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式平板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056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雾式平板拖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拖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补水比较便捷的喷雾式平板拖把。



背景技术:

目前,拖把是一种居家生活的重要卫生器具,而拖地是每个家庭几乎天天要做的事情,因此对于拖把而言,轻巧灵活、方便适用、便于清洗和节约用水等性能都十分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拖把样式繁多,大致可分为:平板类、线条类、胶棉类,它们各有优劣,平板拖把,如果不带喷水,则由于拖布含水量有限,拖地时随着所清洗面积的增大,拖布会发干,摩擦力增大,从而不好用,很快就会无法继续清洗,需要频繁浸入水中,非常麻烦;而带喷水的则存在装水困难,喷出的水不够均匀等问题。如公告号为CN204797759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喷水式平板拖把,包括拖把平板,拖把平板的正面粘合有拖把布,所述的拖把平板的背面设置有U型安装架,U型安装架内相对开设有一组转孔,U 型安装架上通过转孔连接有T型插接头,T型插接头的上端连接有中空的拖把杆,中空的拖把杆的上端连接有 L 型手持手柄,中空的拖把杆的前侧安装有储水瓶,储水瓶的上端开设有注水口,储水瓶的下端安装有喷水泵,喷水泵的喷水口朝向拖把平板的前方,喷水泵上的按压阀通过喷水拉杆连接到喷水扳手,喷水扳手通过转轴安装在 L 型手持手柄的下部 ;注水口上通过螺纹或卡扣设置有瓶盖。由于储水瓶是安装在拖把杆上的,无法取下装水,因此往储水瓶内补水只能采用水管一端连接水龙头,另一端插入储水瓶入口的方法来完成,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喷雾式平板拖把,这种喷雾式平板拖把能够快速便捷的补水。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雾式平板拖把,包括拖把平板,拖把平板的正面粘合有拖把布,所述的拖把平板的背面设置有U型安装架,U型安装架内相对开设有一组转孔,U 型安装架上通过转孔连接有T型插接头,T型插接头的上端连接有中空的拖把杆,中空的拖把杆的上端连接有 L 型手持手柄,中空的拖把杆的前侧下部安装有喷水泵,喷水泵的喷水口朝向拖把平板的前方,喷水泵上的按压阀通过喷水拉杆连接到喷水扳手,喷水扳手通过转轴安装在 L 型手持手柄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的拖把杆的前侧中部安装有可拆卸的储水瓶,所述储水瓶底端与喷水泵入口连通。

较佳的方案,所述喷水泵入口设有聪明座,所述储水瓶底部为具有灌装管的定位瓶颈,灌装管开口安装有可拆卸的聪明盖,储水瓶倒置并且其定位瓶颈插入聪明座内,储水瓶的灌装管开口上的聪明盖与聪明座相互配合。这种设计使得储水瓶能够快速安装到聪明座上,储水瓶与喷水泵连通,储水瓶内的水进入喷水泵。当储水瓶空了,需要补水时,将储水瓶从聪明座拔出,开启聪明盖,就可以将灌装管开口与水龙头连通,进行补水,非常方便快捷。

更佳的方案,所述灌装管与聪明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储水瓶的瓶颈设有可拆卸的聪明盖,而喷水泵入口设有聪明座,因此储水瓶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储水瓶补水也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储水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除去储水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取出储水瓶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喷雾式平板拖把,包括拖把平板7,拖把平板7的正面粘合有拖把布9,所述的拖把平板7的背面设置有U型安装架10,U型安装架10内相对开设有一组转孔,U 型安装架上通过转孔连接有T型插接头8,T型插接头8的上端连接有中空的拖把杆3,中空的拖把杆3的上端连接有 L 型手持手柄,中空的拖把杆3的前侧下部安装有喷水泵4,喷水泵4的喷水口6朝向拖把平板7的前方,喷水泵4上的按压阀通过喷水拉杆连接到喷水扳手2,喷水扳手2通过转轴安装在 L 型手持手柄1的下部,所述中空的拖把杆3的前侧中部安装有可拆卸的储水瓶5,所述储水瓶底端与喷水泵4入口连通。

所述喷水泵4入口设有聪明座401,所述储水瓶底部为具有灌装管的定位瓶颈502,灌装管开口安装有可拆卸的聪明盖503,储水瓶倒置并且其定位瓶颈502插入聪明座401内,储水瓶的灌装管开口上的聪明盖503与聪明座401相互配合。这种设计使得储水瓶能够快速安装到聪明座401上,储水瓶与喷水泵4连通,储水瓶内的水进入喷水泵4。

如图4所示,当储水瓶空了,需要补水时,将储水瓶从聪明座401拔出,开启聪明盖503,就可以将灌装管开口与水龙头连通,进行补水,非常方便快捷。由于储水瓶的瓶颈设有可拆卸的用于饮水机水桶的聪明盖,而喷水泵入口设有用于饮水机的聪明座,因此储水瓶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而储水瓶补水也更加方便快捷。

所述灌装管与聪明盖503螺纹连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