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930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智能家居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社区,特别涉及智能家居系统。



背景技术:

窗帘的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同时它又是家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现代窗帘,既可以减光、遮光,以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需求;又可以防火、防风、除尘、保暖、消声、隔热、防辐射、防紫外线等,改善居室气候与环境。

现代窗帘一般采用电动窗帘以提高生活品质,而现代窗帘一般设置两层,一层用于减光,另一侧用于遮光;通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把两层窗帘均拉住,以避免早上光线过亮而影响睡眠质量;由于遮光窗帘的设置,无法获知外面的光线强度有多强,而此时眼睛始终保持处于较暗的环境中,若瞬间打开两层窗帘会造成眼睛的不适应,甚至对眼睛造成损伤,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室内光照强度与室外光照强度的情况以对遮光窗帘、减光窗帘进行智能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用于驱动遮光窗帘的第一驱动电机与用于驱动减光窗帘的第二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于窗外且用于检测外界光照强度以输出外界光照信号的第一光线检测装置、设置于室内且用于检测室内光照强度以输出室内光照信号的第二光线检测装置、耦接于第一光线检测装置与第二光线检测装置以接收外界光照信号与室内光照信号并将两者进行相减运算以输出运算信号的运算装置、预设有基准值信号且耦接于运算装置以接收运算信号并将运算信号与基准值信号相互比较以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以及耦接于比较装置且响应于比较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的启闭控制装置;当运算信号大于基准值信号,则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启动;反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同时工作。

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一光线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外界光照强度与第二光线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室内光照强度进行相减,此运算过程同运算装置实现,从而获得室内与室外的光线强度之差,并与基准值信号进行比较,若外界光线强度与室内光线强度相差明显,则通过控制装置仅仅只驱动第一驱动电机以使得将遮光窗帘打开同时保持减光窗帘继续关闭以避免强光照射而给眼睛造成不适应;若相差不大,说明外界为阴天或光线并不强烈,不会对眼睛造成影响,则直接通过控制装置将两层窗帘均打开,实现智能化控制以提高住户生活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耦接于控制装置且受控于控制装置的延时启动装置;当运算信号大于基准值信号,延时启动装置受控于控制装置以启动并延时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启动。

采用上述方案,先将遮光窗帘打开以避免强光直射而对眼睛造成不适;同时启动延时装置以进行延时,等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穿透减光窗帘的光线后,在通过延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启动以将所有窗帘打开,使得眼睛能够慢慢的适应不同的光线。

作为优选,所述延时启动装置包括受控于控制装置以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单元以及耦接于延时单元并响应于延时信号以驱动第二驱动电机启动的驱动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延时单元对延时的时间进行设置,而驱动单元则根据所设定的延时时间来响应驱动第二驱动电机,分开设置使得电路设计更加合理,如果出现损坏,则只需要更换其中一部分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延时单元为555延时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555延时电路结构简单,且容易实施,能够更加合理的完成延时的功能,同时调节延时的时间更加的便捷,有利于后期维护以及调试。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耦接于延时单元且响应于延时单元以实现通断的开关元件以及受控于开关元件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启闭的执行元件。

采用上述方案,开关元件与执行元件两者相互配合对第二驱动电机进行控制,即开关元件对延时单元所输出的延时信号进行判断,而执行元件则响应于开关元件来实现对第二驱动电机的控制,整体的电路设计合理且容易实施。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元件为三极管,所述执行元件为继电器,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且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继电器的线圈后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的供电回路。

采用上述方案,三极管与继电器的成本低廉,容易实施,且便于后期的维护以及更换,同时信号传递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上反并联有续流二极管。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继电器的线圈上残余的电流能够通过续流二极管进行消耗,避免残余电流处于继电器的线圈内消耗而造成继电器使用寿命下降的情况出现。

作为优选,所述运算装置为运算放大器。

采用上述方案,运算放大器能够有效的完成将第一光线检测装置与第二光线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外界光照信号与室内光照信号进行运算,以得到两者的差值后并输出一个对应的模拟信号,方便后续比较装置进行比较判断,提高整体方案的可操作性。

作为优选,所述比较装置为比较器,且所述比较器上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信号的调节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调节单元能够对基准值信号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住户的需求,若需要改变原本的设置,则进行适应性的调节即可完成,简单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单元为滑动变阻器。

采用上述方案,对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进行调节,调节的方式简单且可靠,使得整体的方案更加的简单便于后后期的维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若外界光线强度与室内光线强度相差明显,则仅仅驱动第一驱动电机以使得将遮光窗帘打开同时保持减光窗帘继续关闭以避免强光照射而给眼睛造成不适应,提高住户生活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遮光窗帘与减光窗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遮光窗帘与减光窗帘的手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为第二光线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第一光线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遮光窗帘;2、减光窗帘;3、第一驱动电机;4、第二驱动电机;5、第一光线检测装置;6、第二光线检测装置;7、运算装置;8、比较装置;9、控制装置;10、延时启动装置;11、延时单元;12、驱动单元;13、调节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如图1至2所示,包括用于驱动遮光窗帘1的第一驱动电机3与用于驱动减光窗帘2的第二驱动电机4,同时第一驱动电机3上连接有开关K1以将其接入供电回路,第二驱动电机4上连接有开关K2以将其接入供电回路,即通过手动启闭开关K1与开关K2的方式也能够实现对第一驱动电机3与第二驱动电机4的驱动。

如图3至5所示,智能家居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窗外且用于检测外界光照强度以输出外界光照信号的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设置于室内且用于检测室内光照强度以输出室内光照信号的第二光线检测装置6、耦接于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与第二光线检测装置6以接收外界光照信号与室内光照信号并将两者进行相减运算以输出运算信号的运算装置7、预设有基准值信号且耦接于运算装置7以接收运算信号并将运算信号与基准值信号相互比较以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8以及耦接于比较装置8且响应于比较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与第二驱动电机4的启闭控制装置9;当运算信号大于基准值信号,则控制装置9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启动;反之,控制装置9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与第二驱动电机4同时工作。

如图5所示,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包括光敏电阻RG1以及分压电阻R12,而光敏电阻RG1与分压电阻R12相互串联且两者的连接节点处以输出外界光照信号,即当室外的光照强度变强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减小,此时外界光照信号增大;反之,光敏电阻RG1的阻值增大,此时外界光照信号减小。

第二光线检测装置6包括光敏电阻RG2以及分压电阻R22,而光敏电阻RG2与分压电阻R22相互串联且两者的连接节点处以输出室内光照信号,即当室内的光照强度变强时,光敏电阻RG2的阻值减小,此时室内光照信号增大;反之,光敏电阻RG2的阻值增大,此时室内光照信号减小。

运算装置7优选为运算放大器,型号为CA3130。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于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而反相端连接于第二光线检测装置6;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比较装置8。

比较装置8优选为LM393A型号的比较器,比较装置8的同相端与运算装置7连接以接收运算信号,反相端连接有预设的基准值信号,基准值信号通过电阻R21与电阻R22设置,将运算信号与基准值信号相互比较,并输出比较信号,当运算信号大于基准值信号,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当运算信号小于基准值信号,输出低电平的比较信号。且比较器上还耦接有用于调节基准值信号的调节单元13。调节单元13为滑动变阻器却将电阻R21定义为滑动变阻器。

控制装置9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1、PNP型的三极管Q2、继电器KM1与继电器KM2,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于比较装置8的输出端,且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继电器KM1的线圈,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1的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3的供电回路以控制其启闭;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比较装置8的输出端,且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继电器KM2的线圈,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2同时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3的供电回路与第二驱动电机4的供电回路以同时控制两者的启闭。

具体工作状态如下:

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检测外界光照强度并将对应的外界光照信号传输至运算装置7中,同时第二光线检测装置6检测室内光照强度并将对应的室内光照信号传输至运算装置7中,通过运算装置7得出两者的差值即室内光线强度与室外光线强度的差距,并通过比较装置8与基准值信号相互比较;若大于基准值信号,则比较装置8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使得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合并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启动,将遮光窗帘1打开,而减光窗帘2保持关闭,避免光线太强而刺眼;同时三极管Q2不导通,以使得继电器KM2失电;若小于基准值信号,则比较装置8输出低电平的比较信号,使得三极管Q1不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失电,而同时三极管Q2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2的线圈得电,进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闭合以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与第二驱动电机4工作,即同时打开遮光窗帘1以及减光窗帘2,说明此时室内与室外的光线强度差别不大,不会对眼睛造成影响。

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智能家居系统还包括耦接于控制装置9且受控于控制装置9的延时启动装置10;当运算信号大于基准值信号,延时启动装置10受控于控制装置9以启动并延时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启动。

延时启动装置10包括受控于控制装置9以输出延时信号的延时单元11以及耦接于延时单元11并响应于延时信号以驱动第二驱动电机4启动的驱动单元12。

延时单元11为555延时电路。延时单元11的受控端耦接于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555延时电路的受控端为电源端,故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连接于电源与555芯片之间,当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闭合时,则提供555延时电路电能,当接通电源后,由于电容C1进行充电,即存在电流以及电位差,从而保证555芯片的第二脚与第六脚处于高电平,此时555芯片的第三脚输出低电平,随着电容Cl充电直至充电完成,由于电容充满电后即不再充电,故不存在电流与电位,通过电容C1将直流电源进行阻隔,使得555芯片的第二脚与第六脚的电位变成低电平,输出端输出的电信号发生翻转,即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下去。二极管VD是为电源断电后电容C放电而设置的。

驱动单元12包括耦接于延时单元11且响应于延时单元11以实现通断的开关元件以及受控于开关元件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启闭的执行元件。开关元件为NPN型的三极管Q3,执行元件为继电器KM3,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于延时单元11的输出端,且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于继电器KM3的线圈后连接电源,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4的供电回路。继电器KM3的线圈上反并联有续流二极管D3。

具体工作状态如下:

第一光线检测装置5检测外界光照强度并将对应的外界光照信号传输至运算装置7中,同时第二光线检测装置6检测室内光照强度并将对应的室内光照信号传输至运算装置7中,通过运算装置7得出两者的差值即室内光线强度与室外光线强度的差距,并通过比较装置8与基准值信号相互比较;若大于基准值信号,则比较装置8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使得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合并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启动,将遮光窗帘1打开,而减光窗帘2保持关闭,避免光线太强而刺眼,此时延时单元11启动以延时一段时间之后输出高电平的延时信号至三极管Q3,三极管Q3导通,使得继电器KM3的线圈的得电,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闭合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启动,即控制减光窗帘2打开,即通过先打开遮光窗帘1以使得眼睛适应一定的光线强度在打开减光窗帘2;同时三极管Q2不导通,以使得继电器KM2失电;若小于基准值信号,则比较装置8输出低电平的比较信号,使得三极管Q1不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失电,而同时三极管Q2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2的线圈得电,进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闭合以同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与第二驱动电机4工作,即同时打开遮光窗帘1以及减光窗帘2,说明此时室内与室外的光线强度差别不大,不会对眼睛造成影响。若不需要使用上述功能,可以通过开关K3关闭,并直接通过开关K1驱动第一驱动电机3来控制遮光窗帘1以及开关K2驱动第二驱动电机4来控制减光窗帘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