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07374发布日期:2023-07-07 12:3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一种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背景技术:

1、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2、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但在工期较紧时,即便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也不得不进行浇筑。

3、目前,沉降后浇带是防止因建筑物由于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的浇筑需在建筑物主体施工结束后,当建筑物完成沉降后才能进行浇筑,浇筑硬化后,才能进行回填土回填。

4、现有浇筑方式基本采用直接统一的混凝土直接进行浇筑,且由于后浇带深度基本在1m以上,导致其完全硬化需要时间较长,在工期较紧的情况下,需要将回填土进行前置回填,但后浇带深度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沉降后浇带浇筑时容易因深度较深,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造成上下层硬化时间差,导致后浇带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

5、因此,设计一中能够有效实现水平穿插施工时,将回填土回填后,后浇带在高温天气下浇筑,能够缩短硬化时间,并且减少后浇带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是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以解决的现有浇筑方式基本采用直接统一的混凝土直接进行浇筑,且由于后浇带深度基本在1m以上,导致其完全硬化需要时间较长,在工期较紧的情况下,需要将回填土进行前置回填,但后浇带深度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沉降后浇带浇筑时容易因深度较深,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造成上下层硬化时间差,导致后浇带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

3、s1,在施工区域两侧挖设一组对称的楔形凹槽;

4、s2,将若干个预制盖板横向排列放置在楔形凹槽中,将预制盖板的贯通口首尾相连,完成预制盖板的放置,并在预制盖板下方垂直放置支撑杆;

5、s3,在预制盖板长边底部涂抹止水胶后,并在预制盖板长边外侧及预制盖板首尾相连的接缝处采用沥青层进行嵌缝,完成预制盖板的防水;

6、s4,将预制盖板周边的回填土进行回填,完成回填后取出预制盖板底部的支撑杆;

7、s5,通过预制盖板上方的输入管,将混凝土向浇筑腔中进行浇筑;

8、通过预制盖板上方的输入管,将第一预设塌落度的混凝土向浇筑腔中第一高度进行浇筑,形成下浇筑层;

9、通过预制盖板上方的输入管,将第二预设塌落度的混凝土向浇筑腔中第二高度进行浇筑,形成混合层以及上浇筑层,形成主止水层,形成主止水层;

10、s6,浇筑完成后,同时对相邻的预制盖板进行振捣,形成完整后浇带。

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预设塌落度为x,第二预设塌落度区间为135%x-147%x。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浇筑腔(2)高度y,所述第一高度为的2y/3,第二高度为1y/3。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上浇筑层(33)、混合层(32)、下浇筑层(31)之间高度比例为2:3:4。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2之前,需对所述预制盖板(1)进行浇筑,具体步骤为:

15、模具搭建:搭设一底部边缘对称设置有一组支撑板的木模;

16、钢筋搭建:在木模内搭建钢筋,并延伸至支撑板;

17、预埋:在木模上方预埋一输入管(11),并在靠近支撑板一侧预埋两组通气管;

18、浇筑:将混凝土浇筑在木模中,并在半凝固状态下降通气管拔出,形成预留通孔;

19、成型:拆除木模形成顶部带有输入管(11)的预制盖板(1)。

2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4中,所述在预制盖板(1)下方设置支撑组件(1a)之后,在将预制盖板(1)周边的回填土(9)进行回填之前还包括:

21、将连接件(7)两端分别插入相邻预制盖板(1)上邻近的预留通孔中,再进行回填土(9)回填。

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2前,在凹槽内侧放置膨胀条(43)。

2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3中,所述取出支撑组件(1a)的同时,还包括:

24、将连接件(7)拆除,并疏通预留通孔,在预制盖板(1)上的一预留通孔中插装浇筑高度测量杆(10)。

2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浇筑中,还包括:

26、在所述混凝土中等量取代水泥,加入1/20水泥含量的矿渣粉。

2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浇筑中,还包括:

28、在所述混凝土中等量取代水泥,加入1/10水泥含量的粉碎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本发明通过将第一预设塌落度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腔中形成下浇筑层,继而再通过第二预设塌落度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腔内的下浇筑层上,其中,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内部高度差,令第二预设塌落度的混凝土落在下浇筑层中部区域,能够通过冲击的形式与下浇筑层的上层部分进行融合,并由中部向两侧蔓延,形成中部混合层,当形成混合层时,混合层中混凝土与膨胀条接触,进而能够令膨胀条吸水产生膨胀,对其缝隙进一步起到封阻效果,当附近混凝土被吸取一定水分后,位于缝隙处的混凝土,其固化时间加快能够先于内部混凝土完成固化,进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并随着第二预设塌落度的混凝土的浇筑,形成上浇筑层。

31、本发明为在高温天气下,要确保上浇筑层33塌落度损失处于稳定状态,才能避免其开裂,故将所述第一预设塌落度为x,第二预设塌落度区间为135%x-147%x。由于下浇筑层31在完成浇筑后,其会被上浇筑层33所覆盖,因此,即便在高温天气下,其塌落度损失会相对与上浇筑层33低。而第二预设塌落度区间若大于147%x,其混凝土的含水量较多,由于上浇筑层33上方还盖设有预制盖板1,故而当混凝土中含水量较多时,不仅会对下浇筑层31进行过度稀释的同时,还会延长凝固时间;而当而第二预设塌落度区间小于135%x时,即便上浇筑层33上方存在预制盖板1,但在高温天气下,依旧会造成上浇筑层33塌落度损失,故而其容易出现塌落度损失过度出现裂痕,故而第二预设塌落度区间选取为135%x-147%x。此对上浇筑层与下浇筑层塌落度比例进行设定,令下浇筑层的塌落度略高于下浇筑层,进而在浇筑过程中,能够自然形成中部混合层,因此在高温天气下,既可以抵抗上浇筑层塌落度损失,在预制盖板的遮挡下可以降低塌落度损失速率,进而能够起到避免裂痕的出现。

32、本发明为确保上浇筑层33塌落度损失处于稳定状态,并与下浇筑层31保持尽可能同步硬化,因此对上浇筑层33与下浇筑层31浇筑高度进行设定,当下浇筑层31的第一高度为大于2y/3时,严重挤压上浇筑层33的混凝土浇筑量,一旦上浇筑层33的第二高度为小于1y/3时,会导致上浇筑层33塌落度损失速度加剧,导致上方出现裂缝;而当下浇筑层31的第一高度为小于2y/3时,会扩大上浇筑层33的混凝土浇筑量,导致上浇筑层33的第二高度大于1y/3,而过厚的上浇筑层33会导致水分过多,影响下浇筑层31的硬度速度。因此设置下浇筑层31的第一高度为的2y/3,上浇筑层33的第二高度为1y/3。因此对上浇筑层与下浇筑层浇筑高度进行设定,令下浇筑层高度大于混合层以及上浇筑层,通过下浇筑层中较低塌落度的填充,一方面可为混合层提供混合基础,另一方面可令其硬化速度尽可能与上浇筑层同步。

33、本发明由于浇筑过程中,由中部开始浇筑,故而混合层在形成时,中部高度落差还较大,形成中部混合深度较深朝向两侧逐渐降低,其比例为并未为绝对比例,实际浇筑会产生一定波动,但根据对应下浇筑层31与上浇筑层33对应塌落度进行浇筑,即可形成趋近于该高度比例。在该塌落度比例下形成的不同浇筑层之间的高度差,能够令整体后浇带硬化过程中,其不同浇筑层之间通过塌落度的差异化,令其硬化时间趋近同步化,并且上浇筑层33的塌落度配置令其在整个后浇带中处于含水量最大的浇筑层,配合预制盖板1的遮盖能够降低塌落度损失,故而能够令上浇筑层33在硬化的过程中,其塌落度损失曲线趋近平缓,故而减少98%以上的常规裂缝的产生。

34、因此,通过预制盖板不仅实现了能够有效实现水平穿插施工,可将回填土提前进行回填,并且后浇带在高温天气下浇筑,不仅能够缩短硬化时间,还能够减少后浇带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