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铺设施工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94908发布日期:2024-03-13 20:4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卷材铺设施工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防水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卷材铺设施工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防水卷材铺设施工其目的是将建筑物与地下水分进行隔绝,对地下室进行防护,保证建筑物不受水侵蚀,保证建筑物内部空间不受危害,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生产、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此建筑物防水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2、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1216051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下至上依次准备基层、铺设隔离层、铺设保温层、再次铺设隔离层、铺设和固定防水卷材,之后在所述防水卷材上喷涂自洁材料,所述喷涂自洁材料为将所述自洁材料均匀喷涂在防水卷材的表面,喷涂2-3遍,每公斤自洁材料喷涂10-30平米的所述防水卷材。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防水材料铺贴过程中,立墙与地面之间缝隙是防水薄弱点,存在有防水效果薄弱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防水效果薄弱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铺设施工方法及设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铺设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防水卷材铺设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施工准备,垫层整平,剔除大粒径硬块;

5、s2、底面防水层铺设,在垫层上铺设第一防水层,相邻第一防水层长度方向一致,且相邻第一防水层长边依次搭接;第一防水层搭接后总宽度大于建筑设计宽度,用于粘接至建筑长度方向两外墙;第一防水层长度方向搭接后总长度大于建筑物设计长度,用于粘接至建筑宽度方向两外墙;

6、s3、建筑浇筑,于第一防水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建筑;

7、s4、第一防水层铺贴,建筑外墙喷涂高粘抗滑涂料,并上翻第一防水层使其与建筑外墙粘合;

8、s5、建筑外墙防水铺设,使用铺贴件将成卷的防水卷材从卷材的放卷始端到放卷末端由上到下铺贴至建筑物周向形成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粘贴至上翻的第一防水层外;且第二防水层沿建筑物周向依次进行长边搭接;

9、s6、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检查及修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上翻实现对建筑物的底面以及建筑的地面与竖墙连接处进行包裹;实现提高建筑的防水效果;同时建筑竖墙依次搭接铺贴的第二防水层粘贴于第一防水层外,提高了竖墙的防水能力,当由水沿建筑由上至下流下时,第二防水层搭接于第一防水层外,由上至下流动的水不会直接冲击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的搭接处,进而提高了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粘结稳定性和密封性,进而提高了建筑防水性。

11、优选的,在步骤s3中,建筑外墙底端沿其周向粘贴有第三防水层,第三防水层无搭接;第一防水层上翻粘贴至第三防水层外,且第三防水层上边缘高于第一防水层上边缘。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由于施工疏忽或由于搭接缝导致两者之间粘结不牢固而导致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搭接处之间透水时,第三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粘结隔绝了水,防止水由此向上浸湿建筑,同时第三防水层与第一防水层之间粘结,防止了水由此向下浸湿建筑,提高了防水性。

13、优选的,在步骤s5中,第一防水层长边搭接处与第二防水层长边搭接处交错分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之间长边搭接处与第二防水层长边搭接处交错,降低了同一位置的防水层搭接厚度,进而减少了最外侧搭接的自粘性防水卷材所产生的弯折和拉伸;在减少自粘性防水卷材弯折和拉伸的同时保证自粘性防水卷材与建筑之间粘结不产生空隙;进而提高了建筑防水效果。

15、优选的,在步骤s5中,若建筑物高度大于单卷防水卷材总长,沿第二防水层长度方向的相邻两第二防水层短边搭接;且位于上方的第二防水层搭接在位于下方的第二防水层外。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物高度大于防水卷材长度时,采用此铺设方法配合铺贴件使用,对单卷卷材由上至下铺贴实现便于工作人员对建筑物中部进行防水卷材铺贴,同时解决了防水卷材由上至下铺贴导致的防水卷材戗茬的问题,降低工程渗漏的风险。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铺设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铺贴件,所述铺贴件包括:

18、放卷固定部,用于放卷自粘性防水卷材并用于固定自粘性防水卷材顶端于屋顶;放卷固定部包括:承载车、放卷辊、放卷电机、放卷缆绳、固定板和固定气缸;承载车放置于屋顶;放卷辊连接于承载车的底板上表面并与承载车的底板转动连接;放卷电机与承载车连接用于带动放卷辊转动;放卷缆绳一端与放卷辊固定连接并绕设于放卷辊周向;固定板位于承载车的底板下方且靠近承载车前进端的一侧;固定气缸固定连接固定板和承载车的底板,用于推动固定板压紧防水卷材的顶端于屋顶;

19、铺贴粘接部,用于将放卷的自粘性防水卷材铺设并粘贴于建筑;铺贴粘接部包括:安装壳、铺贴辊、行走轮和卷材辊;安装壳为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放卷缆绳剩余一端与安装壳固定连接;铺贴辊与放卷辊平行,且铺贴辊与安装壳转动连接,用于抵紧自粘性防水卷材粘贴于建筑外;卷材辊位于安装壳内并与安装壳转动连接,卷材辊用于承载收卷的自粘性防水卷材;行走轮与安装壳转动连接,并用于支撑安装壳沿建筑物行走;

20、导向支撑部,用于推动铺贴粘接部向靠近建筑物的一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防水卷材的顶端先行粘贴于建筑屋顶,并调节固定气缸使固定板抵紧防水卷材,使防水卷材固定于建筑屋顶;此时放卷电机带动放卷辊转动,实现放卷缆绳的放卷;此时推动安装壳,卷材辊转动实现防水卷材的放卷,在铺贴辊的作用下实现自粘防水卷材的铺贴;当铺贴粘结部位于建筑竖墙一侧时,随着放卷缆绳的放卷,防水卷材实现自动放卷,在导向支撑部作用下铺贴辊抵紧自粘防水卷材使其牢固粘结于建筑,进而便于对建筑中部部位的铺贴。

22、优选的,导向支撑部包括:横杆、立柱、导向杆、支撑套、套管、插杆和支撑弹簧;横杆与承载车固定连接;立柱与横杆垂直固定连接;导向杆为圆弧状杆状结构固定连接于横杆和立柱连接处靠近建筑的一侧;支撑套沿横杆、立柱和导向杆滑动;套管与支撑套固定连接;插杆滑动插接于套管内,且插杆剩余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壳背离建筑的一侧;支撑弹簧套设于套管和插杆外,且支撑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支撑弹簧一端抵紧支撑套剩余一端抵紧安装壳,进而实现推动铺贴辊,使自粘性防水卷材粘贴于建筑竖墙;同时支撑套沿横杆、立柱和导向杆滑动,进而限制了铺贴粘接部沿设定轨迹移动,进而提高了自粘性防水卷材铺贴的整齐度,确保了相邻自粘性防水卷材之间搭接处的宽度,减少由于自粘性防水卷材放卷时歪斜导致的搭接处过窄或无搭接导致的透水,进而确保了建筑防水性。

24、优选的,安装壳内设置有收膜件;收膜件包括收膜辊、传动主齿轮和传动副齿轮;收膜辊位于安装壳内并与安装壳转动连接,收膜辊与卷材辊平行,且收膜辊位于卷材辊背离铺贴辊的一侧;传动主齿轮与行走轮同轴固定连接;传动副齿轮与收膜辊同轴固定连接,且传动主齿轮与传动副齿轮啮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防水层的顶端粘贴于建筑屋顶前,将自粘性防水卷材粘贴面的防粘薄膜与收膜辊固定,由于在防水施工时,行走轮处于转动状态,此时在传动主齿轮和传动副齿轮作用下,收膜辊实现将防粘薄膜与自粘性防水卷材分离并收卷,达到了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施工进度的效果。

26、优选的,安装壳上方设置有紧实件,紧实件包括紧实辊、平铺紧实环和叠合紧实环;紧实辊与安装壳连接并与铺贴辊平行;平铺紧实环和叠合紧实环均套设于紧实辊周向外壁并与紧实辊固定连接;叠合紧实环用于压紧自粘性防水卷材搭接处于建筑,平铺紧实环用于压紧平铺自粘性防水卷材于建筑。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贴粘接部将自粘性防水卷材粘贴于建筑后,平铺紧实环和叠合紧实环与自粘性防水卷材接触面积小,为此接触部位压力大,提高了自粘性防水卷材与建筑的粘结稳定性;同时平铺紧实环实现压紧自粘性防水卷材搭接处,减少了自粘性防水卷材与建筑物存在空隙的可能性,提高了建筑防水效果。

28、优选的,紧实辊与安装壳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导向转轴;连接板位于紧实辊两侧,连接板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由上至下逐渐向背离导向支撑部的一侧倾斜;导向转轴与紧实辊同轴固定连接,且导向转轴滑动插接于导向槽内。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设置实现了在紧实辊、平铺紧实环和叠合紧实环自身重力作用下挤压自粘性防水卷材;实现了根据不同厚度防水卷材自主调节的效果。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当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由于施工疏忽或由于搭接缝导致两者之间粘结不牢固而导致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搭接处之间透水时,第三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粘结隔绝了水,防止水由此向上浸湿建筑,同时第三防水层与第一防水层之间粘结,防止了水由此向下浸湿建筑,提高了防水性;

32、第一防水层之间长边搭接处与第二防水层长边搭接处交错,降低了同一位置的防水层搭接厚度,进而减少了最外侧搭接的自粘性防水卷材所产生的弯折和拉伸;在减少自粘性防水卷材弯折和拉伸的同时保证自粘性防水卷材与建筑之间粘结不产生空隙;进而提高了建筑防水效果;

33、在将防水层的顶端粘贴于建筑屋顶前,将自粘性防水卷材粘贴面的防粘薄膜与收膜辊固定,由于在防水施工时,行走轮处于转动状态,此时在传动主齿轮和传动副齿轮作用下,收膜辊实现将防粘薄膜与自粘性防水卷材分离并收卷,达到了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施工进度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