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655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睡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颈椎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按照脊椎医学理论设计的睡枕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类枕头的核心是头部枕区和与其对应的颈部枕区要符合人体脊椎自然生理状态下的曲度。睡眠方式一般分为仰睡和侧睡,而仰睡时人体颈椎生理曲线与侧睡时人体颈椎生理曲线是有区别的。

现有技术中的睡枕设计不符合人体生理曲线,当采用仰睡或侧睡时,颈部与睡枕接触,由于先天的结构设计使得填充物不能很好的发生流动变形以适应人体的自然舒适状态,使得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验不好,接受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包括枕套,置于所述枕套内的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包括上层布和下层布,所述枕套围成的空间包括位于枕套上侧的头部承托区和位于枕套下侧的颈部承托区,所述头部承托区分为仰睡头部承托区和侧睡头部承托区,所述仰睡头 部承托区与所述侧睡头部承托区相互独立,位于枕套两侧的侧睡头部承托区之间相互贯通,所述颈部承托区包括位于枕套中间的仰睡颈部承托区和位于两侧的侧睡颈部承托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枕套包括相互缝合的上层布和下层布,所述枕套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缝合于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的连接布,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颈部承托区,所述侧睡头部承托区与侧睡颈部承托区之间相互贯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套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缝合于所述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的立体隔断布,所述枕套通过立体隔断布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头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颈部承托区内设置有缝合于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的连接布,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贯通的仰睡颈部承托区和侧睡颈部承托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颈部承托区内设置有缝合于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的连接布,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在拉力作用下形成至少一个独立的仰睡颈部承托区或侧睡颈部承托区。

作为上述技术上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立墙,所述立墙缝合于上层布和下层布的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头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设有口袋式调节填充物充填量的拉链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枕套一边内收形成具有弧度的护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颈部承托区与头部承托区下部设有高度调节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枕套单独作为内胆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将侧睡的头部承托区隔开,使得仰睡头部承托区和侧睡头部承托区相互不受干扰,相互独立的颈部承托区和头部承托区,或相互贯通的颈部承托区和头部承托区均可满足仰睡时或侧睡时填充物根据不同人体的颈椎生理曲线的适应需要,给颈部和头部以温和的支撑力,保持颈部正常生理曲线和生理高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五种实施方 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八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九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十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睡枕包含上层布11,下层布13,一对立墙12位于睡枕两侧,所述立墙12可以保证睡枕两侧立体形状,所述上层布11,下层布13,立墙12共同围成的空间为枕套;枕 套内设置有缝合于上层布11、下层布13和立墙12的连接布14及连接布15,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仰睡颈部承托区23,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所述仰睡颈部承托区23两侧为相互贯通的侧睡头部承托区22,侧睡颈部承托区21,所述侧睡头部承托区22与侧睡颈部承托区21相互贯通,所述颈部承托区与头部承托区下部设有高度调节垫,可根据需要调整到舒适的睡眠高度。

所述睡枕为对称结构,且上述睡枕内部结构设计,使得仰睡区和侧睡区的填充物相互独立不受干扰,可以提供不同睡眠方式下最为舒适的头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仰睡颈部承托区21、侧睡头部承托区21或侧睡颈部承托区22设有口袋式调节填充物充填量的拉链开口(图中未示),可根据不同需要填装适量的填充物,调整睡枕高度和睡枕软硬度,在保证人体脊椎基本生理曲线的同时,填充物又可在各自区域或贯通区域内舒缓变形,形成舒适的枕区;对于填充于侧睡区和仰睡区的填充物,可以为同一种填充物,也可以根据需求在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填充物;所述睡枕下侧内收形成弧形护肩13a,人体处于仰睡方式时,睡枕符合人体的肩部与颈部的生理构造,给人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更多的此睡枕还可以作为一般的内胆使用。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布15未与立墙12缝合,其他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 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颈部承托区23,所述仰睡颈部承托区23不与立墙12接触,连接布15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此实施结构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布14未与立墙12缝合,其他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14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颈部承托区23,所述颈部承托区23不与立墙12接触,连接布14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的长度缩短不与立墙12接触,其他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仰睡颈部承托区23,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仰睡颈部承托区23不与立墙12接触,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的长度缩短不与立墙12接触,增加了两块横 向设置的连接布17,其他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睡枕通过连接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的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仰睡颈部承托区23,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与所述仰睡颈部承托区23不与立墙12接触,此种结构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节约成本;连接布17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之间,枕套通过连接布17在拉力作用下形成侧睡头部承托区22和侧睡颈部承托区21,所述侧睡头部承托区22和所述侧睡颈部承托区21相互贯通。

上述所述的第一到第五种实施方式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睡枕包含上层布11,下层布13,一对立墙12位于睡枕两侧,所述立墙12可以保证睡枕两侧整体形状,所述上层布11,下层布13,立墙12共同围成的空间为枕套,枕套内设置有缝合于上层布11、下层布13和立墙12的立体隔断布16,枕套通过立体隔断布16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头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所述颈部承托区与头部承托区下部设有高度调节垫,可根据需要调整到舒适的承托高度。

枕套内还设置有连接布14及连接布15,所述枕套通过连接布14和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贯通的仰睡颈部承托区23及侧睡颈部承托区21;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两侧为相互贯通的侧睡头部承托区22,所述仰睡颈部承托区23和侧睡 颈部承托区21相互贯通。

所述睡枕为对称结构,且上述睡枕内部结构设计,使得仰睡区和侧睡区的填充物相互独立不受干扰,可以提供不同睡眠方式下最为舒适的头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侧睡头部承托区22、侧睡颈部承托区21和或仰睡颈部承托区23设有口袋式调节填充物充填量的拉链开口(图中未示),可根据不同需求填装适量的填充物,调整睡枕高度和睡枕软硬度,在保证人体脊椎基本生理曲线的同时,填充物又可在各自区域或贯通区域内舒缓变形,形成舒适的枕区;对于填充于侧睡区和仰睡区的填充物,可以为同一种填充物,也可以根据需求在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填充物;睡枕下侧内收形成弧形护肩13a,人体处于仰睡方式时,睡枕符合人体的肩部与颈部的生理构造,给人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更多的此睡枕还可以作为一般的内胆使用。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这种实施方式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布14未与立墙12缝合,仰睡头部承托区24不与立墙12接触,其他结构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这种实施方式中,枕套通过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之间的连接布14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侧睡头部承托区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八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这种实施方式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的 区别在于连接布14缩短不与立墙12接触,颈部承托区内设置两块纵向布置的连接布15,其他结构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这种实施方式中,枕套通过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之间的连接布14及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所述仰睡头部承托区24两侧为相互贯通的侧睡头部承托区22;连接布15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之间,枕套通过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贯通的仰睡颈部承托区23和侧睡颈部承托区21;图8中所示连接布15也可与立体隔断布16缝合,形成所述实施方式。

上述所述的第六到第八种实施方式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九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这种实施方式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颈部承托区设置有两块纵向布置的连接布15,其他结构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相同。这种实施方式中,枕套通过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之间的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仰睡颈部承托区23和侧睡颈部承托区2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第十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这种实施方式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连接布14缩短未与立墙12缝合,仰睡头部承托区24不与立墙12接触,颈部承托区设置有两块纵向布置的缝合于立体隔断布16、上层布11、下层布13,其他结构与第六种实施方式相同, 故不再作重复说明。这种实施方式中,枕套通过缝合于上层布11和下层布13之间的连接布14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仰睡头部承托区24和侧睡头部承托区22;所述枕套又通过连接布15在拉力作用下形成相互独立的仰睡颈部承托区23和侧睡颈部承托区21。

上述所述的第九、十实施方式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符合脊椎医学理论的睡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