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用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1042发布日期:2023-03-04 00: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用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用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房屋建筑大多数为框架结构或者框剪结构,在框架结构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方形柱子,方形柱子在施工时需要搭设模板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搭设模板还需要紧固装置对模板进行限位固定,现有技术中方形柱子模板紧固装置有一种是在方形柱子四个面的四个模板外表面均设置有卡杆,卡杆的一端开设有等间距的单排卡槽,四个卡杆在使用时,先将四个卡杆首尾相连,依此方式完成四个卡杆在四个模板的侧面的搭设,然后在四个卡杆开设的卡槽内均插入卡片完成对卡杆的限位,上述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开设的等间距卡槽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对不同大小的柱子模板进行限位,但是还是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比如说当四个卡杆首尾相连围城一个整体分别与柱子的四个模板接触时,其中一个卡杆可能正好盖住卡槽,此时漏出的是两个卡槽之间的实体部位,这样就无法插入卡片完成对卡杆的限位,从而无法对模板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用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等间距卡槽和卡片对模板紧固的方式有可能出现无法对模板固定的问题。
5.(2)技术方案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用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包括柱模板,所述柱模板的四周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l型杆、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和丝杠,所述l型杆的一端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均开设有与第一夹持杆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l型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夹持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相配合的滑动块,所述l型杆的两端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均开设有与丝杠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两端和滑动块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l型杆的两端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均开设有与丝杠相配合的限位螺纹孔,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母。
7.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紧固装置时,首先将l型杆置于两个模板的外表面,然后将第一夹持杆的一端插入l型杆开设的第一滑槽的内部,并将第一夹持杆滑动至与第三个模板的外表面接触,然后使用者用手握持手轮将丝杠通过螺纹孔旋入第一滑槽的内部,然后将螺母旋入丝杠上使得螺母位于第一滑槽的内部,然后使用者用一只手握持手轮另一只手握持住螺母并继续转动丝杠使得丝杠穿过通孔并旋入限位螺纹孔的内部,此时再转动螺母将螺母转动至与第一夹持杆抵触,转动螺母时也可借助扳手或者手钳等工具,此时第一夹持杆的位置被固定;
8.当第一夹持杆的一端被固定时,将第二夹持杆通过其开设的第一滑槽套设于第一夹持杆的另一端,由于第二夹持杆开设的第一滑槽长度大于l型杆开设的第一滑槽的长度,因此能够满足第二夹持杆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滑动块套设于第一夹持杆上,当第二夹持杆上套设于第一夹持杆上后,滑动第二夹持杆能够带动滑动块进入第二滑槽的内部,然后将第二夹持杆和滑动块向靠近第四个模板的方向的移动直至第二夹持杆与第四个模板的外表面接触,通过手轮将丝杠通过螺纹孔旋入第二滑槽的内部,然后使用者用一只手握持手轮另一只手握持住螺母并继续转动丝杠使得丝杠穿过通孔并旋入限位螺纹孔的内部,此时再转动螺母将螺母转动至与滑动块抵触,转动螺母时也可借助扳手或者手钳等工具,此时滑动块的位置被固定,因此与滑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二夹持杆的位置也被固定;
9.最后,使用者用手握持手轮将丝杠通过螺纹孔旋入第二夹持杆开设的第一滑槽的内部,然后将螺母旋入丝杠上使得螺母位于第一滑槽的内部,然后使用者用一只手握持手轮另一只手握持住螺母并继续转动丝杠使得丝杠穿过第一夹持杆另一端开设的通孔并旋入第二夹持杆开设的限位螺纹孔内,此时再转动螺母将螺母转动至与第一夹持杆抵触,转动螺母时也可借助扳手或者手钳等工具,此时第一夹持杆的位置被固定,此时完成了对四个模板的固定。
10.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丝杠的直径,这样的设置,方便丝杠进入限位螺纹孔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持杆开设的第一滑槽的长度大于l型杆开设的第一滑槽的长度,这样的设置,方便实现第二夹持杆套设于第一夹持杆的动作。
11.进一步的,所述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纹,通过手轮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对丝杠进行转动操作,同时在防滑纹的作用下能够增大手轮的摩擦系数,在使用者用手握持手轮时,能够减少手打滑的情况出现。
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槽的内部,这样的设置能够调节第一夹持杆在第一滑槽内的位置,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这样的设置能够调节第二夹持杆在第二滑槽内的位置。
13.更进一步的,所述l型杆的高度和第二夹持杆的高度相等。
14.更进一步的,所述l型杆的两端和第二夹持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且矩形框的内壁与手轮之间留有间隙,通过矩形框的设置,能够避免手轮裸漏在外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界物体误碰手轮,同时通过矩形框与手轮之间的间隙能够满足使用者用手握持手轮。
15.(3)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杆能够在l型杆和第二夹持杆开设的第一滑槽内滑动,能够任意调节第一夹持杆和l型杆与其平行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二夹持杆能够在第二滑槽内滑动,能够任意调节第二夹持杆和l型杆与其平行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同时,在丝杠和螺母的配合下,能够对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进行限位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柱子模板进行紧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等间距卡槽和卡片对模板紧固的方式有可能出现无法对模板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记为:1、柱模板;2、夹持组件;3、螺纹孔;4、通孔;5、限位螺纹孔;6、手轮;7、矩形框;21、l型杆;22、第一夹持杆;23、第二夹持杆;24、丝杠;211、第二滑槽;231、第一滑槽;232、滑动块;24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用紧固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紧固装置包括柱模板1,柱模板1的四周设置有夹持组件2,夹持组件2包括l型杆21、第一夹持杆22、第二夹持杆23和丝杠24,l型杆21的一端和第二夹持杆23的一端均开设有与第一夹持杆22相配合的第一滑槽231,l型杆2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滑槽211,第二夹持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211相配合的滑动块232,l型杆21的两端和第二夹持杆23的一端均开设有与丝杠24相配合的螺纹孔3,第一夹持杆22的两端和滑动块23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4,l型杆21的两端和第二夹持杆23的一端均开设有与丝杠24相配合的限位螺纹孔5,丝杠2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241。
24.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丝杠24的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5.本实施例中,通孔4的直径大于丝杠24的直径,第二夹持杆23开设的第一滑槽231的长度大于l型杆21开设的第一滑槽231的长度。
26.本实施例中,丝杠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6,手轮6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纹。
27.夹持组件2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28.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杆2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槽231的内部,滑动块232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11的内部。
29.本实施例中,l型杆21的高度和第二夹持杆23的高度相等。
30.本实施例中,l型杆21的两端和第二夹持杆2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7,且矩形框7的内壁与手轮6之间留有间隙。
31.该紧固装置其夹持组件2的爆炸图如图3所示,其夹持组件2的立体如图2所示。
32.使用本技术方案的装置时,首先将l型杆21置于两个模板1的外表面,然后将第一夹持杆22的一端插入l型杆21开设的第一滑槽231的内部,并将第一夹持杆22滑动至与第三个模板1的外表面接触,然后使用者用手握持手轮6将丝杠24通过螺纹孔3旋入第一滑槽231的内部,然后将螺母241旋入丝杠24上使得螺母241位于第一滑槽231的内部,然后使用者用一只手握持手轮6另一只手握持住螺母241并继续转动丝杠24使得丝杠24穿过通孔4并旋入限位螺纹孔5的内部,此时再转动螺母241将螺母241转动至与第一夹持杆22抵触,转动螺母241时也可借助扳手或者手钳等工具,此时第一夹持杆22的位置被固定;
33.当第一夹持杆22的一端被固定时,将第二夹持杆23通过其开设的第一滑槽231套设于第一夹持杆22的另一端,由于第二夹持杆23开设的第一滑槽231长度大于l型杆21开设的第一滑槽231的长度,因此能够满足第二夹持杆23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滑动块232套设于
第一夹持杆22上,当第二夹持杆23上套设于第一夹持杆22上后,滑动第二夹持杆23能够带动滑动块232进入第二滑槽211的内部,然后将第二夹持杆23和滑动块232向靠近第四个模板1的方向的移动直至第二夹持杆23与第四个模板1的外表面接触,通过手轮6将丝杠24通过螺纹孔3旋入第二滑槽211的内部,然后使用者用一只手握持手轮6另一只手握持住螺母241并继续转动丝杠24使得丝杠24穿过通孔4并旋入限位螺纹孔5的内部,此时再转动螺母241将螺母241转动至与滑动块232抵触,转动螺母241时也可借助扳手或者手钳等工具,此时滑动块232的位置被固定,因此与滑动块232固定连接的第二夹持杆23的位置也被固定;
34.最后,使用者用手握持手轮6将丝杠24通过螺纹孔3旋入第二夹持杆23开设的第一滑槽231的内部,然后将螺母241旋入丝杠24上使得螺母241位于第一滑槽231的内部,然后使用者用一只手握持手轮6另一只手握持住螺母241并继续转动丝杠24使得丝杠24穿过第一夹持杆22另一端开设的通孔4并旋入第二夹持杆23开设的限位螺纹孔5内,此时再转动螺母241将螺母241转动至与第一夹持杆22抵触,转动螺母241时也可借助扳手或者手钳等工具,此时第一夹持杆22的位置被固定,此时完成了对四个模板1的固定。
35.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36.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