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装置和遮阳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10696发布日期:2024-04-18 17:2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阳装置和遮阳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尤其涉及一种遮阳装置和遮阳建筑。


背景技术:

1、建筑遮阳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防止阳光的照射,以避免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过热,调节室内热环境和光环境。

2、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建筑外墙上设置遮阳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遮阳装置仅是单纯的遮阳,并未对太阳光进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装置和遮阳建筑,用于在实现遮阳的同时对太阳光进行利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阳装置,设置于建筑本体。该遮阳装置包括:光伏组件和框架本体。上述框架本体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第二边框与第一边框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边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边框的高度,第一边框位于第二边框和建筑本体之间。两个第三边框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三边框位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两侧。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两个第三边框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腔体,光伏组件覆盖容纳腔体,且光伏组件与框架本体所具有的第一承载面连接。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中,由于遮阳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此时遮阳装置不仅可以为建筑本体遮阳,同时还可以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便于后续使用。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在实现遮阳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太阳光的利用。进一步地,当待安装位置的建筑本体所具有的结构件之间的间距较大,但是又无法再增加一个遮阳装置,且光伏组件、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尺寸均是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相对设置的一个或两个第三边框的尺寸,以适应建筑本体所具有的结构件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遮阳装置整体外观一致协调,提升建筑物美观度。例如,可以增大其中一个第三边框的尺寸,以增大遮阳装置整体的尺寸,进而使遮阳装置与待安装位置的建筑本体所具有的结构件之间的间距相匹配。再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边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边框的高度,在实际安装时,若第一边框靠近建筑本体,第二边框远离建筑本体。此时,遮阳装置具有一定的倾角,从而有利液体或灰尘脱离遮阳装置,进而可以实现防积液、防积灰的效果。基于此,可以避免光伏组件破损或金属材质的框架本体被腐蚀,以延长遮阳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减小与入射光线夹角,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边框具有第二承载面,第二边框具有第三承载面,光伏组件粘接于第二承载面和第三承载面。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提高安装效率。

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边框具有第四承载面,光伏组件粘接于第四承载面;和/或,第三边框具有卡槽,光伏组件通过卡槽与第三边框连接。和/或,第三边框具有压紧件和第四承载面,光伏组件通过压紧件与第四承载面连接。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光伏组件的尺寸较大时,光伏组件通过卡槽与第三边框连接,可以增强框架本体对光伏组件的承载和固定作用,减少或避免光伏组件脱离框架本体的概率,进而提高遮阳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进一步地,上述第三边框与光伏组件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增加了其选择性。基于此,可以使遮阳装置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框架本体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0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00毫米。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数值范围不仅可以避免因框架本体的高度过小导致框架本体与建筑本体的接触面积过小,以避免框架本体与建筑本体的连接强度不够,进而确保遮阳装置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框架本体的高度过大影响室内人体视觉感观效果,以及增强美观性。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框架本体的水平宽度大于或等于50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00毫米。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数值范围不仅可以避免因框架本体的水平宽度过小导致遮阳装置的遮阳效果差,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框架本体的水平宽度过大影响室内人体视觉感观效果,以及确保室内的采光符合要求。进一步地,上述框架本体的水平宽度可以根据遮阳装置之间的间距、遮阳装置所在地区的纬度、建筑本体本身遮阳率需求或者建筑节能所需遮阳装置发电量等进行综合调整,以满足建筑本体的遮阳系数不低于0.7的标准要求。再进一步地,还可以使遮阳装置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框架本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20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3000毫米。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遮阳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建筑本体,以扩大其适用范围。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框架本体的高度的一半与框架本体的水平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0.25。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有利于灰尘或液体等脱离遮阳装置。此时,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灰尘或液体等遮挡光伏组件,以降低或消除光伏组件产生热斑效应的风险,确保光伏组件的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或避免灰尘或液体等损坏遮阳装置,以确保遮阳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遮阳装置所在地区的纬度选择合适大小的夹角,以使遮阳装置在实现遮阳的同时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第一边框的长度方向,第三边框具有空腔。上述遮阳装置还包括:连接体。连接体对应设置于空腔,连接体用于与建筑本体紧固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连接体将框架本体和光伏组件设置于建筑本体上,不仅可以避免因在框架本体和建筑本体之间直接进行拆卸和安装操作(即框架本体与建筑本体直接接触)导致框架本体损伤,同时,还可以根据待设置位置的建筑本体选择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连接体,以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连接体的外侧壁具有插接齿,连接体通过空腔与框架本体卡接,插接齿与框架本体抵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连接体和框架本体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操作,节省了组装时间。进一步地,利用插接齿可以提高连接体与框架本体连接的牢固性,以确保遮阳装置的安全性。

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连接体具有与空腔相对且连通的凹槽和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与光伏组件连接的连接线,遮阳装置通过凹槽设置于建筑本体。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容纳空间用于容纳与光伏组件连接的连接线,此时不仅可以避免连接线暴露在外面,防止连接线损坏,以确保连接线的安全性,以及确保连接线可以正常工作,进而确保遮阳装置正常工作。同时,由于实现了连接线的隐藏,因此可以确保建筑外立面的整体美观。进一步地,还有利于实现连接线在建筑本体立面上的串通,降低了施工难度。此外,遮阳装置通过凹槽设置于建筑本体,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组装和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框架本体的高度方向,框架本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遮阳装置相对于建筑本体水平设置或者竖直设置时,不仅有利于防止灰尘或液体的堆积,同时增强美观性。进一步地,使得遮阳装置能够兼容多场景的安装,不论在横竖装或者双面发电等情况下都可以通用,不需要单独定制新的遮阳装置,有利于批量生产和多场景兼容。

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框架本体的高度方向,框架本体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框架本体的正背面均设置一个光伏组件时,两个光伏组件完全对称。基于此,当遮阳装置相对于建筑本体竖直设置时,可以兼顾两个光伏组件,适用范围大。

26、综上所述,框架本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增加了其选择性。此时,可以使遮阳装置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2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框架本体还具有第五承载面,第五承载面与第一承载面相对且间隔设置。上述遮阳装置还包括底板,底板覆盖容纳腔体,且底板与框架本体所具有的第五承载面连接,底板与光伏组件相对设置。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底板可以使遮阳装置更加牢固,以确保遮阳装置的安全性。

2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底板为盖板时,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冲孔,冲孔朝向光伏组件。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冲孔可以为光伏组件通风散热,以确保光伏组件的性能。

3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底板为光伏组件时,第三边框上开设有多个冲孔,冲孔朝向光伏组件。

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在不损坏光伏组件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冲孔为光伏组件通风散热,以确保光伏组件的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遮阳装置的发电量。

3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底板上的冲孔率大于或等于20%,且小于或等于40%。和/或,任意相邻两个冲孔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冲孔孔径的1.5倍,且小于或等于冲孔孔径的2倍。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数值范围不仅可以避免因冲孔率过大(和/或相邻两个冲孔之间的间距过小)导致底板的强度过小,以确保底板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冲孔率过小(和/或相邻两个冲孔之间的间距过大)影响通风散热的效果,以确保光伏组件的性能。进一步地,上述冲孔率和/或相邻两个冲孔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遮阳装置内部体积、遮阳装置内外温差、底板的强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以使遮阳装置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3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遮阳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沿框架本体的高度方向,缓冲件设置于第三边框的两端,和/或,缓冲件设置于第一边框的两端。缓冲件位于框架本体和建筑本体之间。

3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缓冲件不仅可以阻挡灰尘或液体进入遮阳装置的内部,避免遮阳装置损坏。同时,可以防止遮阳装置与建筑本体直接接触,在外力的作用下造成异响,即可以减少或避免产生噪音。进一步地,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因遮阳装置与建筑本体刚性接触,导致遮阳装置损坏。

3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遮阳建筑,包括建筑本体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遮阳装置。建筑本体包括结构件,框架本体与结构件连接。遮阳装置相对于建筑本体水平设置,和/或,遮阳装置相对于建筑本体竖直设置。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建筑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遮阳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进一步地,通过利用结构体将建筑本体和遮阳装置连接在一起,不仅可以避免因在遮阳装置和建筑本体之间直接进行拆卸和安装操作(即遮阳装置与建筑本体直接接触)导致建筑本体损伤,同时,还可以根据待安装的遮阳装置的规格选择合适的结构体,以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再进一步地,上述遮阳装置与建筑本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时不仅可以使遮阳装置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其适用范围。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调整遮阳装置相对于建筑本体水平设置或竖直设置,以在遮阳的同时充分利用太阳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