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静音地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82590发布日期:2024-03-12 21:2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静音地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饰面板,具体涉及一种板材、静音地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愈加迫切,地板则是首选的装饰材料。人们对于地板的静音能力也是越来越在意。

2、中国专利cn113802800a公开了一种静音地板和静音地板加工工艺,如图4所示,在此技术方案中,静音地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耐磨层100、装饰层200、基材层300、第一静音层400和第二静音层500。

3、此外,又如中国专利cn115806713a公开了一种具有静音层的地板及其制备方法,在此技术方案中,地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地板层和静音层。

4、还如美国专利us20220194068a1公开了一种层压地板,如图5所示,在此技术方案中,包括依次排列的耐磨层1、聚氯乙烯图案织物层2、基材层3、平衡层4和静音层5,由此可知,其静音层均设于基材层的下方,即位于基材层背离面层的一侧。

5、同样地,在美国专利us11619053b2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组装防水地板或墙壁覆盖物的面板,如图6所示,包括刚性层12以及设于刚性层12下方,且基本由泡沫材料构成的芯层10。对于此技术方案,可以理解为静音层设于基材层的下方,即位于基材层背离面层的一侧。

6、对于上述这类静音地板,当鞋踩踏地板,或其他丢落物与这类静音板发生撞击时,面层和基材受到撞击而产生噪音,基材下方的静音材料则隔绝此撞击产生的声音向下传播(如楼下)。而对于静音板上方的空间而言(如安装此静音板的室内),此撞击产生的声音并没有减小。即此类静音地板发挥的是“隔音”作用,而并非“消音”作用。

7、在另一类静音地板中,如中国专利cn218623044u公开了一种玻纤吸音板,如图7所示,在此技术方案中,板体1包括基层11与面层16,所述基层11与面层16之间依次设置有防潮层12、玻纤毡13、吸音层14与阻燃层15,即在此技术方案中,吸音层14是设于基层11和面层16之间的,即处于基层11上方。

8、此外,又如中国专利cn115262913a公开了一种地板镶板,如图8所示,在此技术方案中,位于芯层202与装饰性顶层203之间设有能够改善声学性能的层。另外,在此技术方案中,芯层202的上表面包括多个腔体206,这些腔体206以构造为散射传入声波的预定图案的方式存在。然而在芯层上设置空腔,尤其是在芯层的上表面设置空腔,无疑会降低芯层的结构强度,一方面芯层的上表面凹槽两侧的凸起会塌陷,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较软的静音层容易因底部受力不均而影响到地板的表面平整度。

9、对于将静音层设于基材层和面层之间的这一类静音地板,即将静音层设于基材层的上方,此种结构下,当均一的基材一侧贴附有静音层、面层时,基材这一侧形成“封闭”,当板材因吸湿或其他原因发生变形时,基材的“未封闭侧”变形较大,而基材的“封闭侧”变形较小,因此基材会朝“封闭侧”翘曲。这不仅没有解决面层翘曲的问题,反而会使得板材整体翘曲问题更为严重。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基材翘曲,会在基材的下侧,即背离面层的一侧加设平衡层,一方面,这只能抑制基材的上翘,并没有解决饰面板的上翘问题。另一方面,基材下侧与平衡层之间采用胶黏剂粘接。当使用胶黏剂粘接不同材质的两层材料时,使用何种胶黏剂能够确保两层材料始终保持良好结合强度也成为难题,即加设平衡层带来的材料选择、加工难度、生产成本等问题又成为行业所需解决的问题。

10、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地板翘曲,同时也能实现消音效果的地板结构,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材、静音地板及其制作方法。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第一方面,一种板材,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饰面层、静音垫层、玻镁层;

4、其中,该玻镁层主要由基材层和掺杂层复合形成;所述掺杂层位于基材层和静音垫层之间,且掺杂层的温湿形变度大于基材层的温湿形变度;

5、所述掺杂层内设有至少一层第二抗拉伸网层,第二抗拉伸网层上布设有网眼,第二抗拉伸网层两侧的掺杂层材料通过网眼形成连接结构。

6、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掺杂层的厚度大于基材层的厚度,基材层的致密性高于掺杂层的致密性。

7、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材层中设有至少一层第一抗拉伸网层,第一抗拉伸网层上布设有网眼,此网眼用于使第一抗拉伸网层两侧形成基材层的材料通过网眼形成连接结构。

8、作为第一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抗拉伸网层距基材层下表面的间距为h1,h1取值范围为0.3-1.0mm;所述第二抗拉伸网层距掺杂层上表面的间距为h2,h2取值范围为1.5-3.0mm;

9、第一抗拉伸网层和第二抗拉伸网层之间的间距大于4mm。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抗拉伸网层和第二抗拉伸网层为中性玻纤网格布或无碱玻纤网格布。

11、进一步地,中性玻纤网格布或无碱玻纤网格布的克重大于100-200g/m2。

12、第二方面,一种板材,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饰面层、静音垫层、玻镁层;

13、其中,该玻镁层主要由基材层和掺杂层复合形成;所述掺杂层位于基材层和静音垫层之间,且掺杂层相对于基材层添加混合有轻质纤维,使得掺杂层的密度小于基材层的密度;

14、所述掺杂层内设有至少一层第二抗拉伸网层,第二抗拉伸网层上布设有网眼,第二抗拉伸网层两侧的掺杂层材料通过网眼形成连接结构。

15、作为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掺杂层添加的轻质纤维包括木粉、竹粉、秸秆粉、谷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

16、木粉、竹粉、秸秆粉、谷壳粉等轻质纤维的密度小于形成基材层的材料的密度。

17、作为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掺杂层的硬度小于基材层的硬度。

18、作为第一或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静音垫层为eva,此eva经过双面电晕处理。

19、作为第一或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eva的厚度为1.0-1.5mm,邵氏a硬度为60-65。

20、作为第一或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静音垫层上下表面分别通过聚氨酯胶与饰面层、掺杂层粘接;

21、其中,聚氨酯胶涂布量为100-110g/m2。

22、作为第一或第二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饰面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三聚氰胺纸和密度板。

23、第三方面,一种静音地板,包括第一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板材;

24、所述玻镁层至少一侧设有连接部,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与连接部相适配的配合部。

25、作为第三方面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玻镁层的厚度大于8mm。

26、第四方面,一种如第三方面中静音地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在垫板上加入形成玻镁板的纯浆料,然后铺入第一抗拉伸网层,调整第一抗拉伸网层沉入深度;

28、再加入混有轻质纤维的形成玻镁板的纯浆料,然后铺入第二抗拉伸网层,再加入混有填充纤维的形成玻镁板的纯浆料以覆盖第二抗拉伸网层;

29、养护固化后,加工板材使其厚度均匀;

30、将饰面层与静音垫层粘接,并将静音垫层与玻镁层粘接;

31、在玻镁层至少一侧加工出连接部,并在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加工出与连接部相适配的配合部。

32、第五方面,一种板材,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的木皮饰面和玻镁层;其中,该玻镁层主要由基材层和掺杂层复合形成;所述掺杂层位于基材层和静音垫层之间,且掺杂层的温湿形变度大于基材层的温湿形变度;所述掺杂层内设有至少一层第二抗拉伸网层,第二抗拉伸网层上布设有网眼,第二抗拉伸网层两侧的掺杂层材料通过网眼形成连接结构。玻镁层采用上述的玻镁层结构。

3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发明的密度板制成薄饰面板后,可以抵抗1米高度的丢落物的冲击而不破损,可适用于大部分地面环境使用,同时密度板的厚度也不会导致产品静音效果会变差。在本发明中,使用电晕处理的eva作为静音垫层,同时使用聚氨酯胶作为胶黏剂,具备较好的内结合强度。本发明的玻镁层包括由上至下叠加的掺杂层和基材层,基材层和掺杂层分别铺设有第一抗拉伸网层、第二抗拉伸网层,通过在加工时控制掺杂层中的第二抗拉伸网层往模板面移动,即在加工时增大第二抗拉伸网层距离掺杂层上表面的距离,从而产品会产生两端向模板面的翘曲,即向下翘曲,从而减弱饰面板引起的上翘问题,以此控制产品整体的翘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