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用于支撑坐具和/或卧具软垫,尤其是床垫的电动调节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这一类的支撑装置例如以板条格垫的形式做了一般性公开,用于例如对床垫进行平面支撑。已经公开的支撑装置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外部框架,该外部框架支撑在支撑面。外部框架构成一支撑件,以便例如将支撑装置固定在床架中。对于规定的实施形式而言,外部框架也可以支撑在地面上。此外,本体还具有一内部框架,该内部框架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节的支撑件。例如,内部框架具有一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件,该支撑件固定在外部框架上。通过沿支撑装置的纵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安排的中间支撑件末端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一上身支撑件和一大腿支撑件。为了提高舒适性,上身支撑件在其远离中间支撑件的末端以可摆动方式连接有一头部支撑件,而大腿支撑件在其远离中间支撑件的末端以可摆动方式连接有一小腿支撑件。为了对内部框架的支撑件进行相互相对的位置调节,设有一电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和至少一个电动机形成驱动连接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为了调节至少一个支撑件和该支撑件形成驱动连接。对于其中的一种配置而言,内部框架具有用于相互相对调节支撑件所需的驱动装置驱动杆的功能元件。
通过de19962541c2公开一种电动调节的驱动装置,对于该装置而言,本体具有空心型材制成的纵向梁,对此,整个驱动装置,含驱动电机容纳于其中一个纵向梁中。
通过wo96/29970公开了一种用于床垫的电动调节的支撑装置,对于该支撑装置而言,外部框架的部件由空心型材构成,对此,在该空心型材中容纳有驱动装置部件。驱动电机安排在空心型材外部的外部框架部件内侧。
通过de102013110094a1和de102013110096a1分别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坐具和/或卧具软垫,尤其是床垫的电动调节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外部框架和一内部框架,外部框架用于支撑在支撑面上,内部框架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相对调节的支撑件。此外,已经公开的支撑装置还具有一电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和电动机形成驱动连接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为了调节至少一个支撑件和该支撑件形成驱动连接。
通过wo2004/028305a1公开了一种形式为板条格垫附件的电动家具驱动装置,其中,家具驱动装置的外壳由型材轨道段构成。类似的家具驱动装置在de20302139u1和de20302142u1中也进行了公开。
通过wo201129500a1(同de102009036402a1)也公开了一种形式为板条格垫附件的电动家具驱动装置,其中,两个驱动单元分别设有一个单独的外壳,对此,外壳安排在用作支撑结构元件的型材轨道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电动调节的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坚固。
上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加以解决。
本发明规定,外部框架的至少部分框架段由一个c形型材轨道构成。这一类的c形型材轨道具有一c形横截面,其中c形型材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即u形型材的自由边以直角以及相互相对的方式进行卷边。
根据本发明,c形型材轨道构成一线性导向装置,调节机构沿型材方向进行线性移动导向。
本发明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一种支撑结构元件,即外部框架,同时也作为功能元件,即线性移动调节机构的线性导向装置。通过该方式,可以形成仅有少量部件的特别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该支撑装置非常坚固。合适的c形型材轨道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既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
根据本发明,外部框架的任意适当部分均可以为c形型材轨道。本发明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规定,外部框架具有两个横向于支撑装置的纵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安排的纵向梁,两个纵向梁中的至少一个纵向梁的部分梁段为c形型材轨道。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形式规定,两个纵向梁的至少部分梁段为c形型材轨道且两个纵向梁的c形型材的开口相互相对,或者两个纵向梁的至少部分梁段为c形型材轨道且c形型材的开口相互平行对齐。上述实施形式的一种有利的改进形式规定,c形型材的开口在支撑装置的使用时朝向上方。
根据本发明,原则上只需要外部框架仅通过横向于支撑装置纵向的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的纵向梁构成即可。为了提高外部框架的结构强度,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改进形式规定,外部框架的纵向梁在其末端或者在其末端区域通过横梁相互连接在一起。
根据各自的要求,c形型材轨道可以由金属和/或塑料制成。
为了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板条格垫支撑件的相互相对摆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改进形式规定,调节机构为一种摆动杠杆,该摆动杠杆在设计和制造时使得,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沿着线性导向装置进行线性移动时相互相对摆动调节支撑件。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比较有利的方案是,摆动杠杆在和驱动装置形成驱动连接的牵引装置的作用下进行线性移动,该牵引装置在一种有利的改进形式中作了规定。
此外,比较有利的方案是,牵引装置为一种改进形式中规定的鲍登牵引索。相应的鲍登牵引装置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标准部件,适用于传递较大的力。
本发明一种特别有利的改进形式规定,调节机构的横截面在设计时使得,朝向c形型材轨道底部的调节机构的第一末端插入c形型材中,而调节机构远离第一末端的第二末端穿过c形型材的开口伸出,并和调节支撑件形成工作连接。对于该实施形式而言,调节机构插入c形型材中,并穿过c形型材的开口和待调节的支撑件形成工作连接。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本发明将参考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此外,所有在说明中所述、在附图中所示以及在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特征可以单独以及任意进行适当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说明对象,独立于权利要求中的摘要和相互的关联性、其说明或者附图中的示意图。上述申请的对象和公开内容也包括权利要求1在省略权利要求的单独特征或者通过其他特征加以代替情况下的各类组合。
其中:
图1示出了形式为板条格垫的支撑装置在未调节的起始位置图解示例的透视图,
图2以和图1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上身支撑件和大腿支撑件位于调节移动的末端位置的根据图1的图解示例,
图3以和图1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图解示例,对此,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省略了部分部件,
图4以和图2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支撑装置的驱动装置细部,
图5以和图4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驱动装置细部的另一种透视图,
图6以和图5相同的示意图以放大比例示出了图5的细部,
图7以和图5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图5的驱动装置,对此,为了显示头部支撑件相对于上身支撑件的调节省略了支撑装置的其他部件,
图8以和图7相同的示意图以另一种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图2的支撑装置,对此省略了支撑装置的其他部件,
图9以另一种透视图和放大比例的形式示出了图8的一个细部,
图10以透视示意图的形式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在调节移动起始位置的第一种实施例,其中,支撑件张紧形成一水平支撑面,
图11以和图10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0的支撑装置,对此,支撑件位于一调节位置,该调节位置位于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
图12以和图10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0的支撑装置,对此,支撑件位于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
图13以和图10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0的支撑装置,对此,为了显示驱动装置的结构省略了支撑装置的部件,
图14a以和图13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0的支撑装置的一种稍作变化的透视图,
图14b以和图13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0在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的支撑装置,
图15以和图1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在第一个调节位置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16以和图15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15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位于第二个调节位置,即最大调节位置,
图17以和图15相同的示意图但以更大的比例示出了图15的细部,对此,为了更加简明,省略了支撑装置的其他部件,
图18以和图17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图17的一个细部,
图19以和图19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图18中和图16所示的支撑装置调节位置相同的调节位置的细部,
图20以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在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组成部分,
图21以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0的实施例,对此,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省略了一个型材轨道,
图22以和图21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2在第一个调节位置的实施例,
图23以和图22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1在第二个调节位置(即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的实施例,
图24以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在调节移动起始位置的第四种实施例,
图25以和图24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5在第一个调节位置的支撑装置,
图26以和图24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4在第二个调节位置(即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的支撑装置,
图27以和图24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4的支撑装置,对此,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省略了支撑装置的其他部件,
图28以和图27相同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图24的在调节移动最终位置的支撑装置,
图29示出了图28的一个细部,对此,省略了支撑装置的其他部件,
图30示出了图29的一个细部,对此,省略了支撑装置的其他部件。
在附图中相同或者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在附图中省略了支撑装置的部件。省略的部件可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想象补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电动调节的支撑装置的图解示例进行说明,在下文中以图1至图9为基准。
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调节的支撑装置2的一种图解示例,在该图解示例中,支撑装置2由板条格垫构成。支撑装置2具有本体4,该本体4具有支撑件,在使用该支撑装置的过程中,床垫支撑在该支撑件上。为了更加简明扼要,附图中均省略了床垫。
对于上述图解示例而言,参见图2,支撑装置2具有一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件6,一上身支撑件8以铰接以及围绕一水平摆动轴摆动的方式和中间支撑件6相连,一头部支撑件10以铰接以及围绕一水平摆动轴摆动的方式和上身支撑件8的远离中间支撑件6的末端连接在一起。一大腿支撑件12以铰接以及围绕一水平摆动轴摆动的方式和中间支撑件6的远离上身支撑件8的末端连接在一起,一小腿支撑件14以铰接以及围绕一水平摆动轴摆动的方式和大腿支撑件12的远离中间支撑件6的末端连接在一起。
为了对支撑件6-14进行相互相对的摆动调节,设有电动的驱动装置16,该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单元18,该驱动单元18安排在中间支撑件6的第一纵向梁20上。在横向于支撑装置2的纵向的方向上与第一纵向梁20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纵向梁22上安排有电动的驱动装置16的另一个驱动单元18’。驱动单元18、18’在下文中根据图5至图9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支撑件6-14和板条支架相连,在使用支撑装置2时,板条支架对弹性板条进行固定,在弹性板条上支撑有床垫。在附图(参见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附图标记为24的板条支架。弹性板条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在该附图中未示出。
图1示出了支撑件6-14处于调节起始位置的支撑装置2,在该调节起始位置,支撑件6-14相互张紧成一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用于支撑床垫的支撑面。
图2示出了处于调节移动最终位置的支撑装置2,在该调节移动最终位置,上身支撑件8和头部支撑件10以及大腿支撑件12和小腿支撑件14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进行最大摆动,并由此进行调节。支撑装置2的起始位置为支撑装置2的躺卧位置,而图2所示的最终位置为坐姿位置。在起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可任意进行调节。
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驱动单元16的供电装置和控制装置。相应的供电装置和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于专业人员而言已进行了普遍公开,因此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上身支撑件8在所示的图解示例中在设计和安排时应使得,摆动轴沿支撑装置2的纵向以可平移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由此可以避免,床垫在上身支撑件8在摆动调节过程中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发生变形。由此,上身支撑件8在调节位置也可以确保为支撑装置2的使用者实现较高的舒适度。如图1和图2的比较所示,摆动轴的可平移移动安排可以使得,在从起始位置向最终位置调节的过程中,在起始位置(参见图1)相互相邻安排的中间支撑件6和上身支撑件8处的板条支架之间的间隔增大。通过该方式可以避免床垫发生变形。
相应的特征也适用于大腿支撑件12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的调节。隶属于大腿支撑件12的摆动轴同时沿支撑装置2的纵向以可平移移动的方式进行安装。与之对应,在大腿支撑件12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进行摆动调节时,中间支撑件6和大腿支撑件12处的在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参见图1)相互相邻安排的板条支架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此也可以避免大腿支撑件12区域的床垫发生变形。由于上身支撑件8和大腿支撑件12相互之间独立进行调节和平移移动,因此,在任何调节位置均可以避免床垫发生变形,进而可以防止床垫在支撑装置2的所有调节位置发生变形。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装置2具有一外部框架26,在该外部框架26上固定本体4。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支撑装置2,对此,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在中间支撑件6、上身支撑件8和大腿支撑件12区域的第一纵向梁20处省略了板条支架24,从而使得可以看到在中间支撑件6、上身支撑件8和大腿支撑件12处的第一纵向梁28、30、32。
根据图4至图6,在下文中对支撑装置2的驱动单元16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下文中,仅对隶属于第一纵向梁20的驱动单元18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驱动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不再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驱动单元18具有一基座元件34,对于本实施例而言,该基座元件34通过塑料注塑件制成,且安排或安装在驱动单元18的组成部件处。在基座元件34处安排有一电动机36,其驱动轴和以位置固定且可旋转驱动方式安装的螺纹转轴38形成旋转驱动连接。对于所述的实施例而言,电动机36的驱动轴与螺纹转轴38之间通过蜗杆传动装置形成旋转驱动连接。驱动单元18的驱动机构通过转轴螺母40形成,该转轴螺母40以防扭转且可沿螺纹转轴38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安排在驱动机构上。
转轴螺母40构成一具有摆动轴42的滑座,围绕该摆动轴42,上身支撑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参见图3和图4)进行摆动。
图5示出了驱动单元18远离电动机36的一侧。
图6示出了驱动单元18和图5相同,但比例放大的示意图。
上身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第一支撑件)的调节在实施时应使得,第二支撑件或者与之相关的部件在平移移动过程中向第一抬升元件移动,并由此进行摆动。如图4所示,借助螺杆传动装置38、40使得转轴螺母40产生平移移动,进而使得上身支撑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进行移动。对于所示的实施例而言,上身支撑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的摆动移动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转轴螺母40以及上身支撑件8平移移动轨道的侧面安排一第一抬升元件44,和上身支撑件8相连的第二抬升元件46在第一抬升元件44上移动,从而使得上身支撑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进行摆动。
第一抬升元件44和上身支撑件8的第一纵向梁30构成一个整体,对此,第一纵向梁30和第二抬升元件4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也通过塑料注塑件制成。对于所示的图解示例而言,第二抬升元件46以不可摆动的方式和上身支撑件8相连。在图解示例的变体中,第二抬升元件46也可以和上身支撑件8以可移动的方式相连,只要可以以期望的方式抬升上身支撑件8,进而实现上身支撑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的摆动。
尤其如图6所示,对于所示的图解示例而言,抬升元件44、46的横截面由曲线体构成,对此,对于所示的图解示例而言,抬升元件44、46的横截面本质上是互补的。如图6所示,上身支撑件8水平安排在起始位置(参见图1),对此,上身支撑件8在转轴螺母40平移移动时将越过摆动调节的死点,以便实施摆动移动。
为了避免上身支撑件8在调节过程中发生扭转,通过转轴螺母40形成的第一驱动单元18的滑座40的平移移动传递至以可平移移动方式安装的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驱动单元的滑座。对此,设有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在下文中根据图8和图9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以平移移动方式安装在第二纵向梁22上的驱动单元的滑座无驱动装置,因此,上身支撑件8的两个纵向梁通过电动机36进行调节,对此,通过同步装置可以确保上身支撑件8不会产生扭转。
大腿支撑件12的调节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大腿支撑件12的第一纵向梁32以可围绕摆动轴48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座50上,该滑座50以可平移移动的方式安装在驱动元件18的基座元件34上。
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驱动单元具有对应于驱动单元18的电动机,该电动机驱动滑座,该滑座如上文的滑座40所述由螺杆传动装置的转轴螺母构成。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驱动单元驱动滑座的平移移动通过下文进一步详细说明的滑座50上的同步装置进行传递。由此,隶属于上身支撑件8的滑座40通过电动机36进行驱动,而隶属于大腿支撑件12的滑座50通过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驱动单元的电动机进行驱动。换言之,电动机36负责调节上身支撑件8和头部支撑件10,而对应的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电动机负责调节大腿支撑件12和小腿支撑件14。
由于小腿支撑件14和大腿支撑件12的摆动移动连接,如果大腿支撑件12摆动,小腿支撑件14由于剪切力而相对于大腿支撑件12发生摆动。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参见图2)通过大腿支撑件12和小腿支撑件14之间的限位块负责。
根据图7,在下文中对头部支撑件10相对于上身支撑件8的调节进行说明。
为了调节头部支撑件10,设有一杆状调节元件52,其一个末端与摆动轴42同轴可摆动地安装在滑座40上。调节元件52的另一个末端围绕摆动轴54安装在头部支撑件10的第一纵向梁56上。摆动轴54与摆动轴58偏心安排,以便头部支撑件10相对于上身支撑件8可摆动。由于摆动轴54相对于摆动轴58的偏心结构,在上身支撑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摆动时,头部支撑件10相对于上身支撑件8摆动,直至达到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参见图2)。
在驱动装置保持打开的情况下,在支撑件6-12的重力作用下,必要时在躺卧于支撑装置2上的人员负载下,支撑件8-14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返回起始位置(参见图1)。
对于所示的图解示例,第一抬升元件44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第一支撑件)以位置固定的方式进行安排,而第二抬升元件46以可移动方式进行安排。根据各自的要求,也可以安排两个抬升元件44、46相对于第一支撑件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同步装置具有一鲍登牵引装置60(参见图8),该牵引装置60具有一牵引索(钢丝)62,该牵引索62容纳于一个柔性的、但在牵引方向耐压的护套64中。牵引索62的一个末端66固定在位置固定的基座元件34上。如图9所示,护套64的临近牵引索62的末端66的末端68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在滑座40上。
如上文所述,在第二纵向梁22上设有一滑座,该滑座和滑座40相同,但无驱动装置。
牵引索62的远离末端66的另一末端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无驱动滑座上,而护套64的远离末端68的另一末端69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在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基座元件上,无驱动装置的滑座以可平移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基座元件上。出于显示的原因,牵引索62和护套末端69与驱动装置滑座的连接在本附图中未示出。
在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转轴螺母40与固定在基座元件34上的牵引索62的末端66之间的距离最小。在调节移动的过程中,图8中的转轴螺母40向左平移,而上身支撑件8以上述方式摆动。
在图8中的转轴螺母40向左平移移动的过程中,鲍登牵引装置60的牵引索62的位置不变,而图8中的护套64向左移动。由于护套64的移动,鲍登牵引装置60的末端70和牵引索62的另一末端之间的距离减小。因为末端69固定在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基座元件上,且牵引索62固定在隶属于该基座元件的无驱动装置的滑座上,无驱动装置的滑座和由转轴螺母40构成的滑座同步移动。通过该方式,由电动机36施加的调节力同步或者近似同步传导至上身支撑件8的两个纵向梁中,从而避免上身支撑件在调节移动过程中发生扭转。
如上文所述,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驱动单元也具有一个通过电动机驱动的形式为转轴螺母的滑座,对此,其配置与针对基座元件34、电动机36和螺杆传动装置38、40所述的配置相同。鲍登牵引装置70和牵引索72以及护套74用作同步装置。根据针对鲍登牵引装置60的末端66所述的配置,鲍登牵引装置70的末端76固定在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基座元件34上,而朝向牵引索72的末端76的护套74的末端78固定在转轴螺母40上。护套74远离末端78的末端80固定在图8中未示出的基座元件34上,而远离末端76的牵引索72的末端固定在隶属于大腿支撑件12的无驱动装置的滑座82上。
在隶属于纵向梁22的转轴螺母沿着向调节移动最终位置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滑座82和护套74的末端80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滑座82在图8中向右移动。通过该方式,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电动机施加的调节力同步传导至大腿支撑件12的两个纵向梁上。
如上文所述,隶属于第一纵向梁20的电动机36使得上身支撑件8和头部支撑件10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进行调节,而隶属于第二纵向梁22的电动机调节大腿支撑件12和小腿支撑件14。
下文参考图10至图14b。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根据图1所示视图的第一种实施例。该第一种实施例和图解示例的区别首先在于,支撑装置2用于支撑弹簧床垫。因为对于这一类弹簧床垫而言,在板条格垫中通过弹性板条提供的弹性装置集成在床垫内部,因此,对于根据图10的实施例而言,支撑件为平板状。
对于所示的实施例而言,支撑装置2由4段构成,且具有一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件6,该中间支撑件6在一侧和上身支撑件8以可摆动调节的方式相连,在另一侧和大腿支撑件12以及小腿支撑件14以可摆动调节的方式相连。
图11示出了位于图10所示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和图12所示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之间的某一调节位置的支撑装置2,在最终位置,支撑件8、12、14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进行了最大调节。
第一种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6在下文中根据图13至图14b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在图13至图14a中省略了支撑装置的部分部件。
图13和图14a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了位于起始位置的支撑装置2,而图14b示出了位于调节移动最终位置的支撑装置2。
对于该实施例而言,外部框架26具有纵向梁80、80’,两个纵向梁分别由c形型材轨道制成。纵向梁80、80’的c形型材开口相互相对。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调节上身支撑件8,设有驱动单元82,而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调节大腿支撑件12和小腿支撑件14,设有另一个驱动单元82’。在下文中仅对驱动单元82进行详细说明。驱动单元82’具有相同的结构,其部件具有和驱动单元82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该驱动单元具有一个安装在位置固定的第一横梁84上的电动机86,该电动机86和可旋转驱动的转轴螺母形成旋转驱动连接,该转轴螺母安装在防扭转以及沿轴向移动的螺纹转轴88上。螺纹转轴88的远离电动机86的末端以及转轴螺母88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和滑座90相连,该滑座90具有第二横梁92,滑座元件94、96和第二横梁92末端相连,滑座元件94、96分别容纳于纵向梁80、80’的c形型材轨道中,且沿型材方向进行线性移动导向。在第二横梁92上以围绕通过横梁确定的摆动轴摆动的方式安装有纵向梁98、95。
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调节上身支撑件8,电动机86在驱动转轴螺母时使得,滑座90向第一横梁84的方向平移移动。在第一横梁84上安装有第一抬升元件97,为了摆动上身支撑件8,该第一抬升元件97和一个与纵向梁98以不可摆动方式相连的第二抬升元件99共同作用。上身支撑件8同时实施平移移动和摆动移动的基本原理和图解示例所述内容相同。
相应内容也适用于上身支撑件8的另一个纵向梁95。
如图14a和14b所示,上身支撑件8在调节过程中的平移移动的行程大于第一种实施例中的行程。其原因在于,弹簧床垫需要更大的行程,以避免产生变形。
和第一种实施例一样,不管是在上身支撑件8区域,还是在大腿支撑件12区域均需要避免床垫发生变形。
图14b示出了处于调节移动最终位置的支撑装置2。
在下文中将根据图15至图19对根据本发明的形式为板条格垫的支撑装置2的第二种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对于该实施例而言,支撑装置2具有一中间支撑件6、一上身支撑件8、一大腿支撑件10和一小腿支撑件12。
在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支撑件6、8、10、12相互张紧成一本质上水平的用于支撑附图中未示出床垫的支撑面。为了简化示出过程,板条格垫的弹性板条在附图中未示出。
基本的调节原理在下文中根据上身支撑件8的调节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围绕水平摆动轴相对于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件6进行摆动的上身支撑件8在进行摆动过程中隶属于一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对于本实施例由摆动杠杆(参见图16)构成。对于本实施例而言,上身支撑件8在摆动杠杆100进行工作连接时使得,上身支撑件8在摆动过程中至少在某个阶段沿着一线性轴相对于位置固定的支撑件6进行平移移动。该线性轴在图15中以附图标记102表示。如图15和图16的比较所示,上身支撑件8在摆动过程中同时沿线性轴102实施平移移动,并使得该上身支撑件8远离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件6。因为上身支撑件8不仅实施摆动移动,而且也实施平移移动,因而可以避免被板条格垫2支撑的床垫(出于简化的原因在附图中未示出)发生变形。
图17示出了图15在摆动杠杆100区域的细部,该摆动杠杆100和上身支撑件8的侧梁104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相连。板条格垫以其纵向中心面为基准成镜像对称结构。与之对应,与摆动杠杆100对应的摆动杠杆100’也隶属于上身支撑件8的另一纵向侧梁104’,以便将纵向中心面的调节力对称传递至上身支撑件8。摆动杠杆100’的功能和结构与摆动杆杆100的功能与结构相同。出于该原因,在下文中仅对摆动杠杆100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摆动杠杆100在其线性导向装置处沿着线性轴102进行导向,对此,该线性导向装置对于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具有一型材轨道106。该型材轨道106由带开口(凹槽)的c形型材构成,其净宽在确定尺寸时应使得,摆动杠杆100的朝向纵向梁104的末端可穿过该开口伸出延伸,但摆动杠杆100通过其相对的末端插入型材轨道106中。如图17所示,构成纵向梁的c形型材轨道的开口相互平行对齐。
图18示出了摆动杠杆100区域的细部,对此,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省略了型材轨道106。
摆动杠杆100包含一抬升装置,该装置用于在平移移动过程中对摆动杠杆100实施抬升和摆动。
为了使得摆动杠杆100沿箭头102所示的方向实现平移移动,(出于简化的原因在附图中未示出的)鲍登牵引装置的牵引索的末端固定在摆动杠杆100上。牵引索的另一末端连接至驱动单元18(参见图15)。
对于所示的实施例而言,抬升装置为一抬升杠杆110,其一个末端以铰接的方式且以可围绕一个与摆动杠杆100的摆动轴偏心以及平行的摆动轴112摆动的方式和摆动杠杆100相连。抬升杠杆110的另一个末端在调节移动开始时支撑在通过型材轨道106构成的导向装置底部的支撑面上。
对于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在选择其结构时应使得,鲍登牵引装置的牵引索迎向抬升杠杆110牵引摆动杠杆100。为了将抬升杠杆110用作摆动杠杆110摆动的支座,抬升杠杆110包含一支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支座元件通过一个在摆动杠杆摆动过程中受到压力负载的连接片114构成,连接片114的一个末端与摆动轴112偏心安排,且以可围绕旋转轴116旋转的方式和抬升杠杆110相连,另一个末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和在摆动杠杆110调节过程中位置固定的旋转轴承118相连。
在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上身支撑件8和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件6以及其他的支撑件10、12一起张紧形成一个本质上水平的支撑面,从该起始位置开始,上身支撑件8在实施摆动调节时应使得,通过鲍登牵引装置的牵引索对摆动杠杆100施加一牵引作用,从而使得摆动杠杆100沿箭头102的方向实施一平移移动,对此,摆动杠杆100被迎向抬升杠杆110进行牵引,摆动杠杆100抬升,进而摆动摆动杠杆100。图18示出了一个调节位置,在该调节位置处,摆动杠杆100逆向于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沿方向102远离中间支撑件6移动,同时围绕其摆动轴摆动。在图18中,隶属于摆动杠杆100的鲍登牵引装置的牵引索以附图标记109表示。
在随后的调节移动过程中,摆动杠杆100继续沿箭头102的方向平移,且继续摆动,直至达到图19中所示的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抬升杠杆110完全被由型材轨道106底座形成的支撑面抬起。
根据图20至图23,在下文中对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对此,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仅示出了摆动杠杆100区域。如上文所示的实施例,该摆动杠杆100通过其远离上身支撑件8的纵向梁104的末端插入轨道型材106中。
图20示出了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在该起始位置,上身支撑件8和其他支撑件一起张紧形成一水平支撑面。出于简明扼要的原因,在图21至图23中省略了型材轨道106。
图20至图23所示的实施例和图15至图19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支座元件由在摆动杠杆100摆动过程中受到牵引负载的牵引索构成。该牵引索102例如可以由较细的钢索构成。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带状或者链状的牵引装置替代。牵引索120的一个末端与摆动轴112偏心固定在抬升杠杆110上。牵引索120的另一端固定在在摆动杠杆摆动过程中位置固定的固定点122处(参见图22)。
如图22所示,牵引索120在支撑在型材轨道底部的摆动杠杆100的末端下方穿过,并连接至固定点122。
从图21所示的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开始,摆动杠杆100在调节过程中应使得,摆动杠杆100借助(此处因简化原因而省略的)鲍登牵引装置沿箭头102的方向迎向抬升杠杆110被牵引。通过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式,摆动杠杆100在沿箭头102实施平移移动的同时也沿逆时针方向实施图22中的摆动移动,直至达到图23中所示的调节移动的最终位置。
两种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弧形铰链的功能,对于该弧形铰链而言,摆动杠杆100围绕其进行有效摆动的摆动轴被平移至摆动杠杆100上方的区域以及本质上移动至板条格垫2支撑的床垫区域。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4至图30对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2的第四种实施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在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和根据图10至图14b的实施例相同。尤其是,图24至图30所示的实施例也用于支撑弹簧床垫。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外部框架26的纵向梁也由c形型材轨道构成。
根据图24至图30的实施例和根据图10至图14b的实施例一样,为了将电动机86的驱动力传递至待调节的支撑件也设有一螺杆传动装置。但与图10至图14b的实施例不同,螺杆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运动折返远离。对于根据图10至图14b的实施例而言,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由一个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轴向的螺纹转轴88(参见图14a)构成,在该螺纹转轴88上安排有一位置固定的、借助电动机86进行旋转驱动的转轴螺母,而根据图24至图30的实施例具有一个安排在支撑件6-14下方固定位置的固定式螺纹转轴130。借助电动机86进行旋转驱动的转轴螺母132(参见图30)安装在该螺纹转轴130上。电动机86的驱动轴由蜗杆构成,且和涡轮134相咬合,齿轮136和该涡轮134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相连,上述齿轮136和另一个齿轮138相咬合,该齿轮138和转轴螺母13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相连。根据电动机86的驱动轴的旋转方向,转轴螺母132沿一个或者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转轴螺母132沿螺纹转轴130的轴向移动。
转轴螺母132借助一球形轴承安装在外壳142上,在该外壳上安装有电动机86。外壳142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和横梁92(参见图29)相连。
螺纹转轴130借助盖板144(参见图27)进行覆盖。
从图27所示的调节移动的起始位置开始,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调节上身支撑件8,电动机86在驱动转轴螺母132时使得,该转轴螺母132在图27中的螺纹转轴130上向左移动。由于外壳142和横梁92之间不可移动的连接,横梁92在图27中向左移动,从而以上述根据图10至图14b的实施例的方式摆动上身支撑件8。
相对于中间支撑件6调节大腿支撑件12和小腿支撑件14的调节机械装置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不再继续详细说明。隶属的转轴螺母也在螺纹转轴130上移动。
在不同的附图以及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或者相对应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凡是在附图中出于显示或者简化的原因省略的部件,所涉及的部件根据其意义在附图中加以补充。对于专业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单个实施例的特征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进行替换,因此根据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特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具有相同或者意义类似的作用。此外,对于专业人员而言同样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单个实施例公开的特征可以分别对本发明进行改进,与各自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无关。
只要在附图中出于显示或者简化的原因省略了单个部件,该部件在各自的附图中根据其意义加以补充。单个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的特征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中进行替换,因此根据一种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公开的特征在其他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中也具有相同或者意义类似的作用。在单个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中公开的特征可以分别对该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进行改进,与该实施例或者图解示例的其他特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