量。并且,采用供液缸设置加热部的技术方案,还使得线切割机的改造成本低,无需改动线切割机的其他总成结构,即可实现预期目的。
7.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部包括彼此连接的接线端和加热体,所述接线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壁上,所述加热体伸入所述第一缸体内部。
8.通过将接线端连接在第一缸体外壁上,加热体伸入第一缸体内部,能够提高加热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减少漏电风险。
9.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顶壁上;并且/或者所述加热体包括直线段和盘设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接线端连接,所述盘设段与所述直线段连接并且所述盘设段盘设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底部。
10.通过将接线端连接在第一缸体顶壁上,可以减小对其他方向的空间侵占。通过将加热体设置为直线段和盘设段,且盘设段盘设在第一缸体的底部,不仅可以提高加热面积,
实现高效加热,还能够提高切割液的加热均匀性。
11.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加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并且/或者所述加热部整体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部。
1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将加热部固定设置在第一缸体,可以提高加热部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将加热部整体放置在第一缸体内部,可以降低改造成本。
13.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部为电加热器。
14.通过采用电加热器,使得线切割机的改造成本低、且改造后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
15.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缸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缸体内的切割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6.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第一缸体内切割液温度进行采集和控制,为实现温度自动化控制带来可能。
17.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彼此连接的连线端和测量端,所述连线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壁上,且所述测量端伸入至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
18.通过将连线端连接在第一缸体外壁上,测量端伸入第一缸体内部,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稳定性。
19.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线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顶壁上。
20.通过将连线端连接在第一缸体顶壁上,可以减小对其他方向的空间侵占。
21.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或红外温度传感器。
22.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缸还包括供液泵,所述供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所述供液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缸体连通,所述供液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
23.通过设置供液泵,能够为切割液的循环提供动力,同时降低液路总成的结构复杂度。
24.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缸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缸体内的切割液进行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上且部分伸入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
25.通过设置搅拌组件,能够利用搅拌组件对切割液进行搅拌,使得第一缸体内的切割液温度更加均匀,使得切割液温度始终处于适宜区间,提高切割液的温度稳定性。
26.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缸还包括第一液位组件,所述第一液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上且部分伸入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
27.通过设置第一液位组件,可以对第一缸体内的切割液高度进行测量,实现切割液的自动供给控制。
28.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液缸还包括多个第一移
动脚轮,多个所述第一移动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外壁。
29.通过在供液缸的缸体上设置多个第一移动脚轮,提高了供液缸的移动便利性。
30.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缸体分隔成为彼此连通的第一内缸和第二内缸,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内缸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内缸连通,所述加热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内缸的切割液加热。
31.通过设置隔板,能够对回流的切割液进行截流和阻挡,减小内部切割液的波动,保持切割液的流动稳定性。
32.在上述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底壁上且由所述底壁向上延伸。
33.通过隔板设置在第一缸体底壁,能够对回流切割液中的杂质进行截流和沉降,提高切割液纯度。
3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回液缸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液缸,所述回液缸包括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切割液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
35.本技术的供液组件,除具有上述供液缸的优点外,通过设置供液缸与回液缸的组合,可以利用回液缸对回收的切割液进行沉降和过滤,提高切割液的使用效果。
36.在上述供液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液缸还包括回液泵,所述回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所述回液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二缸体连通,所述回液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
37.通过设置回液泵,能够为切割液的循环提供动力,同时降低液路总成的结构复杂度。
38.在上述供液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液缸还包括第二液位组件,所述第二液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上且部分伸入所述第二缸体的内部。
39.通过设置第二液位组件,可以对第二缸体内的切割液高度进行测量,实现切割液的自动供给控制。
40.在上述供液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回液缸还包括多个第二移动脚轮,多个所述第二移动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的外壁。
41.通过在供液缸的缸体上设置多个第二移动脚轮,提高了回液缸的移动便利性。
4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线切割机,所述线切割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液缸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供液组件。
43.本技术的线切割机,通过设置供液缸或供液组件,能够提高切割过程中的冷却效果,避免棒料外冷内热产生热变形,提高切割质量。
附图说明
44.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金刚线切割机来描述本技术的用于线切割机的供液缸、供液组件及线切割机。附图中:
45.图1为本技术的供液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其示出了供液缸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
46.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47.图3为本技术供液缸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48.图4为本技术的供液缸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49.图5为本技术的金刚线切割机的总装图;
50.图6为本技术的金刚线切割机的俯视图。
51.附图标记列表
52.1、供液缸;11、第一缸体;111、第一进液口;112、第一出液口;12、加热部;121、接线端;122、加热体;1221、直线段;1222、盘设段;13、温度传感器;131、连线端;132、测量端;14、供液泵;15、搅拌组件;16、第一液位组件;17、第一移动脚轮;18、隔板;2、回液缸;21、第二缸体;211、第二进液口;212、第二出液口;22、回液泵;23、第二液位组件;24、第二移动脚轮;3、底座;4、切割总成;41、切割区框架;42、切割液回流组件;5、液路总成;51、液路框架;6、绕线区总成;7、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金刚线切割机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技术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线切割机。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6.首先参照图1,对本技术的供液缸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供液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其示出了供液缸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57.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切割过程中棒料内部热变形的问题,本技术的供液缸1包括存放切割液的第一缸体11,第一缸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11和第一出液口112,第一进液口111与设置在线切割机的切割总成4上的切割液回流口连通,第一出液口112与线切割机的液路总成5中的切割液进液口连通,供液缸1还包括用于对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加热的加热部12。
58.上述供液缸1应用于金刚线切割机时,线切割机启动工作,通过切割总成4对待切割棒料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供液缸1内的切割液通过液路总成5输送至切割总成4,并通过喷淋等方式喷到棒料上,对棒料进行润滑冷却。随着切割的进行,棒料内部温度升高,内
外温差变大。此时加热部12对切割液进行加热,提高切割液的温度,提高温度后的切割液喷淋到棒料上时,提高了棒料外壁的温度,减小了棒料的内外温差。
59.通过设置加热部12,可根据需要启动加热部12来加热供液缸1内的切割液,使得加热后的切割液被用于对棒料进行喷淋冷却时,棒料的外壁温度提高、内外温差减小,从而减小棒料的热变形,提高切割质量。通常,为保证线切割机在切割过程的冷却效果,供液缸1内存放的冷却液不会被加热,本技术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设置加热部12,可以随切割进程有选择性地加热切割液,使得棒料内外的温度相匹配,避免棒料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热变形,在冷却效果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棒料的切割质量。并且,采用供液缸1设置加热部12的技术方案,还使得线切割机的改造成本低,无需改动线切割机的其他总成结构,即可实现预期目的。
60.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供液缸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6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供液缸1包括第一缸体11、加热部12、温度传感器13、供液泵14、搅拌组件15、第一液位组件16和第一移动脚轮17。
62.第一缸体11大致呈圆角长方体,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缸体11的高度,第一缸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11和第一出液口(图中未示出),第一进液口111与线切割机的切割总成4上设置的切割液回流口连通,第一出液口与线切割机的液路总成5中的切割液进液口连通。其中,第一进液口111为管体,其可以通过连接管与切割液回流口连通。
63.加热部12包括彼此连接的接线端121和加热体122,接线端121连接于第一缸体11的外壁上,优选地本技术中接线端121连接于第一缸体11的顶壁上。加热体122包括直线段1221和盘设段1222,直线段1221与接线端121连接,盘设段1222与直线段1221连接并且盘设段1222水平盘设在第一缸体11的底部。加热部12在本技术中优选地采用电加热器,其具体形式不作限制,可以为电磁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电阻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等。
64.通过将接线端121连接在第一缸体11外壁上,加热体122伸入第一缸体11内部,能够提高加热部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减少漏电风险。通过将接线端121连接在第一缸体11顶壁上,可以减小对其他方向的空间侵占。通过将加热体122设置为直线段1221和盘设段1222,且盘设段1222盘设在第一缸体11的底部,不仅可以提高加热面积,实现高效加热,还能够提高切割液的加热均匀性。通过采用电加热器,使得线切割机的改造成本低、且改造后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
65.温度传感器13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温度.其具体包括彼此连接的接线端131和测量端132,连线端131连接于第一缸体11的外壁上,测量端132伸入至第一缸体11的内部,优选地本技术中连线端131连接于第一缸体11的顶壁上。温度传感器13在本技术中可以是接触式传感器,如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3、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13等,当然也可以是非接触式传感器,如红外、温度传感器13等。
66.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13,可以实现对第一缸体11内切割液温度进行采集和控制,为实现温度自动化控制带来可能。通过将连线端131连接在第一缸体11外壁上,测量端132伸入第一缸体11内部,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13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将连线端131连接在第一缸体11外壁上,测量端132伸入第一缸体11内部,能够提高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将连线端131连接在第一缸体11顶壁上,可以减小对其他方向的空间侵占。
67.供液泵14、搅拌组件15和第一液位组件16均设置于第一缸体11的顶部。其中,供液
泵14的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缸体11的顶部,泵头伸入至第一缸体11内,泵头的进口与第一缸体11连通,泵头的出口与第一出液口连通。搅拌组件15包括搅拌电机、减速器以及搅拌叶片,搅拌电机和减速器设置在第一缸体11的顶部,搅拌叶片伸入第一缸体11内部,搅拌电机运行时,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对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进行搅拌。第一液位组件16的具体结构形式本技术不作限制,任何能够检测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的高度的液位检测装置均可以适用于本技术,例如,第一液位组件16可以是磁浮子式液位计、投入式液位计或超声波式液位计等。第一移动脚轮17本技术中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移动脚轮17沿周向依次设置在三个彼此相邻的外侧壁下部。
68.通过设置供液泵14,能够为切割液的循环提供动力,同时降低液路总成5的结构复杂度。通过设置搅拌组件15,能够利用搅拌组件15对切割液进行搅拌,使得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温度更加均匀,使得切割液温度始终处于适宜区间,提高切割液的温度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液位组件16,可以对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高度进行测量,实现切割液的自动供给控制。通过在供液缸1的缸体上设置多个第一移动脚轮17,提高了供液缸1的移动便利性。
69.下面参照图3和图4,对本技术的供液缸的一种可替换方式进行介绍。其中,图3为本技术供液缸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供液缸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70.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中,供液缸1包括第一缸体11、加热部12、温度传感器13、供液泵14、第一移动脚轮17和隔板18。
71.其中,加热部12、温度传感器、供液泵14和第一移动脚轮17的设置方式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供液缸1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就两种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进行阐述。
72.第一缸体11大致呈圆角长方体,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第一缸体11的高度,第一缸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11和第一出液口112,第一进液口111与线切割机的切割总成4上设置的切割液回流口连通,第一出液口112与线切割机的液路总成5中的切割液进液口连通。其中,第一进液口111为设置于第一缸体11上的开口,该开口可以直接对应设置在切割液回流口下方,承接回流的切割液。
73.第一缸体11内还设置有隔板18,隔板18将第一缸体11分隔成为彼此连通的第一内缸(图4中隔板左侧缸体)和第二内缸(图4中隔板右侧缸体),第一进液口111与第一内缸连通,第一出液口112与第二内缸连通,加热部12设置在第一缸体11与第二内缸对应的顶壁上,从而用于对第二内缸的切割液加热。优选地,隔板18固定设置于第一缸体11的底壁上且由底壁向上延伸。
74.通过设置隔板18,能够对回流的切割液进行截流和阻挡,减小内部切割液的波动,保持切割液的流动稳定性。通过隔板18设置在第一缸体11底壁,能够对回流切割液中的杂质进行截流和沉降,提高切割液纯度。
75.下面返回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供液组件进行介绍。
76.如图1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供液组件,供液组件包括回液缸2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介绍的供液缸1。下面主要对回液缸2进行介绍。
77.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回液缸2包括第二缸体21、回液泵22、第二液位组件23和第二移动脚轮24。第二缸体21上设置有第二进液口211和第二出液口212,第二进液口211与上
述切割液回流口连通,第二出液口212与供液缸1的第一进液口111连通。回液泵22和第二液位组件23设置在第二缸体21的顶壁,回液泵22的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缸体21的顶部,泵头伸入至第二缸体21内,泵头的进口与第二缸体21连通,泵头的出口与第二出液口212连通。第二液位组件23能够检测第二缸体21内的切割液的高度,其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液位组件16,此处不再赘述。第二移动脚轮24在本技术中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移动脚轮24两两设置在第二缸体21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下部。
78.本技术的供液组件,除具有上述供液缸1的优点外,通过设置供液缸1与回液缸2的组合,可以利用回液缸2对回收的切割液进行沉降和过滤,提高切割液的使用效果。回液缸2上设置回液泵22,能够为切割液的回收提供动力,同时降低切割总成4的结构复杂度。通过设置第二液位组件23,可以对第二缸体21内的切割液高度进行测量,实现切割液的自动供给控制。通过在第二缸体21上设置多个第二移动脚轮24,提高了回液缸2的移动便利性。
79.下面参照图5和图6,对本技术的线切割机进行介绍。其中,图5为本技术的金刚线切割机的总装图;图6为本技术的金刚线切割机的俯视图。
80.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金刚线切割机,金刚线切割机包括底座3、切割总成4、液路总成5、绕线区总成6、电控柜7以及上述的供液组件。切割总成4、液路总成5和绕线区总成6固定安装在底座3上,电控柜7安装在绕线区总成6的顶部上侧。安装好后,液路总成5的一部分由底座3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图5的左上端)伸出,使得液路总成5伸出底座3第二端的部分与整机安装面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供液缸1部分位于该容纳空间内。
81.具体地,切割总成4包括切割区框架41以及固定在切割区框架41上的进给组件(未示出)、主辊组件(未示出)、切割液回流组件42等。切割区框架41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底座3的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图5中的右下端),并且切割区框架41的整体宽度与底座3宽度大致相等。主辊组件安装在切割区框架41内部,用于缠绕金刚线。切割液回流组件42安装在切割区框架41的底部,用于对切割液进行回收。其中,切割液回流组件42大致成漏斗结构,漏斗中部形成有切割液回流口,切割液回流口通过管路与切回液缸2的第二进液口211连通。
82.液路总成5包括液路框架51以及固定在液路框架51上的液路组件(未图示),液路框架51螺接固定在底座3顶面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二端(图2中的左上端),并且液路框架51的整体宽度与底座3宽度大致相等。液路组件包括切割液进液口,液路组件主要用于对通过该切割液进液口进入液路组件切割液进行温控和过滤,然后将处理好的切割液输送给切割总成4,用以对棒料和金刚线进行润滑冷却。
83.绕线区总成6固定安装在底座3顶面且位于切割总成4与液路总成5之间,用于向主辊组件提供金刚线,并提供线网切割必须的切割张力。
84.电控柜7固定安装在绕线区总成6的顶部上侧。本技术中,电控柜7设置有两个,两个电控柜7并排布置。
85.线切割机工作时,回液缸2接收切割液回流组件42回收的切割液,根据第二液位组件23的反馈信号,在第二缸体21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回液泵22运行将切割液输送至供液缸1内。供液缸1内的加热部12对切割液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切割液温度,当达到预定温度后,加热部12停止加热。搅拌组件15将切割液搅拌均匀后,供液泵14将切割液输送至液路组件,经液路组件对切割液温控和过滤后,将切割液输送至切割总成4,用以对棒
料和金刚线进行润滑冷却,其中加热后的切割液对棒料冷却时,减小棒料内外温差。冷却后的切割液继续通过切割液回流组件42回收至回液缸2,实现切割液循环流动。
86.本技术的线切割机,通过设置供液缸1或供液组件,能够提高切割过程中的冷却效果,避免棒料外冷内热产生热变形,提高切割质量。
8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技术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技术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88.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加热部12连接于第一缸体11顶壁上进行描述的,但是加热部12的具体设置方式并非唯一,在满足加热部12对第一缸体11内的切割液进行加热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加热部12的具体安装设置方式。例如,加热部12可以不固定连接,依靠其自身重力稳定放置在第一缸体11内部。再如,加热部1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缸体11内部底壁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加热部12固定连接于第一缸体11。其中,第一连接结构可以为加热部12的支架上设置的通孔,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一缸体11内部底壁上焊接的螺栓,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螺母螺接紧固,从而实现将加热部12固定在第一缸体11的内部。当然,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将加热部12固定在第一缸体11内部即可。再如,第一缸体11内部还可以设置支座等辅助安装结构,将加热部12安装在支座上。再如,在第一缸体11内部设置支座的前提下,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还可以均设置为通孔,通过螺栓螺母组将两个通孔固定连接。
89.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加热部12包括接线端121和加热体122,且接线端121连接于第一缸体11的顶壁上、加热体122包括直线段1221和盘设段1222进行描述的,但是上述设置方式仅仅为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该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举例而言,接线端121可以连接在其余如第一缸体11的任意侧壁或底壁上,加热体可以只包括直线段1221而不设置盘设段1222等。
90.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结合加热部12为电加热器进行描述的,但是加热部12的具体形式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对切割液进行加热的部件均可以应用到本技术中。举例而言,加热部12还可以为换热管,换热管盘设在第一缸体11内,且换热管内允许换热介质流过,从而通过换热介质与切割液换热实现对切割液的加热。其中,换热介质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溶液,如回收的高温切割液。
91.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13的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介绍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设置方式进行调整,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其设置位置,如温度传感器13的连线端131可以设置在第一缸体11的其余任意侧壁或底壁上。再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调整温度传感器13的固定方式为卡接等。
92.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是结合供液缸1设置有第一缸体11、加热部12、温度传感器13、供液泵14、搅拌组件15、第一液位组件16和第一移动脚轮17进行介绍的,而上述可替换方式中是结合供液缸1包括第一缸体11、加热部12、温度传感器13、供液泵14、第一移动脚轮17和隔板18进行介绍的,但是上述各部件并非必
须,在满足供液缸1包括第一缸体11和加热部12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是否设置上述各部件,以及各部件的具体设置方式,这种对部件的整体增减并未偏离本技术的原理。例如,可以省略第一缸体11上供液泵14的设置,并将供液泵14相应地设置在液路组件中,再如还可以省略回液泵22的设置,并将回液泵22设置在回液缸2上。再如,还可以不设置隔板18,等。
93.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结合供液组件包括供液缸1和回液缸2进行介绍的,但是回液缸2的设置并非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回液缸2,以及在设置回液缸2时,改变回液缸2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满足回液缸2至少包括第二缸体21即可。
94.再如,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一种线切割机的具体结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贡献体现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部12的供液缸1,而该供液缸1的应用场景并非仅限于上述的金刚线切割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技术的供液缸1应用在其他设置方式的线切割机中。
95.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9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9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