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用防风部件及具备其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51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窗户用防风部件及具备其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窗户用防风部件以及具备其的窗户,尤其涉及如下的窗户用防风部件以及具备其的窗户:防风部件为可拆卸于窗户的结构,无论是新装窗户还是已安装好的窗户都可以追加设置。



背景技术:

窗户是以采光或通风以及外部眺望为目的而设置在建筑物等的墙壁或屋顶的门,以推拉方式的单窗或双层窗得到广泛使用。

利用附图对具有一般结构的窗进行简单的说明。图1是简要示出一般的推拉方式的双层窗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通常,在关闭将玻璃配置在正四角形或直四角形等四角形状的框内的一对窗20、40时,推拉方式的窗户以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相互重叠的方式可以滑动地配置在窗框30。

窗框30的内部收容一对窗20、40,窗框30的形状是与一对窗20、40的形状相对应的正四角形或直四角形。并且,可以使一对窗20、40在窗框30内滑动的一对轨道33、34设置在窗框30的上端以及下端内侧的两面,一对窗20、40的与轨道33、3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辊27、27,使得辊27、27在轨道33、34上滑动,来实现窗户的开闭。

为了使一对窗20、40在窗框30内顺畅地滑动,一对窗20与窗20之间、窗20与轨道33之间、窗20与辊27之间、一对轨道33与轨道33之间只能有最小的间隔,如图1的箭头所示,通过它们之间的间隔形成室内以及室外之间实现空气移动的空气移动通道,因此存在室内的热流出到外部或室外的热或冷气流入到室内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关于一对窗20与窗20之间的间隔,例如在一对窗20与窗20重叠的部分设置气密用毛,在窗被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挂锁等来使以一对窗20与窗20互相紧贴来切断空气的流动,此为最常见的阻断方式。

并且,作为阻断窗与辊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另一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图2是示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的窗户的防风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专利文献1的窗户为了填充窗与辊320之间的间隔,设置了由多个毛发构成的气密用毛214。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具有如下的问题:通过长度比较长的多个毛发,只能填充窗与辊之间的部分间隔,而无法从根本上阻断窗与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窗与辊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在一对轨道与轨道之间连接的窗的内外部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

并且,专利文献1的气密用毛与窗户形成为一体,并且可能存在无法在已经设置好的窗户追加设置此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图1中说明的问题,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以往的其他技术。图3是专利文献2中窗框防风部件的简图。

如图3所示,专利文献2的防风部件由在窗框的一对轨道330a、330b之间的间隔部分沿着窗框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的底板410和向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上面所延伸而成的支撑部420以及固定于支撑部并与窗的两侧相接触的一对马海毛424、428来构成。

但是专利文献2的防风部件是用于关闭一对窗与窗之间的间隔的,还是存在无法根本上阻断窗与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窗与辊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在一对轨道与轨道之间连接的窗的内外部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的问题。

并且,由于专利文献2的防风部件配置在推拉方式的窗户的窗与窗之间,因此可以成为影响窗的开闭的妨碍物,并且,由于只能具有规定的宽幅,反倒会存在增大一对窗与窗之间的间隔的问题。

并且,作为为了解决专利文献1、2中的上述问题而通过本申请人申请并注册的以往技术,专利文献3中有记载。图4是专利文献3的防风部件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作为设置在窗的、用于关闭窗与窗框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的窗户用防风部件,专利文献3的防风部件包括:垂直移动部12,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外壳内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运动,来关闭窗与窗框的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水平移动部13,在垂直移动单元内向水平方向进行直线运动,来阻断轨道与窗框的底面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与轨道相邻的其他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操作部,选择性地分别将垂直移动部以及水平移动部向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

但是专利文献3的防风部件由于通过一个操作部件来选择性地分别将垂直移动部以及水平移动部向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存在操作部件结构复杂,并且精密度不高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3的防风部件还存在将上述防风部件设置在窗户的情况下,难以将窗户设置在窗框或者难以从窗框分离窗户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公开特许2012-27745号公报(2012年3月22日公开)

专利文献2:公开特许2012-97627号公报(2012年9月5日公开)

专利文献3:注册特许第1307894号公报(2013年9月13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防风部件:可以从根本上阻断窗与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窗与辊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在一对轨道与轨道之间连接的窗的内外部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的同时,也可以将防风部件追加设置在已安装的窗户。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防风部件:将防风部件设置在窗户的状态下,也可以容易地将窗户设置在窗框或者从窗框分离防风部件。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窗户用防风部件设置在窗,用于关闭窗与窗框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本发明的窗户用防风部件包括:外罩,在上述外罩的内部具有空间;垂直移动单元,收容于上述外罩的内部,在上述外罩的内部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阻断上述窗与设置于上述窗框的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上述窗与上述窗框的底面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水平移动单元,收容于上述垂直移动单元的内部,向水平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来阻断上述轨道和上述窗框的底面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与上述轨道相邻的其他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或者与上述轨道相邻的窗框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垂直移动用操作单元,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上述垂直单元向垂直方向移动;水平移动用操作单元,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使上述垂直单元向水平方向移动。

优选地,通过操作,上述水平移动单元在上述垂直移动单元的下端部与上述窗框的底面相接触的状态下,可以向水平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上述外罩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两面中的任一内面形成用于限制上述垂直移动用操作单元的水平方向运动的引导槽和限制上述垂直移动用操作单元无法向上述垂直方向移动而只能进行旋转的限制部。

优选地,上述外罩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两面形成有与上述轨道形状相对应的一对轨道槽,上述一对轨道槽中的某一个轨道槽形成有可以改变上述轨道槽的长度的滑块。

优选地,上述外罩的上述水平方向的一侧外面形成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用部件。并且,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窗户是具有上述窗户用防风部件的窗户。

通过上述构成可具有根本上阻断窗与轨道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窗与辊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以及在一对轨道和轨道之间连接的窗的内外部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的防风部件还具有无论是新安装的窗户还是已安装好的窗户都可以追加设置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的防风部件,可以在将该防风部件安装在窗户的状态下,容易地将窗户安装在窗框或者从窗框分离窗户。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一般的推拉方式的双层窗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以往技术的窗户的防风结构的简图。

图3是再一个以往技术的窗框的防风部件的简图。

图4是另一个以往技术的窗的防风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的工作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防风部件 110:外壳

120:垂直移动部 120:垂直移动部

121:垂直移动体 123:垂直移动用螺丝

128:第一垂直阻断部 130:水平移动部

131:水平移动体 135:第二水平阻断部

136:水平移动用螺丝 137:第二垂直阻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的工作的图。

首先,对本发明的防风部件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5、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100包括:外壳110、盖112、垂直移动部120和水平移动部130。

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方向的术语“垂直”或“垂直方向”意味着通常的推拉方式的窗户中的纵方向,并且,“水平”或“水平方向”等术语意味着通常的推拉方式的窗户中的横方向,“垂直移动”和“水平移动”分别意味着“向垂直方向的移动”以及“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外壳110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材料来构成,外壳110为具有内部空间的直六面体或正六面体等的形状,在上述内部空间收容垂直移动部120和水平移动部130。

外壳110的一侧覆盖有盖112,外壳具有覆盖有盖112的外壳110中的与后述的窗框30的底面相连接的面为开放,其他面为封闭的结构,与盖112以及外壳110的对置面的的窗框30的轨道33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分别与轨道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轨道槽112a。

外壳110中的与后述的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可以在外壳110的外部操作上述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的垂直移动用螺丝孔110a,并且,外壳110中的与后述的水平移动用螺丝13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可以在外壳110的外部操作上述水平移动用螺丝136的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10b。

并且,盖112侧或外壳110侧的轨道槽112a形成有可改变该轨道槽112a的长度的滑块112b,通过这个滑块112b调节轨道槽112a的长度,从而在防风部件100固定设置在窗20的情况下,容易地从窗框30分离窗20或者将窗20安装在窗框30。

盖112的外侧面形成有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的缓冲用部件112c,在防风部件100固定设置在窗20的状态下,打开或关闭窗20的时候,为了防止这个防风部件100与窗框30的垂直方向的内侧面碰撞而受损,上述缓冲用部件112c以比盖112的外侧面更为突出的形态形成。

另外,在外壳110内侧中的与盖112相对的面,垂直移动用螺丝引导槽110c和垂直移动用螺丝限制部110d在垂直方向的一直线上隔开规定距离而成(参照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

具体来讲,垂直移动用螺丝引导槽110c形成于从外壳110的上端部的内侧面相隔相当于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的头部分大小的距离的位置,以可以防止垂直移动用螺丝123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形状形成,并且,垂直移动用螺丝限制部110d是大概U字形状的槽,在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的一侧插入于垂直移动用螺丝引导槽110c的状态下,在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的末端接触的位置形成上述垂直移动用螺丝限制部110d,由此,垂直移动用螺丝限制部110d限制垂直移动用螺丝123无法向垂直方向移动而只能进行旋转(参照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

并且,通过本外壳110和盖112形成本发明的外罩。

垂直移动部120收容于上述外壳110的内部,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借助后述的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的操作,上述垂直移动部120在外壳110的内部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上述垂直移动部120具有与外壳110一样具有中空的正六面体或直六面体形状的垂直移动体121以及在垂直移动121上端部分向水平方向突出规定长度的突出部126,垂直移动体121的垂直方向的下端面的中央部分以及上述突出部126的形成面和相反侧为开放的形状,并且,通过垂直移动体121的突出部126形成面和相反侧的上述开放部位,后述的水平移动部130向水平方向移动。

垂直移动体121的垂直方向的一侧面(突出部126形成面的相反侧面)与上述外壳110的一侧内面相接,相反侧面(突出部126的形成面)形成有当垂直移动部120下降时,下端部的一部分与窗框30的轨道33的一侧面相接的一对第一垂直阻断部128。并且,下降时与窗框30的底面相接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水平阻断部129,第一垂直阻断部128和第一水平阻断部129由马海毛等柔软的材料构成,使得能够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气密状态的方式与窗框30的底面以及轨道33相接触,由此具有可以顺利阻断轨道与窗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马海毛”这一术语包括例如专利文献1、2、3中的马海毛,意味着能够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气密状态的方式与窗框30的底面以及轨道33相接触的柔软的所有材料。

并且,垂直移动体121与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来将垂直移动部120向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相结合,垂直移动用螺丝123插入于在突出部126形成的垂直移动用螺丝孔124。并且,在将垂直移动部120组装在外壳110内部时,垂直移动用螺丝孔124的形成位置是垂直移动用螺丝123位于垂直移动用螺丝引导槽110c以及垂直移动用螺丝限制部110d之间的位置(参照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在这里,垂直移动用螺丝123是螺栓,垂直移动用螺丝孔124是螺母。

并且,垂直移动体121的两面形成有向垂直方向形成的一对垂直移动引导槽125,该垂直移动引导槽125与在外壳110以及盖112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的一对突起(未图示)相结合,以垂直移动部120在外壳110内部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水平移动部130收容于上述外壳110的内部,通过使用人员对后述的水平移动用螺丝136的操作,在外壳110内部向水平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水平移动部130基本上收容于垂直移动部120的内部,包括水平移动体131和水平移动用螺丝136,上述水平移动体131具有L字形状,由沿着垂直方向具有长板形状的垂直部131a和在垂直部131a的下端部向水平方向一侧(外壳110的外侧)延伸的水平部131b构成,上述水平移动用螺丝136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将水平移动体131向水平方向移动。

并且,水平移动体131的垂直部131a形成有插入上述水平移动用螺丝136的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33,水平移动用螺丝136在插入于垂直移动部120内的状态下,通过在垂直移动部120的垂直移动体121贯通形成的贯通孔122与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33螺丝结合,水平移动用螺丝136是螺栓,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33是螺母。

并且,水平移动体131的下端面形成有第二水平阻断部135,水平部131b的垂直方向的外面形成有第二垂直阻断部137,第二水平阻断部135和第二垂直阻断部137也与第一垂直阻断部128以及第一水平阻断部129一样,由马海毛等柔软的材料构成,使得最大限度地保持与窗口30的底面以及轨道33之间的气密性,来阻断轨道和窗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

并且,在水平移动体131的垂直部131a的适当位置形成有上下各一对水平移动引导槽132,该上下各一对水平移动引导槽132与形成在垂直移动体121内的上下各一对水平移动引导突起(未图示)相结合,引导水平移动体131在垂直移动部120的垂直移动体121内仅向直线方向进行移动。

如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所示,在具备上述构成的防风部件100借助螺丝等来固定设置于推拉方式的窗20、40的框架相互重叠的部分的下端部以及上端部的任一方或两方,接着,使滑块112b向垂直方向移动,将防风部件100的盖112与窗框30的轨道33之间的间隔调节成最小。

下面,主要参照图5、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100的工作。

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的图,图6的(a)部分示出垂直移动部120和水平移动部130均处于初始位置的初始状态,图6的(b)部分示出垂直移动部120完全向垂直方向移动的状态,图6的(c)部分示出在垂直移动部120向垂直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水平移动部130完全向水平方向移动的状态。

作为参考,在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中示出本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100设置在窗20的下端部的状态,下面将以本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100设置在窗20的下端部的状态为中心对其工作进行说明,但本实施形态的防风部件100设置在窗20的上端部的情况下,只是有位置的差异,但工作是相同的。

首先,在图6的(a)部分的初始状态下,垂直移动部120位于外壳110内的最上端侧,水平移动部130向外壳110内的最左侧端移动。因此,在初始状态下,防风部件100与窗框30的底面之间以及与防风部件100相邻的轨道34之间,即,窗20与窗框30的底面以及轨道34之间存在间隔,在示出一般的推拉方式的窗的图1的窗中用箭头所示,通过这些间隔来形成在室内以及室外之间空气流动的空气移动通道,因此是室内的热流出到外部或者室外的热或者冷气流入到室内的状态。

在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的初始状态下,若使用人员利用驱动器等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垂直移动用螺丝孔110a向外部露出的垂直移动用螺丝123,则垂直移动用螺丝123会因被设置在外壳110的垂直移动用螺丝限制部110d所限制而无法移动,因此通过垂直移动用螺丝孔124来与垂直移动用螺丝123进行螺丝结合的垂直移动体121向箭头B方向,即,向窗框30的底面侧移动,最终垂直移动部120的第一水平阻断部129以及水平移动部130的第二水平阻断部135与窗框30的底面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人员将停止垂直移动用螺丝123的旋转。

在此情况下,在形成于垂直移动体121的一侧的一对第一垂直阻断部128与轨道33相接触的状态下,垂直移动部120将进行垂直移动,其结果,通过第一垂直阻断部128、第一水平阻断部129以及第二水平阻断部135来封闭轨道33与窗20之间以及窗20与窗框30的底面之间的间隙。

并且,当垂直移动部120处于向垂直方向移动某种程度的状态时,如图6的(a)部分所示,未向外部露出的水平移动用螺丝136的头部通过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10b露出到外部(图6的(b)部分)。

像这样,垂直移动部120向垂直方向完全移动后,通过第一垂直阻断部128、第一水平阻断部129以及第二水平阻断部135,将轨道33与窗20之间以及窗20与窗框30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关闭的同时,若通过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10b,水平移动用螺丝136的头部露出,则使用人员利用驱动器等来将水平移动用螺丝13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水平移动用螺丝孔133来与水平移动用螺丝136进行螺丝结合的水平移动体131向水平方向移动,即,向图6的(a)部分至图6的(c)部分的轨道34方向移动,若水平移动体131的水平部131b的端部与轨道34相接触,则停止工作(图6的(c)部分)。

由于水平移动体131的水平部131b的与底面相接触的面形成有第二水平阻断部135,并且,水平部131b的垂直方向端部形成有第二垂直阻断部137,因此通过第二水平阻断部135,窗20与窗框30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将被关闭,通过第二垂直阻断部137,与窗20相邻的轨道34之间的间隙将被关闭。

如上所述,如图6的(c)部分所示,若防风部件100的垂直移动部120以及水平移动部130分别向垂直方向的下端以及水平方向的右侧端移动,则成为窗20与轨道33之间、窗20与窗框30的底面之间以及一对轨道33与轨道34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被关闭的状态,通过第一垂直阻断部128、第一水平阻断部129、第二水平阻断部135以及第二垂直阻断部137,窗与轨道之间、窗与辊之间、一对轨道与轨道之间以及在一对窗20与窗40之间连接的窗的内外部之间的空气移动通道将被完全阻断。

以上,通过优选实施形态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变更或变形。

在以上的说明中,举例将防风部件100仅设置在窗20的下端部来进行了说明,若在窗20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全部设置,则当然可以更加彻底地阻断窗户内外部之间的空气移动。将防风部件100设置在窗20的上端部的情况下,按与前面的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防风部件100的设置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即可。

并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开闭窗20时,垂直移动部120以及水平移动部130处于初始位置,即为图6的(a)部分的位置,但不限定于此,由于垂直移动部120的与轨道33相接的面以及水平移动部130的与窗框30的底面以及相邻的其他轨道34相接的面由马海毛形成,因此在处于图6的(b)部分的位置或图6的(c)部分的位置的状态下开闭窗20也不妨。

并且,虽然在以上说明中举例说明了一个窗框30设置有两个窗20、40的双层窗,但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在一个窗框30设置有一个窗20的单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