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桌。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动升降桌中所使用的伸缩管或伸缩杆大多为三节升降结构,它的具体结构一般是,包括内管、中管和外管,内管的后端插入中管内,中管的后端插入外管内,然后在外管内设置的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上设有螺母,螺母与内管固定连接,内管无法相对中管转动,因此螺母无法跟随螺杆转动,而沿着螺杆的轴向运动,从而带动内管伸缩,例如伸缩管伸长时,内管先运动,相对中管伸出到一定尺寸后,会带动中管继续伸缩,直到中管也伸出额定长度后,电机停止工作,伸缩管收缩时,电机驱动螺杆,使螺母螺杆轴向运动,带动内管缩回,当内管缩回至中管的设定位置,中管开始缩回,直到中管缩回到外管的设定位置,电机停止工作。可见不论是伸长还是缩短,这种结构的伸缩管都是内管先运动到位才会使中管开始运动,一旦螺母与螺杆产生松动,会导致内管和中管一起松动,所以在传动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可靠性方面都不是很好,轴向承重能力差。
本申请之前有同步升降的伸缩管的技术方案,例如公开号为104254264A,公开日为2014-12-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高柱,包括:引导件,所述引导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它们布置成彼此相互套叠;和心轴单元,所述心轴单元包括:第一心轴,所述第一心轴通过端部而固定在引导件的第一部件的端部上;第二心轴,所述第二心轴具有固定于其端部上的第一心轴螺母,所述第一心轴螺母与第一心轴配合;第二心轴螺母,所述第二心轴螺母固定以防止旋转,并与第二心轴配合;驱动管,所述驱动管与第二心轴配合,用于驱动第二心轴;以及离合器的第一部件,其位于驱动管的上端处;以及马达单元,所述马达单元具有可逆电马达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具有离合器的第二部件,用于与在驱动管的上端处的离合器的第一部件配合,用于驱动第一部件;引导件的第二部件通过下端而固定在第二心轴的下端上,与第二心轴配合的第二心轴螺母利用刚性连接件通过第一轴承而固定在短上,所述短轴固定至驱动管的端部,短轴通过第二轴承来固定。但是这种结构的升降柱在第一心轴螺母和第二心轴螺母分别固定在中管和内管上,造成生成这种升降柱时要将第一心轴螺母和第二心轴螺母分别与中管和内管装配,而且还要与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配合,生成难度大,效率很低;而且较细的第一心轴位于下方作为支撑,势必对整个升降柱的稳定性是不利的,长期承压,一旦发生变形,对螺母和螺杆都会造成永久性损伤,而且由于它结构的复杂程度较高,检修起来比较困难,更换螺母需要将内管和外管一起更换,维修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已有的用于电动升降桌的升降机构在传动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可靠性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存在结构的复杂程度较高,检修起来比较困难,更换螺母需要将内管和外管一起更换,维修成本非常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桌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桌,包括升降立柱、桌面、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桁架,所述升降立柱包括:
内螺杆,所述内螺杆的上端为驱动端,所述内螺杆的下端固定有导向花件,所述内螺杆位于驱动端与导向花件之间的外壁设有外螺纹;
外螺杆,所述外螺杆从上至下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外壁与轴承的内圈配合,所述中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下部的外壁近下端处固定有导向滑块;所述内螺杆插入外螺杆的内腔中,所述导向花件与外螺杆的内壁在周向上相对固定;
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上段具有内螺纹,下段具有轴承室,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轴承室中并且其外圈与所述轴承室的侧壁配合,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螺纹与内螺杆的外螺纹配合;
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母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母的内螺纹与外螺杆的外螺纹配合;
内套管,所述外螺杆插入内套管中并且所述导向滑块与内套管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螺母与内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内套管外并且其上端与所述第一螺母固定连接;
内管,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套管外,所述内管与所述内螺杆联动;
中管,所述中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外,所述中管与所述外套管联动;
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中管外;
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内螺杆的驱动端联接,用于驱使所述内螺杆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均与所述桁架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上端与所述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桌面固定在所述桁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设置在外套管与中管之间,所述中管的下端长出所述内管的部分与所述联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下端长出所述内管的部分与所述联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块和第一分隔片,所述联动块套设在所述外套管上,所述联动块的内壁与外套管的外壁贴合,所述联动块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联动凸缘,所述外套管的侧壁对应所述第一联动凸缘开设第一联动孔,所述第一联动凸缘卡入所述第一联动孔中;
所述联动块的外壁与中管的内壁贴合,所述联动块的外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联动孔,所述第一分隔片的内表面与中管的外壁贴合并且对应所述第二联动孔设置有第二联动凸缘,所述第二联动凸缘穿透中管插入所述第二联动孔中,所述第一分隔片的外表面与外管的内壁贴合并能够与外管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联动凸缘具切面,所述切面从所述第一联动凸缘与联动块的连接处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联动凸缘的端面,所述切面与联动块的内壁之间的交线平行于水平面并且位于第一联动凸缘的最高处切面。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第二分隔片,所述内管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联动孔,所述第二分隔片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二分隔片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三联动孔设置有第三联动凸缘,所述第三联动凸缘插入所述第三联动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分隔块和分隔环,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二个,所述分隔块设置在二个所述轴承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分隔环设置在二个所述轴承之间,所述分隔环的内壁与所述上部的外壁配合,外壁与所述分隔块的内壁配合,所述分隔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二个所述轴承的内圈紧密贴靠;
所述上部的外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中嵌设有轴用挡圈,所述轴用挡圈凸出第一环形槽的部分压在上方的所述轴承的内圈上;
所述分隔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第一螺母对应定位凸块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块卡入定位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止口,所述第一止口的柱形面伸入外套管中并且与外套管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一止口的环形面压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上;
所述第二螺母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止口,所述第二止口的柱形面伸入内套管中并且与内套管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二止口的环形面压在所述内套管的上端面上;
所述第一螺母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螺母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外套管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嵌入第一定位槽中,所述内套管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嵌入第二定位槽中;
所述导向花件的外壁呈圆柱形,所述导向花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外螺杆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外花键设置有内花键,所述外花键与内花键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立柱还包括定位块和安装板,所述定位块的外壁设有第三止口,所述第三止口的柱形面从下端伸入内套管中并且与内套管的内壁配合,所述第三止口的环形面压在所述内套管的下端面上,所述定位块的底部设有至少二个定位柱,所述定位块的下端面居中开设有向上延伸的自攻孔;所述安装板与外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对应所述定位柱设置有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限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限位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桁架包括:
横梁,二个所述横梁平行设置,二个所述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条;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包括垂直固定的二个折边,所述支撑臂的数量为二个;一个支撑臂的一条折边与二个横梁的同侧一端固定连接,它的另一条折边与桌面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臂的一条折边与二个横梁的同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它的另一条折边与桌面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电机壳,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壳内,二个所述电机壳固定在二个所述横梁之间,它们分别紧邻二个所述支撑臂设置,所述电机壳的底面与内管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涡轮、蜗杆和传动杆,所述涡轮和蜗杆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同轴固定,所述蜗杆的螺旋齿与涡轮的齿啮合,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涡轮同轴固定,另外一端穿过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所述驱动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包括中间梁、二个旁管和二个短管,所述中间梁的两端分别插入二个所述旁管中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二个旁管的另外一端分别插入一个所述短管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一条折边与二个所述横梁的同侧一端的二个所述短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角码和二个底脚,所述角码的一条折边与旁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另外一条折边与桌面固定连接;二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二个所述底脚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升降桌改变了以往升降结构与内管、中管以及外管结合的方式,利用双螺母、双螺杆和双套管的组合结构实现同步升降的功能,结构设计紧凑合理,与内管、中管以及外管分离,不会出现因为螺母与螺杆产生松动,内管和中管一起松动的情况,传动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可靠性方面得到了加强;内螺杆上至,压力集中在下方横截面较大的套管上,提高了组件的稳定性,长期承压,也不会发生变形,延长了螺母和螺杆的寿命;一体式的结构,出现问题时只需拆下组件进行检查,内管、中管以及外管基本不会受到影响,维修成本低,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最优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局部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螺杆与导向花件的局部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最优实施例的升降立柱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的去除外管后的立体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的去除中管后的立体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的最优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联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联动块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分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分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去除桌面后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桌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中1、内管,2、中管,3、外管,4、联动块,5、第一分隔片,6、第一联动凸缘,7、第二联动凸缘,8、第二分隔片,9、安装板,10、第三联动凸缘11、桌面,12、横梁,13、加强条,14、支撑臂,15、电机,16、电机壳,17、涡轮,18、传动杆,19、角码,20、底脚,4-1、第二联动孔,6-1、切面,9-1、螺纹孔,9-2、限位孔,12-1、中间梁,12-2、旁管,12-3、短管,100、内螺杆,101、驱动端,102、凸止口,103、螺纹孔,200、导向花件,201、凹止口,202、外花键,300、外螺杆,301、第一环形槽,302、第二环形槽,303、内花键,300a、上部,300b、中部,300c、下部,400、轴承,500、第一螺母,501、第一止口,502、第一定位槽,600、分隔块,601、定位凸块,700、分隔环,800、外套管, 900、内套管,1000、第二螺母,1001、第二止口,1002、第二定位槽,1100、轴用挡圈,1200、导向滑块,1300、定位块,1301、第三止口,1302、定位柱,1303、自攻孔,1304、第三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升降立柱、桌面、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桁架,升降立柱包括升降组件,如图1~9所示,升降组件包括:
内螺杆100,内螺杆100的上端为驱动端101,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驱动端101转动,从而带动内螺杆100转动,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传动方式来驱动内螺杆100转动;内螺杆100的下端固定有导向花件200,内螺杆100位于驱动端101与导向花件200之间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在此实施例中,内螺杆100的下端具有凸止口102,导向花件200上设有凹止口201,凸止口102插入凹止口201中,然后内螺杆100还开设有从下端面向上延伸的螺纹孔103,导向花件200居中开设有通孔,然后通过螺钉穿过通孔旋入螺纹孔103中,从而使内螺杆100的下端与导向花件200固定连接;
外螺杆300,内螺杆100插入外螺杆300的内腔中,导向花件200的外壁呈圆柱形,导向花件200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花键202,外螺杆300的内壁上对应外花键202设置有内花键303,内花键303沿周向铺满外螺杆300的内腔,外花键202与内花键303相互咬合,使内螺杆100和外螺杆300在周向上相对固定,而在轴向上相对自由,当内螺杆100旋转时,便可以带动外螺杆300一起转动;外螺杆300从上至下分为上部300a、中部300b和下部300c,上部300a的外壁为光滑的圆柱面,与轴承400的内圈配合固定,轴承400的数量为二个,二个轴承400间隔设置;
第一螺母500,第一螺母500的上段具有内螺纹,下段具有轴承室,轴承400设置在轴承室中并且其外圈与轴承室的侧壁配合固定,第一螺母500的内螺纹与内螺杆100的外螺纹配合,二个轴承400之间设置有分隔块600和分隔环700,分隔块600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块601,外套管800和内套管900均为方管,那么第一螺母500和第二螺母1000的外壁也是与外套管800和内套管900形状相匹配的矩形,所以定位凸块601的数量四个,分别面向第一螺母500的四个侧面,第一螺母500对应定位凸块601开设有四个定位孔,定位凸块601卡入定位孔中。分隔环700的内壁与上部300a的外壁配合固定,外壁与分隔块600的内壁配合固定,分隔环70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二个轴承400的内圈紧密贴靠;上部300a的外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01,第一环形槽301中嵌设有轴用挡圈1100,轴用挡圈1100凸出第一环形槽301的部分压在上方的轴承400的内圈上。通过分隔环700、轴用挡圈1100和分隔块600能够可靠的限定轴承400、第一螺母500、内螺杆100、外螺杆300以及第二螺母100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他们的同轴度;同时可靠的固定轴承400,不容易出现松动,保证组件运行时的可靠性。
外套管800套设在内套管900外,第一螺母50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止口501,第一止口501的柱形面伸入外套管800中并且与外套管800的内壁配合固定,第一止口501的环形面压在外套管800的上端面上,从而使外套管800的上端与第一螺母500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尤其是在轴向上)加强第一螺母500与外套管800的连接强度,第一螺母500的外壁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定位槽502,外套管800对应第一定位槽502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嵌入第一定位槽502中,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是通过铆压,令外套管800变形后形成的,这样在装配时,第一螺母500先较容易插入外套管800中,然后对应第一定位槽502铆压外套管800,使外套管800变形,形成嵌入第一定位槽502的第一定位凸起;当然也可以在外套管800的内壁上直接设置第一定位凸起,虽然装备时稍微有点不便,不过少去了铆压的工序,而且外部看起来外套管800无变形,比较美观。由于外套管800为方管,所以四个第一定位槽502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母500的四个竖直的棱边处。
第二螺母1000,外螺杆300的中部300b的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螺母1000设置在第一螺母500的下方,第二螺母1000的内螺纹与外螺杆300的外螺纹配合;第二螺母1000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止口1001,第二止口1001的柱形面伸入内套管900中并且与内套管900的内壁配合固定,第二止口1001的环形面压在内套管900的上端面上,从而使内套管900的上端与第二螺母1000固定连接;外螺杆300的下部300c的外壁近下端处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02,第二环形槽302中嵌设有导向滑块1200,外螺杆300插入内套管900中并且导向滑块1200与内套管900的内壁滑动配合,由于内套管900是方管,因此导向滑块1200的外侧壁轮廓也为与之匹配的矩形;与第一定位槽同样的,第二螺母1000的外壁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槽1002,内套管900对应第二定位槽1002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嵌入第二定位槽1002中。
定位块1300,定位块1300的外壁设有第三止口1301,第三止口1301的柱形面从下端伸入内套管900中并且与内套管900的内壁配合固定,第三止口1301的环形面压在内套管900的下端面上,与第一定位槽同样的,定位块1300的外壁上设置有四个第三定位槽1304,内套管900对应第三定位槽1304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第三定位凸起嵌入第三定位槽1304中。定位块1300的底面为矩形,并且在定位块1300的底部设有四个定位柱1302,四个定位柱1302呈矩形分布,定位柱1302竖直向下凸起。
如图10~18所示,这种升降立柱还包括内管1、中管2和外管3,内管1套设在外套管之外,由于内螺杆的上端会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又会与桌面固定连接,所以当内螺杆上升时就会抬起桌面,而内管1也需要跟随桌面一起上升,因此将内管1的上端与驱动装置或者桌面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内管1与内螺杆联动的目的;中管2套设在内管1外,由于内螺杆和外螺杆同步升降,所以当内螺杆上升时,外螺杆也同步上升,而外螺杆需要与中管2联动,而外螺杆与外套管是同步升降的,所以通过联动组件使外套管与中管2联动;联动组件包括联动块4和第一分隔片5,内管1的下端高于外套管的下端,也高于中管2的下端,所述联动块4位于内管1的下端的下方,并且位于外套管与中管2之间,联动块4具有内孔,通过此内孔联动块4套设在外套管上,由于外套管为方管,联动块4的内孔的横截面是与外套管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相匹配的矩形,联动块4的内壁与外套管的外壁贴合并配合固定,从而使联动块4与外套管固定连接,为了确保联动块4与外套管之间稳靠的固定,联动块4的左内壁和右内壁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联动凸缘6,外套管的侧壁对应两个第一联动凸缘6开设两个第一联动孔,第一联动凸缘6卡入第一联动孔中,此实施例中,第一联动孔是通孔,第一联动凸缘6的端面为平面,它穿过第一联动孔并与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以第一联动凸缘6的端面与内套管的外壁可以相对滑动,而且内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第一联动凸缘6伸出外套管内壁的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此空隙,使内套管与外套管相对运动的时候更加稳定;第一联动凸缘6的侧壁与第一联动孔的孔壁是紧密贴合的,使它们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此外,由于第一联动凸缘6与第一联动孔的作用是确保联动块4与外套管之间稳靠的固定,所以第一联动孔也可以是盲孔,此时第一联动凸缘6并不会填补内套管的外壁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的空隙。
第一联动凸缘6具切面6-1,切面6-1从第一联动凸缘6与联动块4的连接处斜向下延伸至第一联动凸缘6的端面,切面6-1与联动块4的内壁之间的交线平行于水平面并且位于第一联动凸缘6的最高处;将外套管与联动块4装配,外套管的下端插入联动块4的内孔中时,外套管的下端接受切面6-1的导向,顺着切面6-1,第一联动凸缘6更容易插入第一联动孔中,提高装配效率。
中管2为方管,联动块4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是与中管2的内孔横截面匹配的矩形,联动块4的外壁与中管2的内壁贴合,此实施例中,联动块4的四个外壁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联动孔4-1,第一分隔片5共有四个,四个第一分隔片5的内表面分别与中管2的四个外壁贴合,对应联动块4上不同外壁上的第二联动孔4-1,四个第一分隔片5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联动凸缘7,第二联动凸缘7穿透中管2插入第二联动孔4-1中,第二联动凸缘7的外壁与第二联动孔4-1的孔壁配合固定,确保可靠连接;外管3套设在中管2外,四个第一分隔片5的外表面分别与外管3的四个内壁贴合并能够与外管3相对滑动。
这种升降桌还包括第二分隔片8和安装板9,内管1的四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三联动孔,四个第二分隔片8的内表面分别与内管1的四个外壁贴合,每个第二分隔片8的内表面对应第三联动孔均设置有两个第三联动凸缘10,第三联动凸缘10插入第三联动孔中,第三联动凸缘10的侧壁与第三联动孔的孔壁配合固定。安装板9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与外管3的内孔的横截面相匹配,安装板9的四个侧壁分别与外管3的四个内壁贴合,安装板9的四个侧壁均开设有螺纹孔9-1,外管3的侧壁对应螺纹孔9-1开设通孔,用螺钉穿过外管3上的通孔旋入螺纹孔9-1中,使外管3与安装板9固定连接;安装板9对应四个定位柱设置有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限位孔9-2,定位柱插入相对应的限位孔9-2中,在周向上对内套管900进行固定,而定位块1300的下端面居中开设有向上延伸的自攻孔1303,通过自攻螺钉打入自攻孔1303中将定位块1300与安装板9轴向固定。
桁架包括:
横梁12,二个横梁12平行设置,每个横梁12包括一个中间梁12-1、二个旁管12-2和二个短管12-3,中间梁12-1的两端分别插入二个旁管12-2中并与之固定连接,二个旁管12-2的另外一端分别插入一个短管12-3并与之固定连接;二个横梁12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条13,加强条1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二个旁管12-2垂直固定;
支撑臂14,支撑臂14包括垂直固定的二个折边,支撑臂14的数量为二个;一个支撑臂14的一条折边与二个横梁12的同侧的两个短管12-3固定连接,它的另一条折边与桌面11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臂14的一条折边与二个横梁12的同侧另两个短管12-3固定连接,它的另一条折边与桌面11固定连接;
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5和电机壳16,电机15固定在电机壳16内,二个电机壳16固定在二个横梁12之间,它们分别紧邻二个支撑臂14设置,电机壳16的底面与内管的上端固定连接;
传动机构包括涡轮17、蜗杆和传动杆18,涡轮17和蜗杆设置在电机壳16中,电机15的输出轴与蜗杆同轴固定,蜗杆的螺旋齿与涡轮17的齿啮合,传动杆18的一端与涡轮17同轴固定,另外一端穿过电机15的底部与驱动端固定连接。
这种升降桌还包括四个角码19和二个底脚20,四个角码19的一条折边分别与四个旁管12-2的外侧固定连接,另外一条折边与桌面11固定连接;安装板9上开设有螺纹孔,底脚上对应安装板9上的螺纹孔开设有通孔,从而将安装板9与底脚20固定连接。
这种升降桌在上升过程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内螺杆100转动,由于导向花件200的给外螺杆300提供扭力,带动外螺杆300一起旋转,安装板9由于与底脚20固定,所以它是固定不动,定位块1300与安装板9固定连接,因此内套管900和第二螺母1000被固定,外螺杆300一边旋转一边向上伸出,导向滑块1200随着外螺杆300的上升在内套管900内与内套管900的内壁相对滑动;由于通过外花键202与内花键的配合,内螺杆100和外螺杆300在周向上相对固定,在轴向上相对自由,而第一螺母500、外套管800、轴承400以及外螺杆300相对固定,内螺杆100在旋转时便会相对于外螺杆300向上升起;当驱动装置驱动内螺杆100反向转动时,内螺杆100和外螺杆300则同时下降,从而实现同步升降的目的。由于内管1的上端与桌面11固定,而桌面11与电机壳16固定连接,当内螺杆100将桌面11升起或下降时,桌面11会带动内管1运动,而中管2与外套管800联动,外套管800上升或下降时,中管2也同步升降,外管固定不动,所以当这种升降桌在升降时,从外部感官上,内管1和中管2是同步升降的,与实际的运动过程一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