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幕墙多段同步施工的平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6929发布日期:2023-11-23 19:1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基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幕墙多段同步施工的平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幕墙安装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幕墙多段同步施工的平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单元式幕墙,是指由各种墙面板与支承框架在工厂制成完整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直接安装在主体结构上的建筑幕墙。

2、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越早完成幕墙封闭越有利,因为这样能够尽可开展建筑内部的装饰工作。

3、而单元幕墙的传统安装方式为逐层向上依次安装,超高层建筑的单元幕墙层数较高,这样将极大导致幕墙安装工期较长,从而影响超高层建筑的封闭,进而影响内部建筑内部的装饰等工作的开展。

4、因此,现有提供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单元幕墙的多段同步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按层划分建筑幕墙施工段;其中,每一施工段可由上下相邻的多个楼层构成,将多个楼层作为一个施工段。

6、步骤二:同步施工各施工段幕墙单元,并预留出相邻两段施工段之间的收口楼层幕墙单元的安装工位;在该步骤后,底部第一施工段和顶部第二施工段同步采用传统自下而上的方式逐层进行幕墙安装施工,第一施工段顶部施工至收口楼层底,停止施工。第二施工段以收口楼层顶部第一个楼层作为起底楼层。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中的每一楼层均采用多个单元板块拼接而成,单元板块之间采用插接式连接。

7、步骤三:收口单元板块为上部板块和下部板块安装完成后,最后安装,具体为,将收口单元板块从室内往室外推出,先往上稍稍抬起,下落使下部插接至设计位置,将收口单元板块的下部通过插接式横梁构造与下部幕墙单元连接。

8、然后推动收口单元板块的上部,具体为,收口单元板块的上横框自上部板块的下横框的尾部水平平推至收口单元板块的上横框的头部和上部板块的下横框的头部相抵(头部为靠近室外的部位,尾部为靠近室内的部位),然后安装竖向竖框扣条,再安装横梁扣条,横梁扣条采用扣接的方式安装于上部板块的下横框的尾部,且横条扣条通过密封条抵接于收口单元板块的上横框的尾部,以起到固定气密线的作用。

9、横条扣条作为平推安装结构,横条扣条主要起到固定密封条的作用,以确保密封条能够抵接于收口单元板块的上横框的尾部,但是,收口单元板块与上部幕墙单元板块之间的连接为弱连接,因此当该位置受到震动或者外部风压影响而导致上部幕墙单元板块震动位移时,该震动位移将会带离密封条,从而导致气密封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动态密封,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幕墙多段同步施工的平推安装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幕墙多段同步施工的平推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幕墙多段同步施工的平推安装结构,包括安装于收口单元板块上部的母横框、安装于上部幕墙单元板块的公横框和位于母横框与公横框之间的平行四边形构件,所述母横框的尾部设有沿靠近室内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下配合斜面,所述公横框的尾部为由沿远离室内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上配合斜面,所述上配合斜面高于所述下配合斜面,且上配合斜面与下配合斜面相对设置;所述平行四边形构件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体和两个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板体的一侧铰接连接,两个第一板体之间设有伸缩杆、弹簧和密封件,所述伸缩杆设为两组,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板体的相对面铰接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板体不平行,所述弹簧套设于伸缩杆上,所述弹簧的弹力用于迫使两个第一板体相互远离,所述密封件用于分隔所述两个第一板体之间的间隙,且所述密封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板体分别与下配合斜面和上配合斜面之间的抵接位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收口单元板块的上部平推至上部幕墙单元板块的正下方,此时,上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斜面相对设置,然后压缩平行四边形构件(伸缩杆收缩,两个第一板体相互靠近,弹簧压缩),将压缩状态的平行四边形构件放入上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斜面之间,然后松开平行四边形构件,弹簧释放弹力,以迫使两个第一板体相互远离,平行四边形构件展开,以卡在上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斜面之间,同时密封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板体分别与下配合斜面和上配合斜面之间的抵接位置(该抵接位置为气密线),以完成安装,方便快捷。

5、如此一来,当上部幕墙单元板块受到震动或风压而位移时,尤其是水平和竖直相叠加的多向位移时,由于斜面配合,该位移将转化为压缩平行四边形构件的分位移,而平行四边形构件具备弹性压缩的特性,因此能够及时适应该多向位移的作用,同时还能保持密封件的外露部位始终呈抵接状态,从而确保气密封线始终稳定保持,以实现动态密封的效果。

6、二来,利用弹簧的弹力使得平行四边形构件分别紧靠上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斜面,从而提高安装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沿竖向设置,所述伸缩杆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弹簧的弹力能够最大化作用于第一板体上,从而使得密封件受到较大的抵压力,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9、可选的,所述下配合斜面和所述上配合斜面均覆盖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用于供所述密封件的外露部位所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部幕墙单元板块受到震动或风压而位移时,平行四边形构件也随之弹性形变,以适应该位移,同时,密封件的外露部位将相对上配合斜面或下配合斜面滑移,而通过设置橡胶片,使得该滑移具备阻尼,以通过阻尼摩擦消化掉部分震动的动能,从而提高幕墙单元板块之间的缓冲减震效果。

11、可选的,将与所述上配合斜面相配合的所述第一板体设为上板体,将与所述下配合斜面相配合的所述第一板体设为下板体,所述上板体贯穿开设有上通口,所述上通口内固定有沿上板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上圆杆,所述下板体贯穿开设有两个下通口,所述下通口内固定有沿下板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圆杆;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所述密封带的另一端依次向下延伸、绕过其中一根下圆杆、向上延伸、绕过上圆杆、向下延伸、绕过另一根下圆杆、向上延伸且固定于上板体的下表面;所述密封带的绕过上圆杆的部位抵接于所述上配合斜面上,所述密封带的绕过下圆杆的部位抵接于所述下配合斜面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弹簧的弹力作用于两个第一板体上,通过上圆杆和下圆杆的力的传递,以迫使密封带的缠绕部位抵压至上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斜面,从而提高密封效果,这是弹簧的弹力的第一种运用。

13、二来,弹簧的弹力也将迫使两个第一板体相互远离,以绷紧密封带,使得密封带更加紧密贴合住上圆杆和下圆杆,从而减少外部水汽通过平行四边形构件而进入室内的情况发生,这是弹簧的弹力的第二种运用。

14、可选的,所述上通口的内壁与所述上圆杆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区域,所述下通口的内壁与所述下圆杆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区域;所述密封带的绕过上圆杆的部位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凸棱,第一凸棱卡入所述第一夹角区域内;所述密封带的绕过下圆杆的部位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凸棱,第二凸棱卡入所述第二夹角区域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力将迫使两个第一板体相互远离,以绷紧密封带,使得密封带更加紧密贴合住上圆杆和下圆杆,即密封带处于拉伸状态,而拉伸密封带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一凸棱更加紧密卡入第一夹角区域,带动第二凸棱更加紧密卡入第二夹角区域,从而提高第一板体的内外侧之间的密封性。

16、可选的,所述密封带沿自身厚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橡胶带、pet膜和第二橡胶带;所述密封带绕过所述上圆杆的位置中,所述第一橡胶带位于所述第二橡胶带的远离上圆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橡胶带的厚度小于第二橡胶带的厚度;所述密封带绕过所述下圆杆的位置中,所述第二橡胶带位于所述第一橡胶带的远离下圆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橡胶带的厚度小于第一橡胶带的厚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膜具有润滑效果,能够使得第一橡胶带和第二橡胶带具备可相对滑移的特性。在两个第一板体相互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橡胶带和第二橡胶带将被拉伸,而由于第一橡胶带和第二橡胶带的不同缠绕部位处的厚度不同,厚度较小则更易拉伸,因此将提高上圆杆和下圆杆处的外侧的第一橡胶带或外侧的第二橡胶带的拉伸效果,而拉伸效果更强则将提高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的嵌入程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18、可选的,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固定有沿上板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条,所述凸条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上配合斜面开设有供所述凸条配合的凹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条和凹槽的配合,以实现上板体与公横框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平行四边形构件的单侧固定,以提高安装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弹簧包括两个子弹簧,所述子弹簧分别套设于所述伸缩杆的上部和下部,两个子弹簧的相离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的相对面,两个子弹簧的相近端均抵接有受力板,两个受力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平行四边形构件还包括一一对应所述伸缩杆设置的橇杆,所述橇杆伸入两个受力板之间间隙处,橇杆分别抵压两个受力板以将两个受力板撬离,所述橇杆的一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板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平行四边形构件安装至公横框和母横框之间后,利用橇杆的撬动,使得两个受力板相互远离运动,以分别挤压两个子弹簧,以提高子弹簧的刚性,从而提高两个第一板体分别与公横框和母横框之间的配合强度,从而提高安装稳固性。

22、可选的,所述橇杆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结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橇杆的抗弯性。

24、可选的,各所述橇杆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板体进行固定。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摆动连接杆,可以一次性对多个橇杆进行摆动,以撬动多组受力板,方便快捷。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通过上配合斜面、下配合斜面和可弹性压缩展开的平行四边形构件,当上部幕墙单元板块受到多向位移时,利用斜面配合,以将该多向位移将转化为压缩平行四边形构件的分位移,平行四边形构件的弹性压缩展开能够及时适应该多向位移,以保持密封件的外露部位始终呈抵接状态,从而确保气密封线始终稳定保持,以实现动态密封的效果;

28、2.通过设置橡胶片,使得密封件的外露部位相对上配合斜面或下配合斜面进行阻尼滑移,通过阻尼摩擦消化掉部分震动的动能,从而提高幕墙单元板块之间的缓冲减震效果;

29、3.通过设置弹簧的弹力与密封带的配合,以将弹簧的弹力转化为迫使密封带的缠绕部位抵压至上配合斜面和下配合斜面,以及迫使密封带更加紧密贴合住上圆杆和下圆杆,从而起到双重密封的效果;

30、4.通过设置pet膜、第一橡胶带和第二橡胶带,使得第一橡胶带和第二橡胶带具备可相对滑移的特性,并且利用第一橡胶带和第二橡胶带的不同缠绕部位处的厚度不同而导致的拉伸效果不同,从而提高上圆杆和下圆杆处的外侧的第一橡胶带或外侧的第二橡胶带的拉伸效果,进而提高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的嵌入程度,以提高密封效果;

31、5.橇杆的撬动,使得两个受力板相互远离运动,以分别挤压两个子弹簧,以提高子弹簧的刚性,从而提高两个第一板体分别与公横框和母横框之间的配合强度,从而提高安装稳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