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简便、舒适的婴幼儿腰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165阅读:1006来源:国知局
使用简便、舒适的婴幼儿腰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腰凳,特别是指一种使用简便、舒适的婴幼儿腰凳。



背景技术:

婴幼儿腰凳能够有效减轻外出携带婴幼儿时手臂的负重以及有效改善婴幼儿出行的舒适度而被广泛采用。目前多数的腰凳都是独立使用,腰凳所承载的重量都由使用者腰部独立支撑,由于腰凳内的支撑体是刚性,所以婴幼儿坐在腰凳的台面上,会给台面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传递至腰靠时,腰靠的下沿就会向内挤压使用者的腹部,长时间使用容易使使用者的腹部产生痛感和压伤、腰部产生疲劳和劳损,使用者容易疲惫,进而影响腰凳使用的舒适度,使用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简便、舒适的婴幼儿腰凳,以克服现有的多数腰凳存在的使用容易使使用者腹部产生痛感和压伤,使用舒适度不理想,使用者容易疲惫和腰部劳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使用简便、舒适的婴幼儿腰凳,包括腰凳主体,该腰凳主体包括支撑体、包覆支撑体的柔性包层以及与柔性包层连接的腰带,该支撑体由一体连接呈L字形的台面和腰靠构成。还包括对称分布的左肩带、右肩带,该左肩带和该右肩带分别通过子母扣与上述柔性包层连接。

进一步地:

上述台面的顶面和腰靠的外侧壁所成角度为100~120°。

上述左肩带和上述右肩带通过连接带连接为一体。

上述左肩带和上述右肩带的前端端部、中部及后端端部分别配置有子母扣扣件,上述连接带连接左肩带和右肩带的后端,左肩带和右肩带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条,连接条用于连接左肩带和右肩带的后端。

上述左肩带和上述右肩带分别由三层网布带、边沿包线和加固带构成,三层网布的顶层和底层分别设置有复数个六边形网孔,顶层和底层之间通过复数个丝状体连接为一体;边沿包线包覆该三层网布带的边沿,加固带沿三层网布带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三层网布带上;上述子母扣装配于该加固带上。

上述连接带的前后两个侧沿分别与上述左肩带、上述右肩带对应圆滑过渡连接;左肩带和右肩带与肩部对应的部位为承肩部,承肩部设于上述连接带的前端,承肩部加宽设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肩带与腰凳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腰凳的负荷进行有效分散,肩部和腰部共同受力,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者腰部的负荷,进而有效提高腰凳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另外,台面由外而内会形成斜向下的倾斜面,婴幼儿坐在台面上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自发向使用者腹部靠拢,婴幼儿重力的力矩变小,进而减轻使用者的负荷,减轻腰靠下沿对使用者腹部的顶压力度,也能够有效降低婴幼儿由腰凳滑落的概率,增强其使用安全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肩带是通过连接带连接为一体的,肩带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肩带脱落的情况;使用时,肩带直接套在肩膀上,使用十分方便,适合任何人群的使用。此外,该连接带的表面积可以设置为较大,且其与背部接触的平面较为平整,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连接带压疼、压伤情况,能够有效改善背带的使用舒适性;而肩带主要采用三层网布,并且通过加固带的配合使用,既保证了肩带覆盖的部位的透气性,也保证了背带使用所需要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改善肩带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腰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腰凳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腰凳在图1中A-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肩带摊开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使用简便、舒适的婴幼儿腰凳,包括腰凳主体1和对称分布的左肩带2、右肩带3,该腰凳主体1包括支撑体11、包覆支撑体11的柔性包层12以及与柔性包层12连接的腰带13。该左肩带2和该右肩带3分别通过子母扣4与上述柔性包层12连接。继续参照图3,该支撑体11由一体连接呈L字形的台面111和腰靠112构成;台面111的顶面和腰靠112的外侧壁所成角度为100~120°,优选角度为105°,这样的腰凳使用时,台面111由外而内会形成斜向下的倾斜面,婴幼儿坐在台面111上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自发向使用者腹部靠拢,婴幼儿重力的力矩变小,进而减轻使用者的负荷,减轻腰靠112下沿对使用者腹部的顶压力度,也能够有效降低婴幼儿由腰凳滑落的概率,增强其使用安全性。

参照图1、图4,上述左肩带2和该右肩带3通过连接带5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肩带是通过连接带5连接为一体的,肩带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肩带脱落的情况;使用时,肩带直接套在肩膀上,使用十分方便,适合任何人群的使用;另外,该连接带5的表面积可以设置为较大,且其与背部接触的平面较为平整,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连接带5压疼、压伤情况,能够有效改善背带的使用舒适性。

继续参照图1、图4,上述左肩带2和上述右肩带3的前端端部、中部及后端端部分别配置有子母扣扣件41,上述连接带5连接左肩带2和右肩带3的后端,左肩带2和右肩带3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4,连接条34的外端也装配有子母扣扣件41,连接条34与左肩带2和右肩带3的后端连接形成套设于肩膀上的闭环结构。上述连接带5的前后两个侧沿分别与上述左肩带2、上述右肩带3对应圆滑过渡连接。上述左肩带2和上述右肩带3与肩部对应的部位为承肩部35,承肩部35设于上述连接带5的前端,承肩部35加宽设置。

继续参照图1、图4,上述左肩带2和上述右肩带3分别由三层网布带31、边沿包线32和加固带33构成,边沿包线32包覆该三层网布带31的边沿并通过缝纫方式固定,加固带33沿三层网布带31长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三层网布带31上;左肩带2和右肩带3的前端端部、中部及后端端部装配的子母扣扣件41均装配于该加固带33上。三层网布带31的顶层和底层分别设置有复数个六边形网孔,顶层和底层之间通过复数个丝状体连接为一体。肩带主要采用三层网布,并且通过加固带33的配合使用,既保证了肩带覆盖的部位的透气性,也保证了背带使用所需要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改善肩带使用的舒适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肩带与腰凳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腰凳的负荷进行有效分散,肩部和腰部共同受力,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者腰部的负荷,进而有效提高腰凳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