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机的冲泡单元以及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767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现有技术已知的咖啡机包括多个部件,这些部件以自动或可自动的方式相互作用,以便可以最少的用户交互获得新冲泡的热饮料,通常为咖啡或咖啡混合饮料。为此,现有技术已知的咖啡机通常具有所谓的冲泡单元,冲泡单元进而具有冲泡室,冲泡室可填充研磨产品,通常为研磨咖啡粉。在已填充研磨产品之后,这种冲泡单元的一部分可以以使得填充的研磨产品受压缩的方式枢转,且通过引入与研磨产品混合的冲泡水,可在出口侧从冲泡单元获得冲泡的热饮料。一般而言,之后,经压缩的研磨产品(咖啡渣)会通过冲泡单元其它部分的移动而自动喷出。目前的咖啡机的特征还在于其还具有研磨器,研磨器的入口侧可填充未研磨的烘焙咖啡豆,且为了提供热咖啡饮料,研磨器的出口侧可向冲泡单元(更准确地说,向冲泡单元的冲泡室)提供通过研磨咖啡豆获得的具有所需研磨度的所需量的研磨产品。为此,冲泡筒(例如具有冲泡室)可在冲泡单元内枢转以执行填充程序,以便冲泡室的开口布置在研磨器出口下方,使得研磨咖啡粉可通过开口(以下称为“填充开口”)从研磨器出口落入冲泡单元的冲泡室。例如,根据EP0559620A1,已知咖啡机的冲泡单元,其包括上述类型的可枢转冲泡筒,其中为了向冲泡室填充咖啡粉,冲泡筒可枢转入冲泡单元的填充开口布置在研磨漏斗的出口开口下方的位置处,以便研磨产品可通过填充开口喷撒至研磨漏斗的出口开口外部,其中研磨漏斗用于接收通过研磨器产生的研磨产品(咖啡粉)。由于在研磨程序期间研磨产品产生静电以及由于其它可能的干扰影响,在传统冲泡单元中,例如在从EP0559620A1或EP2229848A1已知的冲泡单元的情况下,在填充过程期间会看到不期望的效果,即研磨产品的各粉末颗粒的一部分不通过冲泡室的填充开口喷撒并进入冲泡室,而是由于静电电荷而分散于冲泡单元的上面。特别是然后当冲泡室即将填充大量粉末,例如最大粉末容量时,冲泡单元的上面会发生所不希望的各粉末颗粒的严重分散。由于环境温暖且潮湿,粉末颗粒在冲泡单元上面的这种沉积会导致分配咖啡时冲泡单元的这些点处出现卫生问题。DE1903859A1公开了一种咖啡浸液制备机,其包括可移动板11,可移动板具有用于接收一定量的新鲜咖啡粉以制备咖啡浸液的通孔20,且可移动板可以可进入两个不同位置的方式移动。在第一位置,板11进入“填充位置”,在该位置时,在板的上面,孔20与用于供给新鲜量的咖啡粉的供给装置相对。该咖啡粉供给装置特别地包括套筒21,其布置在板11上方并基本垂直向上延伸,还包括计量漏斗25,其下端从其长度的一部分上方伸入套筒21内部,以便计量漏斗25的外侧与套筒21的内侧之间存在中间空间。如果板11处于第一位置,咖啡粉可通过计量漏斗25和套筒21填充入板11的孔20中。套筒21的上端具有不对称加宽段24,其用作可从计量漏斗25供给的咖啡粉的滑动表面。套筒的该加宽段24确保套筒25的上部区域存在足够的可用空间,以便一方面计量漏斗25的下端可从其长度的一部分上方伸入套筒21内部,且还使得紧挨计量漏斗25存在足够的空间使柱塞26在套筒25的纵向方向上自上方通过套筒21从计量漏斗25旁边通过,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将填充入套筒21的位于孔20内的一定量咖啡粉压缩成新鲜咖啡粉的预压片45。如果板11进入第二位置,则孔20处于孔20的上面位于过滤器柱塞32(该过滤器柱塞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除了别的以外还包括用于供给热水的管道35)的正下方且孔20的下面位于过滤器柱塞31(该过滤器柱塞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除了别的以外还包括用于移除咖啡饮料(咖啡浸液)的管道135)的正上方的位置。如果板11处于第二位置且也已填充压缩咖啡粉(片45的形式),则过滤器柱塞31和过滤器柱塞32可竖直压靠板11,以便孔20与过滤器柱塞31和32共同形成“冲泡室”,冲泡室的顶部由穿孔过滤器33界定,其底部由穿孔过滤器133界定。在该情况下,热水可因此从上方经由管道35和穿孔过滤器33引入孔20内,以冲泡位于孔20内的新鲜咖啡粉(片45)。因此,冲泡的咖啡可经由穿孔过滤器133和管道135向下流出。以上述方式利用冲泡的咖啡完成饮料制作之后,板11可返回第一位置。利用热水冲泡之后,预压缩片45形成“滤去片(leachedouttablet)43”,其包含吸附水并形成相对紧致的固体块,该块填充孔20且首先牢固地保持在孔20内。在利用冲泡咖啡制成饮料之后,如果板11移动返回第一位置,则孔20会因此填充有将孔20封闭的滤去片43。为了利用冲泡咖啡制作更多饮料,在板11的第一位置,新鲜咖啡粉可再次经由计量漏斗25填充入套筒21。然后,如此填充的新鲜咖啡粉收集于位于孔20内的滤去片43上。然后,可利用柱塞25向下压缩填充的新鲜咖啡粉。在此期间,滤去片43向下传送至孔20外,且孔内形成新鲜咖啡粉的新的预压缩片45,新的预压缩片填充孔20,其下面由之前传送至孔20外的滤去片43界定。DE1903859A1公开的机器尤其具有以下缺点,即由计量漏斗填充入套筒21以填充孔20的新鲜咖啡粉的至少一部分会粘附于套筒21的内壁,尤其是在套筒21的加宽段24的区域,且在填充咖啡粉期间,套筒21可产生静电(由供给的咖啡粉产生静电导致)。在咖啡浸液的重复制备中,粘附于套筒21的那部分咖啡粉可与水分接触(特别是蒸汽形式的水分,其在制备咖啡浸液之后可从滤去片43逸出并凝结于套筒21的内壁上),且结果是,与该水分结合形成牢固粘附于套筒21的内壁(特别是在加宽段24的区域)的块。结果是,特别是在套筒21的加宽段24的区域,越来越多的咖啡粉积累并牢固粘附于套筒21的内壁。因此,在制备若干份咖啡浸液之后,存在套筒21会堵塞,且因此从计量漏斗25供给咖啡粉会受阻的风险。套筒21通过咖啡粉粘附于套筒21的内壁而产生静电还具有以下不利效果,即通过计量漏斗25另外供给的咖啡粉会受套筒25静电排斥,且由于此,静电电荷会以使得其至少部分地向上离开计量漏斗25的方式转移。计量漏斗导致咖啡粉在套筒21外部沉积,因此由于制作咖啡时的环境温暖且潮湿,还会导致卫生问题。因此,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任务,即提出一种可改善卫生状况的咖啡机的冲泡单元。该任务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冲泡单元得以解决。更具体地,该任务通过咖啡机的冲泡单元得以解决,其中冲泡单元包括冲泡室,冲泡室可通过填充装置填充研磨咖啡粉,其中冲泡室具有用于在填充方向上填充咖啡粉的填充开口,其中填充开口上方布置有在填充方向上延伸至冲泡室外部的突起,其中填充装置具有出口区域,出口区域包括咖啡粉出口开口和沿出口开口延伸并界定出口开口的侧壁,且其中突起由沿着封闭曲线延伸的壁形成,该封闭曲线围绕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延伸,且突起具有内部周向区域,内部周向区域界定贯通开口,贯通开口在突起的顶部和底部是开放的,并构造成使得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被引入突起的贯通开口,从而以使得突起基本上完全包围出口区域的出口开口,且突起不与出口区域的侧壁接触的方式在突起的内部周向区域与出口区域的侧壁之间形成中间空间。根据本发明,突起和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相对于彼此以以下方式布置,即使得填充装置内提供的咖啡粉直接通过突起的贯通开口和填充开口从出口区域的出口开口落入冲泡室,而不会在下落通过通孔时碰撞突起的内部周向表面。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冲泡室的填充开口上方设有突起,该突起与冲泡单元的冲泡筒的合适填充枢转位置结合时会在填充方向上延伸,即通常在用作填充装置的研磨漏斗的出口区域的方向上延伸。本发明是基于以下观察,即填充装置内提供的用于填充冲泡单元的冲泡室的研磨咖啡粉通常可产生静电。新磨咖啡粉尤其如此:当在传统研磨器内研磨咖啡豆时,常常产生粉碎颗粒(咖啡粉或粉末颗粒)的研磨产品,其可产生相对较强的静电,其中单个颗粒的静电电荷可取决于研磨器的设计细节(例如,用于粉碎咖啡豆的研磨元件的材料)和/或研磨过程的细节(例如,用于粉碎咖啡豆的研磨元件相对于咖啡豆的移动速度)。用咖啡粉填充冲泡室时,研磨产品产生静电可影响研磨产品的单个颗粒在从填充装置的出口开口至进入冲泡室的路径上的移动。此处,几种效果可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并影响研磨产品的单个颗粒。一方面,研磨产品可使冲泡单元的各个区域产生静电,其中冲泡单元的带静电区域进而会影响研磨产品的通过出口开口离开填充装置的带静电颗粒的移动。在填充冲泡室期间,然后,越来越多由带静电颗粒组成的研磨产品积累。因此,当以预定量的咖啡粉填充冲泡室时,在填充期间的特定时间点已存在于冲泡室内的带静电咖啡粉与在稍后的时间点将从冲泡室的填充装置的出口开口供给的带静电咖啡粉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尤其是通过带有相同静电电荷的颗粒的静电排斥确定。如果冲泡室已至少部分地填充(带静电的)咖啡粉,则该相互作用可尤为明显。后者可导致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冲泡室内已存在的其它带静电咖啡粉的静电排斥,从出口开口下落的(带静电的)咖啡粉不会落在冲泡室内,而是落在冲泡室外,且可因此导致冲泡单元受污染。如果在填充装置内提供带静电的咖啡粉,则通常具有如下效果,即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且尤其是填充装置的界定填充装置出口开口的侧壁可产生相对较强的静电。与从现有技术已知的冲泡单元相比,现在设想的是,将填充装置的该出口区域(因此通常是位于研磨器下方的研磨漏斗的出口区域)以以下方式引入突起的区域,即,使得在填充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与出口区域的侧壁之间形成中间空间,且突起不与出口区域的侧壁接触。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提供带静电咖啡粉,则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的侧壁可产生静电,但不会导致突起产生静电。由于突起和出口相对于彼此以以下方式布置,即,使得在填充装置内提供的咖啡粉直接通过突起的贯通开口和填充开口从出口区域的出口开口落入冲泡室,而不会在下落通过贯通开口时碰撞突起的内部周向表面,因此还实现了离开出口开口的咖啡粉通过突起的贯通开口到达冲泡室,而不会与突起的壁接触且不会沿突起的内部周向表面滑动。一方面,这意味着通过贯通开口落下的咖啡粉不会直接使突起产生静电。还阻止了通过贯通开口落下的咖啡粉直接粘附在突起的贯通开口内或粘附于突起的内部周向表面。突起的构造还意味着在以预定量的咖啡粉填充冲泡室期间,在填充期间的特定时间点已存在于冲泡室内的带静电咖啡粉与在稍后的时间点将从填充装置的出口开口供给至冲泡室的带静电咖啡粉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希望的影响将会大幅减小,尤其是如果冲泡室已部分地填充带静电咖啡粉。当冲泡室已至少部分地填充带静电咖啡粉时,如果进一步通过填充装置的出口开口添加咖啡粉,则这可具有这样的效果,即通过不同粉末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填充入冲泡室的粉末颗粒的至少一部分被推至冲泡室外,并以此方式通过冲泡室的填充开口离开冲泡室。然而,以此方式离开冲泡室的粉末颗粒通常会与突起或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发生碰撞并回落入冲泡室内。突起本质上有助于粉末颗粒在填充冲泡室期间实际降落在冲泡室内(而非冲泡室外),即便咖啡粉带有相对较强的静电。这样,有效减少了或完全抑制了冲泡室外形成可构成卫生问题的咖啡粉沉积物。研磨后,可能带静电的研磨产品因此不会被冲泡单元的上面静电吸引,即特别是在具有较大量的研磨产品的情况下,在填充程序快结束时,带电产品不会以不受控的方式分散。而是,突起在很大程度上会防止这些粉末颗粒到冲泡单元的上面。对此,出于另一个原因,突起与出口区域的侧壁之间形成中间空间也是必要的。即,已表明通过在突起与出口区域的侧壁之间提供这种中间空间,根据本发明的冲泡单元的效果得以改进,这体现在研磨产品(咖啡粉)的沉积物进一步减少。一方面,中间空间用于以使得冲泡单元的上面仅有少量或无沉积物形成的方式影响填充研磨产品期间出现的湍流。特别是,就此而言,中间空间还用于在填充程序期间移除空气。如果在完成冲泡程序之后冲泡单元的冲泡筒枢转回填充位置以便冲泡室的填充开口再次与突起齐平,则必须将湿润温暖的蒸汽排出,在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蒸汽也可导致不利的沉积物形成(例如,在冲泡室外、突起的贯通开口内)。因此,中间空间还具有移除这些湿润温暖的蒸汽的功能。特别是在出口区域和突起为对称设计的情况下,特别优选地在这些部分互补地成形的情况下,与内部周向表面相关的中间空间在每个点的尺寸均相等。换言之:在中间空间内,出口区域距突起的距离相同。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中,设想了例如填充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研磨漏斗,出口区域在研磨漏斗的下端形成。出口区域的开口剖面小于突起的开口剖面(即突起的贯通开口的剖面),即,使得在中间空间内,出口区域距突起的距离在1mm与20mm之间。该范围应理解为实现使得与突起的内部轴向表面相关的中间空间具有基本均匀的距离的效果,其中该距离在1mm与20mm的范围内,这取决于相关使用情况。已经表明,在该距离范围内实现了有益效果,即有效防止了不希望的沉积物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设想了突起与冲泡单元一体成形。其特定优点是,由于因此获得的稳定性,突起非常耐用。替代地,突起还可以设计成可从冲泡单元拆卸下来。这本身尤其适于对现有冲泡单元进行突起的改进。为此,突起上设有螺旋件、卡扣或夹子类型的装置以选择性地为冲泡单元配备突起。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冲泡单元上设有互补的螺旋件、卡扣或夹子类型的装置。这种构造使得具有特别好的灵活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设想了突起由沿着一封闭曲线延伸的壁(下文中还称为“咖啡粉套环”)形成,该封闭曲线围绕填充装置出口区域延伸,且突起具有封闭的内部周向表面。该突起可以为例如柱形设计,且具有封闭的内部周向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突起以基本为圆形的剖面从冲泡室的填充开口在填充方向(即,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的方向)上延伸。这种柱形或管状形状确保构造特别简单。然而,突起的剖面和/或突起的内部周向表面的剖面可以是任何其它(非圆形)形状。突起的内部周向表面可具有高光泽表面或至少部分地设计成高光泽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周向表面特别光滑,从而具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咖啡粉在内部周向表面上沉积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设想了突起由壁形成,壁具有上端,且壁高度在5mm与50mm之间。特别是与上述有利的中间空间的范围结合,此类具有这种壁高度的突起在预防不希望的沉积物方面提供了可靠的结果。对此,可设想突起的壁厚(咖啡粉套环的壁厚)在0.5mm与3mm之间。通过此,就防止形成沉积物而言,利用最少的材料便可实现特别可靠的效果。为了防止咖啡粉在突起的上端沉积或尽可能减少沉积,如果形成突起的壁的厚度尽可能小,则是有利的。如果形成突起的壁的上端(至少在相对于壁上端延伸0.5至5mm的高度的壁段)的厚度为0.5mm至1mm,则已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了突起上端的沉积物。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的设计还会影响咖啡粉在填充期间是否落入冲泡室,或下落时是否会偏斜(例如,由于带静电咖啡粉颗粒与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之间的静电吸引)并最终落在冲泡室外。为了使咖啡粉尽可能准确地落入冲泡室,如果咖啡粉的出口开口由围壁(例如,出口区域的侧壁)界定,其中至少在出口开口区域的厚度尽可能小,则是有利的。这大大减少了带静电咖啡粉颗粒与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之间的静电吸引的影响。对此,例如如果出口区域的出口开口布置在出口区域侧壁的下端,则是有利的,其中在其下端,该侧壁(至少在侧壁的相对于围壁下端延伸0.5-5mm的高度的壁段)的厚度为0.5mm至1mm。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填充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导向装置。具体而言,该导向装置为导板的形式,其中该导向装置构造成被动地将待填充咖啡粉传送至冲泡室的填充开口。这种导板(其有利地直接附接在研磨器的出口处并优选部分地或完全覆盖研磨器出口通道)具有以下优点,即在离开研磨器出口通道时,带电研磨产品颗粒(即带电粉末颗粒等)也会碰撞该导板,即从该导向装置反弹,并被朝冲泡室引导。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设想了将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引入突起区域内的预定深度。如此,填充装置的出口区域被引入突起的贯通开口,穿入深度(相对于壁上端而言)最小为1mm,且不大于壁高度。优选地,穿入深度为1mm至20mm。文中,术语“突起区域”应理解为是指例如在突起为柱形设计的情况下,该区域开始穿入突起的位于突起边缘上的假想盖板。然后,将穿入深度定义为指示该假想盖板区域与填充装置的出口开口之间的距离,即距研磨漏斗等的出口开口的距离。在咖啡机中,该位置可通过冲泡单元相对于研磨器的固定布置得以保证,在该位置处,研磨漏斗的出口区域被引入突起区域优选达1mm至20mm。即便穿入深度如此小,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填充冲泡单元的冲泡室时有效减少或完全防止沉积物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设想了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研磨器和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冲泡单元的咖啡机。冲泡单元具有可枢转冲泡筒,冲泡室在冲泡筒内形成。突起上还设有撇除装置,其设计成在冲泡筒移动期间撇去多余的研磨咖啡粉。该附加撇除装置由柔软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材料或硅树脂或类似材料。优选地,撇除装置设置在突起上,更准确地说是设置在突起的下边缘上,冲泡筒沿着突起的下边缘移动。当使冲泡筒枢转时,例如当枢转入填充位置或枢转出填充位置进入冲泡位置或类似位置时,撇除装置用于移除冲泡筒上面可能存在的沉积物。如此,可进一步减少不期望的沉积物的形成。在咖啡机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冲泡筒的移动为相对于突起进行的枢转运动。如此,无论如何,目前的咖啡机内均须进行枢转运动以在其填充位置与冲泡过程所需的其它位置之间移动冲泡筒,在撇除装置的有利实施方式中,多余的研磨咖啡粉会自动撇除,且因此撇除方式特别简单。以下将借助附图更详细地对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实施方式的实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实施方式的咖啡机冲泡单元的透视侧视图;图2示出了相对于具有填充装置的研磨器处于填充位置的图1中的冲泡单元的透视侧视图;图3示出了冲泡单元的与图2中的研磨器相对的部段的侧向剖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与图2中的研磨漏斗相对的冲泡单元的侧向剖面图;图5与图1类似,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式的实施方式的冲泡单元的透视侧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实施方式的冲泡单元相对于具有填充装置的研磨器的侧向剖面图;图7以如图4但放大的横向剖面图示出了根据图4的冲泡单元的冲泡室的盖,其中盖具有一体成形的突起,以及图8以如图4但放大的横向剖面图示出了根据图4的研磨漏斗。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实施方式的冲泡单元100的透视侧视图。冲泡单元100具有由外壳包围的冲泡筒,冲泡筒内形成有冲泡室150,冲泡室的上面形成有填充开口151。如以下将结合后续附图说明的,在冲泡单元内,当适当地布置在咖啡机内时,冲泡筒可相对于研磨器通过枢转运动或类似方式定位成使得可通过填充开口151供给研磨咖啡粉。为了更清晰,在图1中由冲泡单元的外壳覆盖的冲泡室150仅以虚线示出。所述图1的图示中,以230表示的直箭头指示冲泡室150的“填充方向”,即假设在填充方向230上通过填充开口150下落的研磨产品到达冲泡室150。根据本发明,冲泡室150的填充开口151处(更准确地说是其上方)设有突起110,在第一形式的实施方式中,突起大致为柱形形状,即其剖面基本为圆形(在与填充方向230垂直的平面内)。可看出,在本实例中,突起110设计成具有封闭内部周向表面的壁(“咖啡粉套环”),壁沿封闭(基本为圆形)曲线延伸。从填充开口151开始,该突起110延伸远离填充开口151而具有基本竖直的周向侧壁。在本实例中,突起110布置在冲泡单元100的外壳的部段105上,该部段形成冲泡室150的上部盖(以下称为“上部盖105”)。可看出,上部盖105具有贯通开口110',其与填充开口151对应(在顶部与底部开放),其中突起110沿该贯通开口110'的边缘延伸。应指出,突起110的剖面形状或贯通开口110'的剖面形状对于本发明并不是很重要。替代地,也可以将突起110设计成使得在与填充方向230垂直的平面内,其剖面形状随意偏离图1所示形状。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冲泡单元100相对于研磨器10处于填充位置的透视图。研磨器10具有用于待研磨烘焙咖啡豆等的给入侧210。其还具有给出或分配侧220,作为填充装置的研磨漏斗20设置在给出或分配侧,研磨漏斗具有作为导向装置的偏转板30。研磨漏斗20具有成锥形渐缩的区域21,该区域指向研磨器220的出口侧220并设有导板30。如图2中可见,研磨漏斗20的出口段22朝冲泡室150的填充开口151延伸,即研磨漏斗20的出口区域22填充方向上延伸。该出口段22通向研磨漏斗20的出口开口25,其中出口开口25的剖面(“开口剖面”)(相对于其区域)小于突起110的开口剖面。进而,突起110的开口剖面基本上与冲泡室150的填充开口151的开口剖面相同或小于冲泡室150的填充开口151的开口剖面。填充装置20的出口区域22具有侧壁22A,该侧壁沿出口开口25延伸并界定出口开口22A。突起110由沿着一封闭曲线延伸的壁形成,该封闭曲线围绕填充装置20的出口区域22延伸,并且该突起具有界定贯通开口110'的内部周向表面110A。从图3和图4中的横向剖面图可看出,研磨漏斗20的该出口段22穿入突起110的区域,即以使得研磨漏斗20的出口开口25(其使研磨漏斗20的该出口段22终止)基本完全被突起110的壁包围的方式穿入突起的区域,其中形成中间空间200。中间空间200形成于突起110的内部周向表面110A与出口区域22的侧壁22A之间,其中出口区域22以以下方式引入突起110的贯通开口110',即该方式使得突起110基本上完全包围出口段22的出口开口25,且突起110不与出口区域22的侧壁22A接触。在图2和图3中可看出,尤其是,突起110与填充装置20的出口区域22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填充装置20内提供的咖啡粉直接通过突起110的贯通开口110'以及填充开口151从出口区域22的出口开口25落入冲泡室150内,而不会在下落通过贯通开口110'时碰撞突起110的内部周向表面110A。从出口开口25开始,填充装置20内提供的咖啡粉基本上沿着填充方向230在距突起110的内部周向表面110A一段距离处下落。突起110本身为壁(咖啡粉套环)的形式,其中壁高度H在5mm至50mm之间。在填充位置,研磨漏斗20的出口区域22的下端(即研磨漏斗20的出口开口25)引入突起的被突起110的壁包围的内部区域110',穿入深度为E,相对于壁的上端而言,该穿入深度至少为1mm且不大于壁高度H。穿入深度E优选为大约1mm至20mm。在本实例中,出口区域22的侧壁与突起110的壁之间的距离A在周界的每个点处基本相同,且在1mm至20mm之间。中间空间内的距离A以及研磨漏斗20的出口区域22的穿入深度E确保总体上形成大的气隙。就其尺寸而言,该气隙使得可快速且有效地经由气隙将移位气流传送至冲泡单元100外,以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冲泡室150内的气压突然增大,当将研磨产品填充入冲泡室150时,研磨产品洒出研磨漏斗20进入冲泡室150会使空气发生位移而产生移位气流。后者大大降低了当将研磨产品填充入冲泡室150时研磨产品(咖啡粉)可离开冲泡室150的风险,因此有效减少了冲泡室150外研磨产品沉积物的形成。如果冲泡筒152中的冲泡室150内填充最大可能量的研磨产品,则该移位气流以及关联的研磨产品的向上打旋会越来越多地发生于传统冲泡单元中。通过设置突起110及其特殊布置和设计,尤其是通过设置中间空间200,所述研磨产品的向上打旋会减少。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冲泡单元上面的不期望的沉积物。为了使静电效应最小化,研磨漏斗20的出口区域(即研磨漏斗20的出口开口25)以及突起110的相关(优选倾斜地形成)的边缘相对较薄,即壁厚度在0.5mm至3mm之间。还刻意向上引导移位气流。通过该类型的设计,减少不期望的沉积的效果便得以改进。图5与图1相似,示出了侧向透视图。在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该第二形式的实施方式中,突起110通过夹子类型的装置115可拆卸地紧固至冲泡单元100,以便现有冲泡单元可进行改进为具有突起110。当然还可设想使用其它紧固构件代替夹子类型的装置115来将突起110可拆卸地紧固至冲泡单元100,例如使用螺旋型装置或卡扣型装置。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实施方式的冲泡单元相对于具有填充装置的研磨器的侧向剖面图。所示的冲泡单元100内布置有冲泡筒152,冲泡筒可绕枢转轴线153枢转,且进而具有可填充研磨产品的冲泡室150。在图6所示的枢转位置,冲泡筒152位于冲泡枢转位置与填充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其中在冲泡枢转位置时,冲泡室150的填充开口151将与冲泡柱塞154齐平,而在填充位置时,填充开口151将与设置的突起110以及研磨漏斗20的出口区域22齐平。附图中所示的冲泡筒152具有基部155,基部界定冲泡室150且可在冲泡筒152内沿冲泡筒152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移动。在图6所示的冲泡筒152内,其基部155移动入排放或喷出位置,在该排放或喷出位置处,使用过的被压缩形成咖啡渣块的研磨产品可从冲泡单元100的布置在冲泡柱塞154附近的排放开口喷出。在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实施方式的冲泡单元100中,突起110与冲泡单元100一体成形,如在图1所示的第一形式的实施方式中那样。除了第一形式的实施方式外,突起110的下端设有由弹性体制成的撇除装置111,在冲泡筒152绕枢转轴线153进行枢转运动,从而使得冲泡室150的填充开口151相对于突起100进行枢转运动期间,撇除装置会撇去冲泡筒152的上边缘或基部150上的多余咖啡粉,从而减少不期望的研磨产品沉积物。被撇除装置111撇去的咖啡粉可下落在布置于冲泡室150外并附接至例如冲泡筒152的排放滑块156上,且如果必要的话,可收集在布置于冲泡筒152下方的收集容器内或收集盘(附图中未示出)内。图7示出了突起110的其它形式的实施方式,其中突起110由壁形成,壁的厚度沿填充方向230变化。在图7的情况下,突起110与冲泡单元110的冲泡室150的上部盖105一体成形,如根据图4所示形式的实施方式那样。在这种情况下,突起110/上部盖105以侧向剖面图示出(如图4所示)。在本实例中,突起110由壁形成,壁厚度朝上端渐缩,以便突起110上端的壁尽可能薄。如此,一方面确保了突起110作为整体具有高机械稳定性,另一方面确保了(由于突起110的上端的壁厚较小)静电效应对突起110上端的咖啡粉的影响大大减小。为了明显减小静电效应对咖啡粉的影响,有利的是例如形成突起110的壁的上端(至少在相对于壁上端延伸0.5mm至5mm的高度H1的壁段110”)的厚度W1为0.5mm至1mm(如图7所指示)。图8示出了用作填充装置的研磨漏斗20的其它形式的实施方式,研磨漏斗的出口区域22形成为沿出口区域22的出口开口25延伸并界定出口开口25的侧壁22a,其中出口开口25布置在侧壁22A的下端。在根据图8的形式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侧壁22A的壁厚在出口开口25的方向上渐缩,以便出口区域22的下端或出口开口25处的界定壁尽可能薄。在这种情况下,研磨漏斗20以侧向剖面图示出(如图4所示)。如此,一方面确保了研磨漏斗20作为整体具有高机械稳定性,另一方面确保了静电效应对出口区域22的下端或出口开口25处的咖啡粉的影响大大减小(由于研磨漏斗的出口区域22的下端或出口开口25处的壁厚较小)。为了大大减小静电效应对咖啡粉的影响,有利的是例如出口区域22的侧壁22A的下端(至少在界定壁的相对于界定壁的下端延伸0.5mm至5mm的高度H2的壁段22')的厚度W2为0.5mm至1mm(如图8所示)。在附图所示形式的实施方式中,在每种情况下,突起110的贯通开口110'均设计成使得内部周向表面110A基本与填充方向230平行和/或与竖直线平行。应指出,贯通开口110'的该形状对于本发明并不是很重要。内部周向表面110A可例如相对于填充方向230和/或竖直线倾斜,且还以例如使得贯通开口110'朝顶部或底部渐缩的方式倾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