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钢筋笼接头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4559发布日期:2022-12-31 10: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整钢筋笼接头位置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接头对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整钢筋笼接头位置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华龙一号”是由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安全性的提高也导致了“华龙一号”堆型核电站体量的增大,其中单机组的钢筋总量达到了十余万吨,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绝大部分采用32、40等大直径的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米重大,钢筋排布密集,现场施工难度高;采用钢筋笼的吊装施工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达到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的目的。
[0003]
钢筋笼吊装施工需要用起重机将钢筋笼模块由预制场地吊至施工现场就位,与现场预留的钢筋接头对接,然后进行机械连接,由于钢筋笼规模较大,钢筋数量较多,现场实际对接时,部分地面立筋接头与上部钢筋笼立筋水平错位大于100mm或临时无法调整对中,施工人员需要现场根据地面原有的预留钢筋接头来调节上部钢筋笼的立筋位置,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摘钩后从地面钢筋接头新接入立筋绑扎,此施工方式需要先拆除解开原立筋的扎丝绑扎,然后重新根据现场预留的立筋接头校正好后重新绑扎,需要多名施工人员协助合作完成,施工时间长,占用大量的起重机吊装时间,增加吊装成本,延缓钢筋笼的摘钩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场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整钢筋笼接头位置的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钢筋笼吊装施工时,进行钢筋接头对接过程复杂,费时、成本高、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调整钢筋笼接头位置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端部设有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能够卡接在钢筋表面;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端部设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能够卡接在钢筋表面;操作杆,操作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之间,第一弧形板的轴线与第二弧形板的轴线重叠,且第一弧形板的开口方向背离操作杆,第二弧形板的开口方向面朝操作杆。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分别卡接在地面预留钢筋位置和上部钢筋笼立筋位置,由于中间操作杆以及两个调节杆的存在,能够使得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卡接钢筋时能够稍微倾斜,具备一定余量,使得该辅助装置能够顺利卡接在上下两个钢筋接头位置,然后开始调整操作杆的位置,带动第二弧形板拉动上部钢筋立笼的位置,整个过程中,利用第一弧形板与地面预留钢筋的接触点作为支点,运用杠杆原理,借助第二弧形板将偏移的钢筋笼接头推向预留钢筋接头处,减小上下接头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从而达到上下接头满足锥套锁紧工艺偏差要求,当钢筋笼大部分立筋距现场接头约0~20mm时,接头对中工作完成,采用机械连接将上下接头连接固定;直接利用辅助设备来调整上部
钢筋笼的立筋位置,无需拆除原立筋的扎丝绑扎,矫正好后重新绑扎,无需多么施工人员协助合作完成,施工时间相应减少,也无需占用大量的起重机吊装时间,减少人工成本和吊装成本,提高对接效率。
[0008]
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横截面均为圆弧结构,且圆弧结构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80度,圆弧结构能够更好地卡接在钢筋侧面。
[0009]
进一步的,圆弧结构的圆心角为180度,且第一弧形板的圆弧结构两端的连线与第二弧形板的圆弧结构两端的连线平行,当第一弧形板移动到第二弧形板所在高度位置时,两者能够拼合为一个完整的圆筒结构,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第一弧形板和钢筋之间的接触稳定,第二弧形板和上部钢筋接头的接触稳定,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整上部钢筋接头的位置。
[0010]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杆一端固定在调节杆表面,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弧形板表面;第二调节杆一端固定在调节杆表面,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弧形板端部,第二调节杆与第二弧形板的侧壁相切,避免第二调节杆阻碍第二弧形板与钢筋的卡接。
[0011]
进一步的,还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固定在操作杆表面,便于施工人员调整操作。
[0012]
进一步的,操作杆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弧形板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便于操作。
[0013]
进一步的,操作手柄为杆状结构,且操作手柄与操作杆垂直设置。
[0014]
进一步的,操作手柄的长度在35cm~60cm之间。
[0015]
进一步的,操作杆的长度在30cm~50cm之间。
[0016]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相互平行。
[001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利用第一弧形板卡接在地面预留钢筋,利用第二弧形板卡接在上部钢筋,运用杠杆原理,以第一弧形板与地面预留钢筋的接触点作为支点,借助第二弧形板将偏移的钢筋笼接头推向预留钢筋接头处,减小上下接头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完成对接工作,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繁琐的对接工作,节省了人力成本、吊装成本,提高对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一;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二;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4]
1-第一调节杆,11-第一弧形板,2-第二调节杆,21-第二弧形板,3-操作杆,4-操作手柄,5-地面预留钢筋,6-上部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6]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0027]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
实施例
[003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整钢筋笼接头位置的辅助装置,如图1到图3所示,包括:第一调节杆1,第一调节杆1为钢棒结构,第一调节杆1端部设有第一弧形板11,第一弧形板11为钢板制作的半圆环结构,第一调节杆1和第一弧形板11焊接设置,第一弧形板11能够卡接在钢筋表面;第二调节杆2,第二调节杆2为钢棒结构,第二调节杆2端部设有第二弧形板21,第二弧形板21为钢板制作的半圆环结构,第二调节杆2和第二弧形板21焊接设置,第二弧形板21能够卡接在钢筋表面;操作杆3,操作杆3固定连接在第一调节杆1和第二调节杆2之间,操作杆3主要是用于调节第一弧形板11以及第二弧形板21位置的结构,其中,第一弧形板11的轴线与第二弧形板21的轴线重叠,且第一弧形板11的开口方向背离操作杆3,第二弧形板21的开口方向面朝操作杆3。
[0031]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第一弧形板11是卡接在上的,第二弧形板21卡接在上部钢筋6上的,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之间具备一定距离,从而地面预留钢筋5使得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卡接在钢筋上时能够稍微倾斜,整体辅助设备具有一定的余量,通过倾斜操作杆3,可以调整第一弧形板11的轴线与地面预留钢筋5的轴线之间的角度,通过调整操作杆3,将上部钢筋6与地面预留钢筋5对准,具体的,首先将第一弧形板11与地面预留钢筋5卡接,将第二弧形板21与上部钢筋6卡接,操作时可倾斜操作杆3,使得第二弧形板21能够顺利卡接在上部钢筋6处,然后利用第一弧形板11与地面预留钢筋5的接触点作为支点,运用杠杆原理,借助第二弧形板21将偏移的钢筋笼接头推向预留钢筋接头处,减小上下接头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从而达到上下接头满足锥套锁紧工艺偏差要求,当钢筋笼大部分立筋距现场接头约0~20mm时,接头对中工作完成,采用机械连接将上下接头连接固定;直接利用辅助设备来调整上部钢筋6笼的立筋位置,无需拆除原立筋的扎丝绑扎,矫正好后
重新绑扎,无需多位施工人员协助合作完成,施工时间相应减少,也无需占用大量的起重机吊装时间,减少人工成本和吊装成本,提高对接效率。
[0032]
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能够顺利卡接在钢筋上,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快速调整钢筋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的横截面均为圆弧结构,且圆弧结构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180度,使得圆弧结构能够更好地卡接在钢筋侧面,一般直接将圆弧结构的圆心角设置为180度,且第一弧形板11的圆弧结构两端的连线与第二弧形板21的圆弧结构两端的连线平行,当第一弧形板11移动到第二弧形板21所在高度位置时,两者能够拼合为一个完整的圆筒结构,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第一弧形板11和钢筋之间的接触稳定,第二弧形板21和上部钢筋6接头的接触稳定,从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调整上部钢筋6接头的位置。
[0033]
第一调节杆1一端固定在调节杆表面,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弧形板11表面;第二调节杆2一端固定在调节杆表面,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弧形板21端部,第二调节杆2与第二弧形板21的侧壁相切,避免第二调节杆2阻碍第二弧形板21与钢筋的卡接。
[0034]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手柄4,操作手柄4固定在操作杆3表面,便于施工人员调整操作,操作手柄4为高强材质的钢棒结构,整体类似于长杆,与操作杆3垂直设置,操作杆3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弧形板11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操作杆3的长度在30cm~50cm之间,一般选择40cm左右即可,操作手柄4的长度在35cm~60cm之间,一般科举连接的机械接头的大小、长度来设计自身的长度,第一调节杆1和第二调节杆2相互平行,辅助结构整体规整,操作人员调节上部钢筋6位置时,也能够快读根据各个部件的位置来判断钢筋接头是否调整到位。
[0035]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设备是,第一弧形板11和第二弧形板21的直径需要大于需要卡接的钢筋大小直径。
[0036]
以漳州“华龙一号”堆型2号机组核岛内部结构二环路蒸发器隔间钢筋笼吊装施工为例,2rs内部结构标高16.5m以上二环路墙体(sg2)钢筋结构分上下两层钢筋笼现场预制,钢筋笼与地面接头采用锥套工艺连接,允许径向误差2cm,起吊前在混凝土地面接头上提前拧上钢筋锥套,通过中联重科zcc3200np型(3200t)履带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吊至下口距现场安装标高200mm时停止,通过倒链微调模块,使模块与限位装置对中,作业人员牵引钢筋笼上的揽风绳控制,继续控制钢筋笼模块下落,当钢筋笼距离现场接头约100mm时,调整上下存在水平偏差而无法对中的接头,将装置的第一弧形板11对准顶住预留的墙体插筋接头下部区域,第二弧形板21勾住钢筋笼立筋接头的上部区域,通过操作手柄4的控制调节,以第一弧形板11与钢筋接触点为支点,运用杠杆原理,借助第二弧形板21的半圆环将偏移的钢筋笼接头推向预留钢筋接头处,减小上下接头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从而达到上下接头满足锥套锁紧工艺偏差要求,当钢筋笼大部分立筋距离现场接头约0~20mm时,接头对中工作完成,采用机械连接将上下接头连接固定。
[0037]
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装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使用灵活性,能够应用于不同的施工环境中,能够有效完成钢筋笼接头对中的调整,保证工程项目的快节奏施工进度。
[0038]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