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1888发布日期:2023-03-01 01:1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2.背景技术之一是规划建设行业的基本技术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技术需要探索、创新。
3.首先是政策体系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自2018年开始,我国的规划体系从过去的城乡规划变为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时代的规划技术以“摊大饼”、单一用地功能、宽大马路等为特征,国土空间规划时代为了严格保护耕地、生态红线等,断崖似地收紧了建设用地的供给,但新的产业仍在不断地发展、乡村人口仍在不断地进入城市,这些发展需求仍然需要较多的建设空间,所以各地城市发展都严重缺乏建设用地。传统的“摊大饼”式的规划技术已被终止,新的规划技术带来的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急需解决。自然资源部于2020年11月发布的《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第2.2.5条,允许“在保障安全、避免功能冲突的前提下,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资源,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可在本指南分类基础上确定用地用海的混合利用以及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所以,用地资源的多功能混合、集约使用、地上地下复合利用等技术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城镇道路用地也是国土空间资源,也可以执行上述要求,具体如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当前正需要探索和创新。
4.其次是规划的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城乡规划时代,规划的范围只考虑城区或乡镇的建筑区,道路旁边就是建筑用地,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还解决周边用地的日照、通风、避灾疏散等需求,所以道路上空必须是留空的,这已成为一种基本的规划模式。而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规划的范围是全域、全要素,城市之外的各类用地也在规划的考虑范围内,至少在建成区以外、开发边界以内的地区,利用公路的上部空间进行建设就是可行的,而且没有建成区中的各种约束。甚至如果政策允许的话,在开发边界外的道路上空建设房屋,也是可行的,或者在建成区的某些路段,利用道路上空建房也是可行的。相较偏远地区,城区周边是发展条件最好的区位,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城郊道路设施,承载城市的一部分产业功能外溢,甚至承载一部分居住、办公功能,就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5.背景技术之二是道路上空的多功能利用技术。在交通用地上空进行建设,也有较多实例,例如铁路车站、地铁上盖物业等,但这种类型还不是对道路上空的利用。在有些商业建筑综合体街区中,也有道路下穿而过、上部是公园广场和小型商业设施的做法,还有些小路有过街楼的形式,尚未见独立在道路上空建设房屋的案例,这主要是由传统规划的基本思想决定的。
6.背景技术之三是道路的设计技术。当前的道路设计均是以保证车流快速通行为目的的,没有考虑还可以为上部空间服务。其实,高架路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对地面道路上空资源的利用。
7.此外,在道路上空建设房屋的工程技术问题,并不构成约束性问题,不作为本专利的考虑内容。本专利主要解决的是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取代传统的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用地资源被严重收紧的背景下,相关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如何创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城市缺乏建筑用地用于房屋建筑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
9.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10.一种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所述道路上具有多条车行道,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11.多个垂直交通核,所述垂直交通核内具有垂直运输通道,多个所述垂直交通核固定于所述道路的中心带并沿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排列;
12.地上建筑,所述地上建筑通过多根支撑柱建于所述道路的上方;
13.地下建筑,所述地下建筑建于所述道路的下方,所述垂直交通核通过多个出入口连通所述地下建筑和所述地上建筑的各楼层。
14.较佳地,多个所述地上建筑沿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排列,沿东西方向延伸的所述地上建筑的北面墙体具有日照斜面。
15.较佳地,相邻所述地上建筑之间具有公共休息平台。
16.较佳地,所述地上建筑的顶部具有屋顶休息平台。
17.较佳地,所述道路上还有垂直交通带,所述车行道位于所述垂直交通带的两侧并行车方向相反,所述垂直交通核位于所述垂直交通带上,所述垂直交通带上开有连通所述地下建筑的地下入口,所述地下入口处具有坡道。
18.较佳地,所述垂直交通带内具有港湾式公交站,所述港湾式公交站通过人行道连通所述垂直交通核的出入口。
19.较佳地,所述垂直交通带内具有货车装卸点,所述货车装卸点位于所述地下入口的正前方并连通所述垂直交通核的出入口。
20.较佳地,所述垂直交通带内具有车辆掉头点,所述车辆掉头点连通所述垂直交通带两侧的所述车行道。
21.较佳地,所述道路上还有两条慢行道,两条所述慢行道位于所述车行道的外侧。
22.较佳地,所述垂直交通带内具有消防横道,所述消防横道穿过所述港湾式公交站和双向的所述车行道,所述消防横道连通所述道路两侧的消防道。
2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2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道路上空建房,可以节省常规建设时必须留出的建筑间距、道路用地、绿化用地、道路退界、隔离防护带等各种“无效空间”,极大地提高用地效率,同时满足道路通行、产业用房、居住或办公等功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在一位置状态下的内部结
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在另一位置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相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道路100
31.车行道110
32.地下入口111
33.坡道112
34.垂直交通带120
35.港湾式公交站121
36.货车装卸点122
37.车辆掉头点123
38.慢行道130
39.消防横道140
40.支撑柱150
41.垂直交通核200
42.地上建筑300
43.日照斜面310
44.屋顶休息平台320
45.公共休息平台330
46.地下建筑400
47.消防道50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图1-图3示出了一种建在道路上的房屋建筑,道路100上具有多条车行道110,其包括:多个垂直交通核200、地上建筑300和地下建筑400。垂直交通核200内具有垂直运输通道,多个垂直交通核200固定于道路100上并沿道路100的延伸方向排列。地上建筑300通过多根支撑柱150建于道路100的上方,地下建筑400建于道路100的下方,垂直交通核200通过多个出入口(图中未示出)连通地下建筑400和地上建筑300的各楼层。
51.本方案中,车行道110用于行车,地上建筑300和地下建筑400首先用于产业用途,也可用于居住、办公或其他用途,从而拓宽了原交通系统的功能,实现多功能融合。垂直交通核200既起到对地上建筑300、地下建筑400的支撑作用,又能够实现对各建筑层、车行道
110的连通。即,以驾车前往地上建筑300办公为例,人员可以驾车沿着车行道110到达地上建筑300的下方位置,停车车辆后通过垂直交通核200进入地上建筑300指定楼层。垂直交通核200的内部包括电梯及楼梯。
52.本方案中的建筑相比于传统的建筑,能够节省常规建设时必须留出的建筑间距、道路用地、绿化用地、道路退界、隔离防护带等各种“无效空间”,极大地提高用地效率。同样面积的用地,在公路空间内建设,大致相当于在普通城市用地上建设的4倍效率,如果进一步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更高的效率,节约用地的效果相当突出。
53.如图4所示,为了减小地上建筑300对相邻建筑、地面动植物的采光影响,多个地上建筑300沿道路100的延伸方向排列,沿东西方向延伸的地上建筑300的北面墙体具有日照斜面310。以在城郊结合处设置本方案中的建筑为例,为了减小对地上建筑300北侧的农作物的光照影响,地上建筑300的北立面根据春分时节有效日照时间的太阳高度角设计日照斜面310或退台,以保证阳光照射农作物的时长。具体时长标准以农业部门的要求为准。对于南北方向延伸的地上建筑300,则无需设置日照斜面。
54.为了提高地上建筑300的功能性与舒适性,相邻地上建筑300之间具有公共休息平台330,地上建筑300的顶部具有屋顶休息平台320。
55.为了便于车行道110与地下建筑400相连通,道路100上还有垂直交通带120,车行道110位于垂直交通带120的两侧并行车方向相反,垂直交通核200位于垂直交通带120上,垂直交通带120上开有连通地下建筑400的地下入口111,地下入口111处具有坡道112。在本方案中,地下建筑400可以设置为地下车库,从而可以满足地上建筑300办公或居住人员所需要的停车需求。人员将车通过坡道112停至地下车库后,可以直接从地下车库经垂直交通核200到达地面或地上建筑300的指定楼层。
56.为了便于公共交通运行,垂直交通带120内具有港湾式公交站121,港湾式公交站121通过人行道连通垂直交通核200的出入口。乘坐公交车的人员可以直接从公交站通过垂直交通核200到达地上或地下建筑内,使得乘坐公共交通极为便捷。
57.为满足货运装卸需求,垂直交通带120内具有货车装卸点122,货车装卸点122位于地下入口111的正前方并连通垂直交通核200的出入口。
58.另外,垂直交通带120内具有车辆掉头点123,车辆掉头点123连通垂直交通带120两侧的车行道110。车辆掉头点123提高了车辆在车行道110上掉头转向的效率。
59.本方案中,道路100上还有两条慢行道130,两条慢行道130位于车行道110的外侧。
60.为满足消防车等安全保障车辆救援时期的需求,垂直交通带120内具有消防横道140,消防横道140穿过港湾式公交站121和双向的车行道110,消防横道140连通道路100两侧的消防道500。即,消防车通过消防横道140就能够横穿整个道路100,保障了救援时期的特殊需求。为了节约用地,消防道500以原有的车道或乡村路为主。
6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