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隐蔽排水结构的纱窗一体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窗户是人们日常生活或者办公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家装;传统的窗户主要是玻璃窗体,而此款窗是窗纱一体的,包括玻璃窗体和纱窗两部分,其功能在防蚊虫的基础上还能一定程度的阻碍人为破坏,即可开启也可拆卸,在窗体本身自带,而非后加,不增加窗体厚度,不在框外打孔,耐用,易于维修,目前,为了防止雨水在窗沿处堆积,人类在窗户下沿,即玻璃或者是窗纱的下方开设有横向的排水孔;但是通过实践发现,这类的排水孔处于明处,即肉眼可见的地方,因此是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在孔内会发生灰尘的堆积,或者是当室外的风比较大时,风会通过横向的透气孔进入室内,当风中夹杂有沙土时,则会导致室内沉积大量的沙土,当室外发生暴雨时,窗沿上溅起的水珠也会通过横向通孔进入室内,因此,设计开发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基于隐蔽排水结构的纱窗一体窗显得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隐蔽排水结构的纱窗一体窗,该基于隐蔽排水结构的纱窗一体窗通过结构改进,使得排水孔位于暗处,这样在实现排水的同时,能够防止室外的风、水倒灌进室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隐蔽排水结构的纱窗一体窗,包括框扇组合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框扇组合件上的玻璃和窗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框扇组合件包括中梃铝(1)、木中梃(5)、木扇(6)、金刚网框(13)、铝合金框(14)、木框(19);所述中梃铝(1)通过铝木连接件(3)与木中梃(5)连接;所述金刚网框(13)与木扇(6)连接;所述铝合金框(14)与木框(19)连接;其中:
所述中梃铝(1)与玻璃的连接部呈“C”字型;该“C”字型连接部的上端通过胶条与玻璃紧密贴合;该“C”字型连接部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排水孔(2);
所述金刚网框(13)包括上空腔、下空腔、以及与下空腔连接为一体的连接爪(12);所述连接爪(12)与木扇(6)搭接;所述上空腔的底面为下空腔的上表面;所述上空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二排水孔(10);所述下空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三排水孔(11);所述连接爪(12)包括一个空腔部;在所述空腔部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排水孔(15);在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五排水孔(16);
所述铝合金框(14)包括第一空腔和位于第一空腔下方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五排水孔(16)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的下表面为第二空腔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表面开设有第六排水孔(17),在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七排水孔(18)。
进一步:所述铝木连接件(3)的轴截面为“[”型;所述中梃铝(1)通过螺钉与中梃(5)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铝合金框(14)通过尼龙件与木框(19)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玻璃上有水时,水珠顺着玻璃自上而下滑至中梃铝时,部分水珠会从中梃铝与玻璃之间的缝隙进入中梃铝与玻璃的连接部位;由于第一排水孔的存在,这样使得进入的水珠能够及时的排出;同时,由于上述第一排水孔位于“C”字型连接部的下端,这样使得第一排水孔为自上而下的导通孔;这种结构的排水孔一方面使得排水更加彻底,另外一方面也防止室外的水珠或者是风倒灌进室内;同理,当水珠进入金刚网框后,则水珠能够顺着金刚网框上的第二排水孔、第三排水孔及时导出;当水珠进入金刚网框和木扇之间的连接缝隙时,则可以通过第四排水孔、第五排水孔及时排出,当水珠进入铝合金框时,则水珠能够及时通过第六排水孔、第七排水孔及时排出。上述每个排水孔均为自上而下的通孔,这样一方面实现排水的功能,另外一方面防止水和风的倒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
其中:1、中梃铝;2、第一排水孔;3、铝木连接件;4、玻璃压块;5、木中梃;6、木扇;7、胶条;8、铝合金扇;9、金刚网扇;10、第二排水孔;11、第三排水孔;12、连接爪;13、金刚网框;14、铝合金框;15、第四排水孔;16、第五排水孔;17、第六排水孔;18、第七排水孔;19、木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隐蔽排水结构的纱窗一体窗,包括:框扇组合件、以及安装于所述框扇组合件上的玻璃和窗纱;所述铝合金框扇组合件包括中梃铝1、木中梃5、木扇6、金刚网框13、铝合金框14、木框19;所述中梃铝1通过铝木连接件3与木中梃5连接;所述金刚网框13与木扇6搭接;所述铝合金框14与木框19连接;木中梃5通过玻璃压块4对玻璃进行紧固;木中梃5、木扇6以及中梃铝1三者之间设置有挡块或者是木块;挡块与木扇6之间夹设有胶条7;木扇6、铝合金框14以及木框19三者之间设置有挡块或者是木块;其中:
所述中梃铝1与玻璃的连接部呈“C”字型;该“C”字型连接部的上端通过胶条与玻璃紧密贴合;该“C”字型连接部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排水孔2;即第一排水孔2位于“C”字型连接部的下横梁上;当玻璃上有水时,水珠顺着玻璃自上而下滑至中梃铝时,部分水珠会从中梃铝与玻璃之间的缝隙进入中梃铝与玻璃的连接部位;由于第一排水孔的存在,这样使得进入的水珠能够及时的排出;同时,由于上述第一排水孔位于“C”字型连接部的下端,这样使得第一排水孔为自上而下的导通孔;这种结构的排水孔一方面使得排水更加彻底,另外一方面也防止室外的水珠或者是风倒灌进室内;
所述金刚网框13包括上空腔、下空腔、以及与下空腔连接为一体的连接爪12;金刚网框9位于上述上空腔内;所述连接爪12与木扇6搭接;所述上空腔的底面为下空腔的上表面;所述上空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二排水孔10;所述下空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三排水孔11;所述连接爪12包括一个空腔部;如图所述,该空腔部呈“T”字型,在所述空腔部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排水孔15;在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五排水孔16;当水珠进入金刚网框后,则水珠能够顺着金刚网框上的第二排水孔、第三排水孔及时导出;当水珠进入金刚网框和木扇之间的连接缝隙时,则可以通过第四排水孔、第五排水孔及时排出;
所述铝合金框14包括第一空腔和位于第一空腔下方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五排水孔16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的下表面为第二空腔的上表面;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表面开设有第六排水孔17,在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七排水孔18。当水珠进入铝合金框时,则水珠能够及时通过第六排水孔、第七排水孔及时排出。
为了保证中梃铝1与木中梃5的稳固连接;所述铝木连接件3的轴截面为“[”型;所述中梃铝1通过螺钉与木中梃5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铝合金框14与木框19的稳固连接;所述铝合金框14通过尼龙件与木框19固定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