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柱型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7692发布日期:2023-03-29 11:5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柱型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力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柱型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3.预制剪力墙的装配需要解决两种类型的拼缝连接:一是水平拼缝连接;二是竖直拼缝连接,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干连接”的竖缝连接方式设计装配式预制剪力墙,连接刚度较低,且整体为现场一体化建造,构件之间的质量和精度得不到保障,且容易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柱型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柱型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包括,
6.下梁筋单元,
7.暗柱筋单元,设有四个且均为竖直设置,其中两个底部与下梁筋单元两端连接,另外两个底部与下梁筋单元中端连接;
8.内立柱筋单元,设有四个,两两一组分设于处于边侧和中部的暗柱筋单元之间且底部均与下梁筋单元连接;
9.上梁筋单元,与下梁筋单元平行设置,且与暗柱筋单元、内立柱筋单元上部依次连接固定;
10.混凝土板,浇筑于下梁筋单元、暗柱筋单元、内立柱筋单元及上梁筋单元组成的钢筋网上,其上三处板边均开设有槽口。
11.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暗柱筋单元与内立柱筋单元以及相邻内立柱筋单元之间均至少设有四处拉钩单元,所述拉钩单元于相邻的柱筋单元之间对称分布,且所述拉钩单元处于水平方向上的纵筋拉至一起加固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拉钩单元一端呈135度弯钩,另一端呈90度弯钩,且所述拉钩单元于相邻柱筋单元之间的同一平面上呈x型布置。
13.进一步地,所述下梁筋单元采用格构柱的配筋形式,并在平面内水平方向上设置第一斜杆。
14.进一步地,所述暗柱筋单元与内立柱筋单元采用格构柱的配筋形式,并在平面外方向上设置第二斜杆。
15.进一步地,所述暗柱筋单元顶部延伸的钢筋所处位置高于内立柱筋单元部延伸的钢筋所处位置,且所述暗柱筋单元顶部正对混凝土板上底边开设的槽口。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7.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组装式的思路去进行配筋,每个钢筋单元经过工作人员制作,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浪费和精度误差,精细化的分工也可提高了预制构件生产效率,同时该预制柱型配筋有效改善剪力墙的抗震损耗和延性,在该配筋形式的剪力墙体系下,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采用剪力墙凹槽处现浇连接,该连接方式相比传统装配式也大大提高现场工业化程度和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暗柱筋单元及内立柱筋单元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梁筋单元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钩单元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下梁筋单元;20、暗柱筋单元;30、内立柱筋单元;40、上梁筋单元;50、拉钩单元;60、第一斜杆;70、第二斜杆;80、混凝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8.请参阅图1和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柱型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包括,下梁筋单元10,
29.暗柱筋单元20,设有四个且均为竖直设置,其中两个底部与下梁筋单元10两端连接,另外两个底部与下梁筋单元10中端连接;
30.内立柱筋单元30,设有四个,两两一组分设于处于边侧和中部的暗柱筋单元20之间且底部均与下梁筋单元10连接;
31.上梁筋单元40,与下梁筋单元10平行设置,且与暗柱筋单元20、内立柱筋单元30上部依次连接固定;
32.混凝土板80,浇筑于下梁筋单元10、暗柱筋单元20、内立柱筋单元30及上梁筋单元
40组成的钢筋网上,其上三处板边均开设有槽口。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板80上预先留有与下层混凝土板80中埋设钢筋适配的插孔。
33.该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步骤为:首先安装下梁筋单元10,其次安装暗柱筋单元20,再次安装内立柱筋单元30,最后安装上梁筋单元40,组装式配筋形成钢筋网,剪力墙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采用开槽现浇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开槽位置现将相邻墙之间的纵筋绑扎至一起,再现浇填补槽口。
34.采用组装式的思路去进行配筋,每个钢筋单元经过工作人员制作,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钢筋的浪费和精度误差,精细化的分工也可提高了预制构件生产效率,同时该预制柱型配筋有效改善剪力墙的抗震损耗和延性,在该配筋形式的剪力墙体系下,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采用剪力墙凹槽处现浇连接,该连接方式相比传统装配式也大大提高现场工业化程度和施工速度。
35.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相邻暗柱筋单元20与内立柱筋单元30以及相邻内立柱筋单元30之间均至少设有四处拉钩单元50,拉钩单元50于相邻的柱筋单元之间对称分布,且拉钩单元50处于水平方向上的纵筋拉至一起加固连接。拉钩单元50的设置有助于抵抗水平剪力和提高墙的整体性能以及延性。
36.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拉钩单元50一端呈135度弯钩,另一端呈90度弯钩,且拉钩单元50于相邻柱筋单元之间的同一平面上呈x型布置。这样设置,能够提高相邻柱筋单元中的纵筋之间连接强度,且有助于抵抗水平剪力和提高墙的整体性能以及延性。
37.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下梁筋单元10采用格构柱的配筋形式,并在平面内水平方向上设置第一斜杆60。这样设置,便于提高下梁筋单元10整体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剪力墙整体的强度性能。
38.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暗柱筋单元20与内立柱筋单元30采用格构柱的配筋形式,并在平面外方向上设置第二斜杆70。便于提高暗柱筋单元20与内立柱筋单元30整体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剪力墙整体的强度性能。
39.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暗柱筋单元20顶部延伸的钢筋所处位置高于内立柱筋单元30部延伸的钢筋所处位置,且暗柱筋单元20顶部正对混凝土板80上底边开设的槽口。这样设置,由于内立柱筋单元30与上梁筋单元40平齐连接,且暗柱筋单元20延伸至上梁筋单元40外侧,因减少了对接的钢筋数量,既降低上下层剪力墙对接时的难度,且同时能够保证连接的强度。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