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预制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2883发布日期:2023-03-14 22:5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预制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构造柱的施工,具体是一种组合式预制构造柱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构造柱施工采用现浇工艺施工时,砌体砌筑完成后再进行构造柱施工。且需植筋、浇筑混凝土、及浇筑口封堵、施工现场积水清理等工序,需待拉拔试验检测合格、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时,才能进行下步工序,施工周期较长,使用大量人工。同时,由于现场操作空间小,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振捣不密实、浇注口无法封闭等现象,观感效果较差。
3.所以,针对建筑工程构造柱施工时,若采用传统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不仅工期难以保证且成型质量观感差,不利于文明施工。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制构造柱结构。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组合式预制构造柱结构,包括定位钢板以及多块堆叠设置的预制构造柱;
7.定位钢板预埋在下层楼板的底模处,定位钢板的四周均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多个孔洞,且每个孔洞内均穿设有定位螺杆,多道定位螺杆从下层楼板穿出并一直连接至上层楼板处;
8.每块预制构造柱的四周处均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多个孔洞,多块预制构造柱均穿设在多道定位螺杆上位于上层楼板与下层楼板之间的杆段上,最底部的预制构造柱支撑在下层楼板的顶面上,剩余的预制构造柱依次由下而上堆叠设置。
9.进一步的,定位螺杆上连接有上箍筋和下箍筋,上箍筋设置于上层楼板的底面位置处,下箍筋设置于下层楼板的顶面位置处。
10.进一步的,每道定位螺杆均是由多节螺杆段通过螺纹接头连接而成的。
11.进一步的,预制构造柱上的孔洞与定位螺杆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水泥基灌浆料层,预制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处填充有水泥基灌浆料层。
12.进一步的,最顶部的预制构造柱与上层楼板之间的孔隙处设置有封头,封头是由两块u型槽混凝土预制块以槽口对接的方式合围形成的框体结构;上层楼板上预埋有灌浆管和溢浆管,灌浆管和溢浆管的底部管口伸至封头内。
13.进一步的,预制构造柱的外型包括i型预制构造柱、l型预制构造柱、t型预制构造柱、十字型预制构造柱。
14.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施工简单,构造柱等部件均可预制化生产,在施工场地直接组装使用,保证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构造柱的观感效果,同时减少了人
力物力的投入,极大地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定位钢板、2-预制构造柱、3-下层楼板、4-定位螺杆、5-上层楼板、6-螺纹接头、7-上箍筋、8-下箍筋、9-封头、10-u型槽混凝土预制块、11-灌浆管、12-溢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一种组合式预制构造柱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定位钢板1以及多块堆叠设置的预制构造柱2。
23.定位钢板1作为混凝土浇筑底模预埋在下层楼板3的底模处,定位钢板1的四周均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多个孔洞,且每个孔洞内均穿设有定位螺杆4,多道定位螺杆4从下层楼板3穿出并一直延伸连接至上层楼板5处;每道定位螺杆4均是由多节螺杆段通过螺纹接头6连接而成的。
24.定位螺杆4上连接有上箍筋7和下箍筋8,上箍筋7设置于上层楼板5的底面位置处,下箍筋8设置于下层楼板3的顶面位置处,上箍筋7和下箍筋8可对多道定位螺杆4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其上下位置的精确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25.每块预制构造柱2的四周处均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孔洞,多块预制构造柱2均穿设在多道定位螺杆4上位于上层楼板5与下层楼板3之间的杆段上,最底部的预制构造柱2支撑在下层楼板3的顶面上,剩余的预制构造柱2依次由下而上堆叠设置。该过程中,在预制构造柱2上的孔洞与定位螺杆4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有水泥基灌浆料以填充形成水泥基灌浆料层,同时也在预制构造柱2之间的连接处浇筑有水泥基灌浆料以填充形成水泥基灌浆料层,水泥基灌浆料的粘结与传力作用,保证了堆叠预制构造柱2整体结构的稳定。
26.当预制构造柱2堆叠至接近上层楼板5的位置处时,若最顶部的预制构造柱2与上层楼板5之间留有空隙且该空隙无法再继续堆叠一块预制构造柱2时,即可在该处设置封头9进行填充封挡;如图2所示,封头9是由两块u型槽混凝土预制块10以槽口对接的方式合围形成的框体结构,具体实施时,将两块u型槽混凝土预制块10对接在最顶部的预制构造柱2上方,多道定位螺杆4位于两块u型槽混凝土预制块10对接形成的框体结构中,同时,在上层楼板5上预埋有灌浆管11和溢浆管12,灌浆管11和溢浆管12的底部管口伸至封头9内,灌浆管11和溢浆管12采用镀锌钢管,通过灌浆管11对两块u型槽混凝土预制块10对接形成的框体结构中灌注细石混凝土,最终完成对构造柱柱顶的封闭。
27.具体实施时,预制构造柱2的外型可以是i型预制构造柱2、l型预制构造柱2、t型预制构造柱2、十字型预制构造柱2。i型预制构造柱2即为一字型构造柱,主要设置在墙长>5m或墙长>2倍墙高的墙体中部或墙端自由端位置。l型预制构造柱2主要设置于l型转角墙角部,主要应用部位为内外墙相交的l型转角部位,以及l型自由端端头位置;t型预制构造柱2主要用于构造柱设置于墙体t型转角部位需设置构造柱位置,实际的主要部位为内外墙交接t型转角位置,个别项目局部外墙端头t型自由端也可能存在应用。十字型预制构造柱2主要用于工程项目十字交叉墙体需设置构造柱的位置。上述四个大型号类别,基本包含了所有项目填充墙常见构造柱形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