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用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智能家居的概念的提出,家庭服务类智能产品成为舒适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吸尘器,作为最基本的家用服务类设备,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大多数智能化程度不高,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手动操作,给用户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采用控制器与传感器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提供一种新型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置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处理器、电源模块、以及均与CPU处理器电气连接的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寻迹电路模块、蓝牙模块、按键模块、显示电路模块、报警电路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和光电隔离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超声波接收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光电隔离器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用于吸尘器在工作中实现避障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寻迹电路模块包括光电对管、滤波、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限电流和光电隔离器,所述光电对管依次通过所述滤波、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限电流和光电隔离器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寻迹电路模块用于实现吸尘器对垃圾的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驱动模块采用L293D驱动芯片,用于实现吸尘器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蓝牙模块采用CC2640或CC2510芯片,用于接受手机发来的控制信号,实现手机与CPU处理器通讯,最终实现手机控制吸尘器完成相应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CPU处理器采用LPC2368FBD100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控制器与传感器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提升了吸尘器的智能化水平,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内部电路结构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寻迹电路模块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置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处理器、电源模块、以及均与CPU处理器电气连接的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寻迹电路模块、蓝牙模块、按键模块、显示电路模块、报警电路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包括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接收器、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和光电隔离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超声波接收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光电隔离器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用于吸尘器在工作中实现避障功能。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寻迹电路模块包括光电对管、滤波、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限电流和光电隔离器,所述光电对管依次通过所述滤波、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限电流和光电隔离器与所述CPU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寻迹电路模块用于实现吸尘器对垃圾的检测。
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模块采用L293D驱动芯片,用于实现吸尘器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采用CC2640或CC2510芯片,用于接受手机发来的控制信号,实现手机与CPU处理器通讯,最终实现手机控制吸尘器完成相应的动作。
优选地,所述CPU处理器采用LPC2368FBD100芯片。LPC2368FBD100芯片最高频率达72MHz,片内512K字节Flash,58K字节SRAM,1个可调电位器接到ADC上可以做ADC实验,同时可以外接传感器等,板载蜂鸣器等诸多功能特点,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其中,上述超声波传感器模与寻迹电路模块的A/D转换器最好采用ADC0809芯片,ADC0809芯片具备8位8通道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CMOS工艺,可实现8路模拟信号的分时采集,片内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以及相应的通道地址锁存用译码电路,其转换时间为100us左右,在A/D转换过程中不占用CPU的时间,且实时性强。
其中,上述超声波传感器模与寻迹电路模块的光电耦合器采用TLP521-2芯片,TLP521-2芯片是可控制的光电藕合器件,广泛用于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使之前端与负载完全隔离,增加安全性,减小电路干扰,减化电路设计,防止系统受干扰。
其中,上述报警电路模块最好是蜂鸣器,当垃圾桶装满后,蜂鸣器会发出响声,给用户提到提示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