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52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因陶瓷锅良好的保温性能,其通常作为采用电磁加热的电饭煲的锅具使用,电磁加热的电饭煲通常为底部加热,在陶瓷锅具底部产生热量,然后传到整个锅身,但是,由于陶瓷材料导热系数较低,传热较慢,经常导致陶瓷锅具底部温度过高,甚至造成底部米饭焦糊,更严重的还会导致陶瓷锅具因受热不均而炸裂;另外,目前的对锅具进行加热都集中在锅底,这样使得位于锅身的上层的食物往往会受热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置多个线圈加热的方式,部分的加热线圈对锅身进行加热以达到锅具的底部和锅身都均匀受热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增加了电饭煲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可以实现对锅具的立体加热,而且制造简单方便。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所述锅具的侧壁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手持部,所述锅具的外表面上复合有导磁层,且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与所述锅具的手持部的下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其中,所述导磁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锅具的底壁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锅具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锅具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能够实现锅具的立体加热,且生产制造简单方便,具体来说,在锅具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且导磁层距锅具的手持部的下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另外,在减少导磁层材料使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可减少导磁层产生的热量浪费在锅具的手持部上;由于电加热烹饪器具通常为对锅具的底部加热,而底部加热易导致锅具底面局部区域受热过高,造成位于该区域的食物焦糊,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导磁层上开设多条相连通孔,且通孔延伸至锅具的侧壁,并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二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外,手持部的设置,使得锅具的取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层位于所述锅具的底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锅具的底壁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另外,在锅具的底壁的中心处往往是与温控器相对的,该处并没有与加热线圈相对,所以在底壁的中心处设置连接通孔,在限制电流路径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节省成本。连接通孔设置,避免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导致锅具内的食物受热不均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导磁层上还设置有缺口,且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向所述间隔区延伸,并与所述连接通孔之间具有第三间距。缺口的设置,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外,手持部的设置,使得锅具的取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缺口位于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且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间隔区内。缺口自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间隔区,增加了电流的流过的路径,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为条形孔,和/或,所述缺口为条形缺口。通孔和缺口均为条形,在使锅具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多的复合有导磁层,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和所述缺口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通孔和缺口的数目和宽度会决定闭合曲线回路的宽度和具体形状,从而影响感应电流的流通路径和锅具外表面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锅具的加热效果,因此可根据锅具的大小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和缺口的宽度和数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πmm2且小于等于1600πmm2。连接通孔为不导磁部分,连接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会影响锅具底面的导磁层面积大小和电流分布,进而影响锅具底面的热量分布和加热效果,若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小,则仍会存在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若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大,则会导致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差的问题,因此,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锅具大小等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横截面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等于10mm。导磁层是锅具中电流流动的通道,也是发热部件,在用户使用锅具时,如果碰到导磁层,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第一间距的存在,保证了用户使用锅具时的安全,也便于复合导磁层时机械设备夹持锅具,制造简单方便;第一间距大于等于10mm易于加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间距和所述第三间距均大于等于5mm。为了保证回路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导磁层的均匀发热效果,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不能小于5mm。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上电流流动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锅具,11导磁层,12连接通孔,13通孔,14缺口,15间隔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1和附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在图2中,虚线表示电流,箭头方向为电流的流动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锅具1的侧壁的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手持部,锅具1的外表面上复合有导磁层11,且导磁层11的边缘与锅具1的手持部的下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其中,导磁层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3,多个通孔13的一端延伸至锅具1的底壁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锅具的侧壁,并与导磁层11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锅具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能够实现锅具的立体加热,且生产制造简单方便,具体来说,在锅具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且导磁层距锅具的手持部的下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由于电加热烹饪器具通常为对锅具的底部加热,而底部加热易导致锅具底面局部区域受热过高,造成位于该区域的食物焦糊,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导磁层上开设多条相连通孔,且通孔延伸至锅具的侧壁,并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二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外,手持部的设置,使得锅具的取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电饭煲的锅具由陶瓷材料制成,当然,锅具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如微晶玻璃、铝等,在此不再赘述,当锅具为铝、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时,需要在锅具的外表面复合绝缘层;导磁层可以采用铜、铝、铁和不锈钢等导磁材料制成;导磁层的复合方法可以是喷涂、粘贴或者电镀等多种,只要最终能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稳固可靠的导磁层即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通孔13之间具有间隔区15,导磁层11上还设置有缺口14,且缺口14自导磁层11的边缘向间隔区15延伸,并与连接通孔12之间具有第三间距。缺口的设置,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缺口14位于相邻两通孔13之间,且缺口14自导磁层11的边缘延伸至间隔区15内。缺口自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间隔区15,增加了电流的流过的路径,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13为条形孔,和/或,缺口14为条形缺口。通孔和缺口均为条形,在使锅具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多的复合有导磁层,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另外,手持部的设置,使得锅具的取放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具体地,第一间距大于等于10mm;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均大于等于5mm。导磁层是锅具中电流流动的通道,也是发热部件,在用户使用锅具时,如果碰到导磁层,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第一间距的存在,保证了用户使用锅具时的安全,也便于复合导磁层时机械设备夹持锅具,制造简单方便;第一间距大于等于10mm易于加工;为了保证回路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导磁层的均匀发热效果,第二间距和第三间距不能小于5mm。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孔13和缺口14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通孔和缺口的数目和宽度会决定闭合曲线回路的宽度和具体形状,从而影响感应电流的流通路径和锅具外表面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锅具的加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锅具的大小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和缺口的宽度和数目。具体地,通孔13和缺口14的宽度相等。通孔和缺口的宽度相等,有利于导磁层中电流的均匀分布,而且制造简单方便,从而大大降低了锅具的加工难度,提升了锅具的生产效率。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导磁层11位于锅具1的底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12,每一通孔13延伸至锅具1的底壁的一端均与连接通孔12相连通。优选地,连接通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πmm2且小于等于1600πmm2。连接通孔为不导磁部分,连接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会影响锅具底面的导磁层面积大小和电流分布,进而影响锅具底面的热量分布和加热效果,若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小,则仍会存在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若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大,则会导致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差的问题,因此,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锅具大小等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通孔横截面积。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连接通孔12的横截面呈圆形。圆形通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形状与电磁感应产生的环形电流较适配。当然,通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多边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相邻两通孔13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每一缺口14与其两侧的通孔13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通孔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使得位于锅具的底面的导磁层中的电流大小能够基本一致,从而使得锅具的底面所受的热量也较均匀,进而实现了锅具的底面的均匀受热;缺口与其两侧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位于锅具的侧壁的导磁层中的电流大小基本一致,从而使得锅具的侧壁所受的热量也较均匀,进而实现了锅具的侧壁的均匀受热。缺口与其两侧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则缺口与其两侧通孔之间的导磁层宽度相等,其中的电流大小和产生的热量也相等,从而保证了电流和热量的均匀分布,进而实现了对锅具的均匀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通孔和缺口的边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以形成不同的导磁层外观,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图中未示出),该电饭煲采用电磁加热,包括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饭煲,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饭煲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图中未示出),该电压力锅采用电磁加热,包括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压力锅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以电饭煲为例进行了描述,当然,本发明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也可以是其他炊具,例如电炖锅、电磁炉等,只要是采用电磁加热原理且要使用锅具的烹饪器具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在锅具的外表面复合有导磁层,且导磁层距锅具的侧壁的上端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的加工更加简单方便;由于电加热烹饪器具通常为对锅具的底部加热,而底部加热易导致锅具底面局部区域受热过高,造成位于该区域的食物焦糊,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导磁层位于锅具底面的中心处开设通孔,并分别在通孔的孔壁和导磁层的边缘上开设多条相互交错且互不连通的通孔和缺口,且通孔延伸至锅具的侧壁,并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二间距,缺口延伸至锅具的底面,并与通孔的孔壁具有第三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