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54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领域属于食品加工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螺杆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及饮食健康,对果蔬汁饮品的营养和口感要求也逐渐提升,工作之余,现榨一杯鲜果汁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舒缓疲劳和解压的方式。现有的卧式螺杆榨汁机,一般包括机座,连接于机座一侧集汁腔,设置于集汁腔内的螺杆、套设在螺杆挤压粉碎部的挤压筒,以及盖合于集汁腔一端的端盖,端盖中心设置通孔与螺杆头部配合形成环形排渣间隙,果蔬物料经过螺杆挤压后,果汁由集汁腔下部的出汁口流出,而果渣则由环形排渣间隙排出。由于这种卧式原汁机只在端盖上围绕螺杆头部设置了周向的排渣间隙或排渣口,果渣从出渣口排出,对于不同质地和不同硬度的水果,都采用同样的排渣口,不能满足多物料排渣自适应性,果汁口感欠佳,还会影响果蔬物料的出汁率和排渣效率,例如榨取硬度高的果蔬胡萝卜,现有技术中的出渣口过大,果汁会随着果渣一起从出渣口排出,导致出汁率降低,而榨取西红柿或橙子这样的水果时,出渣口又过小,导致果渣无法顺利及时排出,容易堵死,因此出渣口不可调的卧式榨汁机对于果蔬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对于同一种水果,也无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口感偏好榨出不同口感和浓度的果汁,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装配、易清洗、易出渣而且能够制作不同浓度口感果汁的榨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包括机座,设置于机座内的电机,设置于机座一侧的集汁腔以及纵向设于集汁腔内的螺杆,所述集汁腔的前端敞口,集汁腔的后端与机座连接,所述集汁腔的前端设有封闭集汁腔敞口的端盖,所述螺杆前端穿过集汁腔的敞口并伸入所述端盖中,所述端盖上设有出渣调节口,出渣调节口处设有调节出渣效率的出渣调节装置,所述出渣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连接的调节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部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出渣调节口设置在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壁边缘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的内环面围绕螺杆前端设置,所述出渣调节口设置在环形台阶上。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出渣调节口设置在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弹性塞块,所述出渣调节口一侧设有控制开口,弹性塞块一端与驱动部连接,另一端悬空并伸入所述控制开口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还包括硬质调节杆,所述弹性塞块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调节杆一端并与调节杆连接为一体,调节杆另一端与驱动部连接;或者,所述弹性塞块的一端至少部分嵌入调节杆一端并与调节杆连接为一体,调节杆另一端与驱动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渣调节口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渣通道,所述控制开口设置于出渣通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塞块的悬空端呈楔形,且由驱动部驱动并伸入所述控制开口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端盖外部的驱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外部还套设有外壳罩,所述驱动块上还设有拨钮,外壳罩上设有避让所述拨钮的缺口,所述拨钮通过缺口突出于外壳罩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端”是指背离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的“后端”是指靠近电机输出轴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卧式螺杆榨汁的螺杆横向设置在集汁腔内,果蔬物料经由螺杆挤压,果渣便从螺杆前端排出,集汁腔敞口处设置封闭的端盖,一方面将螺杆前端与外界隔离,保证用户安全,另一方面,端盖位于螺杆前端,端盖上设置出渣调节口,用于排出果渣,这样设置简化了端盖的结构,使得端盖更易清洗。出渣调节口处设有调节出渣效率的出渣调节装置,所述出渣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连接的调节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部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从而可以通过驱动部和调节部调节出渣调节口的大小,适应不同果蔬物料的出渣需求,以使不同种类、硬度以及不同纤维含量的果蔬达到最佳的出汁率和出汁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果汁口感,实现卧式螺杆榨汁机出渣可调的功能。

用卧式螺杆榨汁机榨取胡萝卜、苹果等质地硬的果蔬时,操作驱动部,使得调节部至少部分的封闭出渣调节口,将出渣调节口调小,从而使果蔬物料充分研磨,充分榨取胡萝卜中的果汁,提升出汁率。而用卧式螺杆榨汁机榨取西红柿、葡萄、橙子等质地软的果蔬时,则操作驱动部适当调大出渣调节口,从而使果渣排出更顺畅,排渣效率更高,也不容易堵塞出渣调节口,果汁的口感也更加纯正。当然,用户还可以操作驱动部使调节部完全封闭出渣调节口,制作混合果酱或混合果蔬汁饮品,根据用户喜好实现多功能榨汁,以提升用户体验。

2、所述端盖包括侧壁和底壁,出渣调节口设置在底壁上,而端盖的底壁正好位于螺杆前端,这样顺沿了果渣运动的路径和趋势,使得果渣经过最少的路径就可以从出渣调节口排出,节省排渣时间,提升排渣效率和榨汁效果。

3、所述底壁边缘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的内环面围绕螺杆前端设置,所述出渣调节口设置在环形台阶上,这样设置使得果渣运行到螺杆前端时,能够在环形台阶内继续运行,而果汁沿着端盖的侧壁回流从集汁腔上的出汁口排出,避免果汁混入果渣中,从而实现充分榨汁。另外,环形台阶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果渣运行的空间和通道,果渣在环形台阶内与螺杆前端进一步挤压研磨后排出,使得果渣研磨的更细腻,不易堵塞出渣调节口,排渣效果也更好。

4、所述出渣调节口还可以设置在端盖的侧壁上,由于端盖的侧壁与螺杆的外表面间隙配合,这样就使得果渣顺沿螺杆前端的螺旋从螺杆旋转的切线方向排出至出渣调节口,螺旋更容易将果渣推出排渣口,从而使得排渣更顺畅。

5、调节部包括弹性塞块,所述出渣调节口一侧设有控制开口,弹性塞块一端与驱动部连接,另一端悬空并伸入所述控制开口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由于调节部具有弹性,出渣调节口的果渣会将弹性塞块顶起以满足排渣自适应性并顺利排渣,弹性塞块先伸入控制开口然后再对出渣调节口进行调节,控制开口控制在果渣排出的压力作用下弹性塞块向外变形的程度,以避免弹性塞块变形过大而失去调节出渣调节口的作用,同时也保证弹性塞块与驱动部的连接结构不被损坏,从而保证出渣调节装置结构的可靠性和寿命。

6、调节部还包括硬质调节杆,所述弹性塞块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调节杆一端并与调节杆连接为一体,调节杆另一端与驱动部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调节部的强度和可操作性更强,弹性塞块与调节杆共同作用对出渣调节口进行调节,调节杆与驱动部连接可靠,弹性塞块与调节杆连接可靠,而且弹性塞块的悬空端用于调节出渣调节口,调节杆和控制开口共同控制弹性塞块的变形程度,另外,弹性塞块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调节杆一端,在硬质调节杆的控制下也使得调节部更容易穿过控制开口对出渣调节口进行调节。塞块的悬空端呈楔形,不仅容易伸入控制开口,而且也使得塞块的悬空端弹性变形程度增大,排渣自适应性更强。

7、所述出渣调节口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渣通道,果渣从出渣调节口排出后顺利通过出渣通道排出,使得排渣结构整体结构更合理,出渣通道的设置使得控制开口的设置更加方便,直接将所述控制开口设置于出渣通道的侧壁上并位于出渣调节口的一侧,还进一步增大了调节部调节出渣调节口的有效行程,可调节的范围也更加宽泛。

8、所述驱动部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端盖外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还设有拨钮,手动拨动所述拨钮即可使驱动块驱动连接部从而调节出渣调节口。所述端盖外部还套设有外壳罩,外壳罩上设有避让所述拨钮的缺口,所述拨钮通过缺口突出于外壳罩设置,使得整改端盖及出渣可调结构及外形更加合理紧凑,拨钮的可操作性更强,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一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一中端盖及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一中端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一中驱动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二中端盖及出渣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三中出渣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四中调节部完全封闭出渣调节口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四中调节部部分封闭出渣调节口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四中调节部完全打开出渣调节口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榨汁机实施例五中端盖及出渣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机座;2、集汁腔;21、出汁口;3、螺杆;4、端盖;41、侧壁;42、底壁;421、环形台阶;4211、压力排出通道;422、定位柱;4221、卡槽;43、出渣调节口;44、控制开口;45、出渣通道;46、调节齿;47、密封圈;48、挡板;5、出渣调节装置;51、驱动块;511、定位孔;512、调节扣; 513、防滑筋;514、支架;52、弹性塞块;521、弹性凸块;53、调节杆;6、外壳罩;61、缺口;7、拨钮;8、封盖;81、弹扣;9、挤压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内的电机,设置于机座1一侧的集汁腔以及横向设于集汁腔内的螺杆3,螺杆包括螺杆体和螺杆轴,电机输出轴与螺杆轴机械连接,所述集汁腔2的前端敞口,集汁腔2的后端与机座1连接,所述集汁腔2的前端设有封闭集汁腔敞口的端盖4,所述螺杆3前端穿过集汁腔的敞口并置于所述端盖4中,所述端盖4上设有出渣调节口43,出渣调节口处设有调节出渣效率的出渣调节装置5,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包括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连接的调节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部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

卧式螺杆榨汁的螺杆3横向设置在集汁腔2内,果蔬物料经由螺杆3挤压,果渣便从螺杆3前端排出,集汁腔2敞口处设置封闭的端盖4,一方面将螺杆3前端与外界隔离,保证用户安全,一方面端盖4位于螺杆前端,端盖上设置出渣调节口43,用于排出果渣,出渣调节口处设有调节出渣效率的出渣调节装置5,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部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43,从而可以通过驱动部和调节部调节所述出渣调节口的大小,适应不同果蔬物料的出渣需求,以使不同种类、硬度以及不同纤维含量的果蔬达到最佳的出汁率和出汁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果汁口感,实现卧式螺杆榨汁机出渣可调的功能。

用卧式螺杆榨汁机榨取胡萝卜、苹果等质地硬的果蔬时,操作驱动部,使得调节部至少部分的封闭出渣调节口,将出渣调节口调小,从而使果蔬物料充分研磨,充分榨取胡萝卜中的果汁,提升出汁率。而用卧式螺杆榨汁机榨取西红柿、葡萄、橙子等质地软的果蔬时,则操作驱动部适当调大出渣调节口,从而使果渣排出更顺畅,排渣效率更高,也不容易堵塞出渣调节口,果汁的口感也更加纯正。当然,如图3所示,用户还可以操作驱动部使调节部完全封闭出渣调节口,制作混合果酱或混合果蔬汁饮品,根据用户喜好实现多功能榨汁,以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包括机座1,设置于机座1内的电机,设置于机座一侧的集汁腔2以及横向设于集汁腔内的螺杆3,螺杆外部套设有挤压筒9,所述集汁腔2的前端敞口,集汁腔的后端与机座连接,所述集汁腔的前端设有封闭集汁腔敞口的端盖4,所述螺杆3前端穿过集汁腔的敞口并置于所述端盖4中,所述端盖包括侧壁41和底壁42,所述底壁边缘设有环形台阶421,所述环形台阶上设有出渣调节口43,出渣调节口处设有调节出渣效率的出渣调节装置5,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包括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连接的调节部,所述驱动部包括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壁外侧的驱动块51,所述驱动块直接驱动所述调节部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并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43。所述驱动块51驱动所述调节部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对于卧式螺杆榨汁机而言,用户操作驱动部时更加省时省力,符合人体工程学,用户使用体验更好,而且调节部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对出渣调节口的调解效果更好,果渣在螺旋推进作用下顺利经出渣调节口43并在调节部的调节作用下排出,而混入果渣中的果汁则在调节部的阻挡作用下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端盖的侧壁回流,最终从集汁腔底部的出汁口21排出。

所述底壁42中心向前凸出形成中空的凸出部,并在底壁边缘形成环形台阶421,所述螺杆的头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容纳在所述凸出部中,所述环形台阶421的内环面围绕螺杆3前端设置,所述出渣调节口43设置在环形台阶421上,这样设置使得果渣运行到螺杆前端时,能够在环形台阶421内继续运行,而果汁沿着端盖的侧壁回流并从集汁腔上的出汁口21排出,避免果汁混入果渣中,从而实现充分榨汁。另外,环形台阶421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果渣运行的通道,果渣在环形台阶内与螺杆3前端进一步挤压研磨后排出,使得果渣研磨的更细腻,不易堵塞出渣调节口43,排渣效果也更好。另外,挤压筒内设有耐磨圈与螺杆前端外表面配合,对螺杆前端进行定位。而所述凸出部可与环形凸台配合,对螺杆前端的头部起到辅助定位作用。

所述出渣调节口43一侧设有控制开口44,所述调节部伸入控制开口并遮挡所述出渣调节口,从而对出渣调节口的大小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渣调节口43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渣通道45,所述控制开口44设置于出渣通道45的侧壁上,出渣通道45的设置使得控制开口44的设置更加方便。果渣从出渣调节口43排出后顺利通过出渣通道45排出,使得排渣整体结构更合理,直接将所述控制开口设置于出渣通道的侧壁上并位于出渣调节口的一侧,还进一步增大了调节部调节出渣调节口43的有效行程,可调节的范围也更加宽泛。本实施例中,由于出渣调节口具体设置在环形台阶421的端面上,因此出渣调节口开口向前设置,所述出渣调节口边缘向前延伸形成开口向前的出渣通道45,出渣通道45不用拐弯,端盖4更易清洗,而且果渣沿出渣通道45经过的路径短,果渣从出渣通道45的开口排出后直接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果渣杯中,进一步提高排渣效率。

所述调节部包括弹性塞块52,弹性塞块52一端与驱动部连接,另一端悬空并伸入所述控制开口44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43。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还包括硬质调节杆53,所述弹性塞块52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调节杆53一端并与调节杆连接为一体,调节杆53另一端与驱动块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调节部的强度和可操作性更强,弹性塞块52与调节杆53共同作用对出渣调节口43进行调节,调节杆53与驱动块连接可靠,弹性塞块与调节杆连接可靠,而且弹性塞块52的悬空端用于调节出渣调节口,调节杆53和控制开口44共同控制弹性塞块52的变形程度,当弹性塞块52部分封闭出渣调节口时,一部分果渣从未封闭的出渣调节口排出,随着果渣量的增多,果渣对弹性塞块施加向前的推力,将弹性塞块52的悬空端顶开并从弹性塞块52与出渣调节口43之间的间隙排出。所述驱动块51驱动所述调节杆53沿环形台阶421的外壁滑动,使弹性塞块52的悬空端伸入所述控制开口44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43。

另外,弹性塞块52的一端至少部分包覆于调节杆53一端,在硬质调节杆53的控制下也使得调节部更容易穿过控制开口44对出渣调节口43进行调节。弹性塞块52的悬空端呈楔形,且由驱动块驱动并伸入所述控制开口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43,这样设置不仅容易伸入控制开口44,而且也使得弹性塞块52的悬空端弹性变形程度增大,排渣自适应性更强。所述调节杆53呈弧形并与环形台阶421的外壁间隙贴合,调节杆53更容易在竖直平面内沿端盖4的外壁转动,从而更好的调节出渣调节口。

所述调节杆53的具体为不锈钢调节杆,调节杆易于制造,强度好且不易变形,而且更容易在竖直平面内沿端盖外壁转动,从而更好的调节出渣调节口。所述调节杆53一端设有灌胶孔,通过注塑与驱动块一体成型。所述弹性塞块52的材质为弹性硅胶,满足食品级卫生安全要求,且弹性好变形后能够迅速恢复,经久耐用,不易被果蔬汁液腐蚀或氧化。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出渣调节口43具体设置在环形台阶421的端面上,位于螺杆3前端一侧,所述环形台阶421的内端面上设有环形压力排出通道4211,所述压力排出通道4211与出渣调节口43连通,螺杆前端与环形压力排出通道配合,顺利将果渣排出排渣口,所述压力排出通道的底面为螺旋面,使得压力排出通道4211的底面形成高度差,所述出渣调节口43设置在螺旋面的最低处,方便果渣排出,排渣效率更高。螺旋面的高度差为1mm~5mm,小于1mm时,排渣效率改善不明显,大于5mm时,压力排出通道深度过大,容易积渣,不易清洗。本实施例中,螺旋面的高度差为2mm,进一步提升排渣效率的同时,端盖容易清洗。

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具体还包括拨钮7,所述拨钮7设置在所述驱动块51上,所述拨钮7既可以与驱动块一体制成,也可以为分体式设置,如图2所述,拨钮7与驱动块51分体式设置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手动拨动所述拨钮7即可使驱动块51驱动连接部从而调节出渣调节口。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块51呈中空的盖状,并活动设置在端盖4外壁上,以减小驱动块51与端盖4外壁的接触面积,减小转动阻力,所述底壁42上设有定位柱422,所述驱动块5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422转动配合的定位孔511,所述定位孔511可转动的套设于定位柱422的外表面,从而使驱动块51可转动的设置在端盖4上。所述定位柱422具体为中空部的定位柱,所述出渣调节装置还包括封盖8,封盖8的端面设有轴肩,驱动块上的定位孔套设到定位柱上,再由带有轴肩的封盖8插入定位柱中空部,对驱动块51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封盖8上设有弹扣81,中空的定位柱上设有卡槽4221,弹扣扣合到卡槽上,从而将封盖固定在定位柱上,使得整个出渣调节装置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以及对出渣调节口的调节功能更加稳定可靠。

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具体还包括外壳罩6,所述外壳罩套设于所述端盖的外部,外壳罩与端盖4之间还设有密封圈47,防止液体进入外壳罩内部,外壳罩6上设有避让所述拨钮的缺口61,所述拨钮通过缺口61突出于外壳罩6设置,使得整改端盖及出渣可调结构及外形更加合理紧凑,拨钮7的可操作性更强,用户通过拨钮进行出渣调节的可视化效果更好,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用户体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的外壁上还设有调节齿46,具体为齿条,所述驱动块51上设有与调节齿46配合的调节扣512,所述调节扣512具体可以设置为弹臂调节扣,所述调节齿46与调节扣512配合控制驱动块51转动的角度,实现分档调节,可以是调节齿上的每个齿对应一个档位,也可以是间隔多个齿为一个档位,调节扣在相应档位上将驱动块固定,每个档位对应不同大小的出渣调节口以及被弹性塞块阻挡的不同面积,从而适应与该出渣调节口相适应的果蔬种类,外壳罩上可设置与档位相对应的档位标识。

另外,出渣调节口通过弹性塞块调节,从而取消了通过超声方式设置在现有技术原汁机的内端盖和外端盖之间的环形密封结构,端盖也只需要设置一个即可,因此更简化了端盖4的结构,使得卧式榨汁机更易清洗。

可以理解的,所述弹性塞块52的悬空端还可以呈锥形或鸭嘴形,使得弹性塞块52从与调节杆53连接处到悬空端厚度逐渐变薄。

可以理解的,所述调节齿46还可以设置在外壳罩6上,所述驱动块51上的调节扣与调节齿配合进行出渣档位调节。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渣调节口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端盖的侧壁上。所述端盖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出渣调节口设置在侧壁上。端盖的侧壁与螺杆的外表面间隙配合,这样就使得果渣顺沿螺杆前端的螺旋从螺杆旋转的切线方向排出至出渣调节口,螺旋更容易将果渣推出排渣口,从而使得排渣更顺畅。

可以理解的,所述端盖的结构还可以进一步简化。所述端盖包括侧壁和底壁,底壁上不设置环形台阶,底壁为平面或弧面,具体的,底壁可以为向前凸出的弧面,且底壁的内表面与螺杆前端头部的端面配合,出渣调节口直接设置在底壁上,并具体位于螺杆前端头部的下方,而端盖的底壁正好位于螺杆前端,这样顺沿了果渣运动的路径和趋势,使得果渣经过最少的路径就可以从出渣调节口排出,节省排渣时间,提升排渣效率和榨汁效果。

可以理解的,所述驱动块还可以水平旋转以调节所述出渣调节口,端盖上竖直设置定位柱,将驱动块的定位孔套设在定位柱上,使驱动块驱动调节部在水平面内转动。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端盖上的出渣调节口43及出渣通道45的设置不同,出渣调节装置5不同。所述端盖的底壁42边缘设有环形台阶421,出渣调节口43设置在环形台阶的端面和环面上,具体的所述出渣调节口43一部分位于环形台阶421的端面上,一部分位于环形台阶421的环面上,也就是说,出渣调节口为一个口且并非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设置相当于增加了果渣排出的方向,果渣既可以沿螺杆3上的螺旋向前从出渣调节口43排出,也可以沿螺杆的切线方向从出渣调节口43排出,避免果渣在端盖底壁42的内表面积累,排渣更彻底,果渣残留少,端盖也更易清洗。果渣沿螺杆3的环形凸台端面挤压后,一部分从位于环形台阶的端面上的所述出渣调节口43的边缘向前延伸并向下折弯,形成开口向下的出渣通道45,所述控制开口44设置在出渣通道45的侧壁上,向下开口的出渣通道45正好与出渣通道下方用于接渣的果渣杯的开口对应,果渣不易排到果渣杯开口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渣调节装置5包括驱动部和调节部,所述驱动部为驱动块51,所述调节部包括弹性塞块52和硬质调节杆53,所述调节部伸入控制开口44并至少部分的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43。所述弹性塞块52的一端至少部分嵌入调节杆53一端并与调节杆53连接为一体,调节杆另一端与驱动块连接,所述调节杆53为硬质塑胶调节杆,所述驱动块51为塑胶驱动块,所述调节杆53与驱动块51一体注塑成型,使得驱动部和调节部的连接更加可靠。

所述驱动块呈中空的盖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块5为旋钮帽,旋钮帽至少部分的盖合在端盖4的外侧壁和底壁上,旋钮帽上设有避让所述出渣通道45的避让部,旋钮帽的内壁设有定位孔,端盖的底壁外侧设有定位柱422,旋钮帽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定位柱422上,并绕定位柱422在端盖4的外壁上转动。所述旋钮帽的外壁上还设有防滑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部为波浪形防滑筋513,防滑筋513环绕旋钮帽的外壁设置,用户手握旋钮帽并旋转从而对出渣调节口进行调节,实现出渣可调。而防滑部则防止用户手与旋钮帽打滑,提升用户体验。本实施例的出渣调节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配件少,调节方便也易清洗。

可以理解的,所述防滑部为设置于旋钮帽外壁上的凸起或凹槽。

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的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出渣调节装置包括驱动部和调节部,驱动部为驱动块53,调节部包括调节杆53和弹性塞块52,弹性塞块至少部分包覆于调节杆的一端。所述驱动块包括环状的壳体,所述壳体至少部分覆盖在端盖的侧壁51和底壁42上,壳体中心设有定位孔511,与端盖底壁42上的定位柱转动配合。壳体的上方向上凸出设置有与壳体一体成型的支架514,所述支架也至少部分的围绕端盖4的外壁设置,并与端盖外壁的形状相适应。

所述支架514上设有调节扣512,调节扣为沿支架内壁边缘向下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尖部用于与端盖上的调节齿配合进行出渣档位调节,尖部与调节齿的接触面积小,减小了驱动块转动的阻力,调节手感好。支架上方通过螺钉固定有可拆卸连接的拨钮7。

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的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驱动块51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所述驱动块51用于至少部分的打开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的可转动角度范围为A,15°≤A≤60°。可转动范围A小于15°时,出渣调节效果不明显,大于60°时,能够满足出渣可调的需求,但是转动调节的范围过大,不方便用户操作,本实施例中,拨钮、驱动块以及调节杆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驱动块的可转动角度范围为40°,图7为调节部完全封闭出渣调节口43的状态,可用于制作混合果蔬汁、果酱或奶昔,实现饮品种类多样化。图8为调节部部分封闭出渣调节口的状态,可根据用户对果汁口感的喜欢以及果蔬硬度、纤维含量等,对出渣调节口43的大小进行调节。图9为调节部完全打开出渣调节口的状态,这种状态更适用于榨取番茄、橙子等软性水果,果汁口感好且出渣调节口不易堵塞。调节部从完全封闭出渣调节口到完全打开出渣调节口过程中,驱动块转动的角度范围为40°,这样设置既方便用户操作,出渣可调效果提升也明显。

可以理解的,所述驱动块的转动范围还可以设置成15°或50°或60°。

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的调节部结构不同。所述出渣调节口43处设有出渣调节装置5,所述出渣调节装置5包括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连接的调节部,所述驱动部为盖状的驱动块51,驱动块驱动所述调节部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所述出渣调节口。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为弹性塞块52且所述弹性塞块呈弧形,弹性塞块直接嵌合在驱动块51的下端,并与驱动块51固定连接。弹性塞块52在驱动块的直接驱动作用下沿端盖的环形台阶421外壁滑动,所述出渣调节口43一侧设有一挡板48,挡板48上设有控制开口44,这样就取消了出渣通道,出渣调节口43直接与外界连通,从而简化了端盖4的结构,更易清洗。所述挡板48主要用于设置控制开口44,同时加强了端盖4的强度,所述挡板48与端盖一体成型,方便控制开口的设置,驱动块下端设置有凹槽,弹性塞块52一端嵌入驱动块的凹槽中,并与驱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并伸入所述控制开口44以至少部分开启或封闭出渣调节口43。由于弹性塞块52具有弹性,经过出渣调节口43的果渣会将弹性塞块52顶起以满足排渣自适应性并顺利排渣,弹性塞块52先伸入控制开口44然后再对出渣调节口43进行调节,控制开口44控制弹性塞块向外变形的程度,以避免弹性塞块变形过大而失去调节出渣调节口43的作用,同时也保证弹性塞块52与驱动块的连接结构不被损坏,从而保证出渣调节装置结构的可靠性和寿命。本实施例中,出渣调节装置的驱动块51通过定位孔511套设在定位柱422上,并通过封盖对驱动块进行限位。驱动块上不设置拨钮,用户直接操作驱动块即可转动驱动块51,从而通过弹性塞块52调节所述出渣调节口43。

可以理解的,还可以在弹性塞块52一端设置一个凸出的弹性凸块521,弹性凸快521与弹性塞块52一体成型,驱动块51下端设置凹槽,弹性塞块52通过弹性凸台521嵌入驱动块51的凹槽内,并与驱动块5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榨汁机其余特征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