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47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



背景技术:

宾馆、饭店、医院、招待所、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畜牧等单位食堂,经常需要为多人供餐,由于人数众多,因此蒸箱作为蒸制食材的设备必不可少。蒸箱利用动态蒸汽平衡技术,烹饪过程能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

但是现有的蒸箱热效率低、出蒸汽慢,并且无法对蒸箱内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控,容易发生干烧,因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蒸箱热效率低、出蒸汽慢,并且无法对蒸箱内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控,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效率高、出蒸汽快,并且可以对蒸箱内的水箱水温进行实时监控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

一种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其包括如下组件:

一燃气蒸饭箱主体、两个水箱、两个活动箱门、两个用于显示水箱内水温的液晶显示器、多个用于采集水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两个门把手、两个支撑组件、一推拉横杆、多个支撑杆、一加固组件、四个支撑脚、四个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脚、多个连接件、多个阀门;

燃气蒸饭箱主体呈长方体形,四个支撑脚固定在燃气蒸饭箱主体下端面四角处,调节脚固定在支撑脚下端;水箱自上而下设置在燃气蒸饭箱主体内部;活动箱门安装在燃气蒸饭箱主体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两个液晶显示器分别安装在各活动箱门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门把手固定在活动箱门上且位于液晶显示器下方;连接件固定在与燃气蒸饭箱主体靠近使用者侧面相连的两个侧面上,且靠近活动箱门;阀门固定在连接件上;加固组件围绕燃气蒸饭箱主体固定,且位于最下方的连接件之下;支撑组件固定在与燃气蒸饭箱主体靠近使用者侧面两侧且位于加固组件下方;推拉横杆固定在支撑组件上;支撑杆一端与推拉横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燃气蒸饭箱主体固定连接;各水箱内温度传感器与相对应的液晶显示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

所述推拉横杆呈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

所述支撑杆为3个。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

所述连接件、阀门各8个;且燃气蒸饭箱主体靠近使用者侧面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各4个连接件、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

所述支撑杆与水平面垂直。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通过调节脚来调节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的高度,使其整体保持稳定。并且,通过设置两个用于显示水箱内水温的液晶显示器,以及多个用于采集水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水箱内的水温,防止干烧,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其包括如下组件:

一燃气蒸饭箱主体1、两个水箱(设置在燃气蒸饭箱主体1内,附图中未示出)、两个活动箱门2、两个用于显示水箱内水温的液晶显示器3、多个用于采集水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附图中未示出)、两个门把手4、两个支撑组件5、一推拉横杆6、多个支撑杆7、一加固组件8、四个支撑脚9、四个用于调节高度的调节脚10、多个连接件11、多个阀门12。

燃气蒸饭箱主体1呈长方体形,四个支撑脚9固定在燃气蒸饭箱主体1下端面四角处,调节脚10固定在支撑脚9下端;水箱自上而下设置在燃气蒸饭箱主体1内部;活动箱门2安装在燃气蒸饭箱主体1靠近使用者的侧面;两个液晶显示器3分别安装在各活动箱门2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门把手4固定在活动箱门2上且位于液晶显示器3下方;连接件11固定在与燃气蒸饭箱主体1靠近使用者侧面相连的两个侧面上,且靠近活动箱门2;阀门12固定在连接件11上;加固组件8围绕燃气蒸饭箱主体1固定,且位于最下方的连接件11之下;支撑组件5固定在与燃气蒸饭箱主体1靠近使用者侧面两侧且位于加固组件8下方;推拉横杆6固定在支撑组件5上;支撑杆7一端与推拉横杆6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燃气蒸饭箱主体1固定连接;各水箱内温度传感器与相对应的液晶显示器3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所述推拉横杆6呈圆柱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所述支撑杆7为3个。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所述连接件11、阀门12各8个;且燃气蒸饭箱主体1靠近使用者侧面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各4个连接件11、阀门12。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所述支撑杆7与水平面垂直。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通过调节脚10来调节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的高度,使其整体保持稳定。并且,通过设置两个用于显示水箱内水温的液晶显示器3,以及多个用于采集水箱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节能环保型燃气蒸箱中水箱内的水温,防止干烧,安全性高。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