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297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油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厨具有关,具体是指一种食油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饮食健康观念的科学化,人们越来越注重食油的摄入量,每日每人的食油量一般不宜超过25克,这样的量再分为三餐多菜,每餐每次往锅中加油的量就是以克来计量的,常见的食用油加油装具难以做到精确计量和有效掌控,市场上的所谓专用装具只是在瓶壳外壁面上有刻度标识,靠人的经验来大致上控制,其精确控油的使用效果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们在饮食健康方面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厨具的新的技术方案一种食油壶,它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如下:它包含把手、调节螺栓、压手、滑杆、壶体、壶盖、出油管、储油桶、活塞筒、活塞、活塞杆,所述储油桶为一种带上底和出油管的固接于壶盖上的圆筒形物,储油桶下连通有一直通到壶体底部的管状物即活塞筒,活塞筒的下端筒内装置着一上下皆有开口的、内含有钢球的如一倒置的暖瓶胆状物的活塞,活塞上连接有一向上贯穿整个活塞筒、储油桶直到储油桶上方一定高度处的圆杆形的活塞杆,一塔形的弹簧被倒置且弹性的装置在储油桶内的上底和活塞杆上的凸块之间;所述压手通过销轴活动的连接于把手上部的横杆上,压手上连接着一段伸向活塞杆上端、呈弧状的滑杆,滑杆的末段通过其上加工的一段凹陷状的滑槽与活塞杆顶端装置的一滑轴活动连接,滑槽下的滑杆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标识,同时,在把手上的居于压手下的部位装置有一调节螺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较方便、精确的设定加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设计的总装平视图(含活塞筒、活塞、钢球等的局部细节放大图及活塞的工作状态演示放大图)。

图2是一种使用状态的平视图(压手被按下活塞被拉到最高位置)。

图3是一种使用状态的平视图(按压压手的压力撤除后活塞被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移、钢球向上打开下出口油体向上进入活塞腔和活塞筒、储油桶的运行状态,也是图1左上侧的放大视图所示的运行状态)。(以上各图所绘出的图面显示效果是假设壶体、活塞筒等诸部件皆为透明状的实际视觉效果所绘)

各图中,1为把手,2为调节螺栓,3为压手,4为滑杆,5为滑轴,6为滑槽,7为弹簧,8为储油桶,9为壶盖,10为壶体,11为活塞筒,12为活塞杆,13为活塞,14为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作举例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设计的油壶包含把手1、调节螺栓2、压手3、滑杆4、壶盖9、壶体10、储油桶8、活塞筒11、活塞13、活塞杆12,壶盖9通过螺纹固接密封于壶体10上,把手1则与壶盖9连接于一体,所述储油桶8为一种带上底和出油管的固接于壶盖9上的圆筒形物,储油桶下连通有一直通到壶体10底部的管状物即活塞筒11,活塞筒的下端筒内装置着一上下皆有开口的、内含有钢球14的如一倒置的暖瓶胆状物的活塞13,如图1中左侧放大视图所示,活塞与活塞筒之间活动结合且处于密封状态,当活塞向上运动时钢球会封堵住活塞的下开口并与活塞一起将活塞筒内的油体向上推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钢球则会因其下油体的冲击力和浮力共同作用而脱离开下口让油体进入活塞腔、活塞筒内,活塞13上连接有一向上贯穿整个活塞筒11、储油桶8直到储油桶上方一定高度处的圆杆形的活塞杆12,一塔形的弹簧7被倒置且弹性的装置在储油桶内的上底和活塞杆上的凸块之间;所述压手3通过销轴活动的连接于把手1上部的横杆上,压手上连接着一段伸向活塞杆12上端的呈弧状的滑杆4,滑杆的末段通过其上加工的一段凹陷状的滑槽6与活塞杆12的顶端装置的一滑轴5活动连接,当滑杆在压手的按压作用下向上抬升时滑轴5就会在滑槽6内相对滑动以顺利的向上拉动活塞杆并带动活塞上移,到了上止点后按压力撤除,弹簧7的弹性力就会迫压活塞杆并带动活塞下移,产生如前所述的让油体向上进入活塞腔内和活塞筒内的作用效果;滑槽6下的滑杆4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标识,如图3中的放大视图所示,同时,在把手上的居于压手下的部位装置有一调节螺栓2,它们俩可以相互配合参照,根据具体的家庭需要,在油壶的每次最大出油量被设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通过调节螺栓对压手的活动范围的限制来更精确的限定每菜的用油量;具体使用时,首先在壶体内加入食油再旋紧壶盖达到密封状,再频繁的按压几次压手使得活塞筒内的油体达到储油桶8的装置出油管的位置处,需要加油时根据设定的每菜的用油量或5克或10克来按压一次或几次压手就可以实现由少到多方便、精确的加油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