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及光伏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15878发布日期:2024-04-18 17:3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建筑及光伏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建筑及光伏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1、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体结合起来,太阳能电池即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既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能就近供应给建筑内部用电。

2、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可以覆盖建筑的墙体表面,满足光伏组件光照的同时可以装饰建筑墙体。然而光伏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导致光伏组件上局部热应力集中,产生热斑、发电量下降等现象,且容易引发故障及安全隐患,影响建筑材料甚至是整个幕墙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及光伏幕墙系统,以实现对光伏幕墙降温,防止光伏幕墙产生热斑和发电量下降,同时减小整个光伏幕墙系统的体积和占用空间,减小占地面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伏幕墙系统,用于装配在建筑墙体上,该光伏幕墙系统包括:

4、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能够固定于建筑墙体外侧,且支撑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支撑梁和相互平行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梁和多个支撑柱交叉设置并固定连接;

5、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光伏组件,光伏幕墙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且光伏幕墙与建筑墙体之间具有间隙;

6、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多个供水管和与供水管连接的多个喷嘴,至少一个供水管设置于支撑梁的内部和/或至少一个供水管设置于支撑柱的内部,多个喷嘴的喷水方向朝向光伏幕墙的背面。

7、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幕墙系统时,将该光伏幕墙系统装配在建筑墙体上,支撑装置与建筑墙体外侧固定连接,光伏幕墙和喷淋装置均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以使支撑装置支撑光伏幕墙和喷淋装置。开启喷淋装置后,供水管内的水经喷嘴喷至光伏幕墙的背面,水沿着光伏幕墙的背面流动从而带走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光伏组件上局部热应力集中,产生热斑,保证光伏组件正常发电,防止故障及安全隐患发生。

8、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幕墙系统中,将至少一个供水管设置在支撑梁或支撑柱内部,使供水管在支撑梁或支撑柱内部并沿着支撑梁或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设置充分利用了支撑梁或支撑柱的内部空间,避免了供水管占用支撑装置外部空间,进而减小了整个光伏幕墙系统的体积和占用空间,减小了占地面积。并且,将供水管设置在支撑梁或支撑柱内部使整个光伏幕墙系统的外观更加整洁。

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供水管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第一供水管和相互平行的多个第二供水管,多个第一供水管和多个第二供水管交叉设置且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在交叉位置连通;如此设置,相互交叉连通的多个第一供水管和多个第二供水管可以将水输送至光伏幕墙背面的多个位置,以对光伏幕墙均匀降温。

10、多个第一供水管分别设置于多个支撑梁内部,和/或,多个第二供水管分别设置于多个支撑柱内部,进一步减小了整个光伏幕墙系统的体积和占用空间。

11、喷嘴与第一供水管或第二供水管之间通过弯管连通,且弯管的一端与第一供水管或第二供水管连通,弯管的另一端与喷嘴连通,以保证喷嘴正对光伏幕墙的背面,以使更多的水喷至光伏幕墙的背面,提高了降温效果。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光伏幕墙与支撑梁固定连接,且光伏幕墙与支撑梁之间设置有减震件;和/或,光伏幕墙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且光伏幕墙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减震件,以减少了光伏组件的震动。

13、光伏幕墙与支撑梁或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连接副框,连接副框的相对的两侧中,一侧用于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且另一侧用于与支撑梁或支撑柱固定连接;

14、连接副框与光伏组件之间粘结、卡接、螺纹件连接和/或铆接;和/或,连接副框与支撑梁或支撑柱之间通过螺纹件连接、粘结、卡接、和/或铆接。

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梁和支撑柱用于与连接副框固定连接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连接副框用于与支撑梁或支撑柱固定连接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支撑梁或支撑柱与连接副框固定连接后,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相对并用于容纳减震件,以便于安装减震件和对减震件定位。

16、支撑梁或支撑柱与连接副框之间还设置有减震胶条,减震胶条具有卡接部,支撑梁和支撑柱用于与连接副框固定连接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接部配合的卡槽或连接副框用于与支撑梁或支撑柱固定连接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接部配合的卡槽,以进一步减少由支撑梁或支撑柱传导至光伏幕墙的震动和噪音。

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支撑梁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位于最上侧的支撑梁为顶支撑梁,与顶支撑梁连接的连接副框为顶连接副框,顶连接副框背离顶支撑梁的侧壁包括上侧壁和下侧壁,下侧壁与光伏组件连接且上侧壁与光伏组件的受光面平齐设置,如此设置保证了整个光伏幕墙系统的外表面较平整,更加整洁且便于安装对位。

18、顶支撑梁的顶板靠近光伏幕墙的一侧连接有延伸板,延伸板覆盖顶连接副框的顶面,如此可以防止雨水、灰尘等进入顶支撑梁内部,从而避免了雨水、灰尘等腐蚀顶支撑梁,延缓了顶支撑梁的老化;延伸板与顶支撑梁的顶板为一体结构。

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防护板,防护板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且防护板位于光伏幕墙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光伏幕墙与防护板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可以防止喷淋的水进入建筑体内部,同时也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和烟气进入建筑体内部,保证了建筑体的安全,避免了安全隐患。

20、防护板的底部具有向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弯折的防水翻边,防水翻边与建筑墙体密封接触或插入建筑墙体内。如此可以防止,水气进入防护板与建筑墙体之间,进而防止防护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各部件腐蚀失效,同时可以遮挡内部构造。

2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梁背离建筑墙体的一侧与防护板密封连接且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与光伏幕墙密封连接;

22、多个支撑梁中除顶支撑梁外,其余支撑梁均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至少一个排水孔,如此喷向光伏幕墙背面的水可以经支撑梁的排水孔向下流动;排水孔内固定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顶部与支撑梁的顶面平齐,排水管的底部伸出支撑梁的底面或排水管的底部与喷嘴内部连通,避免了由上端流下的水流由于重力的影响直接冲击到下方的支撑梁;

23、支撑装置还包括导水板,导水板的顶部与防水板密封连接,导水板的底部与支撑梁的顶面密封连接,且导水板的底部位于排水孔靠近防护板的一侧,如此导水板相对于防护板倾斜设置,水流可以沿着导水板流动即可快速流进排水管内;导水板与排水管为一体结构。

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护板与建筑墙体之间具有间隙,防护板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密封连接有屋面封口板,屋面封口板与建筑墙体或建筑顶部密封连接以封堵防护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间隙;和/或,

25、防护板与光伏幕墙之间的间隙顶部被封堵,以防止蚊虫、老鼠进入防护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间隙,咬断线缆或破坏间隙内部材料;和/或,

26、还包括层间防火装置,层间防火装置的一端与防护板背离光伏幕墙的表面密封接触且另一端用于与建筑墙体密封接触,以防止火势和烟气的快速蔓延并延烧至其他楼层,从而避免其他楼层着火。

2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埋设于建筑墙体内的埋件,支撑梁和/或支撑柱与埋件固定连接;

28、支撑装置还包括分别与多个埋件固定连接的多个连接件,支撑梁和/或支撑柱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支撑梁和/或支撑柱与连接件粘结、卡接、螺纹件连接和/或铆接。如此实现了连接件穿过防护板的缝隙将支撑梁和支撑柱可靠连接,避免了在防护板上开孔,也避免了连接件与建筑体内部的结构梁连接,同时保证了支撑装置的强度,提高了防风抗震性能

2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位于光伏幕墙下侧的裙楼幕墙,裙楼幕墙用于装配在建筑裙楼的墙体外侧;光伏幕墙背面流下的水能够流动至裙楼幕墙背离建筑裙楼的一侧形成水幕,如此可以实现光伏幕墙高效发电的同时,兼顾建筑美学的提升;和/或,

30、该光伏幕墙系统还包括位于光伏幕墙下方的景观水池,景观水池用于给供水管供水;和/或,

31、该光伏幕墙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仪,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仪电连接,且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检测仪测得的温度值控制喷淋装置开启或关闭;和/或,

32、该光伏幕墙系统包括第二温度检测仪,控制器与第二温度检测仪电连接,且控制器根据第二温度检测仪测得的温度值控制喷淋装置开启或关闭。

33、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体和装配在建筑墙体外侧的如上述中任一项的光伏幕墙系统。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建筑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光伏幕墙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