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板钢筋网支撑及后续作业的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现代建筑施工领域,楼板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楼板钢筋网的合理支撑是确保楼板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楼板钢筋支撑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早期采用的简易支撑如“几字型”马镫,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员走动、混凝土浇筑时的震动以及绑扎不规范等因素影响,马镫容易发生倾斜、倒塌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楼板的质量。
2、还有一些现有的钢筋支撑装置,虽然有一定的支撑功能,但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并且在托置和调整钢筋端部时,极有可能造成钢筋端部和中部存在较大的高度差,进而影响楼板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在混凝土楼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为了保证上下两层钢筋网片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以便混凝土填充,就需要一种更为稳定、可靠的支撑器件。现有的支撑器件在不同复杂结构、不同荷载要求的楼板施工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3、同时,在建筑施工的不同阶段,对支撑结构的需求是多变的。除了在钢筋网支撑阶段需要高稳定性的支撑外,在后续的一些作业如楼板模板拆除后的装饰装修工程中,可能需要借助楼板结构中的某些部件来提供高空作业的安全带系挂点,目前的支撑结构很难同时满足这些不同阶段的功能需求。
4、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用于建筑施工中楼板钢筋网支撑及后续作业的多功能稳定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旨在通过稳定支撑架确保两层钢筋网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贯穿套筒和可拆卸的系挂吊环件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带系挂点,提高施工安全性。该系统结合了稳定支撑、混凝土浇筑防护和后续装饰工程中的高空作业安全需求。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楼板钢筋网支撑及后续作业的支撑装置;
3、包括位于待浇筑楼板模板、用以稳定支撑两层相互平行设置的钢筋网的稳定支撑架,所述稳定支撑架上设置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稳定杆配合的贯穿套筒,且所述贯穿套筒贯穿待浇筑楼板模板;
4、浇注时,所述贯穿套筒中设置有用以防止混凝土混入的封堵件;进行后续装饰工程时,所述贯穿套筒可安装有与所述贯穿套筒配合、且用以为装饰工程的施工人员提供高空作业时安全带系挂点的系挂吊环件。
5、优选提供三种稳定支撑架的结构设计,具体如下:
6、第一种结构如下:
7、所述稳定支撑架包括与顶层钢筋网相接触、且水平设置的顶撑杆,所述顶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顶撑杆垂直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且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平行设置;
8、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设置有与底层钢筋相接触的稳定支杆,且所述稳定支杆与所述第一杆垂直设置,所述稳定支杆与所述顶撑杆垂直设置;
9、所述稳定杆与所述第一杆平行设置,且所述稳定杆的底端处设置有与所述贯穿套筒配合的连接套丝。
10、优选的,所述顶撑杆两端处以及中心处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杆或第二杆或稳定杆连接的连接套筒,且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以及所述稳定杆的顶端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筒配合的连接螺丝。
11、优选的,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处设置有稳定套筒,且所述稳定套筒中设置有与另一个所述稳定支撑架稳定连接的稳定连杆。
12、优选的,所述顶撑杆、第一杆、第二杆以及所述稳定杆形成呈m型的稳定支撑架的结构设计。
13、优选的,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求,将稳定杆、第一杆以及第二杆与该顶撑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将稳定杆位于顶撑杆的一端处,且将第一杆、第二杆分别设置在顶撑杆的另一端处以及顶撑杆的中间处;将稳定杆设置在该顶撑杆的中心处,且将第一杆、第二杆分别设置在该顶撑杆的两端处。
14、第二种结构如下:
15、所述稳定支撑架包括与所述稳定杆螺纹配合、且与所述待浇筑模板相接触的稳定基座,所述稳定杆的顶端处设置有与所述稳定杆螺纹配合、且用以承托顶层钢筋网的承托基座;
16、所述承托基座上开设有与顶撑钢筋网中的钢筋配合承托凹槽;所述稳定杆上设置有与稳定杆螺纹配合的承托套筒,所述承托套筒上设置有与底层钢筋网相接触的承托环座。
17、第三种结构如下:
18、所述稳定支撑架包括与所述稳定杆配合的竖向套筒,所述竖向套筒上设置有呈u字型的托举支撑杆;所述托举支撑杆包括与所述竖向套筒连接的竖向杆,所述竖向杆的顶底两端处设置有与顶底两层的钢筋网陪的托举杆;所述托举杆是设置有与顶层钢筋网或底层钢筋网配合的托举套架。
19、优选的,所述竖向杆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所述竖向杆沿竖向套筒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
20、一种用于楼板钢筋网支撑及后续作业的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a:预制与预连接阶段;
22、根据设计要求提前预制稳定支撑架、稳定杆、贯穿套筒以及可重复利用的安全带系挂吊环件;
23、将不同结构的稳定支撑架按照其设计方式进行组装;
24、同时将稳定杆和贯穿套筒进行预先连接;
25、b:楼板模板铺设与预留洞口阶段;
26、进行楼板模板的铺设工作,在需要预留安全带系挂点的底面位置,根据贯穿套筒的直径提前准确地预留洞口;
27、c:钢筋网施工与支撑架安装阶段
28、绑扎楼板底层钢筋网,并将预先连接好的稳定支撑架、稳定杆和贯穿套筒安装到位。使用封堵件封堵贯穿套筒底部,防止混凝土堵塞;
29、d:混凝土浇筑阶段;
30、进行楼板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浇筑过程中,由稳定支撑架和稳定杆组成的支撑结构稳定地支撑两层钢筋网,防止钢筋网因混凝土流动产生的冲击力、侧压力等因素而发生位移;
31、e:支模架体拆除与系挂吊环件安装阶段;
32、在楼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支模架体;
33、在进行室内其他高处作业时,将可重复利用的系挂吊环件旋入贯穿套筒内部,确保系挂吊环件安装牢固;
34、f:安全带系挂与使用阶段;
35、施工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将安全带锁扣扣在已经安装在贯穿套筒内的可重复利用系挂吊环件上,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6、g:系挂吊环件回收与周转使用阶段;
37、在高处作业完成后,将系挂吊环件从贯穿套筒上拆下,清理和检查后进行周转使用,以备下次施工。
38、其中,所述钢筋网施工与支撑架安装阶段包括如下步骤:
39、c1:底层钢筋网施工与支撑架安装阶段;
40、开始绑扎楼板底层钢筋网;
41、将预先连接好的稳定支撑架、稳定杆以及贯穿套筒安装到合适的位置。在安装过程中确保稳定支撑架与钢筋网的位置关系符合设计要求,稳定杆上的贯穿套筒准确贯穿楼板模板底部预留洞口,直螺纹套筒底部用封堵件进行封堵牢固,防止在后续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堵塞套筒内部;
42、c2:顶层钢筋网绑扎阶段;
43、在底层钢筋网绑扎和支撑架安装完成后,进行楼板顶层钢筋网的绑扎工作,确保两层钢筋网的间距和平行度符合设计标准;
44、本发明的多功能稳定支撑装置通过设计精密的稳定支撑架、稳定杆以及贯穿套筒,确保了上下两层钢筋网在浇筑混凝土前后的精确位置。特别是m型结构设计的稳定支撑架,由顶撑杆、第一杆、第二杆及稳定杆构成,形成了稳固的框架,有效防止了钢筋网的位移或变形。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楼板结构的整体质量,还减少了因钢筋网位置偏差而导致的返工风险。
45、本发明中的稳定支撑架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并且各部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刚性和承载力。例如,顶撑杆、第一杆、第二杆及稳定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经由折弯形成,这不仅简化了组装过程,而且确保了各个连接点的牢固性,从而为大型或重型楼板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保障。
46、本发明通过提前预制并连接好所有组件,使得施工现场的安装变得简单快捷。此外,贯穿套筒的设计允许在混凝土浇筑前用封堵件封闭,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堵塞问题,简化了后续清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拆除支模架体和其他高空作业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可重复利用的安全带系挂吊环件旋入贯穿套筒内,为装饰工程提供安全支持,进一步缩短了工期,提升了施工效率。
47、本发明中的贯穿套筒作为永久性的预埋件,可以在后续装饰工程期间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带系挂点。这一特性显著提高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系挂吊环件是可拆卸和重复使用的,因此它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位置,适应不同阶段的施工要求,体现了装置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48、本发明特别强调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一方面,稳定支撑架及其附属组件均采用了可回收材料制作,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的安全带系挂吊环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此外,优化的设计和高效的施工流程也间接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9、本发明考虑到不同施工现场的具体需求,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稳定支撑架结构设计方案,包括m型结构、螺纹配合的承托基座以及带有u字型托举支撑杆的竖向套筒。这些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楼板,无论是小型住宅项目还是大型商业建筑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灵活的部件布局和调整机制也为复杂多变的施工条件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