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寿颈椎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021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寿颈椎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寿颈椎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可以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脑的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 而产生半身无力。

要避免一些可能诱发颈椎病发生的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的睡姿、坐姿、睡觉要有合适的枕头、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不宜时间太长,超过半小时到1小时要做一些活动、正确的功能锻炼、增强体质、调解饮食。

正确的睡姿、合适的枕头相当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都要睡觉,每天都要接触枕头。

枕头的形状和质地对头颈部的健康关系很大。枕头应是柔软的圆枕,枕头的位置要放在脖子后方,用以衬托颈曲。

采用一般的枕头睡觉时,当平躺时,后脑勺所靠的枕头部分会凹下去,当侧身时,头部也侧转,此时后脑勺所靠的枕头部分不能恢复原状,需要人起来,将枕头整理恢复到平整时在侧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寿颈椎枕,当平躺时,后脑勺所靠的枕头部分会凹下去,当侧身时,后脑勺所靠的枕头凹下部分会较快恢复原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寿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枕包括枕框、枕架、下压支架Ⅰ、下压支架Ⅱ、复位弹簧、松紧绳、支撑绳,还包括枕板、围挡支架、颈椎枕外套、围挡套、弹性枕垫;

所述弹性枕垫设有耳孔;

所述枕架包括固定板、横梁Ⅰ、横梁Ⅱ、支撑柱、滚轮Ⅰ、梯形框梁限位螺柱Ⅰ、限位螺柱Ⅱ;

两片所述的固定板之间固定横梁Ⅰ、横梁Ⅱ,所述横梁Ⅰ和横梁Ⅱ上分别固定二根支撑柱,每根所述的支撑柱的下端固定一个滚轮Ⅰ,所述梯形框梁固定在四根支撑柱上,梯形框梁一侧的短梁上设有一个限位螺柱Ⅰ,限位螺柱Ⅰ在短梁上可左右移动,梯形框梁另一侧长梁上两个挡片之间设有一个限位螺柱Ⅱ,限位螺柱Ⅱ在两个挡片之间的梁上可左右移动;

所述下压支架Ⅰ包括合页、压板、压板轴、限位轴;

所述合页上转动页上面设有凸起轴孔,下转动页上面设有限位环,两个合页间隔设置,所述压板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凸起轴孔中,所述压板固定在压板轴上,压板通过压板轴可前后转动;

下压支架Ⅰ通过两个合页的下转动页固定在枕架的横梁Ⅰ上;

所述下压支架Ⅱ包括U形压梁、竖梁、转动杆、滚轮Ⅱ;

两个竖梁上分别设有一个滚轮Ⅱ,转动杆固定在两个竖梁上;

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插入枕架两个固定板上的轴套中,U形压梁两端的立梁对应穿过两个合页上的限位环分别通过轴连接一个竖梁,两个竖梁上的滚轮Ⅱ分别与两个合页上转动页的下面接触配合,两个限位环上分别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两个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轴连接;

所述枕框分别固定在枕架的两片固定板上,

两个枕框之间间隔设有数条松紧绳,枕框前端的至少两根松紧绳与下压支架ⅡU形压梁的横梁绑扎在一起,枕框后端的至少两根松紧绳与下压支架Ⅰ的压板绑扎在一起,在枕框中间的每根松紧绳上各附加一根支撑绳,枕架通过限位螺柱Ⅰ和限位螺柱Ⅱ固定在枕板上,枕架通过四个滚轮Ⅰ与枕板的滑动配合,在枕板上可左右45度旋转,所述围挡支架插接在两个枕框的盲孔中,所述围挡套套装在围挡支架上,所述颈椎枕外套套装在颈椎枕上,所述弹性枕垫设置在颈椎枕外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平躺时,颈椎枕两侧的下压支架Ⅰ和下压支架Ⅱ自动下沉,颈椎枕中间设置的数根松紧绳及数根支撑绳,能使枕面按照人的后脑勺形状自然凹下,而且能支撑住,使头部的后脑勺舒适地躺在颈椎枕上,保持颈椎平衡状态。

滚轮Ⅰ与枕板的设计,使颈椎枕更人性化,四个滚轮Ⅰ与枕板的滑动配合,在枕板上可左右45度旋转,可以方便调整后脑勺在颈椎枕上找到最佳舒适位置。

当侧身时,由于肩部的支撑,后脑勺及颈椎下部所靠的下压支架Ⅰ和下压支架Ⅱ受力减少,会自动恢复原状,此时头的侧面能平衡地平躺在枕面上,不会给肩部和颈椎带来较大的压迫,长期使用不易再患有颈椎病;

弹性枕垫的作用,侧躺时,人的耳朵置于耳孔中,耳孔给人耳朵留有足够空间,耳朵不会长期压在颈椎枕上,因此能保护耳朵,使睡眠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装松紧绳及支撑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四个滚轮Ⅰ安装后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枕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健寿颈椎枕,颈椎枕1包括枕框1-1、枕架1-2、下压支架Ⅰ1-3、下压支架Ⅱ1-4、复位弹簧1-5、松紧绳1-6、支撑绳1-7,还包括枕板2、围挡支架3、颈椎枕外套4、围挡套5、弹性枕垫6。

弹性枕垫6设有耳孔6-1。

枕架1-2包括固定板1-2-1、横梁Ⅰ1-2-2、横梁Ⅱ1-2-3、支撑柱1-2-4、滚轮Ⅰ1-2-5、梯形框梁1-2-6、限位螺柱Ⅰ1-2-7、限位螺柱Ⅱ1-2-8。

两片固定板1-2-1之间固定横梁Ⅰ1-2-2、横梁Ⅱ1-2-3。

横梁Ⅰ1-2-2和横梁Ⅱ1-2-3上分别焊接二根支撑柱1-2-4,每根支撑柱1-2-4的下端安装一个滚轮Ⅰ1-2-5,梯形框梁1-2-6焊接在四根支撑柱1-2-4中下部,梯形框梁1-2-6一侧的短梁上设有一个限位螺柱Ⅰ1-2-7,限位螺柱Ⅰ1-2-7在短梁上可左右移动,梯形框梁1-2-6另一侧长梁上两个挡片1-1-61之间设有一个限位螺柱Ⅱ1-2-8,限位螺柱Ⅱ1-2-8在两个挡片之间的梁上可左右移动。

下压支架Ⅰ1-3包括合页1-3-1、压板1-3-2、压板轴1-3-3、限位轴1-3-4。

合页1-3-1上转动页上面设有凸起轴孔1-3-11,下转动页上面设有限位环1-3-12,两个合页1-3-1间隔设置,压板轴1-3-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凸起轴孔1-3-11中,压板1-3-2固定在压板轴1-3-3上,压板1-3-2通过压板轴1-3-3可前后转动。

下压支架Ⅰ1-3通过两个合页1-3-1的下转动页焊接在枕架1-2的横梁Ⅰ1-2-2上。

下压支架Ⅱ1-4包括U形压梁1-4-1、竖梁1-4-2、转动杆1-4-3、滚轮Ⅱ1-4-4。

两个竖梁1-4-2上分别安装一个滚轮Ⅱ1-4-4,转动杆1-4-3焊接在两个竖梁1-4-2上。

转动杆1-4-3的两端分别插入枕架1-2两个固定板1-2-1上的轴套1-2-9中,U形压梁1-4-1两端的立梁对应穿过两个合页1-3-1上的限位环1-3-12分别通过轴1-4-5连接一个竖梁1-4-2,两个竖梁1-4-2上的滚轮Ⅱ1-4-4分别与两个合页1-3-1上转动页的下面接触配合,两个限位环1-3-12上分别与复位弹簧1-5的一端连接,两个复位弹簧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轴1-4-5连接。

枕框1-1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枕架1-2的两片固定板1-2-1上,

两个枕框1-1之间间隔设有数条松紧绳1-6,枕框1-1前端的至少两根松紧绳1-6与下压支架Ⅱ1-4U形压梁1-4-1的横梁绑扎在一起,枕框1-1后端的至少两根松紧绳1-6与下压支架Ⅰ1-3的压板1-3-2绑扎在一起,在枕框1-1中间的每根松紧绳1-6上各附加一根支撑绳1-7,枕架1-2通过限位螺柱Ⅰ1-2-7和限位螺柱Ⅱ1-2-8与两个枕板孔2-1的配合固定在枕板2上,枕架1-2通过四个滚轮Ⅰ1-2-5与枕板2的滑动配合,在枕板2上可左右45度旋转,围挡支架3插接在两个枕框1-1的盲孔中,围挡套5套装在围挡支架3上,颈椎枕外套4套装在颈椎枕1上,弹性枕垫6设置在颈椎枕外套4上。

四个滚轮Ⅰ1-2-5的角度为 45°。

弹性枕垫6内的填充物为棉花或海绵。

使用方法:平躺时,后脑勺及颈椎下部压迫下压支架Ⅰ1-3和下压支架Ⅱ1-4,U形压梁1-4-1两端立梁推动转动杆1-4-3上固定的两个竖梁1-4-2向枕框1-1前方倾斜,使两个竖梁1-4-2上设有的两个滚轮Ⅱ1-4-4从合页1-3-1上转动页向下转动页方向滚动,使U形压梁1-4-1下陷下去,同时下压支架Ⅰ1-3上的两个合页1-3-1上转动页同时下陷下去,此时,后脑勺颈椎部位压在枕框1-1中间设置的数根松紧绳1-6及数根支撑绳1-7上,使头部的后脑勺舒适地躺在颈椎枕上,不会给肩部和颈椎带来较大的压迫,长期使用不易再患有颈椎病。

枕架1-2通过四个滚轮Ⅰ1-2-5与枕板2的滑动配合,在枕板2上可左右45度旋转,可以方便调整后脑勺在颈椎枕上找到最佳舒适位置。

当侧身时,由于肩部的支撑,后脑勺及颈椎下部所靠的下压支架Ⅰ1-3和下压支架Ⅱ1-4受力减少,会自动恢复原状,头部有一定的高度,肩部和颈椎不会有较大的压迫,不易患上肩周炎。

设置弹性枕垫6的作用,耳孔6-1给人耳朵留有足够空间,耳朵不会长期压在颈椎枕上,因此能保护耳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