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零能耗建筑屋面钢结构设备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0802发布日期:2023-12-07 02:4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零能耗建筑屋面钢结构设备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近零能耗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近零能耗建筑屋面钢结构设备基础。


背景技术:

1、近零能耗建筑是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系统运行,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

2、其中被动式技术手段包括建立建筑保温体系,即在建筑中搭建保温性能良好的窗框和玻璃、断热桥设计和构造、密闭的围护结构、高效热回收或能源回收新风系统等,以对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隔断,实现对建筑进行保温隔热,以能够降低建筑供暖供冷的需求。

3、但为了对光伏发电系统等建筑的附加设备进行安装,需要在建筑屋面的钢梁上固定连接有钢柱作为设备安装基础。钢柱被预埋于建筑屋面的混凝土结构内,再将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架固定安装于钢柱,即可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稳定地安装。但由于钢柱直接与钢梁连接,建筑内外部的热量可通过钢柱和钢梁进行传递,无法保证建筑保温体系的完整性,使得对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小设备在建设屋面的安装基础对建筑保温隔热的效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近零能耗建筑屋面钢结构设备基础。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近零能耗建筑屋面钢结构设备基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近零能耗建筑屋面钢结构设备基础,包括钢梁、搭建于钢梁的混凝土屋面板和固定于钢梁的钢柱,所述钢柱包括隔热柱和设置于隔热柱的安装柱,所述隔热柱穿设并被浇筑于混凝土屋面板,所述隔热柱呈中空设置,所述隔热柱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柱和安装柱之间固定有隔热垫块,所述隔热柱还设置有外保温墩,所述外保温墩用于对隔热柱与外部空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柱用于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等设备的支架。隔热垫块对安装柱与隔热柱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以大幅减小外部空间通过安装柱与隔热柱进行传递的热量;外保温墩对外部隔热柱与外部空间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以大幅减小外部空间与隔热柱直接传递的热量;隔热柱内的隔热材料对隔热柱与钢梁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使得隔热柱接收到的热量不易传递至钢梁。隔热垫块、外保温墩大幅减小外部空间与隔热柱的热量交换程度,隔热材料大幅减小隔热柱与钢梁的热量交换程度,三者协同作用,使得安装柱稳定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安装的同时,能够大幅减小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的热量交换程度,以保持建筑保温体系的完整性,减小设备在建设屋面的安装基础对建筑保温隔热的效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5、可选的,所述隔热垫块为高强度聚氨酯隔热垫块,所述隔热垫块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连接于隔热柱,所述安装柱固定连接于隔热垫块,所述安装柱位于多个螺栓之间且与多个螺栓间隔设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强度聚氨酯隔热垫块的强度具有高抗压强度和高隔热性,能够通过螺栓与隔热柱固定并能够对安装柱进行支撑,使得隔热垫块能够稳定地设置于隔热柱和安装柱之间。由于安装柱与多个螺栓间隔设置,安装柱无法通过螺栓与隔热柱进行热量传递,以实现对安装柱与隔热柱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

7、可选的,所述外保温墩包括第一混凝土保护层和多个保温板,多个所述保温板环绕隔热柱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保护层覆盖于多个保温板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保温板对隔热柱与外部空间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以大幅减小外部空间与隔热柱直接传递的热量。第一混凝土保护层对多个保温板进行覆盖,以减小风吹日晒雨淋造成保温板老化破损的速度,提升保温板的使用寿命。

9、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屋面板上铺设有发泡混凝土找坡层,所述发泡混凝土找坡层上铺设有第一找平层,所述发泡混凝土找坡层和第一找平层均环绕隔热柱设置,多个所述保温板铺设于第一找平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混凝土找坡层在建筑屋面形成一定坡度,以便于屋面排水;并且发泡混凝土能够减小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的热量交换程度。第一找平层对发泡混凝土找坡层的上表面进行找平,使得多个保温板在搭砌时能够平稳放置,以减小保温板之间出现间隙而出现热桥,导致对外部空间和隔热柱的热量传递的阻隔效果变差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隔热柱还外包有保温套,所述保温套的内壁轮廓呈阶梯轴状,所述保温套的大端套设于隔热柱,所述保温套的小端套设于安装柱,多个所述保温板环绕保温套设置,所述保温套的外壁铺设有第二混凝土保护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套对安装柱靠近隔热柱的一端、以及隔热垫块与外部空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以减小外部空间通过安装柱和隔热垫块与隔热柱的热量交换程度,进一步减小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的热量交换程度。

13、可选的,多个所述保温板与混凝土屋面板之间铺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延伸至保温套与安装柱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减小雨水通过多个保温板的缝隙、以及保温套和安装柱之间的间隙渗至混凝土屋面板,再渗入通过隔热柱和混凝土屋面板的穿设处渗入建筑内部可能性,减小了设备安装基础的设置对建筑屋面的防水效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保护层与多个保温板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延伸至第二混凝保护层与保温套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个保温板和保温套变潮湿后会影响其隔热效果,第二防水层减小雨水渗过第一混凝土保护层和第二混凝保护层流至多个保温板和保温套处,造成保温板和保温套的隔热效果变差的可能性。

17、可选的,多个所述保温板和第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找平层,所述第二防水层铺设于第二找平层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找平层对多个保温板之间的拼接缝隙进行填品,以对多个保温板的上表面进行找平,使得第二防水层能够紧密地覆盖于多个保温板上,以提升防水效果。

19、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延伸铺设于安装柱,所述第二混凝土保护层延伸覆盖于第二防水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混凝土保护层使得第二防水层稳固地铺设于安装柱表面,第二防水层铺设于安装柱,延长了雨水通过渗入保温套和安装柱之间间隙的路径,进一步减小雨水通过保温套和安装柱之间的间隙渗至混凝土屋面板,再渗入通过隔热柱和混凝土屋面板的穿设处渗入建筑内部可能性。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隔热垫块、外保温墩和隔热材料三者协同作用,使得安装柱稳定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安装的同时,能够大幅减小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的热量交换程度,以保持建筑保温体系的完整性,减小设备在建设屋面的安装基础对建筑保温隔热的效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23、2.保温套对安装柱靠近隔热柱的一端、以及隔热垫块与外部空间的热量传递进行阻隔,以进一步减小外部空间通过安装柱和隔热垫块与隔热柱的热量交换程度,进一步减小建筑外部与建筑内部的热量交换程度;

24、3.第一防水卷材减小雨水通过多个保温板的拼接缝隙、以及保温套和安装柱之间的间隙渗至混凝土屋面板,再渗入通过隔热柱和混凝土屋面板的穿设处渗入建筑内部可能性,减小了设备安装基础的设置对建筑屋面的防水效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