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肋式膜结构的底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6994发布日期:2023-09-08 00:2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肋式膜结构的底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膜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气肋式膜结构底部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气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有造价低廉、工期短、方便安装拆迁、跨度大、空间利用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运动场、展览馆、、等大空间、大跨度的民用建筑。气膜建筑的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充气式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胀式膜结构(或叫气肋式膜结构)。

2、气肋式膜结构是向单个膜构件内充气,使其保持足够的内压,多个膜构件进行组合可形成一定形状的一个整体受力体系,这种结构对膜材自身的气密性要求很高,或需不断地向膜构件内充气。

3、相关技术中,气肋式膜结构一般用于临时性仓库,主要包括气肋膜气柱、设置于气肋膜气柱底侧的钢筋混凝土地梁以及预埋于钢筋混凝土地梁上的金属构件。钢筋混凝土地梁需要在现场进行浇铸,浇铸完成后通过将气肋膜气柱与钢筋混凝土地梁上的金属构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气肋膜气柱的安装固定。

4、但是,当需要迁移气肋式膜结构时,气肋式膜气柱及设备均可以拆卸并运输至迁建地点,但由于钢筋混凝土地梁无法实现拆卸及搬迁,不仅造成很大浪费,增加迁建成本,而且也会在迁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点,由于基础条件较为复杂,钢筋混凝土地梁的施工较为困难,从而导致气肋式膜结构难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气肋式膜结构在迁移时,钢筋混凝土地梁无法实现拆卸及搬迁,不仅造成很大浪费,增加迁建成本,而且也会在迁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点,由于基础条件较为复杂,钢筋混凝土地梁的施工较为困难,从而导致气肋式膜结构难以安装的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肋式膜结构底部的支撑结构。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肋式膜结构底部的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气肋膜气柱底侧的桁架支撑梁,所述气肋膜气柱沿桁架支撑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桁架支撑梁和气肋膜气柱之间设置有使桁架支撑梁与气肋膜气柱固定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桁架支撑梁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桁架支撑单元,所述桁架支撑单元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相邻两个桁架支撑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块连接法兰固定,以令两个桁架支撑单元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气肋式膜结构进行迁移时,通过连接组件将桁架支撑梁与气肋膜气柱分离,使气肋膜气柱能够顺利地从桁架支撑梁上拆卸下来,同时通过固定组件将桁架支撑梁拆卸成多个长度较小的桁架支撑单元,从而方便运输。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气肋式膜结构,本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实现桁架支撑梁与气肋膜气柱的固定连接,使桁架支撑梁能够稳定地对气肋膜气柱进行支撑,保证了气肋膜气柱的稳定性,通过固定组件实现对桁架支撑梁的拆装组合,将桁架支撑梁拆分成多个桁架支撑单元,从而方便运输,在迁移气肋式膜结构时不会造成浪费,且不会产生建筑垃圾,降低了迁移成本,同时在复杂的基础环境中,只需完成桁架支撑单元的拼装即可快速安装气肋式膜结构,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4、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气肋膜气柱上的固定拉带以及固定设置于桁架支撑梁上的固定拉环,所述固定拉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气肋膜气柱的侧壁,所述固定拉带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后朝气肋膜气柱的内侧方向呈弯折设置,且所述固定拉带与固定拉环钩持配合。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拉带和固定拉环之间的钩持配合,使气肋膜气柱和桁架支撑梁能够实现快速拆装,操作较为简便,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

6、优选的,所述固定拉环的安装角度与固定拉带的受力角度一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拉环和固定拉带的连接更稳定,从而保证了气肋膜气柱与桁架支撑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桁架支撑单元的长度为所述气肋膜气柱直径的整数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桁架支撑单元上能够均匀设置多个气肋膜气柱,最大程度地在桁架支撑单元上设置更多的气肋膜气柱,避免了空间的浪费。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连接法兰上的连接螺孔以及用于与连接螺孔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时,将两个桁架支撑单元相互抵接,使两个连接法兰相互抵接,此时通过连接螺栓与连接螺孔之间的配合,将两个连接法兰固定,从而实现两个桁架支撑单元的固定连接,重复上述操作,最终实现多个桁架支撑单元的拼接,操作较为简便,且相邻两个桁架支撑单元之间连接较为牢固,为桁架支撑梁稳定地对气肋膜气柱进行支撑提供了保障。

12、优选的,所述桁架支撑单元包括桁架支撑上弦、桁架支撑下弦、设置于桁架支撑上弦和桁架支撑下弦之间的腹杆组和斜撑杆组,所述桁架支撑上弦和桁架支撑下弦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法兰的上下两侧,所述腹杆组和斜撑杆组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腹杆组和斜撑杆组对称设置于桁架支撑上弦和桁架支撑下弦的两侧,所述腹杆组包括若干组竖直设置的腹杆,所述腹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桁架支撑上弦和桁架支撑下弦,所述斜撑杆组与腹杆组一一对应,所述斜撑杆组包括若干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且所述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对称设置于腹杆的两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桁架支撑上弦,桁架支撑下弦,腹杆组以及斜撑杆组之间的配合,使桁架支撑单元整体结构较为稳定,从而使桁架支撑梁能够稳定地对桁架支撑单元进行支撑。

14、优选的,若干根所述腹杆沿气肋膜气柱的直径长度等间距分布桁架支撑上弦和桁架支撑下弦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在将气肋膜气柱安装在桁架支撑梁上时,能够通过腹杆实现对气肋膜气柱的定位,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施工人员能够快速地将气肋膜气柱准确地安装在桁架支撑梁上。

16、优选的,所述气肋膜气柱的底部中心点位于桁架支撑上弦的中心线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气肋膜气柱的重心位于桁架支撑上弦的中心处,从而使气肋膜气柱在桁架支撑梁上受力较为均匀,进而使桁架支撑梁能够稳定地对气肋膜气柱进行支撑。

18、优选的,所述支撑下弦上还设置有多块固定钢板,多块固定钢板与气肋膜气柱一一对应,所述固定钢板上设置有用于向气肋膜气柱充气的充气设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钢板上的充气设备能够稳定地对气肋膜气柱进行充气,使气肋膜气柱内部气压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是整个气肋式膜结构较为稳定。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21、1、本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实现桁架支撑梁与气肋膜气柱的固定连接,使桁架支撑梁能够稳定地对气肋膜气柱进行支撑,保证了气肋膜气柱的稳定性,通过固定组件实现对桁架支撑梁的拆装组合,将桁架支撑梁拆分成多个桁架支撑单元,从而方便运输,在迁移气肋式膜结构时不会造成浪费,且不会产生建筑垃圾,降低了迁移成本,同时在复杂的基础环境中,只需完成桁架支撑单元的拼装即可快速安装气肋式膜结构,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22、2、本技术通过固定拉带和固定拉环之间的钩持配合,使气肋膜气柱和桁架支撑梁能够实现快速拆装,操作较为简便,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