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震动回搓装置的陶粒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01102发布日期:2024-01-23 12:2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震动回搓装置的陶粒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陶粒混凝土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震动回搓装置的陶粒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有报道(刘志浩.公路桥梁工程中陶粒混凝土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9(18):85-87.)将工业固废加工处理后制成陶粒,用于代替粗骨料制备轻骨料陶粒混凝土。陶粒混凝土是以陶粒代替石子作为混凝土的骨料,它具有以下优点:1、陶粒混凝土保温性能好,热损失小;2、陶粒混凝土抗渗性好:陶粒表面比碎石粗糙,具有一定吸水能力,所以陶粒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能力较强,因而陶粒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渗能力和耐久性。由于陶粒混凝土具有以上优点,所以目前工程上得以广泛地运用。

2、但我国陶粒生产基本以高温烧结工艺为主,陶粒表面玻璃化,毛细孔较少,因此吸水率较低,作为内养护载体预储水量偏低,内养护效果不明显,在干燥的施工环境中,由于水分蒸发速率加快,内养护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

3、我国发明专利cn114044693b公开了一种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陶粒进行树脂组合物以及微硅粉等混合物的包覆填充完成陶粒的改性处理的设置,从而提高陶粒的吸水效果。

4、陶粒在加工过程中表面玻璃化,因此表面光滑,混合物难以对其包覆填充,并且陶粒重量较轻,容易在混合物当中浮起,导致混合包覆填充的效率难以提高。

5、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带有震动回搓装置的陶粒制备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震动回搓装置的陶粒制备设备。本发明能够将陶粒表面粗糙度提高从而使得混合物能够更好地粘结在其表面,对其进行有效的翻动保障混合物能够进入到内部,快速的完成陶粒的改性处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粒混凝土的制备加工设备,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上端面一侧固定设置有震动回搓装置,震动回搓装置内的打磨斜仓倾斜向下设置于处理箱端面上,所述打磨斜仓远离处理箱一端连通设置有进料开口,所述进料开口向下方于打磨斜仓内底部端面上设置有打磨斜板,所述打磨斜板端面上沿直线方法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打磨槽,每个所述第一打磨槽内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刀尖伸出打磨斜板端面的第一刺板,所述打磨斜板上方于打磨斜仓内震动设置有搓动板,所述搓动板靠近打磨斜板一端两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沿直线方向均匀连接设置有多个第二弹动绳,每个所述第二弹动绳与多个第一打磨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弹动绳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转动设置有多个硬质球,所述打磨斜仓下方于处理箱内设置有端面倾斜与打磨斜仓一致的导向斜坡,所述导向斜坡一侧于处理箱底部设置有混合池,所述混合池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筒,所述第二转动筒外圆面两端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板,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第一弹动绳,所述第二转动筒下方于混合池底部设置有排料口。第一打磨槽用于处理颗粒较大的陶粒,第二弹动绳与硬质球会在搓动板快速震动的情况下来回弹动,从而将陶粒弹动按压在第一打磨槽内的第一刺板上,陶粒会在第一刺板上反复搓动,从而使得表面的粗糙度快速提高,在此关系中硬质球本身与陶粒接触时也可将其敲击,使其开裂。第一弹动绳在第一连接板转动对陶粒进行搅动时会将陶粒反复拨动,从而使得陶粒各个表面均能与混合物包覆。

3、优选的,所述导向斜坡上方于处理箱内壁上设置有喷料器,所述喷料器靠近混合池一端面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连通设置有多个喷料头。喷料头会将混合液喷到导向斜坡以及上料带表面,喷料头可将处理箱内混合液灌到打磨斜仓于处理箱内的倾斜底面上。

4、优选的,所述打磨斜仓于处理箱内一端两侧设置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靠近进料开口的输出端上连接设置有振动输出杆,所述振动输出杆外圆面上滑动设置有振动套筒,所述振动输出杆远离振动器的端面上连接设置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振动套筒内壁端面上,所述振动套筒外端面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底部一端连接设置有搓动板,所述搓动板远离振动器的端面上连接设置有两个第二扭力绳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扭力绳另一端连接设置于打磨斜仓内壁上,所述第二扭力绳一侧于第一弹簧的端面上连接设置有两个第一扭力绳的一端,所述第一扭力绳另一端连接设置于进料开口内壁上,所述第一扭力绳与第二扭力绳之间于打磨斜仓内设置有于进料开口配合的导向板。第一扭力绳与第二扭力绳均具有一定弹性,在振动器带动搓动板来回移动时,第一扭力绳与第二扭力绳会提供相反的力道,从而提高搓动板来回移动的力道。

5、优选的,所述混合池内两侧壁面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圆面上设置有第二转动筒,所述第二转动筒外侧多个第一弹动绳的一侧于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连接设置有抛动板,所述抛动板转动时将混合物甩动到导向斜坡倾斜面上,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伸出处理箱端面,所述处理箱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设置于第二转动轴伸出处理箱的端面上。抛动板会将沉在混合池底部的陶粒向上抛出的同时,还会将浮在混合液表面的陶粒向下压动。

6、优选的,所述导向斜坡内壁倾斜面上设置有多个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一侧于导向斜坡靠近混合池的壁面上设置有为混合物提供气体提高混合效果的脉冲设备,所述脉冲设备于混合池的端面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灌气头,所述灌气头下方于排料口底部端面两侧设置有两个密封滑轨,两个所述密封滑轨之间滑动设置有将排料口密封住的密封滑板,密封滑板滑动原理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过多阐述。密封滑板向一侧拉动时,排料口打开。利用陶粒内部气体流通性好的特性,脉冲设备会通过灌气头对混合液进行高压气流混合处理,脉冲设备高压混合处理设置为现有技术,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7、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打磨槽之间于打磨斜板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打磨槽,每个所述第二打磨槽端面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高弹性的橡胶球,每个所述第二打磨槽上方于搓动板底部端面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刀尖朝下的切割刀片,所述打磨斜板上方于搓动板端面上设置有除尘用的喷气座,所述喷气座靠近打磨斜板的端面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气孔。第二打磨槽用于处理颗粒较小的陶粒,在第二打磨槽内来回跳动的陶粒会在接触到橡胶球后被其顶到切割刀片上,从而使得陶粒破裂,在此关系中陶粒跳动形式不一,因此断面会参差不齐,从而提高混合物在陶粒表面的包覆效果。喷气座在打磨斜板与搓动板对陶粒进行表面加粗的过程中会通过喷气孔喷出气体,从而避免第一打磨槽与第二打磨槽内堆积陶土灰尘。

8、优选的,每个所述切割刀片两侧于搓动板底部端面上均设置有弹动管,每个所述弹动管内均滑动设置有弹动杆,所述弹动杆靠近第二打磨槽的端面伸出弹动管外端面,所述弹动杆伸出弹动管外端面一端连接设置有压动板,所述弹动杆于弹动管内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设置于弹动管底部端面上。陶粒在接触到切割刀片的同时也会与压动板接触,压动板可减少陶粒全部断裂,使得大部分陶粒均有向内凹陷的切痕,但不会断裂,使得混合液能够填充到陶粒内部。

9、优选的,所述导向斜坡倾斜上于处理箱内传动设置有上料带,所述上料带外表面上沿轮廓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底座,每个所述连接底座端面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对称连接设置有两个第三弹动绳,两个所述第三弹动绳外圆面上沿直线方向均匀转动设置有多个打磨珠,两个所述第三弹动绳之间于连接底座外端面上设置有刀尖伸出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刺板。第三弹动绳与打磨珠会托住较大颗粒的陶粒,并带动其在导向斜坡表面滑动,由于陶粒在此前经过粗糙度提升的加工,陶粒表面并不光滑,陶粒会在第三弹动绳以及打磨珠上来回跳动,设置于第三弹动绳之间的第二刺板会对较大颗粒的陶瓷进行二次粗糙度处理。颗粒较小的陶粒会在上料带的作用散落在导向斜坡上,从而提高混合面积提升混合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导向斜坡上方于处理箱内对称转动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轴,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外圆面上设置有第一转动筒,两个所述第一转动筒外圆面上传动设置有上料带,靠近进料开口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伸出处理箱端面,所述处理箱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设置于第一转动轴伸出处理箱的端面上。

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陶粒的制备加工设备配合使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12、s1:工作人员将陶粒倒入到进料开口内,陶粒会通过进料开口进入到搓动板与打磨斜板之间的区域,随后搓动板一侧的振动器启动,振动器会使得搓动板来回震动;

13、s2:来回移动的搓动板会带动第二弹动绳以及硬质球在第一打磨槽上方来回搓动,较大的陶粒会在第一打磨槽与硬质球的作用下将表面粗糙度提高;

14、s3:在搓动板来回移动的过程中,颗粒较小的陶粒会在第二打磨槽内来回弹动,来回弹动的陶粒会与切割刀片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陶粒表面会出现较深的凹印,但由于压动板的抵接,大部分陶粒不会破碎,从而使得混合液能够更好填充到陶粒内部;

15、s4:表面粗糙度提高的陶粒会掉落在上料带以及导向斜坡上,此时喷料器以及喷料头会将混合液喷在上料带上,此时上料带会带动第三弹动绳以及第二刺板传动,较大的颗粒会在打磨珠以及第二刺板的作用下进行二次粗糙处理;

16、s5:陶粒会在上料带以及导向斜坡的作用下滚动到混合池内,设置于混合池内的第二转动筒上的抛动板以及第一弹动绳会将陶粒在混合液内来回翻动,从而确保混合液包覆并填充与陶粒内;

17、s6:当陶粒混合完毕后,密封滑板向一侧打开,陶粒便可通过排料口向外排出。

18、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切割刀片与压动板以及第二打磨槽与橡胶球等零件的设计,使得大部分的陶粒在与混合物包覆前能够在表面形成较深凹印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断裂,使得混合液能够有效的填充到陶粒内部,使得陶粒改性效果大大提高。

20、2.本发明通过第一打磨槽与硬质球以及第三弹动绳与第二刺板等零件的设计,使得较大的陶粒能够在混合前与混合过程中经过多次的表面粗糙度加深的效果,使得混合液能够有效包覆在其表面,可有效提高改性效果。

21、3.本发明通过抛动板与第一弹力绳以及脉冲设备等零件的设计,在混合过程中沉在底部的陶粒能够向上翻动,浮在混合液上的陶粒能够向下沉的同时配合脉冲设备发出的高压气体,使得混合液更好的进入到陶粒内部,有效的提高了混合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