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外墙。
背景技术:2.光伏外墙是一种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物外墙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因其既能充当外墙又能利用光伏板发电而逐渐得到应用。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外墙大多是在建筑物表面后期加装龙骨支架,再将光伏组件固定到支架上,然而,后期加装的方式施工难度较大,光伏组件还会增加建筑物的负荷。现有技术中还有另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结构,通过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物墙体做成一体,既能充当建筑材料又是发电装置,能够很好地与建筑融合,且无需后期加装龙骨支架等结构,施工简单,然而,由于光伏组件与墙体为一体式结构,一旦光伏组件产生损坏,则需要拆卸替换整块墙板或放弃该块墙板的发电功能,不便于对光伏组件进行检修,甚至会造成光伏组件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外墙上的光伏组件拆卸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光伏组件的光伏外墙。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外墙,包括:预制墙板;光伏组件,设置在预制墙板的一侧;卡接件,设置在预制墙板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且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连接件,设置在光伏组件朝向预制墙板的一侧,与卡接件对应设置且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可拆卸地与卡接件卡接,以使光伏组件可拆卸地与预制墙板连接。
5.可选的,卡接件为卡扣,连接件具有连接孔,卡扣可拆卸地卡接在连接孔中。
6.可选的,卡接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一端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活动部,活动部包括连接部和转动部,连接部的一端与预制墙板固定连接且转动部的一端与连接部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转动部可选择地穿过连接孔;转动部具有相对于连接部转动的自由状态,以及与连接部相对固定且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与固定部远离预制墙板的一端卡接的锁定状态,转动部适于在处于锁定状态时穿过连接孔。
7.可选的,卡接件还包括:推动件,推动件固定设置在转动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且至少部分的位于连接件与预制墙板之间,在连接件朝向预制墙板移动时,推动件适于在连接件的推动下带动转动部绕连接部转动,以使转动部切换为自由状态。
8.可选的,连接件为耳板。
9.可选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适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支架,设置在光伏板朝向预制墙板的一侧,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10.可选的,连接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连接件分别设置在光伏板的四个角处。
11.可选的,预制墙板具有凹陷部,光伏组件嵌入凹陷部中。
12.可选的,预制墙板远离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接口,电路接口适于与光伏组件的内部线路连通。
13.可选的,预制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预制墙板依次拼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通过在预制墙板与光伏组件之间设置卡接件与连接件配合卡接,实现光伏组件与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同时,连接件与卡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实现了光伏组件与预制墙板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拆装光伏组件时,只需操作连接件与卡接件分开或卡接即可实现,便于光伏组件的拆装,从而便于将光伏组件从预制墙板上分离下来,以进行后期检修等工作,操作便捷、高效,有利于降低成本。
16.2、卡扣为活动开口式安装卡扣,卡扣较为常见、容易获得,卡接孔结构简单且易加工,卡扣和卡接孔相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17.3、通过设置推动件与转动部固定连接,实现在连接件的推动下带动转动部绕连接部转动,无需额外的控制装置即可实现光伏组件与预制墙板的分离,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外墙的正视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图1的光伏外墙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外墙的侧视图的截面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3的光伏外墙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外墙的俯视图的截面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图5的光伏外墙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预制墙板;11、凹陷部;121、第一接口;122、第二接口;123、第三接口;124、第四接口;20、光伏组件;21、光伏板;22、支架;30、卡接件;31、固定部;32、活动部;321、连接部;322、转动部;33、推动件;40、连接件;4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2.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外墙包括:预制墙板10、光伏组件20、卡接件30及连接件40,光伏组件20设置在预制墙板10的一侧;卡接件30设置在预制墙板10朝向光伏组件20的一侧且与预制墙板10固定连接;连接件40设置在光伏组件20朝向预制墙板10的一侧,与卡接件30对应设置且与光伏组件20固定连接,连接件40可拆卸地与卡接件30卡接,以使光伏组件20可拆卸地与预制墙板10连接。
33.需要说明的是,预制墙板10整体呈板状,光伏组件20整体呈板状,在实际应用中,预制墙板10作为房间的外墙,预制墙板10上设置又光伏组件20的一侧朝向室外,以利用光伏组件20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预制墙板10及光伏组件20分别由各自厂家生产、加工运至现场,现场施工更加高效、便捷,有效减少建设工期,投资成本更低。在建筑外立面相应需求部位安装本实施例的光伏墙体,在充当建筑外墙的同时又可以发电,实用性高。
34.应用本实施例的光伏外墙,通过在预制墙板10与光伏组件20之间设置卡接件30与连接件40配合卡接,实现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之间的连接,同时,连接件40与卡接件30可拆卸地连接,实现了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拆装光伏组件20时,只需操作连接件40与卡接件30分开或卡接即可实现,便于光伏组件20的拆装,从而便于将光伏组件20从预制墙板10上分离下来,以进行后期检修等工作,操作便捷、高效,有利于降低成本。
35.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30为卡扣,连接件40具有连接孔41,卡扣可拆卸地卡接在连接孔41中,当需要连接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时,卡扣卡接在连接孔41中,而当需要将光伏组件20从预制墙板10上拆卸下来时,卡扣不与连接孔41卡接,从而实现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的可拆卸连接。卡扣为活动开口式安装卡扣,卡扣较为常见、容易获得,连接孔41结构简单且易加工,卡扣和连接孔41相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36.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卡接件30包括:固定部31及活动部32,固定部31的一端与预制墙板10固定连接;活动部32包括连接部321和转动部322,连接部321的一端与预制墙板10固定连接且转动部322的一端与连接部32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转动部322可选择地穿过连接孔41;转动部322具有相对于连接部321转动的自由状态,以及与连接部321相对固定且远离连接部321的一端与固定部31远离预制墙板10的一端卡接的锁定状态,转动部322适于在处于锁定状态时穿过连接孔41。其中,连接部321的另一端指的是连接部321远离预制墙板10的一端;在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连接时,转动部322穿过连接孔41,且转动部322处于锁定状态;而当光伏组件20需要从预制墙板10上拆卸下来时或者光伏组件20安装到预制墙板10上过程中,转动部322切换为自由状态,转动部322可以从连接孔41中退出。
37.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外墙,通过设置卡接件30包括固定部31和活动部32,活动部
32的转动部322通过绕连接部321转动,实现活动部在锁定状态与自由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便于转动部322穿入连接孔41中,实现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的安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
38.优选地,所述转动部322与所述连接部321直接通过扭簧等构件连接,以使转动部322具有自动朝向远离预制墙板10的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从而转动部322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处于与固定部31相抵接的锁定状态,而当转动部322受到自光伏组件20朝向预制墙板10方向的作用力时,转动部322能够朝向预制墙板10方向转动,从而实现穿入连接孔41中,实现将光伏组件20安装到预制墙板10上。
39.具体地,在需要安装光伏组件20时,光伏组件20上的连接件40与转动部322远离预制墙板10的一侧相抵接,连接件40推动转动部322转动,使得转动部322穿入连接件40的连接孔41中,转动部322在其自身运动趋势的作用力下,朝向远离预制墙板10的方向转动,至达到与固定部31相抵接的锁定状态,则完成对光伏组件20的安装。
40.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卡接件30还包括:推动件33,推动件33固定设置在转动部322靠近连接部321的一端且至少部分的位于连接件40与预制墙板10之间,在连接件40朝向预制墙板10移动时,推动件33适于在连接件40的推动下带动转动部322绕连接部321转动,以使转动部322切换为自由状态。通过设置推动件33与转动部322固定连接,实现在连接件40的推动下带动转动部322绕连接部321转动,无需额外的控制装置即可实现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的分离,操作方便,成本低。
41.具体地,推动件33与转动部322固定连接,在光伏组件20安装在预制墙板10上时,连接件40不与推动件33接触,而在需要将光伏组件20拆卸下来时,人为向朝向预制墙板10的方向推动光伏组件20,则光伏组件20带动连接件40朝向靠近预制墙板10的方向移动,连接件40与推动件33远离转动部322的一端相抵接,连接件40推动所述推动件33远离转动部322的一端朝向靠近预制墙板10的方向移动,则推动件33带动转动部322绕转动部322与连接部321相连接的点转动,实现转动部322由锁紧状态切换为自由状态,进而转动部322从连接孔41中退出,实现光伏组件20的拆卸。
42.优选地,卡接件30预埋在预制墙板10中,结构稳定,不易脱落,可靠性高。
4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为耳板,耳板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靠性高。
44.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0包括:光伏板21及支架22,光伏板21适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支架22设置在光伏板21朝向预制墙板10的一侧,连接件40固定设置在支架22上。通过设置支架22支撑光伏板21,并且支架22为连接件40提供了设置位置,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保护光伏板21不被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4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的数量为多个,优选为四个,四个连接件40分别设置在光伏板21的四个角处,光伏板21为四边形的平板状,光伏板21的四个角指的是四边形的四个角,通过设置在光伏板21的四个角处各设置一个连接件40,便于对光伏组件20的支撑,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安装方便。
46.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板10具有凹陷部11,光伏组件20嵌入凹陷部11中,使得光伏外墙的表面较为平整,提高整体美观度和密闭性,也有利于避免光伏板凸出预制墙板10的表面时的易被撞击及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之间易进入杂质等情况的出现,从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47.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板10远离光伏组件20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接口,电路接口适于与光伏组件20的内部线路连通。预制墙板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预制墙板10依次拼接。对应地,多个光伏组件20通过预制墙板10上的电路接口连接到一起,组成光伏方阵,预制墙板10远离光伏组件20的一侧位于室内,则在室内即可完成多个光伏组件20之间的电路连接,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
48.优选地,预制墙板10上的电路接口包括第一接口121、第二接口122、第三接口123及第四接口124,四个接口均位于预制墙板10的边缘,当多个预制墙板10拼接到一起时,一个预制墙板10的第二接口122与相邻一个预制墙板10的第一接口121通过电路连接线等部件进行连接,一个预制墙板10的第四接口124与相邻一个预制墙板10的第三接口123电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相邻光伏组件20的电连接。
49.优选地,多个预制墙板10拼装完成后,使用盖板盖住电路接口,将电路接口隐藏,便于后期电路检修的同时,不影响室内功能实用性及美观等。
5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51.1、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分别由各自厂家生产、加工运至现场,预制墙板10中预埋活动开口式安装卡扣,光伏组件20预设连接耳板,墙体吊装前,通过连接耳板将光伏组件20与预制墙板10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建筑外墙安装的同时完成光伏组件20的拼装,且预制墙板10背面预留有电路接口,可在室内完成光伏组件20之间的电路连接,减少了大量的高空作业,现场施工更加高效、便捷,有效减少建设工期,投资成本更低。
52.2、活动开口式安装卡扣连接的方式,便于在后期检修时将光伏组件20从预制墙板10分离,后期检修更加便捷。
53.3、适用范围更广,可扩大至任何建筑,不限于工业用房、住宅、医院、学校等。
5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