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130阅读:3633来源:国知局
坐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坐垫。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舒适性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为了提高人们坐在椅子或沙发上时的舒适性,坐垫应运而生。坐垫,不仅能让坐椅长期处于干净状态,对于坐在坐垫上的人也有保暖和舒适的效果。所述坐垫一般和靠垫配套,是房间内、车厢内不可缺少的织物制品,它使用舒适并具有其它物品不可替代的装饰作用。坐垫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椅子的形状或个人的喜好设定。坐垫的饰面织物选材广泛,如一般的棉布、绒布、锦缎、尼龙或麻布等均可。也可选用素色布面,从其它织物上剪下自己喜爱的图案或者有趣的图案形象等缝于其上,自己动手,其乐融融,既经济,装饰性又很强。内芯可用海绵、pp棉、泡沫塑料、棉花或碎布等充填。

但是,目前的家居棉织物坐垫大多采用缝纫机将坐垫套缝好,再装入填芯。这样的坐垫工序较复杂,且使用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易出现变形。因此,如何保持坐垫结构的稳定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垫,用以解决现有的坐垫的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坐垫,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第四侧部和中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部与所述第四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部和所述第四侧部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且所述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与第四侧部围绕所述中部设置;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包括由色纱与三维织物组织结构形成的蜂窝孔,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蜂窝孔内;所述第三侧部和所述第四侧部均包括由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结构制成的多个第一空心方块;所述中部包括由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形成的一个第二空心方块;所述第一空心方块和所述第二空心方块内均填充有填充材料;所述坐垫是由所述色纱、所述三维织物组织结构、所述双层组织结构在有梭织机上联合使用,并填充所述填充材料一体成型形成。

优选的,所述坐垫呈方形,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方形的一对对边对应,所述第三侧部、所述第四侧部与所述方形的另一对对边对应。

优选的,所述填充材料为棉型丙纶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由凸起部和凹陷部交替排列形成,且所述凸起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凹陷部的宽度。

优选的,每一所述凸起部与其紧邻的一所述凹陷部形成一个蜂窝孔单元,每一所述蜂窝孔单元包括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第一孔以及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孔、第三孔,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相等,所述第三孔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小于所述第二孔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均包括八个蜂窝孔单元,且所述第三侧部与所述第四侧部分别对应二个蜂窝孔单元,所述中部对应四个蜂窝孔单元。

优选的,所述多个第一空心方块为三个第一空心方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心方块中的填充材料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空心方块中所述填充材料的填充高度。

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上机经密为400-420根/10cm,上机纬密为300-450根/10cm。

优选的,所述坐垫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纯棉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垫,通过采用三维织物组织结构在坐垫的相对两侧形成蜂窝孔,并在坐垫的其他位置采用双层组织形成空心袋,且于蜂窝孔和空心袋中均进行填充,所述坐垫形成有蜂窝孔的相对两侧和所述坐垫的其他部位通过纱线与组织的变化自然连接在一起,所述坐垫一体成型形成,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所述坐垫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坐垫在具有舒适、保暖透气、耐用特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厚实的手感和自然绗缝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垫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坐垫,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坐垫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坐垫包括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第三侧部13、第四侧部14和中部15,其中,所述第一侧部11与所述第二侧部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部13与所述第四侧部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部13和所述第四侧部1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且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所述第三侧部13与所述第四侧部14围绕所述中部15设置。即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所述第三侧部13、所述第四侧部14相互连接,形成所述坐垫的外周,所述中部15位于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所述第三侧部13、所述第四侧部14环绕而成的区域内,且所述中部15与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所述第三侧部13、所述第四侧部14连接,从而形成一完整的坐垫结构。具体来说,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坐垫的所述中部15与所述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第三侧部13和第四侧部14通过纱线与组织变化自然连接在一起,从而在各部分之间形成自然绗缝的效果。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均包括由色纱与三维织物组织结构形成的蜂窝孔,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蜂窝孔内;所述第三侧部13和所述第四侧部14均包括由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制成的多个第一空心方块;所述中部15包括由表里换层的双层组织结构形成的一个第二空心方块;所述第一空心方块和所述第二空心方块内均填充有填充材料。通过在所述蜂窝孔、所述多个第一空心方块和所述第二空心方块中均填充有填充材料,有效增加了所述坐垫的舒适性、保暖性和弹性。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坐垫是由所述色纱、所述三维织物组织结构、所述双层组织结构在有梭织机上联合使用,并填充所述填充材料一体成型形成。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所述坐垫结构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对所述坐垫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但是,考虑到现有的椅子、沙发的形状均为方形,优选的,所述坐垫呈方形,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第二侧部12与所述方形的一对对边对应,所述第三侧部13、所述第四侧部14与所述方形的另一对对边对应。这样一来,所述坐垫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椅子、沙发等座椅表面的干净,而且使得人们坐着时,更加舒适。

为了增加舒适感,优选的,所述填充材料为棉型丙纶纤维。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自然绗缝效果,优选的,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坐垫的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均由凸起部22和凹陷部21交替排列形成,且所述凸起部22的宽度大于所述凹陷部21的宽度。如此一来,由所述凸起部22形成的宽横条与所述凹陷部21形成的窄横条交替排列,形成了自然绗缝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坐垫结构的稳定性。

更优选的,如图2所示,每一所述凸起部22与其紧邻的一所述凹陷部21形成一个蜂窝孔单元,每一所述蜂窝孔单元包括与所述凹陷部21对应的第一孔23以及与所述凸起部22对应的第二孔24、第三孔25,为了凸显表面效果,所述第一孔23和所述第二孔24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相等,所述第三孔25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小于所述第二孔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其中,所述第一孔23、第二孔24与第三孔25中填充的填充材料的具体含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具体实施方式优选所述第三孔25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是所述第一孔23或第二孔24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量的30%~70%。更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坐垫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侧部11和所述第二侧部12均包括八个蜂窝孔单元,且所述第三侧部13与所述第四侧部14分别对应二个蜂窝孔单元,所述中部15对应四个蜂窝孔单元。

为了在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持所述坐垫的舒适、柔软性,优选的,所述多个第一空心方块为三个第一空心方块。为了增加舒适性、保暖性和弹性,更优选的,所述第二空心方块中的填充材料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空心方块中所述填充材料的填充高度。这样一来,还可以在所述第三侧部13、所述第四侧部14与所述中部15之间形成自然绗缝的效果。具体来说,所述第二空心方块中填充材料的填充高度比所述第一空心方块中所述填充材料的填充高度高0.5cm-1cm。

由于所述坐垫的各不同部位层数不一,为了保证色格大小一致,在织造过程中进行变纬密操作优选的,优选的,所述坐垫的上机经密为400-420根/10cm,上机纬密为300-450根/10cm。

为了提高舒适感,优选的,所述坐垫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纯棉纱。更优选的,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均为32S/2棉股线。

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坐垫在制造过程中,所述坐垫是在有梭织机上利用色纱、三维织物组织结构与双层组织结构联合使用,并填充材料形成一体成型色织产品。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所述坐垫,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坐垫的结构稳定性。经、纬纱为均采用32S/2染色棉线。由所述色纱、所述三维织物组织、所述双层组织结构构成的联合组织的经纱循环数为18,纬纱循环经纱数为240,填充材料为棉型丙纶纤维。经纱色纱排列蓝360黄300紫300黄300蓝360,纬纱色纱排列蓝240黄240紫240蓝240。所述坐垫的所述第一侧部11、第二侧部12的八次所述凸起部22与所述凹陷部21交替循环的相应的颜色变化:蓝色、蓝色、蓝黄混色、蓝黄混色、蓝紫混色、蓝紫混色、蓝色、蓝色。所述坐垫的所述第三侧部13、所述第四侧部14中的三个所述第一空心方块分别显示黄蓝混色、紫蓝混色、黄蓝混色。所述坐垫的所述中部15中的所述第二空心方块显示的颜色包括黄紫混色、紫色、黄紫混色、黄色、紫黄混色、黄色六个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垫,通过采用三维织物组织结构在坐垫的相对两侧形成蜂窝孔,并在坐垫的其他位置采用双层组织形成空心袋,且于蜂窝孔和空心袋中均进行填充,所述坐垫形成有蜂窝孔的相对两侧和所述坐垫的其他部位通过纱线与组织的变化自然连接在一起,所述坐垫一体成型形成,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所述坐垫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坐垫在具有舒适、保暖透气、耐用特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厚实的手感和自然绗缝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