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水加热循环功能的足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307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带有水加热循环功能的足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足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水加热循环功能的足浴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人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保健用的足浴器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集足部热浴、健身等功能为一体,是一种适宜家庭足浴健身、馈赠亲友的产品。现有的足浴器包括用于盛装水的桶体,桶体内设置有按摩辊,在外界电机驱动下,按摩辊转动,从而对使用者的脚掌进行按摩,进而起到活血、按摩的作用,现有的足浴器有的按摩用的热水需要在外界加热完成后,倒入桶体内,方可使用,也存在一部分足浴器的桶体内设置有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与电源连接,加热模块的外部设置有导热体,从而对桶体内的水加热,然而上述带有加热模块的足浴器在固定位置确定后,桶体内的水是处在静置的状态,加热模块在加热时只能对其周边的水进行加热,导致桶体内的加热模块附近的水热量过高,不仅会存在烫伤使用者脚的风险,而且由于桶体内的水温度不均衡,导致足浴效果差,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水加热循环功能的足浴器,能够均衡实现对足浴器桶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在提高足浴器保健效果的同时,增强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水加热循环功能的足浴器,包括:

桶体,用于盛装足浴用水;

加热器,包括加热模块和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

循环水泵,

其中,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加热腔室内,所述加热腔室的进水口与桶体的腔室或者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加热腔室的出水口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或者桶体的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桶体的底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腔室与桶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加热模块呈板块状结构且布置在加热腔室的腔室中心区域内。

所述加热腔室为设置在桶体桶底的壳体,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开口与桶体的桶底连通,壳体的上方开口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孔构成加热腔室的进水口或出水口。

所述加热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构成加热腔室出水口或进水口且通过软管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

所述桶体的桶底设置有安装支架罩壳,所述保护罩盖设在安装支架罩壳内,安装支架罩壳设置有通孔与保护罩的腔室连通,安装支架罩壳上设置有通管,通管通过软管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

所述桶体的桶底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循环水泵的腔室,循环水泵位于桶体的中心位置处设置。

所述桶体的桶底下方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加热模块上设置有安装板与加热腔室的下端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部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与安装管的管端贴合,安装管内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杆身依次穿过安装板及安装管且与桶体的桶底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板与加热腔室的下端之间设置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轮廓与加热腔室的开口轮廓吻合,密封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为矩形且与加热腔室的开口构成卡接配合。

所述桶体的桶底设置有凹槽,所述保护罩的开口板面位于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该足浴器在实际使用时,在桶体内加注足浴用水,启动加热模块,加热模块位于加热腔室内设置,桶体内加注的足浴用水进入加热腔室内,利用循环水泵可将加热腔室内加热的水流引入桶体内,进而实现足浴器内的足浴用水的加热循环,因此能够均衡的将足浴器桶体内的足浴用水加热至合适的温度,避免局部温度过热造成烫伤用户的脚掌的隐患,确保足浴器保健效果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足浴器剖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足浴器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足浴器移除保护罩后的轴侧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足浴器移除安装板及软管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足浴器移除软管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足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加热模块及密封圈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带有水加热循环功能的足浴器,包括:

桶体10,用于盛装足浴用水;

加热器,包括加热模块20和加热腔室30,所述加热腔室30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

循环水泵40,

其中,所述加热模块20设置在加热腔室30内,所述加热腔室30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与桶体10的腔室连通,所述加热腔室30的出水口或进水口与循环水泵40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40的出水口或进水口与桶体10的腔室连通。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结构的足浴器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向桶体10内灌注足浴用水,然后启动加热模块20,该处的加热模块20可以是PTC加热器,加热性能高,且加热效果可靠,桶体10内的足浴用水有进水口进入加热腔室30内,加热模块20将加热腔室30内的足浴用水加热后,并启动循环水泵40,从而将加热后的足浴用水导入桶体10内,进而达到循环加热桶体10的足浴用水的目的,上述结构的足浴器,在实际使用时,桶体10内的足浴用水加热更为均衡,加热的足浴用水温度更为温和,能够有效避免桶体10内局部足浴用水温度过高的问题,而且上述对桶体10的足浴用水加热方式能够确保足浴器的保健效果,增强用户的实际使用舒适度。

上述的驱动循环水泵40的涡轮叶片动作的电机实际上是可以正转及翻转的,利用循环水泵40能够实现桶体10腔室内的足浴用水的双向循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当驱动循环水泵40的涡轮叶片的电机正转时,足浴用水首先由加热腔室30进入循环水泵40内,再由循环水泵40进入桶体10的腔室内,桶体10腔室内的足浴用水进入加热腔室30内,进而实现足浴用水的加热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当驱动循环水泵40的涡轮叶片的电机反转时时,加热腔室30内的足浴用水首先进入桶体10的腔室,并由桶体10上设置的出水口进入循环水泵40内,循环水泵40将水源再次引入加热腔室30内,从而实现足浴用水的加热循环。

下面以上述实施例一中公开的足浴用水循环方式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桶体10的底部,所述加热器的加热腔室30与桶体10的底部连接,该优选方案中,桶体10内的足浴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顺利的由进水口导入加热腔室30内,进而确保对足浴用水的加热效果,为进一步起到对足浴用水的均匀加热,所述加热模块20呈板块状结构且布置在加热腔室30的腔室中心区域内。位于加热腔室30内中心区域的加热模块20可起到对足浴用水的均衡加热。

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述加热腔室30为设置在桶体10桶底的壳体,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开口与桶体10的桶底连通,为起到对加热模块20的保护,避免用户的脚掌触碰到加热模块20,结合图1、图2和图8,壳体的上方开口设置有保护罩50,保护罩5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孔51构成加热腔室30的进水口,该处的保护罩50可以与桶体10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当采用分体式结构时,由于保护罩50是足浴用水通过的位置,因此经常会粘附有异物,这样方便将保护罩50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合图1、图5和图7,为方便将加热腔室30内的热水引入循环水泵40内,所述加热腔室30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1,所述出水管31构成加热腔室30出水口且通过软管60与循环水泵40的进水口连通,加热模块20将足浴用水加热后,水流由出水管31导出至循环水泵40内,进而实现足浴用水的循环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合图2和图6,所述桶体10的桶底设置有安装支架罩壳70,所述保护罩50盖设在安装支架罩壳70内,安装支架罩壳70设置有通孔71与保护罩50的腔室连通,安装支架罩壳70上设置有通管72,通管72通过软管60与循环水泵40的进水口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加热腔室30加热的热水上升并在保护罩50与加热腔室30围合呈的腔室内循环,循环的热水由安装支架罩壳70上的通孔71导入通管72内,并由软管60导入循环水泵40内,进而实现水循环。

为方便循环水泵40的布置,使得足浴器结构更为紧凑,所述桶体10的桶底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循环水泵40的腔室,循环水泵40位于桶体10的中心位置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10的桶底下方设置有安装管11,所述加热模块20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板32与加热腔室30的下端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加热模块20的加热部件与安装板32一体成型,为实现安装板32、加热腔室30及保护罩50的安装固定,安装板32与安装管11的管端贴合,安装管11内设置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杆身依次穿过安装板32及安装管11且与桶体10的桶底固定连接。

结合图1、图2、图7和图9所示,为实现对加热腔室30与安装板32之间的密封,所述安装板32与加热腔室30的下端之间设置密封环33,所述密封环33的轮廓与加热腔室30的开口轮廓吻合,密封环33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31,所述环形凹槽331的截面为矩形且与加热腔室30的开口构成卡接配合。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方便对保护罩50与桶体10的桶底的安装定位,所述桶体10的桶底设置有凹槽12,所述保护罩50的开口板面位于凹槽12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