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池盖,特别是一种填充式便池盖。
背景技术:
如今浴室与洗手间合一的住宅结构也是非常普遍的,洗手间通常是一个地面湿滑的地方,在洗浴的时候,很可能会不小心踩到便池里,导致滑倒摔伤。物品掉入便池也是令人郁闷的事情。特别对于蜗居人群,洗手间空间更小,便池也会给洗浴者的站立带来不便,不少人希望将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减少空间浪费。
为此,市面上也存在不少便池盖,例如:中国专利CN204410708U公开了一种蹲式便池盖,包括便池主体、平移式便池盖、用于带动便池盖开启与闭合的传动装置和用于带动传动装置的脚踏装置,便池主体内设有放置便池盖的空槽,便池主体的侧壁设有用于配合便池盖的滑槽,空槽与滑槽相通且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便池主体的侧边设有壳体,传动装置和脚踏装置设在壳体内,传动装置的传动部分与便池盖连接,所述脚踏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由此,使用者只需要轻轻的多踩动脚踏装置几下,便池盖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便池盖在滑槽内滑动。
上述蹲式便池盖存在以下不足:1、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2、嵌于地下,安装困难;3、装置部分凸出地表或凹陷,造成地面不平整,容易磕碰;4、使用的部分金属零件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朽坏,并且维修困难;5、难以更换或拆除,并且拆除之后在地面留下坑;6、便池盖上无排水孔,易造成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填充式便池盖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填充式便池盖,包括上盖、支撑柱和底座,所述支撑柱顶部与上盖连接,底部与底座连接。
作为上述一种填充式便池盖的改进,所述上盖外形尺寸与便池轮廓匹配,厚度为15~20mm,保证能够承受一定压力;其表面为开有间隙通孔的网状结构,通孔的孔径面积为300~400mm2,网格间隙为通孔,可穿过手指,方便提携,便于装卸,也不会阻碍水流,不影响排水。
作为上述一种填充式便池盖的改进,所述支撑柱为方形柱状,用于连接上盖和底座,起支撑上盖的作用,长度与便池深度匹配。
作为上述一种填充式便池盖的改进,所述底座下表面为与便池底面相配合的弧面,使其与便池表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减小便池底部所受压强,防止便池损坏。
本实用新型用于填充便池,放入便池后上盖的上表面与地面几乎在同一平面,无凸起部分,避免磕碰;塑料材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式便池盖。
图中标识:1、上盖,2、支撑柱,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填充式便池盖包括一个上盖1、4个支撑柱2和一个底座3,支撑柱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盖1和底座3固定。上盖1、支撑柱2和底座3皆采用硬质塑料。上盖1的形状大小与便池尺寸匹配,以便与地面齐平。上盖1开有间隙通孔的网状结构,厚度为20mm,足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通孔为方形孔,尺寸为15×15mm。比手指稍大,方便提携,便于装卸,不会阻碍水流,不影响排水。
如图1所示,支撑柱2为方形柱状,用于连接上盖1和底座3,起支撑上盖1的作用。其长度为10mm与便池深度匹配。支撑柱2与上盖1连接处设置台阶,使支撑柱2与上盖1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如图1所示,底座3下表面为弧形,与便池表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防止便池底部受力不均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