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0706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属于厨房均热锅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可电饭煲或压力锅内胆的材质一般为铝合金或铝合金/不锈钢复合板,它们主要是通过在内层铝表面喷涂PTFE(特氟龙)等不沾涂料来实现其表面在炊煮过程中的不沾效果。但这些不沾涂层耐磨性能较差,比较容易脱落,被人体吸收后,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安全隐患。因而有台湾的大同电器、深圳的润唐电器等公司开发了电热盘加热的健康无涂层内胆锅,通过对锅体温度进行控制达到一定的物理不沾效果。由于内锅加热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无涂层锅具底部受热比较集中时,锅底的物理不沾效果较差,米饭易粘在锅底且该处的糊状物也较难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克服现有技术不沾涂层耐磨性能较差,存在安全隐患及现有物理加热结构受热比较集中不沾效果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包括形状相同、容积不同的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套设在所述外锅内,所述内锅的顶端与所述外锅的顶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锅和外锅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吸液芯;所述真空腔下部填充有受热可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液体相变工质,所述吸液芯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腔的真空度为10-3~10-1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所述吸液芯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可以尽可能的增加空腔的体积,保证工质在受热汽化后,在中空腔内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可以使其在腔内上下部位进行更快的热量传导速率,从而保证内层锅体内表面具有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吸液芯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1~10mm。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吸液芯为两条以上多孔泡沫金属条,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与所述内锅和外锅形状适配且其两侧连接所述内锅外侧和所述外锅内侧,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之间为所述真空腔。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两条以上多孔泡沫金属条沿着所述真空腔的环形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真空腔的高度方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吸液芯为多孔泡沫金属层,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设置在内锅外侧或者外锅内侧。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的平均孔径为0.1~8mm,孔隙率为65%~95%,厚度为1~5mm。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孔隙率为75%~95%。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真空腔的宽度范围为1.5mm~4mm。上述方案中所述宽度为所述锅体内锅的外壁面和所述外锅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宽度。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距离为2mm~3mm;所述内锅和外锅的厚度为0.5mm~1.5mm。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为多孔泡沫铜条、多孔泡沫铝条或多孔泡沫镍条;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为多孔泡沫铜层、多孔泡沫铝层或多孔泡沫镍层。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进一步,所述外锅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真空腔的空心管。

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中,所述液体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该材质可以较好的实现相变热传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锅,2、内锅,3、空心管,4、锅体顶部焊接端,5、液体相变工质,6、吸液芯,7、真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包括形状相同、容积不同的内锅2和外锅1,所述内锅2套设在所述外锅1内,所述内锅2的顶端与所述外锅1的顶端密封固定连接即可以是内锅2顶端和外锅1顶端焊接形成的锅体顶部焊接端4,所述内锅2和外锅1之间形成真空腔7;所述真空腔7内设有吸液芯6;所述真空腔7下部填充有液体相变工质5,所述吸液芯6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5的液面,该方案中具体地,所述液体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上述方案中所述真空腔7的真空度为10-3~10-1P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吸液芯5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5的液面,可以尽可能的增加空腔的体积,保证工质在受热汽化后,在真空腔内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可以使其在真空腔内上下部位进行更快的热量传导速率,从而保证内层锅体内表面具有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吸液芯6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5的液面1~10mm。更优选地,所述吸液芯6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5的液面3~10mm。通过控制吸液芯6和液态相变工质5的相对位置,保证吸液芯6底部的位置高于液体相变工质5的液面,不仅可以为真空腔内部提供更大的空腔体积,提高气态工质的移动空间,减少液态相变工质的量,还可以缩短液态相变工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液态→气态→液态”的循环路程,因而可加快热量在锅体内部的传导速率,更快的实现其均热效果,并使内层锅体不同位置在整个加热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且内层锅各处的温度差可满足±4℃以内,使得锅内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吸液芯6为两条以上多孔泡沫金属条,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与所述内锅2和外锅1形状适配且其两侧连接所述内锅2外侧和所述外锅1内侧,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之间为所述真空腔。上述方案中优选地,两条以上多孔泡沫金属条沿着所述真空腔的环形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真空腔的高度方向布置。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条为多孔泡沫铜条、多孔泡沫铝条或多孔泡沫镍条;

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吸液芯6为多孔泡沫金属层,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设置在内锅2外侧或者外锅1内侧。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为多孔泡沫铜层、多孔泡沫铝层或多孔泡沫镍层。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的平均孔径为0.1~8mm,孔隙率为65%~95%,厚度为1~5mm。上述方案优选地,所述孔隙率为75%~9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真空腔7的宽度范围为1.5mm~4mm。上述方案中所述宽度为所述锅体内锅2的外壁面和所述外锅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宽度。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距离为2mm~3mm;所述内锅和外锅的厚度为0.5mm~1.5mm。为了方便实现真空腔内具有良好的真空度,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外锅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真空腔的空心管,具体地所述空心管可以是金属空心管,也可以是其它耐高温材质的空心管,且该空心管与所述外锅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