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17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桶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桶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现有原汁机、榨汁机等食物处理机分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机榨汁时靠碾压螺旋头与滤网挤压以实现食材的粉碎和挤压出汁,然后靠滤网实现食材的汁渣分离,该种结构由于需要滤网来实现食材的汁渣分离,因此还需要依靠旋转刷来清扫滤网外圈,从而导致产品的零件多,安装复杂,同时滤网的网孔太小清洗麻烦,所以消费者体验性很差,而卧式机由于压榨相对没那么充分,出汁率比较低。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出汁率高且零件较少、结构简单的食物处理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桶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包括:粉碎桶,粉碎桶上设置有连通口;粉碎装置,设置在粉碎桶内,用于推动及粉碎食材;挤压桶,挤压桶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并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粉碎桶相互导通;挤压装置,设置在挤压桶内,用于挤压食材,以使食材的汁渣分离;其中,粉碎桶内粉碎的食材能够通过连通口进入到挤压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食材进入到粉碎桶内后由粉碎装置与粉碎桶的侧壁配合以将食材粉碎,粉碎后的食材在粉碎装置的作用下从连通口进入到挤压桶内,然后由挤压装置挤压,以使食材的汁渣分离。该技术方案将食材的粉碎过程和挤汁排渣过程分开进行,而在粉碎过程中,由于不需要挤汁排渣,因此,粉碎桶内不用设置滤网以及旋转刷等部件,从而使得食物处理机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同时,由于取消了滤网,因而能够降低用户的清洗难度,减少产品的零部件数量,此外,由于本申请中,食材的粉碎和挤压出汁在两个桶体内进行,优选地,可将粉碎桶竖向设置,从而可实现食材的竖向粉碎,进而能够将食材充分粉碎,同时,可将挤压桶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粉碎桶的一侧,以实现食材的卧式挤压出汁,从而即能够结合立式机粉碎效果好的优点,又能够结合卧式机挤压充分的优点,进而即能够使食材被充分粉碎,又能够被充分挤压,进而能够提高出汁率。而将挤压桶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使得粉碎桶和挤压桶能够拆卸,因而一方面,可在榨汁完成后,将粉碎桶和挤压桶拆卸下来进行分开清洗,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清洗难度,同时,还能够清洗到粉碎桶的底部和挤压桶的前端等不易清洗的部位,进而能够确保产品的清洗效果,以确保产品的干净卫生,另一方面,可将粉碎桶和挤压桶拆卸下来进行分开运输及收纳,因而能够减少运输及收纳所需的空间,进而能够降低运输及收纳成本,此外,粉碎桶和挤压桶能够拆卸连接,还可对粉碎桶或挤压桶进行单独更换,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延长整机报废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地,所述挤压桶的内壁上设置有挤压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挤压桶的内壁上设置挤压筋,从而挤压装置在挤压食物时,能够与挤压筋配合,以对食材进行引导,搅拌等,从而便能够提高挤压桶对食材的挤压程度,以使食物的汁渣分离的更彻底,进而便能够提高食材的出汁率。

其中,优选地,所述挤压桶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汁口,所述挤压桶的另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出渣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汁口用于出汁,出渣口用于出渣,而汁渣分离的食物汁能够由出汁口排出以被用户收集,而汁渣分离的食物渣能够由出渣口排出到挤压桶外,其中,优选地,出渣口设置在挤压桶远离粉碎桶的一端的端部上,而通过将出渣口设置挤压桶远离粉碎桶的一端的端部上,能够增加食材的挤压行程,因而使得食材能够在挤压桶内得到更充分地挤压,以便能够挤压出更多的食物汁,从而能够提高出汁率。

其中,优选地,所述粉碎桶竖直设置,挤压桶与粉碎桶呈大于等于70°小于180°的角度设置,具体地,比如呈大于等于70°小于等于120°的角度设置。

优选地,连桶口设置在粉碎桶的侧壁与粉碎桶的底壁的连接处,该种设置能够使连通口设计的较低,因而使得粉碎桶的底部的食材也能够顺着连通口进入到挤压桶内,从而能够减少粉碎桶内的食材的残留,进而能够避免食材的浪费,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挤压筋沿挤压桶的轴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挤压筋沿挤压桶的轴向分使得挤压筋的走向与食材的流动方向一致,因而挤压筋能够与挤压桶的挤压装置配合,以引导食材逐步向出渣口移动,同时,该种设置使得挤压筋垂直于挤压装置的旋转方向,因此,在挤压装置旋转而挤压食材时,食材会随着挤压装置旋转并向出渣口流动,而由于挤压筋静止不动,因此,在食材旋转时,挤压筋会阻碍食材的旋转,以实现对食材的刮擦挤压,进而即可提高挤压桶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挤压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挤压筋在挤压桶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挤压筋能够同时刮擦食材,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挤压桶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明显提高产品的出汁率,同时,多个挤压筋相互间隔设置,因而能够在挤压桶的内壁上形成多个通道,因而挤压桶靠近出渣口的一端产生的食物汁便能够顺着该些通道回流,并从出汁口排出,进而即能够提高出汁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桶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粉碎桶的连通口处设置有向粉碎桶的径向延伸的连接头,连通口贯穿连接头;挤压桶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连接头,并与连接头相互导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在粉碎桶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设置一个连接头,从而能够通过该连接头来实现挤压桶与粉碎桶之间的能够拆卸连接,该种设置,由于粉碎桶的侧壁光滑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直接将挤压桶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具有一定难度,且无法保证挤压桶和粉碎桶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因此,可在粉碎桶上焊接或一体成型一连接头,从而可通过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的相互套设或其它方式简单、可靠且低成本地实现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的能够拆卸连接,进而能够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及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挤压桶安装至连接头的一端敞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利用挤压桶的敞口实现挤压桶与连接头之间的相互导通,同时,该种设置使得挤压桶与连接头之间的导通面积较大,因而使得被粉碎桶粉碎后的食材能够更为快速顺畅地进入挤压桶内,进而能够提升食材的流动速度,以确保榨汁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挤压桶敞口的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配合,以使挤压桶套设安装在连接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通过相互套设的方式实现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的能够拆卸连接,具体地,可在挤压桶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卡扣而在连接头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一卡扣,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简单、快速且可靠地实现挤压桶和连接头之间的卡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卡扣为第一卡筋,第一卡筋包括:沿连接头的周向设置的周向段,以及沿连接头的轴向设置的轴向段,轴向段的一端与周向段的一端连接,轴向段的另一端向粉碎桶延伸,周向段和轴向段组成L形卡角;第二卡扣为沿挤压桶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卡筋,第二卡筋能够沿连接头的周向插入并卡扣在L形卡角内,以实现挤压桶与连接头之间的卡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卡筋的周向段和轴向段能够形成一开口朝向粉碎桶的L形卡角,而挤压桶上设置有第二卡筋,从而在具体安装时,可将挤压桶套设在连接头上,然后使第一卡筋和第二卡筋相互错开,此后可向连接头推动挤压桶以加长二者之间的配合长度,直到第二卡筋越过第一卡筋后,再旋转挤压桶以使第二卡筋与第一卡筋相互卡扣固定。该种卡扣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固定可靠且操作简单,因而即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又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卡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扣沿着连接头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卡扣的数量与第一卡扣的数量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扣的数量为多个,能够同时实现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的多次卡扣配合,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的卡扣强度,进而能够确保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多个第一卡扣沿着连接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卡扣位于连接头的同一径向平面内,该种设置能够使连接头和挤压桶受力均匀,从而能够确保连接头和挤压桶各处的强度一致,以防止出现受力薄弱部,进而能够提高连接头和挤压桶的总体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挤压桶靠近连接头的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L形环形槽,第二卡扣设置在L形环形槽上;其中,挤压桶套设在连接头上时,挤压桶的内壁面与连接头的内壁面平齐。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挤压桶靠近连接头的一端的内壁面的整个周向从端部向内去掉一块,以形成L形环形槽,同时,可将挤压桶在L形环形槽处的厚度设置的与连接头的厚度一致,从而在将连接头安装在该L形环形槽内时,使得连接头的内壁面能够与挤压桶的内壁面平齐,从而可防止在连接头与挤压桶的连接处形成阶梯,而阻碍食材的流动,同时,该种设置也使得挤压装置能够伸入到连接头内,从而能够合理应用连接头的内部空间,以在连接头的内部内即开始挤压食材,进而能够提高对食材的挤压力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桶体组件还包括:密封件,设置在连接头与挤压桶之间,以使连接头与挤压桶密封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使连接头与挤压桶密封连接,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密封性能,以防止食物汁泄露,从而能能够避免食物汁的浪费,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出汁率。

其中,优选地,密封件为密封圈,密封圈能够使连接头与挤压桶导桶,同时,密封圈作为整体能够实现一次性安装,优选地,密封件设置在L形环形槽的壁与连接头的端部之间,该种设置在将挤压桶安装在连接头上时,挤压桶和连接头能够从两边夹紧密封件,以实现挤压痛与连接头的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头与粉碎桶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头与粉碎桶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连接头与粉碎桶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连接头与粉碎桶之间的密封性能,另外,可将连接头与粉碎桶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其中,优选地,连接头与粉碎桶一体注塑成型,该种设置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因而能够避免连接头与粉碎桶之间出现缝隙而导致产品不便清洗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粉碎装置包括碾压螺旋头和切削装置,挤压装置为挤压螺杆。

在该技术方案中,即可以利用碾压螺旋头来实现食材的挤压粉碎又能够利用切削装置来将食材切削粉碎,而粉碎后的食材均由挤压螺杆挤压出汁。其中,切削装置包括一切削刀和一安装切削刀的安装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粉碎桶的一端开口且中空;所述粉碎桶的内壁面上沿所述粉碎桶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粉碎桶的内侧壁上设置导向槽,从而能够利用导向槽的导向使食材在导向槽内从上至下运动,进而使得食材能够沿着导向槽被推送到粉碎桶的底部并排出,该种设置由于食材始终位于导向槽内,因此在粉碎装置的作用下,食材更易被推送到粉碎桶的底部,进而使得食材的推送更加顺畅,因而使得食材更不易堵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为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槽,所述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粉碎装置的推料方向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向槽可为倾斜设置在粉碎桶的内侧壁上的斜槽,而斜槽的倾斜方向与粉碎装置的推料方向一致,即是说粉碎装置旋转时,若食材沿着粉碎装置顺时针从上至下运动,则斜槽从上至下向顺时针方向倾斜,反之,若食材沿着粉碎装置逆时针从上至下运动,则斜槽从上至下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该种设置使得导向槽的导向方向与粉碎装置的推料方向一致,因而使得食材的运动方向与食材的推力方向一致,因而能够加快食材的运动,进而能够提高榨汁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斜槽与所述粉碎桶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γ,其中,0°<γ≤45°。

在该技术方案中,斜槽的倾斜角度γ优选在大于0°小于等于45°的范围内,该种设置使得斜槽具有足够的倾斜度,从而使得食材能够顺畅地从上至下运动。其中,进一步优选地,角度γ在大于8°小于等于12°的范围内。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为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旋向与所述粉碎装置的推料方向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向槽也可为上下连为一体的多个螺旋槽,从而食材能够在螺旋槽的导向下螺旋地从上至下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从所述粉碎桶的开口端至所述粉碎桶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导向槽的深度从所述粉碎桶的开口端至所述粉碎桶的另一端逐渐变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利用粉碎装置与粉碎桶的内侧壁配合以粉碎食材时,导向槽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导向槽的深度从上至下逐渐变浅,从而能够将食材越粉碎越碎,具体地比如在食材刚进入粉碎桶时,食材的颗粒较大,导向槽宽度较宽、深度较深使其与食材的颗粒相适应,而在食材逐渐被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并逐渐向粉碎桶的底部移动时,导向槽宽度较窄、深度较浅,使得导向槽能够与此处的食材的颗粒大小相适应,从而使得此处的食材能够在粉碎装置和粉碎桶的共同作用下,被进一步粉碎成更小的颗粒,从而便能够实现食材的逐级充分粉碎,进而便能够提高食材的出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粉碎桶的内壁面上沿所述粉碎桶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利用凸筋来刮擦粘在粉碎装置表面上的食材,以防止食材在粉碎装置上越集越厚而不向下流动运动的情况发生,同时,该种设置,由于食材不易聚集在粉碎装置上,因而能够保持粉碎装置的光面,进而能够确保粉碎装置从至下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便能够将食材充分粉碎,进而即可确保出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由所述粉碎桶的开口端向所述粉碎桶的另一端延伸,所述凸筋在所述粉碎桶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粉碎桶的高度的1/3。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筋由粉碎桶的开口端向粉碎桶的另一端延伸,即是说凸筋从靠近粉碎桶的开口端即开始设置,从而能够将凸筋的长度设置的较长,具体地,比如可将凸筋在粉碎桶的高度设置的比粉碎桶的高度的1/3还长,从而能够从多方面确保凸筋的长度,因而能够在粉碎桶粉碎食材的过程中,始终有效地刮擦粘在粉碎装置表面上的食材,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食材不会在粉碎装置上越集越厚,进而即可确保粉碎装置从至下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在所述粉碎桶的内壁面上由所述粉碎桶的开口端向所述粉碎桶的另一端竖直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筋优选在粉碎桶的内壁面上由粉碎桶的开口端向粉碎桶的另一端竖直延伸,因为在利用凸筋刮擦粘在粉碎装置上的食材,以防止食材聚集在粉碎装置上时,凸筋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或螺旋设置的效果相差不大,而在凸筋在粉碎桶的内壁上的高度相同时,凸筋竖直设置能够相对减小凸筋的长度,因而能够节省凸筋的用料,同时,凸筋竖直设置更易于加工,因而能够在确保凸筋对粉碎装置上的食材的刮擦效果的同时时,从多方面降低凸筋的成本,进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为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槽时,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凸筋相互不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向槽为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槽时,导向槽与凸筋相互不平行,能够进一步提高凸筋对粉碎装置上的食材的刮擦效果,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筋的数量为2个至6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筋的数量为2个至6个,优选为3个,且多个凸筋优选在粉碎桶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机座;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桶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上述任一技方案提供的桶体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上述任一技方案提供的桶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机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轴,与桶体组件的粉碎装置连接,用于驱动粉碎装置转动以粉碎食材;第二驱动轴,与桶体组件的挤压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挤压装置转动以挤压食材。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利用两个驱动轴实现粉碎装置和挤压装置的分开驱动,从而能够使食材的粉碎和挤压出汁分开进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机座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食物处理机的零部件,比如驱动装置供电,其至少包括可以插接至市电的电源插头,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可直接利用电源插头与市电连接,以为该食物处理机供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包括原汁机和榨汁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桶体组件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桶体组件的粉碎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粉碎桶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组件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组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桶体组件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桶体组件,10粉碎装置,12粉碎桶,122连接头,124第一卡扣,1242周向段,1244轴向段,126导向槽,128凸筋,14挤压桶,142第二卡扣,144挤压筋,16连通口,18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桶体组件1,用于食物处理机,包括:粉碎桶12,粉碎桶12上设置有连通口16;粉碎装置10,设置在粉碎桶12内,用于推动及粉碎食材;挤压桶14,挤压桶14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12,并通过连通口16与粉碎桶12相互导通;挤压装置,设置在挤压桶14内,用于挤压食材,以使食材的汁渣分离;其中,粉碎桶12内粉碎的食材能够通过连通口16进入到挤压桶14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食材从进料口进入到粉碎桶12内后由粉碎装置10与粉碎桶12的侧壁配合以将食材粉碎,粉碎后的食材在粉碎装置10的作用下从连通口16进入到挤压桶14内,然后由挤压装置挤压,以使食材的汁渣分离。该技术方案将食材的粉碎过程和挤汁排渣过程分开进行,而在粉碎过程中,由于不需要挤汁排渣,因此,粉碎桶12内不用设置滤网以及旋转刷等部件,从而使得食物处理机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同时,由于取消了滤网,因而能够降低用户的清洗难度,减少产品的零部件数量,此外,由于本申请中,食材的粉碎和挤压出汁在两个桶体内进行,优选地,可将粉碎桶12竖向设置,从而可实现食材的竖向粉碎,进而能够将食材充分粉碎,同时,可将挤压桶14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粉碎桶12的一侧,以实现食材的卧式挤压出汁,从而即能够结合立式机粉碎效果好的优点,又能够结合卧式机挤压充分的优点,进而即能够使食材被充分粉碎,又能够被充分挤压,进而能够提高出汁率。而将挤压桶14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12,使得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能够拆卸,因而一方面,可在榨汁完成后,将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拆卸下来进行分开清洗,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清洗难度,同时,还能够清洗到粉碎桶12的底部和挤压桶14的前端等不易清洗的部位,进而能够确保产品的清洗效果,以确保产品的干净卫生,另一方面,可将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拆卸下来进行分开运输及收纳,因而能够减少运输及收纳所需的空间,进而能够降低运输及收纳成本,此外,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能够拆卸连接,还可对粉碎桶12或挤压桶14进行单独更换,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延长整机报废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地,挤压桶14的内壁上设置有挤压筋14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挤压桶14的内壁上设置挤压筋144,从而挤压装置在挤压食物时,能够与挤压筋144配合,以对食材进行引导,搅拌等,从而便能够提高挤压桶对食材的挤压程度,以使食物的汁渣分离的更彻底,进而便能够提高食材的出汁率。

其中,具体地,挤压桶14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汁口,挤压桶14的另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出渣口。

在该实施例中,挤压桶14上还设置用于出汁的出汁口和用于出渣的出渣口,从而汁渣分离的食物汁能够由出汁口排出以被用户收集,而汁渣分离的食物渣能够由出渣口排出到挤压桶14外,其中,优选地,出渣口设置在挤压桶14远离粉碎桶12的一端的端部上,而通过将出渣口设置挤压桶14远离粉碎桶12的一端的端部上,能够增加食材的挤压行程,因而使得食材能够在挤压桶14内得到更充分地挤压,以便能够挤压出更多的食物汁,从而能够提高出汁率。

其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粉碎桶12竖直设置,挤压桶14与粉碎桶12垂直设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挤压桶14与粉碎桶12可呈大于等于70°小于180°的角度设置,具体地,比如呈大于等于70°小于等于120°的角度设置。

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桶口16设置在粉碎桶12的侧壁与粉碎桶12的底壁的连接处,该种设置能够使连通口16设计的较低,因而使得粉碎桶12的底部的食材也能够顺着连通口16进入到挤压桶14内,从而能够减少粉碎桶12内的食材的残留,进而能够避免食材的浪费,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挤压筋144沿挤压桶的轴向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挤压筋144沿挤压桶的轴向分使得挤压筋144的走向与食材的流动方向一致,因而挤压筋144能够与挤压桶的挤压装置配合,以引导食材逐步向出渣口移动,同时,该种设置使得挤压筋144垂直于挤压装置的旋转方向,因此,在挤压装置旋转而挤压食材时,食材会随着挤压装置旋转并向出渣口流动,而由于挤压筋144静止不动,因此,在食材旋转时,挤压筋144会阻碍食材的旋转,以实现对食材的刮擦挤压,进而即可提高挤压桶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挤压筋14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挤压筋144在挤压桶的周向上相互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挤压筋144能够同时刮擦食材,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挤压桶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明显提高产品的出汁率,同时,多个挤压筋144相互间隔设置,因而能够在挤压桶的内壁上形成多个通道,因而挤压桶靠近出渣口的一端产生的食物汁便能够顺着该些通道回流,并从出汁口排出,进而即能够提高出汁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粉碎桶12的连通口16处设置有向粉碎桶12的径向延伸的连接头122,连通口16贯穿连接头122;挤压桶14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连接头122,并与连接头122相互导通。

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粉碎桶12的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设置一个连接头122,从而能够通过该连接头122来实现挤压桶14与粉碎桶12之间的能够拆卸连接,该种设置,由于粉碎桶12的侧壁光滑且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直接将挤压桶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12具有一定难度,且无法保证挤压桶14和粉碎桶1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因此,可在粉碎桶12上焊接或一体成型一连接头122,从而可通过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相互套设或其它方式简单、可靠且低成本地实现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能够拆卸连接,进而能够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及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发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挤压桶14安装至连接头122的一端敞口。

在该实施例中,可利用挤压桶14的敞口实现挤压桶14与连接头122之间的相互导通,同时,该种设置使得挤压桶14与连接头122之间的导通面积较大,因而使得被粉碎桶12粉碎后的食材能够更为快速顺畅地进入挤压桶14内,进而能够提升食材的流动速度,以确保榨汁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头122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24,挤压桶14敞口的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扣142,第一卡扣124与第二卡扣142配合,以使挤压桶14套设安装在连接头122上。

在该实施例中,可通过相互套设的方式实现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能够拆卸连接,具体地,可在挤压桶14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卡扣142而在连接头122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一卡扣124,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卡扣124与第二卡扣142的卡扣配合简单、快速且可靠地实现挤压桶14和连接头122之间的卡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卡扣124为第一卡筋,第一卡筋包括:沿连接头122的周向设置的周向段1242,以及沿连接头122的轴向设置的轴向段1244,轴向段1244的一端与周向段1242的一端连接,轴向段1244的另一端向粉碎桶12延伸,周向段1242和轴向段1244组成L形卡角;第二卡扣142为沿挤压桶14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卡筋,第二卡筋能够沿连接头122的周向插入并卡扣在L形卡角内,以实现挤压桶14与连接头122之间的卡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卡筋的周向段1242和轴向段1244能够形成一开口朝向粉碎桶12的L形卡角,而挤压桶14上设置有第二卡筋,从而在具体安装时,可将挤压桶14套设在连接头122上,然后使第一卡筋和第二卡筋相互错开,此后可向连接头122推动挤压桶14以加长二者之间的配合长度,直到第二卡筋越过第一卡筋后,再旋转挤压桶14以使第二卡筋与第一卡筋相互卡扣固定。该种卡扣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固定可靠且操作简单,因而即能够降低产品的成本,又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卡扣124的数量为4个,4个第一卡扣124沿着连接头122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卡扣142的数量为4个,并于与第一卡扣124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4的数量为4个,能够同时实现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多次卡扣配合,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卡扣强度,进而能够确保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扣124沿着连接头122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卡扣142的数量与第一卡扣124的数量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4的数量为多个,能够同时实现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多次卡扣配合,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卡扣强度,进而能够确保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卡扣124沿着连接头12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卡扣124位于连接头122的同一径向平面内,该种设置能够使连接头122和挤压桶14受力均匀,从而能够确保连接头122和挤压桶14各处的强度一致,以防止出现受力薄弱部,进而能够提高连接头122和挤压桶14的总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挤压桶14靠近连接头122的一端的内壁面上设置有L形环形槽,第二卡扣142设置在L形环形槽上;其中,挤压桶14套设在连接头122上时,挤压桶14的内壁面与连接头122的内壁面平齐。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挤压桶14靠近连接头122的一端的内壁面的整个周向从端部向内去掉一块,以形成L形环形槽,同时,可将挤压桶14在L形环形槽处的厚度设置的与连接头122的厚度一致,从而在将连接头122安装在该L形环形槽内时,使得连接头122的内壁面能够与挤压桶14的内壁面平齐,从而可防止在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的连接处形成阶梯,而阻碍食材的流动,同时,该种设置也使得挤压装置能够伸入到连接头122内,从而能够合理应用连接头122的内部空间,以在连接头122的内部内即开始挤压食材,进而能够提高对食材的挤压力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桶体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18,设置在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之间,以使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密封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件18能够使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密封连接,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密封性能,以防止食物汁泄露,从而能能够避免食物汁的浪费,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出汁率。

其中,优选地,密封件18为密封圈,密封圈能够使连接头122与挤压桶14导桶,同时,密封圈作为整体能够实现一次性安装,优选地,密封件18设置在L形环形槽的壁与连接头122的端部之间,该种设置在将挤压桶14安装在连接头122上时,挤压桶14和连接头122能够从两边夹紧密封件18,以实现挤压痛14与连接头122的密封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粉碎桶12的一端开口且中空;粉碎桶12的内壁面上沿粉碎桶12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槽126。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粉碎桶12的内侧壁上设置导向槽126,从而能够利用导向槽126的导向使食材在导向槽126内从上至下运动,进而使得食材能够沿着导向槽126被推送到粉碎桶12的底部并排出,该种设置由于食材始终位于导向槽126内,因此在粉碎装置10的作用下,食材更易被推送到粉碎桶12的底部,进而使得食材的推送更加顺畅,因而使得食材更不易堵塞。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导向槽126为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槽,斜槽的倾斜方向与粉碎装置10的推料方向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槽126可为倾斜设置在粉碎桶12的内侧壁上的斜槽,而斜槽的倾斜方向与粉碎装置10的推料方向一致,即是说粉碎装置10旋转时,若食材沿着粉碎装置10顺时针从上至下运动,则斜槽从上至下向顺时针方向倾斜,反之,若食材沿着粉碎装置10逆时针从上至下运动,则斜槽从上至下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该种设置使得导向槽126的导向方向与粉碎装置10的推料方向一致,因而使得食材的运动方向与食材的推力方向一致,因而能够加快食材的运动,进而能够提高榨汁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斜槽与粉碎桶12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γ,其中,0°<γ≤45°。

在该实施例中,斜槽的倾斜角度γ优选在大于0°小于等于45°的范围内,该种设置使得斜槽具有足够的倾斜度,从而使得食材能够顺畅地从上至下运动。其中,进一步优选地,角度γ在大于8°小于等于12°的范围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导向槽126为螺旋槽,螺旋槽的旋向与粉碎装置10的推料方向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槽126也可为上下连为一体的多个螺旋槽,从而食材能够在螺旋槽的导向下螺旋地从上至下运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导向槽126的宽度从粉碎桶12的开口端至粉碎桶1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导向槽126的深度从粉碎桶12的开口端至粉碎桶12的另一端逐渐变浅。

在该实施例中,在利用粉碎装置10与粉碎桶12的内侧壁配合以粉碎食材时,导向槽126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导向槽126的深度从上至下逐渐变浅,从而能够将食材越粉碎越碎,具体地比如在食材刚进入粉碎桶12时,食材的颗粒较大,导向槽126宽度较宽、深度较深使其与食材的颗粒相适应,而在食材逐渐被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并逐渐向粉碎桶12的底部移动时,导向槽126宽度较窄、深度较浅,使得导向槽126能够与此处的食材的颗粒大小相适应,从而使得此处的食材能够在粉碎装置10和粉碎桶12的共同作用下,被进一步粉碎成更小的颗粒,从而便能够实现食材的逐级充分粉碎,进而便能够提高食材的出汁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粉碎桶12的内壁面上沿粉碎桶12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筋128。

在该实施例中,可利用凸筋128来刮擦粘在粉碎装置10表面上的食材,以防止食材在粉碎装置10上越集越厚而不向下流动运动的情况发生,同时,该种设置,由于食材不易聚集在粉碎装置10上,因而能够保持粉碎装置10的光面,进而能够确保粉碎装置10从至下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便能够将食材充分粉碎,进而即可确保出汁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凸筋128由粉碎桶12的开口端向粉碎桶12的另一端延伸,凸筋128在粉碎桶12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等于粉碎桶12的高度的1/3。

在该实施例中,凸筋128由粉碎桶12的开口端向粉碎桶12的另一端延伸,即是说凸筋128从靠近粉碎桶12的开口端即开始设置,从而能够将凸筋128的长度设置的较长,具体地,比如可将凸筋128在粉碎桶12的高度设置的比粉碎桶12的高度的1/3还长,从而能够从多方面确保凸筋128的长度,因而能够在粉碎桶12粉碎食材的过程中,始终有效地刮擦粘在粉碎装置10表面上的食材,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食材不会在粉碎装置10上越集越厚,进而即可确保粉碎装置10从至下对食材的挤压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凸筋128在粉碎桶12的内壁面上由粉碎桶12的开口端向粉碎桶12的另一端竖直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凸筋128优选在粉碎桶12的内壁面上由粉碎桶12的开口端向粉碎桶12的另一端竖直延伸,因为在利用凸筋128刮擦粘在粉碎装置10上的食材,以防止食材聚集在粉碎装置10上时,凸筋128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或螺旋设置的效果相差不大,而在凸筋128在粉碎桶12的内壁上的高度相同时,凸筋128竖直设置能够相对减小凸筋128的长度,因而能够节省凸筋128的用料,同时,凸筋128竖直设置更易于加工,因而能够在确保凸筋128对粉碎装置10上的食材的刮擦效果的同时时,从多方面降低凸筋128的成本,进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导向槽126为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槽时,导向槽126与凸筋128相互不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导向槽126为倾斜设置的多个斜槽时,导向槽126与凸筋128相互不平行,能够进一步提高凸筋128对粉碎装置10上的食材的刮擦效果,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出汁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凸筋128的数量为2个至6个。

在该实施例中,凸筋128的数量为2个至6个,优选为3个,且多个凸筋128优选在粉碎桶12的内侧壁上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之间的密封性能,另外,可将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其中,优选地,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一体注塑成型,该种设置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因而能够避免连接头122与粉碎桶12之间出现缝隙而导致产品不便清洗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粉碎装置10包括碾压螺旋头和切削装置,挤压装置为挤压螺杆。

在该实施例中,即可以利用碾压螺旋头来实现食材的挤压粉碎又能够利用切削装置来将食材切削粉碎,而粉碎后的食材均由挤压螺杆挤压出汁。其中,切削装置包括一切削刀和一安装切削刀的安装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机座;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桶体组件1能够安装在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机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轴,与桶体组件1的粉碎装置10连接,用于驱动粉碎装置10转动以粉碎食材;第二驱动轴,与桶体组件1的挤压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挤压装置转动以挤压食材。

在该实施例中,可利用两个驱动轴实现粉碎装置10和挤压装置的分开驱动,从而能够使食材的粉碎和挤压出汁分开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机座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食物处理机的零部件,比如驱动装置供电,其至少包括可以插接至市电的电源插头,从而在具体使用时可直接利用电源插头与市电连接,以为该食物处理机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包括原汁机和榨汁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桶体组件1和食物处理机,食材进入到粉碎桶12内后由粉碎装置10与粉碎桶12的侧壁配合以将食材粉碎,粉碎后的食材在粉碎装置10的作用下从连通口16进入到挤压桶14内,然后由挤压装置挤压,以使食材的汁渣分离。该技术方案将食材的粉碎过程和挤汁排渣过程分开进行,而在粉碎过程中,由于不需要挤汁排渣,因此,粉碎桶12内不用设置滤网以及旋转刷等部件,从而使得食物处理机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同时,由于取消了滤网,因而能够降低用户的清洗难度,减少产品的零部件数量,此外,由于本申请中,食材的粉碎和挤压在两个桶体内进行,优选地,可将粉碎桶12竖向设置,从而可实现食材的竖向粉碎,进而能够将食材充分粉碎,同时,可将挤压桶14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粉碎桶12的一侧,以实现食材的卧式挤压出汁,从而即能够结合立式机粉碎效果好的优点,又能够结合卧式机挤压充分的优点,进而即能够使食材被充分粉碎,又能够被充分挤压,进而能够提高出汁率。而将挤压桶14的一端能够拆卸地安装至粉碎桶12,使得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能够拆卸,因而一方面,可在榨汁完成后,将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拆卸下来进行分开清洗,从而能够降低产品的清洗难度,同时,还能够清洗到粉碎桶12的底部和挤压桶14的前端等不易清洗的部位,进而能够确保产品的清洗效果,以确保产品的干净卫生,另一方面,可将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拆卸下来进行分开运输及收纳,因而能够减少运输及收纳所需的空间,进而能够降低运输及收纳成本,此外,粉碎桶12和挤压桶14能够拆卸连接,还可对粉碎桶12或挤压桶14进行单独更换,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延长整机报废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能够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