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水杯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2301阅读:2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硒水杯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营养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富硒水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会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硒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因此,食物的硒含量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硒的摄入量。而我国除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区外,全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这些区域的食物硒含量一般在0.01~0.06 毫克/千克之间,而长期摄入硒含量低于0.02 毫克/千克的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 2409862Y公开了一种补硒杯,该实用新型专利是在杯体的内壁粘附微溶硒物质层,同时在杯体的底部和中间搁置的用于盛放茶叶的网架底部设有硒块以达到补硒的效果,该补硒杯具有一定的缺陷:水中溶解的硒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若杯内长时间有水的话,则水中溶解的硒会超过人体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甚至有可能因饮用过量硒而中毒。青岛华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授权公告号为CN 102670031 B的“一种远红外陶瓷内胆水杯”公开了将保健材料混合在杯胆表面釉层料内然后烧制在陶瓷内胆胚体上的工艺,但该工艺由于釉层致密结构的阻挡而使溶入水里的保健材料量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富硒水杯及其制作方法,以产生硒含量稳定在50~300 ug/L的无菌富硒水。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富硒水杯包括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所述富硒营养层位于外壳、内胆之间,所述内胆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富硒营养层的厚度为2~5毫米,所述富硒营养层由硒营养源、分散剂、抗菌剂和载体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由外至内依次挨着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的微孔孔径为0.1~5微米,孔隙率为30~6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麦饭石、托玛琳石、木鱼石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剂为粒径10~50nm的银粉末。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硒营养源为硒酸钠、亚硒酸钠、硒酸酯多糖、硒代氨基酸、硒酵母、硒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为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

可选地,所述的载体为食品级1:1双组分加成型液态硅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作上述富硒水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分别粉碎至200目以上;

将粉碎后的硒营养源、分散剂以及抗菌剂按质量比为1 :(2~10) :(0.2~1)的比例混合均匀;

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和抗菌剂的混合物与加热至40~60℃的载体按质量比为1 : (0.5~3)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2~5毫米厚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富硒营养层;

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富硒水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本发明的富硒水杯喝水时,每升水中可提供硒50~300微克/升,同时能抑制有害菌体的生成。本发明具有防癌、抗衰老、解毒、抗辐射效应和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等营养保健功能,老少皆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富硒水杯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硒水杯中的水存储不同时间后的含硒量(ug/L)。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所述富硒水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亚硒酸钠、分散剂分别粉碎至过200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选自麦饭石和托玛琳石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1 : 2;

2)将粉碎后的亚硒酸钠、分散剂以及粒径为50纳米的银粉末按质量比为1 : 2 : 0.5的比例混合均匀;

3)将亚硒酸钠、分散剂和纳米银粉末的混合物与加热至45~50℃的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按质量比为1 : 3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厚度为3毫米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厚度为3毫米的富硒营养层;

4)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如图1所示,所述富硒水杯包括外壳3、富硒营养层2和内胆1,所述富硒营养层2位于外壳3、内胆1之间,所述内胆1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胆1的微孔孔径为2.2微米,孔隙率为45%,所述富硒营养层2的厚度为3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富硒水杯上还盖有杯盖4。

实施例2

所述富硒水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硒酸酯多糖、分散剂分别粉碎至过200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选自木鱼石、麦饭石和托玛琳石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1 : 1 : 1;

2)将粉碎后的硒酸酯多糖、分散剂以及粒径为15纳米的银粉末按质量比为1 : 5 : 0.6的比例混合均匀;

3)将硒酸酯多糖、分散剂和纳米银粉末的混合物与加热至42~48℃的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按质量比为1 : 0.8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厚度为4毫米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厚度为4毫米的富硒营养层;

4)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如图1所示,所述富硒水杯包括外壳3、富硒营养层2和内胆1,所述富硒营养层2位于外壳3、内胆1之间,所述内胆1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胆1的微孔孔径为4.8微米,孔隙率为54%,所述富硒营养层2的厚度为4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富硒水杯上还盖有杯盖4。

实施例3

所述富硒水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分别粉碎至过200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选自木鱼石和托玛琳石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1 : 1.8;所述硒营养源选自硒代氨基酸和硒酵母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2 : 1;

2)将粉碎后的硒营养源、分散剂以及粒径为10纳米的银粉末按质量比为1 : 5 : 0.5的比例混合均匀;

3)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和纳米银粉末的混合物与加热至55~60℃的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按质量比为1 : 1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厚度为2毫米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厚度为2毫米的富硒营养层;

4)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如图1所示,所述富硒水杯包括外壳3、富硒营养层2和内胆1,所述富硒营养层2位于外壳3、内胆1之间,所述内胆1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胆1的微孔孔径为0.2微米,孔隙率为38%,所述富硒营养层的厚度为2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富硒水杯上还盖有杯盖4。

实施例4

所述富硒水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分别粉碎至过200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选自木鱼石和麦饭石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1 : 2.2;所述硒营养源选自硒代氨基酸、硒酵母和硒蛋白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2 : 1.5 : 2;

2)将粉碎后的硒营养源、分散剂以及粒径为20纳米的银粉末按质量比为1 : 8 : 0.6的比例混合均匀;

3)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和纳米银粉末的混合物与加热至46~52℃的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按质量比为1 : 0.5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厚度为4.5毫米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厚度为4.5毫米的富硒营养层;

4)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如图1所示,所述富硒水杯包括外壳3、富硒营养层2和内胆1,所述富硒营养层2位于外壳3、内胆1之间,所述内胆1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胆1的微孔孔径为5微米,孔隙率为43%,所述富硒营养层的厚度为4.5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富硒水杯上还盖有杯盖4。

实施例5

所述富硒水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硒酸钠、分散剂分别粉碎至过200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选自木鱼石、麦饭石和托玛琳石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为2 : 1.5 : 1;

2)将粉碎后的硒酸钠、分散剂以及粒径为15纳米的银粉末按质量比为1 : 5 : 0.6的比例混合均匀;

3)将硒酸钠、分散剂和纳米银粉末的混合物与加热至42~48℃的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按质量比为1 : 0.9 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厚度为3.2毫米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厚度为3.2毫米的富硒营养层;

4)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如图1所示,所述富硒水杯包括外壳3、富硒营养层2和内胆1,所述富硒营养层2位于外壳3、内胆1之间,所述内胆1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胆1的微孔孔径为3.7微米,孔隙率为40%,所述富硒营养层2的厚度为3.2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富硒水杯上还盖有杯盖4。

实施例6

所述富硒水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分别粉碎至过200目筛;其中,所述分散剂选自木鱼石和托玛琳石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1 : 1.8;所述硒营养源选自硒代氨基酸和硒酵母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2 : 1;

2)将粉碎后的硒营养源、分散剂以及粒径为30纳米的银粉末按质量比为1 : 10 : 0.8的比例混合均匀;

3)将硒营养源、分散剂和纳米银粉末的混合物与加热至40~45℃的食品级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按质量比为1 : 0.7的比例混合,然后倒入厚度为4.4毫米的模具内,冷却固化,即得到厚度为4.4毫米的富硒营养层;

4)由外至内依次组装外壳、富硒营养层和内胆,得到所述富硒水杯。

如图1所示,所述富硒水杯包括外壳3、富硒营养层2和内胆1,所述富硒营养层2位于外壳3、内胆1之间,所述内胆1为微孔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内胆1的微孔孔径为2.6微米,孔隙率为60%,所述富硒营养层的厚度为4.4毫米。进一步地,所述富硒水杯上还盖有杯盖4。

将上述实施例1、2、3的富硒水杯标示为杯1、杯2、杯3并分别倒入纯净水,连续放置5天(120h),取其中16个时间点(见表1),按照国家标准GB5009.93-2010中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时水杯中水的硒含量,然后将杯中的水倒掉重新倒入纯净水再取上述16个时间点检测水杯中水的硒含量,如此跟踪检测两个月。杯1、杯2、杯3中的水在16个时间点的含硒量检验数据见表1,该检验数据的趋势变化见图2。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富硒水杯中水含硒量长期稳定在50~300 ug/L,由于微孔陶瓷内胆的微孔为硒化合物分子的迁移提供通道,硒化合物分子在富硒营养层与水体之间存在一个迁移平衡:当水体中的硒含量少时,水体对硒化合物分子的吸引力大于富硒营养层中分散剂对硒化合物的吸引力,硒化合物就通过微孔陶瓷内胆的微孔向陶瓷内胆中的水体迁移;当水体中的硒含量达到一定大小时,富硒营养层的分散剂对硒化合物分子的吸引力与水体对硒化合物分子的吸引力之间达到平衡;如果水体中的硒含量再增大,硒就会在富硒营养层分散剂的吸引下向富硒营养层迁移,从而保持水体中的硒含量维持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4-6的富硒水杯也有与表1和图2所示相似的结果。

可见,本发明选用的分散剂具有双向调剂作用:当水体硒含量低时,向水体释放硒类化合物;而当水体硒含量高时,则吸附水体中多余的硒类化合物。分散剂的这种双向调剂作用是由其以硅酸盐为主的组分特点和多孔性海绵状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所述纳米银的作用是抗菌,防止杯中久存水滋生细菌。

本发明将富硒营养层均匀地套在微孔陶瓷内胆的外部和底部,采用富硒营养层中的分散剂具有双向调剂作用的特点,即:当水体硒含量低时,通过微孔陶瓷内胆的微孔通道向水体释放硒类化合物;而当水体硒含量高时,则通过微孔陶瓷内胆的微孔通道吸附水体中多余的硒类化合物,从而保证了杯中水的含硒量都控制50~300微克/升,处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范围内。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富硒水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本发明的富硒水杯喝水时,每升水中可提供硒50~300微克/升,同时能抑制有害菌体的生成。本发明具有防癌、抗衰老、解毒、抗辐射效应和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等营养保健功能,老少皆可使用。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