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拉码组及型材转角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37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拉码组及型材转角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型材组装结构领域,特别是组装结构中的型材转角位系统以及该系统中用到的组装配件。



背景技术:

门、窗的型材组装结构中,必然会出现转角位,例如门窗的直角拐角位置等,它们一般是由两条型材(或组合型材)按照一定的角度,斜向切削掉型材端头后加上连接配件拼接而成的。如果切削角度为45度,则可以拼接组装出标准的门窗直角框。不过由于型材是两两互相独立,因此拼接时候如何才能保证二者的交线对准、切削斜面拼齐以及型材外观面同平则是一大难题。

发明人曾提出一项“型材转角位拉码片、拉码组及应用其的型材转角位系统”的技术方案并获得专利号为201410737450.9的发明专利授权。该项技术的能很牢固地将型材转角位的横型材和竖型材组装在一起不移位松脱。具体地,其拉码片包括拉码片主体,所述拉码片主体整体呈窄长条状,自首端向尾端顺次拐折形成连接段、钩拉段,所述连接段开出连接孔,所述钩拉段 冲出一个以上的拉钩,拉钩整体呈朝着拉码片主体首端的方向直伸或弯曲的形状。将该拉码片归类出横拉码片和竖拉码片,在型材转角位的横框的上侧板开出横框钩接孔,横拉码片的拉钩钩入对应的横框钩接孔,型材转角位的竖框的左侧板亦开出相应的竖框钩接孔,竖拉码片的拉钩钩入对应的竖框钩接孔,连接螺钉将横拉码片与竖拉码片拧紧,使得横拉码片和竖拉码片分别将横框和竖框朝框架对称平面收拢,这样,横框和竖框就组装完毕了。

然而,该套拉码片、拉码组和型材转角位系统的设计固然比较简便,但其仍具有部分有待改进的地方:型材转角位的腔体中,往往存在一些需要使用工具来进行调整的结构体,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将工具从外部伸入到型材转角位内部,但拉码片的钩拉段封住工具的进出口,如果在钩拉段设计避空孔,则拉码片的拉钩就没有了着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型材转角位拉码组,其能满足在拉码片上开设供工具出入的避空孔的要求,同时仍能很牢固地将型材转角位的横型材和竖型材组装在一起不移位松脱,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该型材转角位拉码组中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片,以及所述型材转角位拉码组跟横框、竖框等组装成的型材转角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首先,先介绍一种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其包括拉码片主体,所述拉码片主体整体呈窄长条状,自首端向尾端顺次拐折形成连接段、过渡段、钩拉段,连接段、过渡段、钩拉段同为一体,所述连接段开出连接孔,所述钩拉段最末端具有一个以上的拉钩,拉钩整体呈朝着拉码片主体首端的方向直伸或弯曲的形状,且拉钩直伸或弯曲的方向与连接段的拐折方向相背。

进一步,所述拉钩宽度较钩拉段末段的宽度窄。

进一步,所述拉钩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排设置在钩拉段最末端处。

进一步,所述拉钩的首端与钩拉段最末端为同一整体。

进一步,所述钩拉段上设有避空孔。

然后,介绍型材转角位拉码组,其包括横拉码片和竖拉码片,所述横拉码片为上面所述的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以横拉码片连接段的底面为镜像对称面,竖拉码片的总体形状结构与横拉码片镜像对称,一连接螺钉同时穿过横拉码片跟竖拉码片的连接孔将横拉码片和竖拉码片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横拉码片的连接段较竖拉码片的连接段长,且所述横拉码片连接段首端向竖拉码片的连接段首端略微弯曲。

再接着,介绍型材转角位系统,其包括横框和竖框,所述横框和竖框均为空心型材,二者共面且前端部贴合,形成一具有内腔的型材转角框架,横框的上侧板、竖框的左侧板作为型材转角框架的外角面板,横框的下侧板、竖框的右侧板作为型材转角框架的内角面板,所述型材转角位系统还包括上面所述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组;以外角面板的顶角棱及内角面板的顶角棱所确定的平面为框架对称平面,所述横框的前段与竖框的前段结构镜像对称;横框的上侧板开出横框钩接孔,横拉码片的拉钩钩入对应的横框钩接孔,竖框的左侧板亦开出相应的竖框钩接孔,竖拉码片的拉钩钩入对应的竖框钩接孔,连接螺钉将横拉码片与竖拉码片拧紧,使得横拉码片和竖拉码片分别将横框和竖框朝框架对称平面收拢;所述横拉码片的连接段和过渡段、竖拉码片的连接段和过渡段以及连接螺钉均缩入型材转角框架的内腔中,横框的上侧板、竖框的左侧板分别开出容许连接螺钉进入的工作窗口,横拉码片的钩拉段、竖拉码片的钩拉段均位于外角面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将拉钩安排在钩拉段的最末端,这样便令钩拉段的板面上无需冲出拉钩,留出的位置便可用于设计避空孔(避空孔可后期加工或者直接一体加工),从而令组装后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组能够留出空间供外部工具进出型材内部腔体,而采用连接段、过渡段、钩拉段三段一体的设计来配合末端拉钩,使得当连接螺钉拧紧时拉码组的收拢力达到最大,型材组合更不易翻转。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门、窗的型材转角位组装工作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片实施例1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片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片实施例2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型材转角位系统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2是关于型材转角位拉码片的两个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包括拉码片主体1,所述拉码片主体1整体呈窄长条状,自首端向尾端顺次拐折形成连接段1a、过渡段1b、钩拉段1c,连接段1a、过渡段1b、钩拉段1c同为一体,所述连接段1a开出连接孔1d,所述钩拉段1c最末端具有一个以上的拉钩1e,拉钩1e整体呈朝着拉码片主体1首端的方向直伸或弯曲的形状,且拉钩1e直伸或弯曲的方向与连接段1a的拐折方向相背。也就是说,若以连接段的拐折方向为上方,则拉钩是向斜下方的方向伸展,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地构造出便于拧紧螺丝以及使拉钩牵拉住型材的结构。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钩1e宽度较钩拉段1c末段的宽度窄。拉钩的宽窄其实并无强制要求,将拉钩宽度设计成相较于钩拉段末段要窄的形状,是为了便于单独折弯拉钩,以及适配后面的型材上的钩接孔大小。这种收窄设计通过冲压工艺可以很容易实现。不过如果拉码片整体宽度不大,则拉钩完全可以与钩拉段末段等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拉钩1e的首端与钩拉段1c最末端为同一整体。由于拉码片材质并没有限定,故如果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话,拉钩可以是单独装接于钩拉段的最末端处,但较便捷的做法则是采用钣金冲压折弯的方法来一体制造成型出拉码片主体,故此时所述拉钩的首端与钩拉段最末端为同一整体。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钩拉段1e上设有避空孔1f。本实用新型已经调整了拉钩的位置,使得钩拉段上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去设计避空孔,在本实施例中,则直接在钩拉段上打出了避空孔。当然,避空孔也可留到后期组装的时候再现场加工。

实施例2:

参照图3,实施例2拉码片的形状结构跟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过其拉钩1e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排设置在钩拉段1c最末端处。这种结构一般会出现在拉码片较宽的时候,由于单个拉钩可能拉力不够,因此设计两个以上的拉钩来满足拉力平衡需求。

实施例3是关于型材转角位拉码组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3:

参照图4,型材转角位拉码组包括横拉码片2和竖拉码片3,所述横拉码片2为上面所述的新型型材转角位拉码片,以横拉码片2连接段的底面为镜像对称面,竖拉码片3的总体形状结构与横拉码片2镜像对称,一连接螺钉7同时穿过横拉码片2跟竖拉码片3的连接孔将横拉码片2和竖拉码片3连接在一起。当然,连接后连接螺钉7将两拉码片锁紧方式,有与螺母配合以及直接在拉码片上加工出螺纹孔的多种选择。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横拉码片2的连接段较竖拉码片3的连接段长,且所述横拉码片2连接段首端向竖拉码片3的连接段首端略微弯曲。这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容易让两拉码片搭接并且不易以连接螺钉7为轴相对转动使安装不便。其实制造时,只需对连接段的首端稍稍冲压一下使之弯曲即可。虽然这样一来两拉码片具有细微差别,但仍不影响竖拉码片3的形状结构与横拉码片2基本镜像对称。组合成一副型材转角位拉码组之后,其整体呈“人”字形,两边的拉钩相向布置。

实施例4:其是关于型材转角位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5,型材转角位系统,其包括横框4和竖框5,所述横框4和竖框5均为空心型材,二者共面且前端部贴合,形成一具有内腔的型材转角框架,横框4的上侧板41、竖框5的左侧板51作为型材转角框架的外角面板,横框4的下侧板42、竖框5的右侧板52作为型材转角框架的内角面板,所述型材转角位系统还包括上面所述的型材转角位拉码组;以外角面板的顶角棱及内角面板的顶角棱所确定的平面为框架对称平面6(图中以虚线表示),所述横框4的前段与竖框5的前段结构镜像对称;横框4的上侧板41开出横框钩接孔41a,横拉码片的拉钩钩入对应的横框钩接孔41a,竖框5的左侧板51亦开出相应的竖框钩接孔51a,竖拉码片的拉钩钩入对应的竖框钩接孔51a,连接螺钉7将横拉码片与竖拉码片拧紧,使得横拉码片和竖拉码片分别将横框和竖框朝框架对称平面收拢;所述横拉码片的连接段和过渡段、竖拉码片的连接段和过渡段以及连接螺钉均缩入型材转角框架的内腔中,横框的上侧板、竖框的左侧板分别开出容许连接螺钉进入的工作窗口8,横拉码片的钩拉段、竖拉码片的钩拉段均位于外角面板的外侧。

工作窗口8可以通过冲孔或者铣削加工而成,不一定为孔,是缺口也可以。此种安装模式,即为所谓的内置安装,它主要是通过两边交叉地拉扯上侧板41、左侧板51来实现两型材的逼紧。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为了便于叙述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定义了“横”、“竖”、“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方位为绝对的几何空间位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