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食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喂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通过喂食咬嘴给幼儿喂食半流质食物的喂食器。但是,这些喂食器大多数只能盛放少量食物于喂食咬嘴内,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幼儿的食物摄取量。这种喂食器较适合被归类为奶嘴,而不是喂食器。市场上还有一种喂食器,其将一个可变形的容器连接到喂食咬嘴,通过挤压可变形的容器把食物挤送到喂食咬嘴,从而让孩子摄食。不过,年长的孩子是可以做到这种挤压的动作,但对幼儿来说就太难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半流质食物直接输送到咬嘴的喂食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喂食器包括:
咬嘴,其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咬头,该咬头上开设有出口;
可变形容器,其一端设置有开口;
杯体,其内设有弹性件;
所述咬嘴的开口端扣盖在所述可变形容器的开口上,所述咬嘴和所述可变形容器开口连接处固定在所述杯体的杯口处,该可变形容器置于杯体内并受所述弹性件支配。
作为优选,所述咬嘴开口端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可变形容器上开口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咬嘴的开口端扣盖在所述可变形容器的开口上后,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的边缘处对齐;
所述杯体的杯口内壁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共同卡紧在该环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咬嘴开口端的边缘处、所述可变形容器的开口边缘处与所述杯体的杯口边缘处通过枢接件枢接以及通过扣接件扣紧,所述枢接件与所述扣接件正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枢接件包括:
第一凸起,其设置在所述咬嘴开口端外边缘处;
第二凸起,其设置在所述可变形容器的开口外边缘处;
第三凸起,其设置在所述杯体的杯口外边缘处;
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通过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枢接,该第一枢轴的轴线与该第二枢轴的轴线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咬嘴开口端的边缘处、所述可变形容器的开口边缘处与所述杯体的杯口边缘处通过两组扣接件扣紧,这两组扣接件正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扣接件包括:
卡扣,其枢接在所述咬嘴开口端外边缘处;
第一卡脚,其设置在所述可变形容器的开口外边缘处;
第二卡脚,其设置在所述杯体的杯口外边缘处;
所述卡扣依次与所述第一卡脚和所述第二卡脚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杯口以下部分为环形体,所述弹性件为椭圆环弹性体,该椭圆环弹性体置于所述环形体内并套设在该环形体的内孔上。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杯口以下部分为扁圆体。
作为优选,所述咬嘴上扣盖有端盖。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喂食器,咬嘴和可变形容器的内部空间用于盛放半流质食物,装满食物的咬嘴和可变形容器被固装在杯体的杯口处,此时,可变形容器挤压并使得弹性件变形,由于弹性件的自然回弹特性,使弹性件压向可变形容器底部并迫使该容器向咬嘴方向变形,如此,食物将被自动推送到咬嘴以供摄食,从而对促进幼儿主动进食有极大的帮助。这种喂食器还可以帮助残疾人士、智力迟钝人士以及老年人,令其喂食过程变得更便捷和更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喂食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喂食器的半剖图—弹性件被压缩;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喂食器的半剖图—弹性件回弹;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喂食器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喂食器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喂食器的立体图。
图中:1-咬嘴、101-出口、102-第一凸缘、2-可变形容器、201-第二凸缘、3-杯体、301-环形槽、4-弹性件、5-枢接件、501-第一凸起、502-第二凸起、503-第三凸起、504-第一枢轴、505-第二枢轴、6-扣接件、601-卡扣、602-第一卡脚、603-第二卡脚、7-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幼儿喂食器包括咬嘴1、可变形容器2、杯体3、弹性件4。其中,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均由硅胶制成,该咬嘴1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咬头,该咬头上开设有出口101。可变形容器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杯体3内设有弹性件4。咬嘴1的开口端扣盖在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上,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开口连接处固定在杯体3的杯口处,该可变形容器2置于杯体内并受有弹性件4支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咬嘴1的开口端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凸缘102,该第一凸缘102由硬性塑料制成并与咬嘴1连成一体。可变形容器2上开口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凸缘201,该第二凸缘201也由硬性塑料制成并与可变形容器2连成一体。如图2和图3所示,咬嘴1的开口端扣盖在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上后,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201的边缘处对齐。杯体3由ABS材料制成,其杯口内壁处开设有环形槽301,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201共同卡紧在该环形槽301内。
为了便于幼儿抓住该喂食器,于是,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杯体3杯口以下部分为环形体,弹性件4为椭圆环弹性体,该椭圆环弹性体置于环形体内并套设在该环形体的内孔上。如此结构,不但便于幼儿抓住杯口以下部分,还减小了杯体3的体积,减少了材料使用,从而节约了制造成本。为了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也可将杯体3杯口以下部分为扁圆体。
出于卫生的考虑,于是,优选地,当喂食器不使用时,咬嘴1上扣盖有端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开口连接处固定在杯体3的杯口处的结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皆相同。
如图4至图6所示,咬嘴1开口端的边缘处、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边缘处与杯体3的杯口边缘处通过枢接件5枢接以及通过扣接件6扣紧,枢接件5与扣接件6正相对。其中,枢接件5包括第一凸起501、第二凸起502、第三凸起503、第一枢轴504、第二枢轴505。第一凸起501设置在咬嘴1开口端外边缘处,第二凸起502设置在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外边缘处,第三凸起503设置在杯体3的杯口外边缘处,第二凸起502分别与第一凸起501和第三凸起503通过第一枢轴504和第二枢轴505枢接,该第一枢轴504的轴线与该第二枢轴505的轴线平行。上述第一凸起501、第二凸起502和第三凸起503可如图4和图6所示一体成型,然后再与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外边缘连成一体,分别通过第一枢轴504和第二枢轴505与咬嘴1开口端外边缘和杯体3的杯口外边缘枢接。如图4和图6所示,扣接件6包括卡扣601、第一卡脚602、第二卡脚603,卡扣601枢接在咬嘴1开口端外边缘处,第一卡脚602设置在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外边缘处,第二卡脚603设置在杯体3的杯口外边缘处。将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固定在杯体3的杯口处时,咬嘴1、可变形容器2绕各自的枢轴转动,卡扣601依次与第一卡脚602和第二卡脚603卡接,从而将咬嘴1、可变形容器2、杯体3三者锁紧。
除了上述结构外,咬嘴1开口端的边缘处、可变形容器2的开口边缘处与杯体3的杯口边缘处通过两组扣接件6扣紧,这两组扣接件6正相对,通过两组扣接件6的形式来实现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固定在杯体3的杯口处。
图4和图5中的喂食器处于未使用状态,于是,在咬嘴1上扣盖有端盖7。
上述两实施例所提供的喂食器,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被固装在杯体3的杯口处,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连接后形成一个用于盛放半流质食物的内部空间,咬嘴1和可变形容器2的内部空间填装食物后,可变形容器2挤压并使得弹性件4变形,由于弹性件4的自然回弹特性,使弹性件4压向可变形容器2底部并迫使该容器向咬嘴1方向变形,如此,食物将被自动推送到咬嘴出口101以供摄食。当食物被摄食后,咬嘴1内产生空间,弹性件4持续推进使可变形容器2压缩进而将半流质食物送再次填满咬嘴1,这个榨空又再填满食物的过程将持续地进行,直至弹性件4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此时盛放在可变形容器2内的食物都被全部摄食。该喂食器对促进幼儿主动进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帮助残疾人士、智力迟钝人士以及老年人,令其喂食过程变得更便捷和更卫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