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1927发布日期:2023-01-17 23:3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饰装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用黏土烧制而成。其规格多种、质坚、耐压耐磨、能防潮,经上釉处理后起到装饰作用,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在进行地砖的安装时,先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先在四周墙、柱上使用激光水平仪弹出面层的上平标高控制线,然后将地砖放置在找平的干拌料上,使用橡皮锤对地砖进行敲打。在敲打完成后,使用地砖找平器对相邻的地砖进行调平,使地砖按照标高控制线和方正控制线做平做正即可。
3.地砖找平器包括设置在地砖下方且穿设两块地砖缝隙之间的t形钢针、用于安装t形钢针的把手,以及螺纹连接在把手外侧的旋紧盖。t形钢针包括一体成型t形头和针体。在使用时将针体远离t形头的一端装入把手内,之后将t形头通过两块地砖的缝隙伸入到地砖下方,握住把手保证t形钢针不随旋紧盖的运动而转动,最后将旋紧盖向地砖的方向旋转至相邻的两块地砖齐平即可快速完成调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使用带有t形钢针的地砖找平器时,t形钢针位于两块地砖之间存在可能会损坏地砖造成地砖缺口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避免使用地砖找平器时对地砖造成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预先找平的干拌料上的底座、垂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件,以及位于所述底座正上方且套设在所述安装件上与所述安装件配合使用的旋转机构;
8.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上部和安装下部,所述安装下部为适应地砖缝隙的板状,所述安装下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厚度与安装下部相同或小于安装下部的安装块;所述安装上部为柱状且与所述安装下部远离安装块一端的端面垂直,所述旋转机构套设在所述安装上部上;
9.所述底座为板状结构,一面使所述底座平放在干拌料上,另一面使地砖平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安装块插入安装的安装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地砖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块地砖的安装面涂满砂浆,然后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控制线将地砖平放在预先铺平的干拌料上,使用橡皮锤捶打地砖表面进行初步安装;将安装件插入底座,在使用时将多个插有安装件的底座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控制线沿地砖边缘设置,底座安装孔的一侧插入已经初步安装好的地砖下,底座安装孔的另一侧则位于在已经找平铺好的干拌料上;在底座位于干拌料上的一侧上放置另一块均
匀涂有砂浆的地砖,使用橡皮锤对地砖进行敲打后将旋转机构套设在安装上部上,使旋转机构对地砖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直至将两侧的地砖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地砖与事先预设好的标高控制线齐平,等到地砖下的砂浆达到强度之后将安装件从底座上拔出,此时底座留在地砖下,其他部位可以再次使用;由于安装下部为板状结构,所以与地砖两侧之间压力也较为均衡,不易对地砖造成损坏。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中部与所述安装孔方位垂直处设置有插片,所述插片设置在所述安装下部的两侧,所述插片厚度与所述安装下部的厚度相同,所述插片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厚度与插片相同或小于插片的插块,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插块插入安装的插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插入插片和安装下部后,底座上形成一个十字结构,可用于放置在地砖的四角处,便于同时对四块地砖初步位置确定以及便于后续对于地砖平整度的调平,插片厚度与安装下部厚度一致可以保证地砖之间留缝的统一性,保证了地砖安装的美观性。
13.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梯形板,两块所述第一梯形板长底端面相连且连接部位构造有所述安装孔,两块所述第一梯形板靠近短底处均开设有v形槽,所述v形槽与短底端面连通,所述第一梯形板的位于所述v形槽两端的短底部分均设置倒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v形槽可以使底座在插入地砖下方的时候减少刮掉砂浆的数量,使地砖安装更加稳固,倒角的设置用于保护人手,避免在拿取时底座将人手划伤,第一梯形板相连处用于适应安装下部的长度,使安装下部与底座的安装接触面积更大,保障了安装件在安装底板上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安装下部沿所述安装上部的轴线呈对称关系设置,所述安装下部由方形板和第二梯形板构成,所述安装块固接在所述方形板宽度方向的一端面上,所述方形板远离所述安装块的一端与第二梯形板的长底端面固接,所述第二梯形板短底端面与安装上部固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上部与安装下部组合共同形成钥匙形,安装下部的结构使安装件在安装在底座上时更加稳定,同时保证了安装上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对称的设置可以在旋转机构向下施加力时保证地砖受力均匀。
17.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帽,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帽远离所述底板一面上的多个加强板,所述旋转帽设置有所述加强板的一面为锥形坡面,所述旋转帽远离所述加强板的一面开设有可供所述第二梯形板容纳的空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帽上开设空间可以适应不同地砖的厚度,同时也可以节省材料,加强板的设置在保证了旋转结构自身强度的基础上更便于人手操作,当使用时可通过加强板对旋转帽进行下压以及旋转等操作。
19.优选的,所述安装上部外壁上开设有螺纹,所述旋转帽的轴线处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安装上部配合使用的螺纹通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帽与安装上部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向地砖的方向转动旋转帽,可以使对地砖均匀施加力的过程更加省力。
21.优选的,多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螺纹通孔的一侧均设置有加强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的设置方向更适应人手操作,加强块使旋转帽向地砖旋转的过程更加省力。
23.优选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为板状,且所述垫片中部开设有可供所述安装上部与所述安装下部穿设的固定孔,所述方形板和第二梯形板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地砖与所述垫片的厚度之和。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垫片设置在底座和旋转帽之间,在底座安装孔位于干拌料上的一侧上放置好涂有砂浆的地砖之后,在安装件上套上垫片,然后只需按住垫片后再向地砖转动旋转帽即可保证安装件和底座不随旋转帽的转动而移动,进一步确定了地砖的安装精度,垫片的设置同时可以保证地砖受到旋转帽的力更加均匀,易于对地砖调平的同时保证地砖不被损坏。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在对地砖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块地砖的安装面涂满砂浆,然后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控制线将地砖平放在预先铺平的干拌料上,使用橡皮锤捶打地砖表面进行初步安装;将安装件插入底座,在使用时将多个插有安装件的底座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控制线沿地砖边缘设置,底座安装孔的一侧插入已经初步安装好的地砖下,底座安装孔的另一侧则位于在已经找平铺好的干拌料上;在底座位于干拌料上的一侧上放置另一块均匀涂有砂浆的地砖,使用橡皮锤对地砖进行敲打后将旋转机构套设在安装上部上,使旋转机构对地砖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直至将两侧的地砖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地砖与事先预设好的标高控制线齐平,等到地砖下的砂浆达到强度之后将安装件从底座上拔出,此时底座留在地砖下,其他部位可以再次使用;由于安装下部为板状结构,所以与地砖两侧之间压力也较为均衡,不易对地砖造成损坏。
27.2.在底座上插入插片和安装下部后,底座上形成一个十字结构,可用于放置在地砖的四角处,便于同时对四块地砖初步位置确定以及便于后续对于地砖平整度的调平,插片厚度与安装下部厚度一致可以保证地砖之间留缝的统一性,保证了地砖安装的美观性。
28.3.在使用时垫片设置在底座和旋转帽之间,在底座安装孔位于干拌料上的一侧上放置好涂有砂浆的地砖之后,在安装件上套上垫片,然后只需按住垫片后再向地砖转动旋转帽即可保证安装件和底座不随旋转帽的转动而移动,进一步确定了地砖的安装精度,垫片的设置同时可以保证地砖受到旋转帽的力更加均匀,易于对地砖调平的同时保证地砖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体现a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第一梯形板;12、v形槽;13、安装孔;14、插孔;2、安装件;21、安装下部;211、方形板;212、第二梯形板;213、安装块;22、安装上部;3、旋转机构;31、旋转帽;32、加强板;33、加强块;4、垫片;41、固定孔;5、插片;51、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参照图1,地砖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预先找平的干拌料上的底座1、垂直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件2、位于底座1正上方且套设在安装件2与安装件2配合使用的旋转机构3,以及设置在底座1和旋转机构3之间套设在安装件2上的垫片4。
35.参照图2和图3,底座1包括两块第一梯形板11,两块第一梯形板11均为等腰梯形,且两块第一梯形板11长底的端面相对设置且端面重合,两块第一梯形板11靠近短底处均开设有v形槽12,v形槽12与第一梯形板11短底端面连通,在使用时,需将一块地砖的安装面涂满砂浆安装在地面上后,将底座1的一侧插入已经初步安装好的地砖下,开设v形槽12可以使底座1在插入地砖下方的时候减少刮掉砂浆的数量,使地砖安装更加稳固,第一梯形板11位于所述v形槽12两端的短底部分均设置倒角,倒角主要作用是保护人手,避免在拿取时底座1将人手划伤。
36.参照图2,安装件2包括板状的安装下部21以及杆状的安装上部22,安装下部21沿安装上部22的轴线呈对称关系设置,安装下部21包括方形板211和第二梯形板212,第二梯形板212长底端面与沿方形板211长度方向的端面设置,第二梯形板212短底端面与安装上部22的任意一端面固接。安装上部22为圆形杆,且安装上部2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安装下部21与安装上部22共同形成钥匙形,安装下部21的结构使安装件2在安装在底座1上时更加稳定,同时保证了安装上部2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7.参照图2和图3,方形板211远离第二梯形板212的一端端面上社会自有厚度与方形板211相同或小于方形板211厚度的安装块213,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供安装块213插入的安装孔13,在使用时将安装孔13插入安装孔13即可将安装件2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的中部与安装孔13方位垂直处设置有插片5,插片5有两块,分别设置在方形板211的两侧,插片5均为板状,且插片5的厚度与方形板211的厚度相同,在插片5靠近底座1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厚度与插片5相同或小于插片5的插块51,底座1上开设有供插块51插入的插孔14。
38.参照图1和图2,在不使用插片5只使用安装件2时,底座1被安装件2分为两个部分,此时可将插有安装件2的底座1设置在两块地砖之间,在共同使用插片5和安装件2之后,插片5和安装件2将底座1分为十字形,此时可将插有插片5和安装件2的底座1放置在地砖的四角处使用,十字形同时进行四块地砖的基本定位,插片5与方形板211厚度一致保证了地砖之间留缝的统一性和地砖安装的美观性。
39.参照图1和图2,旋转机构3包括旋转帽31以及设置在旋转帽31上的加强板32,旋转帽31为锥形,本实施例以圆锥形的旋转帽31为例进行说明,旋转帽31靠近底座1的一面为平面,远离底座1的一面为锥形坡面,旋转帽31靠近底座1的一面上开设有可供第二梯形板212容纳的空间,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也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地砖。旋转帽31轴线处开设有螺纹通孔,旋转帽31通过螺纹通孔与安装上部22螺纹连接。在使用时将旋转帽31与安装上部22螺纹配合,向底座1的方向旋转运动,不仅可以对地砖施加的力更加均匀,并且达到更加省力的效果,便于对地砖进行安装找平。加强板32设置有多个,多个加强板32设置在旋转帽31的锥形坡面上且多个加强板32沿旋转帽31坡面的倾斜方向设置,加强板32远离所述螺纹通孔的一侧均设置有加强块33,
40.参照图2,垫片4可为多种形状的板,本实施例中以圆形板状为例进行说明,垫片4的大小与旋转帽31靠近底座1的平面一致,垫片4的中部开设有可供安装上部22以及安装下部21均穿设的固定孔41,在使用时垫片4设置在底座1和旋转帽31之间,在底座1安装孔13位于干拌料上的一侧上放置好涂有砂浆的地砖之后,在安装件2上套上垫片4,然后只需按住垫片4后再向地砖转动旋转帽31即可保证安装件2和底座1不随旋转帽31的转动而移动,进一步确定了地砖的安装精度,垫片4的设置同时可以保证地砖受到旋转帽31的力更加均匀,易于对地砖调平的同时保证地砖不被损坏,参照图1,方形板和第二梯形板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地砖与所述垫片的厚度之和。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地砖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块地砖的安装面涂满砂浆,然后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控制线将地砖平放在预先铺平的干拌料上,使用橡皮锤捶打地砖表面进行初步安装;将安装件2插入底座1,在使用时将多个底座1安装孔13的一侧沿地砖边缘设置插入已经初步安装好的地砖下,在底座1位于干拌料上的一侧上放置另一块均匀涂有砂浆的地砖,使用橡皮锤对地砖进行敲打后将垫片4套设在安装件2上与地砖相贴,按住垫片4后再向地砖转动旋转帽31,使旋转帽31对地砖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直至将两侧的地砖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地砖与事先预设好的标高控制线齐平,等到地砖下的砂浆达到强度之后将安装件2从底座1上拔出,此时底座1留在地砖下,其他部位可以再次使用。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