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装置和饮料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429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液体冷却装置和饮料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体冷却装置和具备液体冷却装置的饮料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who(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和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共同制作了“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用干粉奶指导意见”。

根据该指导意见,报告了婴儿用干粉奶即婴儿用奶粉与感染阪崎肠杆菌等所致的婴儿的严重疾病或死亡的关联性。

作为防止上述感染的对策,报告了必须按70℃以上的温度使用沸腾后的水来冲调喂给婴儿的干粉奶。作为具体的冲调方法,在指导意见中记载有以下的方法。

(1)对冲调干粉奶(奶粉)的场所的表面进行清扫、消毒。

(2)使用肥皂和清洁的水洗手指,使用清洁的布或一次性餐巾擦掉水分。

(3)使足够量的安全的水沸腾。

(4)小心烫伤,将冷却到70℃以上的适量的沸腾后的水注入清洁且已经灭菌的杯子或奶瓶。

(5)准确地计量出所显示的量的干粉奶后将其加入。

(6)通过置于自来水的水流下或者静置于装有冷水或冰水的容器而在短时间内冷却到适于喂奶的温度。

(7)用清洁的布或一次性布擦拭喂奶用杯子或奶瓶的外侧,显示出干粉奶的种类、婴儿的姓名或识别编号、冲调的日期和时刻、或者进行了冲调的人员的姓名等必要的信息。

(8)由于在冲调中使用温度非常高的热水,所以为了不使婴儿的口腔被烫伤,在喂奶前确认喂奶温度是必需的。

(9)将冲调后2小时以内没有消耗掉的干粉奶全部废弃。

在此,喂给婴儿的奶的温度是指考虑到母乳的温度和体温等,作为人体皮肤温度的40℃左右为合适温度。因此,为了冲调干粉奶并将其作为喂给婴儿的奶,需要在使用70℃以上的沸腾过一次后的液体进行冲调后将奶冷却到40℃左右。

作为用于冲调婴儿用奶的现有的装置和方法,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冲调瓶加热装置100是用于产生冲调用热水的装置,如图16的(a)和图16的(b)所示,具备壳体101和在壳体101内载置冲调瓶120的加热板102。加热板102被设置在壳体101内的冷却风扇103支撑,被作为壳体的内壁的耐热罩101a包围。在加热板102和耐热罩101a之间形成有空气通路110。在加热板102上载置冲调瓶120,当冲调瓶120被加热板102加热时,从冲调瓶120内的水生成沸腾的水。使冷却风扇103旋转,利用从空气导入口104流入的空气来冷却冲调瓶120。

而且,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冲调装置中,利用一定量的温水来调制混合了混合物的总量所需的量的配方奶的浓缩物。然后,构成为为了达到混合物的最终体积而对该浓缩物加入温度低的液体,从而调整合适温度的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10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5245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现有的饮料生成装置中的液体的冷却机构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专利文献1公开的冲调瓶加热装置100通过壳体101内的冷却风扇103的旋转使从空气导入口104流入的空气经过空气通路110来冷却冲调瓶120的外壁。因此,冲调瓶120内部的热水的散热路径仅向冲调瓶120的外壁传热,冷却需要时间。另外,冲调瓶加热装置100的目的在于将沸腾后的热水冷却到55℃,这与将按70℃以上冲调后的奶冷却到正好适于饮用的40℃是不相称的。

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的冲调瓶加热装置100利用空气来冷却冲调瓶120的外壁,因此隔着外壁间接地对水冷却。因此,冲调瓶120自身的导热性差,所以难以进行有效的冷却。

而且,专利文献2公开的冲调装置虽然能自动进行从奶的制作到冷却为止的一连串作业,但是需要稀释浓缩物。因此,为了将奶冷却,需要用于使温水和冷却水混合的搅拌、混合工序。但是,为了防止干粉奶的溶解残留物,需要使用大量的高温水来制作浓缩物。因此,为了将冲调后的奶调整为一定温度且一定量,需要使用常温以下的冷却水。因此,需要在冲调装置内必须预先具备冷却装置。为了通过冷却装置将冷却水的水温降低而保持为恒定,从电源接通到能开始冲调为止需要的时间长。另外,需要具备冷却装置或冷却水的杀菌装置等等,从成本的观点出发也存在问题。而且,作为冲调方法,在追加混入冷却水等方面与“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用干粉奶指导意见”的安全的冲调方法不同。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冲调装置中,为了将奶冷却,需要用于使温水和冷却水混合的搅拌、混合工序,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冷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有效地冷却液体的液体冷却装置和具备该液体冷却装置的饮料生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液体冷却装置具备:液体收纳容器,其具有开放部;容器设置部,其设置该液体收纳容器;通风路径;以及气流发生部。通风路径位于开放部的正上方,其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开放部的周缘延伸。气流发生部在通风路径内产生沿着该通风路径的气流。并且,在通风路径的下表面设有与开放部连通的孔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能有效地冷却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冷却装置和具备液体冷却装置的奶粉冲调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2的(b)是侧视截面图,图2的(c)是俯视图。

图3的(a)是表示液体冷却装置的冲调用瓶的搅拌件处于停止的状态下的冲调用瓶内部的液面状态的截面图,图3的(b)是表示搅拌件处于旋转动作的状态下的冲调用瓶内部的液面状态的截面图。

图4的(a)是表示液体冷却装置的冲调用瓶的搅拌件处于旋转动作的状态下的冲调用瓶内部的散热和消泡的样子的图,是表示搅拌件的旋转方向与在冲调用瓶内产生的气流的方向相对且混合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的(b)是表示搅拌件的旋转方向和在冲调用瓶内产生的气流的方向是相同方向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6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体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中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图7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体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7的(b)是俯视图。

图8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液体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图8的(b)是为了说明引导部而示意性地表示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体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的截面图。

图14的(a)和图14的(b)是表示现有的饮料生成装置的构成和冷却机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基于图1~图4如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说明将作为混合抽取用原料的婴儿用奶粉和加热后的液体自动混合而生成作为饮料的奶的奶粉冲调装置(饮料生成装置)和奶粉冲调装置所具备的液体冷却装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饮料生成装置,举例说明奶粉冲调装置,但本发明的饮料生成装置不限于此。例如能应用于作为饮料生成装置的咖啡机,上述咖啡机将加热后的液体注入到作为混合抽取用原料的咖啡豆粉而自动生成作为混合物的咖啡。除此以外,能应用于作为饮料生成装置的冲茶机,上述冲茶机将加热后的液体注入到作为混合抽取用原料的茶叶后自动生成作为混合物的日本茶或红茶。并且,本发明的液体冷却装置能应用于咖啡机或冲茶机的将咖啡或日本茶和红茶冷却的冷却部。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冷却装置能降低灰尘等异物的混入并且快速进行液体的冷却,例如能应用于其它饮料的冷却或食品制造工序或化学过程中的冷却等。

(奶粉冲调装置1a的构成)

首先,基于图1说明奶粉冲调装置(饮料生成装置)1a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奶粉冲调装置1a具备:作为壳体的装置主体2、储存液体l的容器3以及作为混合物调制部的冲调用瓶4。

容器3配置于装置主体2的上部并且相对于装置主体2能装拆。在容器3中储存用于在冲调中使用的液体l。作为液体l,例如除了自来水以外,还可举出婴儿用饮用水、纯净水或天然水等适合婴儿饮用的水。另外,在容器3的下部设有供水阀3a。供水阀3a当从装置主体2拆下了容器3时关闭。因此,能将容器3从装置主体2拆下而从自来水管供水并且能在供水后搬运。之后,当将容器3设置于装置主体2时,供水阀3a打开,液体l被供应到供应配管10和加热器12。

在此,为了能掌握水量而在容器3的侧面附有刻度。用户能使用该刻度来调节冲调量。此外,刻度既可以附于容器3的内侧侧面,也可以将容器3设为透明而能从外侧确认。

另外,也可以设为例如在容器3中设置包括未图示的活性炭或离子更换膜的过滤器等、能将被注入的液体l内的杂质或氯、霉菌或细菌、离子系金属类等成分去除的构成。而且,也可以设想在长时间内储存液体l而将例如紫外线照射装置等杀菌装置设置于容器3的上部。由此,能对储存的液体l照射紫外线而进行杀菌。

在装置主体2设有载置冲调用瓶4的载置部2a。用户利用冲调用瓶4进行热水与作为饮料原料的奶粉pm的调制混合等奶m的生成作业。另外,在冲调用瓶4内设有用于混合液体l和奶粉pm的搅拌件4a。

在装置主体2的冲调用瓶4的下方设有用户用于操作奶粉冲调装置1a的操作面板6。该操作面板6连接到对装置主体2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

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有:供应配管10;加热器12,其加热由供应配管10供应的液体l;供热水口13,其将由加热器12加热后的液体l向冲调用瓶4供应;电机5,其用于使冲调用瓶4内的搅拌件4a旋转;以及热敏电阻tm,其测定冲调用瓶4内的奶m的温度。供应配管10具备防止液体l向容器3倒流的浮子式止回阀11。另外,装置主体2组装有冷却在冲调用瓶4内生成的奶m的冷却部30a。因此,由容器3储存的液体l从容器3在供应配管10的内部经由浮子式止回阀11向加热器12的入口流入,从加热器12的出口经由冷却部30a向供热水口13流出。

作为供应配管10,例如能使用不锈钢(sus)等的金属配管或硅系和特氟龙(注册商标)系树脂配管等配管。作为供应配管10的材质,优选选择适于供应到食品用途的例如硅系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供应配管10,例如使用内径的硅胶管。管的材质或内径等尺寸能任意地设定。另外,在奶粉冲调装置1a中,供应配管10与各零件的连接能选择适合供应配管10的尺寸等的任意的固定方法。

浮子式止回阀11具有防止液体l从加热器12向容器3倒流的功能以及按浮子式止回阀11的水位等级停止液体l的供应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热器12例如为u字状的配管形状,形成为从周围覆盖供应配管10的一部分。加热器12例如内置有镍铬合金线,具有加热用于生成奶的液体l使其煮沸来进行杀菌并向供热水口13供应的功能。具体地,如以下的(1)~(5)所示。

(1)液体l从容器3经过浮子式止回阀11向供应配管10的被加热器12覆盖的u字状的部分流入。

(2)向供应配管10的被加热器12覆盖的u字状的部分流入的液体l充满至安装有浮子式止回阀11的高度。

(3)当用加热器12开始加热时,液体l沸腾并被其蒸汽压力从加热器12向上推。

(4)由于在加热器12的入口侧存在浮子式止回阀11,因此液体l仅从相反侧的加热器12的出口被推出,该液体l经由供应配管10供应到供热水口13。

(5)由于供应配管10的被加热器12覆盖的部分内的液体l减少,供应配管10的被加热器12覆盖的部分内部的压力下降,使浮子式止回阀11打开。其结果是,回到(1),使加热前的液体l流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2中设置有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能始终测定加热器12的加热温度。

以上的(1)~(5)反复进行直至容器3中没有液体l为止,由加热器12加热后的液体l被压送到供热水口13。当供应配管10的内部没有液体l时,来自加热器12的热难以传递到外部,加热器12本身的温度易于上升到液体l的沸腾温度以上。其结果是,通过设定该成为上限的温度并进行检测,能停止加热器12的加热。

此外,液体l也可以从加热器12被压送到洒水喷嘴和漏斗(未图示)。从洒水喷嘴向漏斗喷出液体l,由此能降低液体l的温度。在该情况下,供热水口13设于漏斗下部,液体l从供热水口13向冲调用瓶4滴下。

在供热水口13的下侧,冲调用瓶4载置于装置主体2的载置部2a。冲调用瓶4通过将预先放置于内部的干粉奶即奶粉pm和用于生成奶的已煮沸的液体l调制混合来生成奶m。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冲调用瓶4的内部设有用于将奶粉pm和液体l搅拌混合的搅拌件4a。

搅拌件4a在内部配置有磁铁,成为磁铁的表面被树脂覆盖的方式。优选覆盖磁铁的表面的树脂是适合用于食品的树脂,作为材料,例如优选使用与上述的供应配管10的材质相同的硅系或特氟龙(注册商标)系树脂,或使用聚丙烯等。

搅拌件4a的形状可以是细长的茧状、八棱棒状、圆盘状、风车的叶片状等各种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搅拌件4a使用φ70~φ80mm的圆盘状的搅拌件。

搅拌件4a内部的磁铁与在冲调用瓶4的下方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配置的电机5的旋转轴上配置的未图示的磁铁成对。因此,搅拌件4a与电机5的动作对应而旋转。

电机5如上所述具备磁铁,电机5旋转,由此,磁铁旋转。搅拌件4a通过该磁铁的旋转而旋转。即,电机5具有使搅拌件4a旋转的功能。因而,搅拌件4a和电机5具有作为使液体l和奶粉pm旋转而混合的旋转机构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奶粉冲调装置1a的动作中的向冲调用瓶4滴下液体l的动作独立地控制电机5。即,当滴下液体l时,电机5既可以动作,也可以停止。而且,电机5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可变,如后所述,当生成奶m时由控制部7适时地进行控制。由此,经由电机5的控制来控制搅拌件4a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

在此,优选在向电机5的供电系统中设有电流检测电路。在没有设置搅拌件4a的状态下生成奶m的情况或在由于搅拌件4a发生一些异常所以发生了电机5与磁铁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向电机5的负载减少。通过用电流检测电路检测该负载的减少,能检测出奶粉冲调装置1a的动作的异常。

冷却部30a具备吸气口部31、送风用风扇32以及具有孔部33的送风流路34,作为冷却混合后的奶m的温度调节部发挥功能。另外,在送风流路34设有下游侧出口34c。后面详述该冷却部30a的构成。

热敏电阻tm用于间接地测量冲调用瓶4内的液体l或奶m的温度。通过预先测量冲调用瓶4内的奶m的温度和热敏电阻tm的测量温度,能在用户侧预先设定调好的奶的温度。由此,根据用热敏电阻tm检测出的温度进行冲调完成的判断,通过声音或灯的显示来通知用户已调好。

另外,能根据冲调用瓶4内的奶m的温度的推移来预测奶m的量。因此,能设定搅拌件4a的旋转速度,从而尽量增大奶m与冲调用瓶4的内面的接触面积以及奶m的表面积。

在此,热敏电阻tm根据冲调用瓶4的外表面的温度来测量内部的液体l或奶m的温度。因此,热敏电阻tm为了可靠地进行热敏电阻tm与冲调用瓶4的传热,被弹簧等按压而与冲调用瓶4抵接。而且,为了使冲调用瓶4与装置主体2的位置关系固定,优选设有定位销或引导件。

调好的奶m会移入奶瓶而喂给婴儿。因此,在通过声音或灯的显示来通知用户已调好的情况下,优选预先设定成按比作为喂奶的参考温度的40℃高的温度,作为参考,按45℃前后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这种作为饮料生成装置的奶粉冲调装置1a中,将为了冲调希望的量的奶m所需的液体l和奶粉pm分别加入容器3和冲调用瓶4进行称量,使奶粉冲调装置1a动作,从而能自动地冲调奶m。

(液体冷却装置10a的构成)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奶粉冲调装置1a所具备的液体冷却装置10a的构成。

在此所说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指至少具备载置冲调用瓶4的载置部2a和冷却部30a的构成。此外,液体冷却装置10a根据用途也可以是具备冲调用瓶4的构成。

基于图2的(a)~图2的(c)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此外,在图2中,为了使附图更简单,省略“载置部2a”。

液体冷却装置10a具备冷却部30a、冲调用瓶4(液体收纳容器)以及设置冲调用瓶4的载置部2a(未图示)。并且,冷却部30a具备吸气口部31、送风用风扇32以及在下表面形成有孔部33的送风流路34(通风路径),作为冷却混合后的奶m的温度调节部发挥功能。另外,在送风流路34中设有与吸气口部31连通的上游侧入口34b和与外部的空间连通的下游侧出口34c。下游侧出口34c是用于将送风流路34内的空气从装置主体2向外部排出的出口。

冲调用瓶4是在上部具有开放部4b的圆筒容器。开放部4b的周缘的形状是圆形形状。此外,开放部4b的周缘的形状不限于图2的(a)~图2的(c)所示的圆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形状、多边形形状。

吸气口部31在其内部收纳有风扇32,构成为通过风扇32从外部吸入空气,向送风流路34送风。风扇32具有用于将冲调用瓶4内的奶m用空气冷却到目标温度的送风功能。如图2的(a)所示,风扇32经由过滤器31a吸入外部的空气。另外,风扇32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入口34b连接。这样,液体冷却装置10a通过过滤器31a防止在送风流路34的内部大的尘埃或异物等进入送风流路34。

送风流路34配置在冲调用瓶4的正上方。另外,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圆形形状的直径和送风流路34的外周的直径大致相同。并且,送风流路34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周缘的圆形形状延伸。更具体地,送风流路34,当如图2的(c)所示俯视时,至少一部分是圆环状,由外周侧的外周内壁34f和内周侧的内周内壁34g构成。另外,在送风流路34的与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相对的相对下表面34a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

在此,作为冷却冲调用瓶4内的奶m的方法,可考虑使经由过滤器31a从风扇32输送的风直接触及奶m。但是,当将从风扇32输送的风直接触及奶m时,未被过滤器31a完全去除的、更细小的灰尘等异物有可能混入奶m。尘埃等当与奶m接触时由于表面张力卷入奶m中而被导入。因此,将从风扇32输送的风直接触及奶m的方法是不适合作为制作喂给婴儿的饮品的方法的。

另外,即使将气流从风扇32直接触及奶m,通常气流也仅与液面的一部分强力接触。因此,有助于奶m的冷却的部分仅是气流所接触的一部分。因此,无法用于有效地冷却奶m的整体液面。

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的送风流路34位于冲调用瓶4的正上方,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周缘的圆形形状延伸。而且,在送风流路34的与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相对的相对下表面34a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在相对下表面34a的从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设有该孔部33。此外,当如图2的(c)所示俯视时,“相对下表面34a”也可以说是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与送风流路34的开放部4b重复的区域。

另外,“上游侧端部34d”是指相对下表面34a的上游侧入口34b侧的端部,“下游侧端部34e”是指相对下表面34a的下游侧出口34c侧的端部。

另外,“从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设有孔部33”意味着在相对下表面34a的从上游侧端部34d到下游侧端部34e的区域,孔部33不是局部存在于规定的部位。在图2的(a)~图2的(c)所示的构成中,孔部33形成有多个,但也可以形成1个。在形成有1个孔部33的情况下,孔部33采取上游侧入口34b侧的端部延伸到上游侧端部34d,下游侧出口34c侧的端部延伸到下游侧端部34e的开口部的方式。另外,在形成有多个孔部33的情况下,孔部33全部都形成于相对下表面34a内,在送风流路34的延伸方向上按一列配置。并且,多个孔部33中的、配置于最上游侧入口34b侧的孔部33与上游侧端部34d接近,配置于最下游侧出口34c侧的孔部33与下游侧端部34e接近。

另外,送风流路34设于冲调用瓶4的正上方且与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相邻设置。为了使冲调用瓶4接近密闭状态,优选开放部4b与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之间的间隙d是5mm以下,此外具体地优选是1mm。为了确保该间隙d,冲调用瓶4成为仅通过滑动操作就能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载置部2a的结构。

此外,冲调用瓶4不限于仅通过滑动操作就能设置于载置部2a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开放部4b的周缘与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也可以贴紧、即间隙d为0mm。并且,为了使开放部4b的周缘与送风流路34贴紧,只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即可。例如既可以在开放部4b的周缘部分设置橡胶垫或密封环,也可以为了将开放部4b的周缘按压到送风流路34而将其用金属配件的垫片进行固定,但不限于此。

而且,如图2的(c)所示,送风流路34俯视时成为环状形状。在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正上方不存在送风流路34的部分被盖部35覆盖。由此,冲调用瓶4内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并且灰尘等异物没有可能经过不存在送风流路34的部分从冲调用瓶4的上方下降到奶m而混入奶m。

同样的冷却性能和防止异物向奶m混入也能通过如下构成来实现。即如下构成,送风流路34的配置了多个孔部33的相对下表面34a和盖部35能与送风流路34拆分开、相对下表面34a和盖部35作为1个部件构成。该作为1个部件构成的相对下表面34a和盖部35能安装于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成为冲调用瓶4的盖。

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送风流路34的下方部分由于相对下表面34a拆分开而成为完全开放。并且,在将相对下表面34a和盖部35作为1个部件构成的盖安装于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后的状态下将冲调用瓶4设置于载置部2a,由此送风流路34的下方部分被封闭,形成气流的流路。通过设为这种构成,能设为送风流路34的下方部分开放的状态,因此送风流路34内部的清扫性提高。其结果是,能抑制送风流路34内部的杂菌的繁殖等。

此外,从送风流路34拆分开的下表面只要至少包含形成有孔部33的送风流路面34a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包含相对下表面34a的下表面整体能与送风流路34拆分开的构成。

另外,在图2的(a)~图2的(c)中,送风流路34的至少一部分是圆环形状。但是,送风流路34不限于图2的(a)~图2的(c)所示的构成,只要是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延伸的构成即可,取决于开放部4b的周缘的形状。

(液体冷却装置10a的冷却机构)

以下,基于图1~图4说明液体冷却装置10a的冷却机构。

当风扇32运转时,在送风流路34内产生水平方向的成分的流速比较快的主气流af1。如图2的(c)所示,该主气流af1是沿着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的回旋气流,从上游侧入口34b向下游侧出口34c沿水平方向流动。换句话说,主气流af1是在与静置于冲调用瓶4内的奶m的液面大致平行的面内流动的回旋流。因此,主气流af1不会直接触及冲调用瓶4内的奶m。

在此,在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因此,如图1所示,经由孔部33在送风流路34内和冲调用瓶4内的空气之间进行空气的交换。通过该空气的交换,主气流af1沿着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产生从孔部33向冲调用瓶4内分流的副气流af2。副气流af2被维持为水平成分的流速比较快,如图1所示,是在冲调用瓶4内的奶m的液面上回旋的回旋流。

在冲调用瓶4内,作为回旋流的副气流af2从水平方向触及奶m的液面,由此,奶m被冷却。更具体地,在冲调用瓶4内分流后的作为回旋流的副气流af2一边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壁回旋一边触及奶m的液面,引导奶m的热气。由此,从奶m夺走热。这样从奶m夺走了热的副气流af2成为温暖气体,因此向送风流路34上升。并且,副气流af2通过经由孔部33的与送风流路34内的空气的交换,而与主气流af1合流,最终从下游侧出口34c向装置主体2的外部排出。

在冲调用瓶4内产生的作为回旋流的副气流af2是送风流路34内的作为回旋流的主气流af1的分流。因此,副气流af2与主气流af1同样从上游侧端部34d朝向下游侧端部34e、即从主气流af1的上游侧去往下游侧水平地触及奶m的液面。因此,触及了位于主气流af1的上游侧的奶m的液面的副气流af2从奶m夺走热,成为温暖气体,向主气流af1的下游侧流动。

在此,在送风流路34的从上游侧端部直至下游侧端部设有孔部33。因此,触及了位于主气流af1的上游侧的奶m的液面的副气流af2从奶m夺走热,向位于主气流af1的下游侧的孔部33排出。即,副气流af2形成如下气流成分:在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从送风流路34经过孔部33进入冲调用瓶4,流经冲调用瓶4的上部而在送风流路34的下游侧经过孔部33后返回送风流路34。能通过该气流成分将被副气流af2引导的奶m的热气顺畅地从孔部33向送风流路34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中,在多个孔部33中的、配置于主气流af1的上游侧的孔部33中,进入冲调用瓶4内而成为副气流af2的空气的量多于从奶m夺走热并从冲调用瓶4排出到送风流路34的副气流af2的量。另一方面,在多个孔部33中的、配置于主气流af1的下游侧的孔部33中,从奶m夺走热并从冲调用瓶4排出到送风流路34的副气流af2的量多于进入冲调用瓶4内并成为副气流af2的空气的量。

这样,液体冷却装置10a的构成是,不是将由风扇32产生的气流从与奶m的液面垂直的方向直接触及奶m,而是将由风扇32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主气流af1间接分流后在冲调用瓶4内产生副气流af2。并且,液体冷却装置10a通过将分流的副气流af2间接地触及奶m的液面来冷却奶m。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的沿着奶m的液面流动的水平方向的气流成分的流速比较快,因此不是触及液面的一部分而是触及整体液面。其结果是,根据液体冷却装置10a,能从奶m的整体液面有效地夺走热,能实现有效的奶m的冷却。

另外,副气流af2的水平方向的气流成分的流速比较快,因此液体冷却装置10a与从与奶m的液面垂直的方向吹出气流的构成相比,能减少被卷入奶m中的灰尘等异物。

另外,优选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周缘的形状是圆形形状。在该情况下,如图2的(c)所示,送风流路34沿着以开放部4b的中央为中心的、开放部4b的周缘的圆弧形状延伸。因此,送风流路34的形状的一部分成为圆环状。因而,流经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成为回旋流,在主气流af1中产生离心力。

因此,即使在主气流af1中包含灰尘等异物,异物也会由于离心力而沿着送风流路34的外周侧的外周内壁34f流动,能抑制异物从孔部33侵入冲调用瓶4。

另外,优选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中,在送风流路34的圆环形状的切线方向上开口形成有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入口34b。由此,能在送风流路34内有效地产生作为回旋流的主气流af1。

另外,在送风流路34的形状的一部分成为圆环状的情况下,为了形成作为上述的回旋流的副气流af2,优选送风流路34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中的、以开放部4b的中央为中心的角度相当于180度以上的周缘的区域延伸。在该情况下,孔部33也同样地在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端部34d到下游侧端部34e以开放部4b的中央为中心的角度为180度以上的范围形成。

另外,如图2的(c)所示,形成于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的孔部33以其外周侧的周缘沿着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的方式且俯视时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周的方式配置。若如上所述配置孔部33,则不存在当送风流路34内的主气流af1分流并经由孔部33向冲调用瓶4内分流时以及当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经由孔部33向送风流路34内的主气流af1合流时扰乱气流的构件。因此,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在不扰乱流动且维持了指向性的状态下经由孔部33作为回旋流进入冲调用瓶4内。另外,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在不扰乱流动且维持了指向性的状态下经由孔部33作为回旋流从冲调用瓶4排出,与主气流af1合流。因此,向奶m混入的灰尘等异物少,而且能实现效率非常好的空气冷却。

另外,形成于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的孔部33的内周侧的周缘以与送风流路34的内周内壁34g分离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2的(c)所示,孔部33的中心位置33m位于比送风流路34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位置34m靠外侧。在此所说的“宽度方向w”也指相对于主气流af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或送风流路34所构成的圆环的半径方向。

主气流af1所包含的灰尘等异物由于离心力而沿着外周内壁34f流动。因此,由于孔部33的周缘与外周内壁34f分离,所以灰尘等异物难以从孔部33侵入冲调用瓶4。由此,能抑制灰尘等异物混入奶m。在此,孔部33设有多个,所有孔部33的外周缘也可以与外周内壁34f分离设置。由此,分别形成包含流经送风流路34的灰尘等异物的主气流af1和进入冲调用瓶4的副气流af2的流动。其结果是,能通过副气流af2有效地冷却奶m并抑制灰尘等异物混入奶m。

另外,孔部33的周缘的形状是在送风流路34的延伸方向上为长条的形状。由此,易于发生主气流af1和副气流af2的气流的交换,能有效地冷却奶m。

另外,开放部4b与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之间的间隙d是5mm以下,是极微小的。因此,能减少与外部气体一起使灰尘等异物从间隙d向冲调用瓶4内部混入的危险。另外,在开放部4b与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之间的间隙d是5mm以上的情况下,会从间隙d泄漏气流,在冲调用瓶4内难以发生作为沿着奶m的液面的回旋流的副气流af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送风用风扇32作为气流发生部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入口34b连接的构成。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的气流发生部不限于风扇32,只要是能在送风流路34内产生主气流af1的构成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气流发生部也可以是连接到送风流路34的下游侧出口34c的抽吸泵。

而且,由于与基于搅拌件4a的搅拌工序同时进行由风扇32进行的冷却过程,所以更易于冷却。基于图3的(a)和图3的(b)说明其原理。

如图3的(a)所示,搅拌件4a处于停止的状态下的冲调用瓶4内部的奶m的液面状态是水平的。而如图3的(b)所示,当搅拌件4a旋转动作时,由于离心力,外侧的液面上升,中央部下降。由于成为这种状态,所以奶m与冲调用瓶4内面的接触面积以及奶m的表面积均会增加。因此,奶m的散热面积增加,奶m易于冷却。另外,由于存在这种液面的变化,因此需要预先使冲调用瓶4的尺寸充分大于奶m的冲调量。

在此,通过尽量增大搅拌件4a的旋转速度,尽量增大奶m与冲调用瓶4内面的接触面积以及奶m的表面积,能进一步快速冷却奶m。但是,若增大旋转速度,则易于产生奶m的飞沫或波纹等,在奶m内会导入大量气泡。含有气泡的奶m在喂奶时会使进入婴儿的胃内的空气增加。其结果是,婴儿易于出现大的返嗝,还不能很好地返嗝的婴儿容易跟着返嗝的节奏而吐出奶m。这种奶m的吐出会导致需要向婴儿再次喂奶或频繁喂奶,使得母亲等进行喂奶的人的负担大大增加。因而,生成包含大量气泡的奶m的方法是非常不适合作为制作喂给婴儿的奶m的方法的。因此,希望是能减少奶m含有气泡的液体冷却方法。

具体地,作为减少奶m含有气泡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搅拌件4a的搅拌过程同时进行冷却部30a的冷却过程,且使搅拌件4a的旋转方向与副气流af2的方向相对。由此,能进一步易于冷却奶m,并且能减少含有气泡。

基于图4的(a)和图4的(b)说明该原理。图4的(a)是表示奶粉冲调装置1a的冲调用瓶4的搅拌件4a旋转动作的状态下的冲调用瓶4内部的散热和消泡的情况的图,并且是表示搅拌件4a的旋转方向与在冲调用瓶4内产生的副气流af2的方向相对并混合的状态(以后记为“对流混合状态”)的截面图。图4的(b)是表示搅拌件4a的旋转方向和在冲调用瓶4内产生的副气流af2的方向为相同方向的状态(以后记为“并流混合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4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对流混合状态下,搅拌件4a的旋转方向与由于送风流路34内的主气流af1而在冲调用瓶4内间接产生的副气流af2的方向相对。由此,触及搅拌中的奶m的液面的风速增大为在搅拌件4a的旋转速度加上副气流af2的风速后的风速。其结果是,能促进奶m的液面与液面附近的空气的热交换,热气s与副气流af2一起从孔部33向送风流路34排出。另外,副气流af2吸收通过搅拌奶m而在冲调用瓶4内少量产生的气流,由此,冲调用瓶4内的热气s被引导,而向冲调用瓶4的上方输送。被输送到冲调用瓶4的上方的热气与在送风流路34内以快的流速流动的主气流合流后向下游侧出口34c依次输送。其结果是,能促进在混合中产生的蒸汽或热气的去除。因而,能促进奶m与空气的热交换,能更快地冷却奶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对流混合状态下,由于搅拌件4a的旋转方向与副气流af2的方向相对,所以与图4的(b)所示的并流混合状态相比,能促进在混合中产生的气泡的消泡。其原因是,由于副气流af2而在冲调用瓶4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动与奶m的液面的气泡碰撞后对气泡带来压力,并且通过使气泡运动而易于发生气泡彼此的摩擦等且气泡易于破裂。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生成气泡含有量少的奶m。此时,与奶m的液面碰撞的是从奶m释放并位于奶m的液面附近的蒸汽,并且副气流af2其本身与奶m的液面的碰撞少。因此,能抑制灰尘等异物混入奶m。

重新参照图1~图4的(a)和图4的(b),本实施方式的奶粉冲调装置1a具备:加热器12,其作为液体加热部加热被供应的液体l;冲调用瓶4,其作为混合物调制部将用加热器12加热后的液体l加入作为混合物原料的奶粉pm后调制作为混合物的奶m;以及冷却部30a,其用于将由冲调用瓶4调制的奶m冷却到合适温度。

冲调用瓶4具备作为使奶粉pm和液体l旋转而混合的旋转机构的搅拌件4a,作为检测奶m的温度的温度测量器的热敏电阻tm与冲调用瓶4的外壁接触。而且,设有根据热敏电阻tm的温度值使搅拌件4a的旋转变化的控制部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具备:冲调用瓶4,其具有开放部4b;载置部2a,其设置冲调用瓶4;送风流路34;以及风扇32,其在送风流路34内产生沿着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送风流路34位于开放部4b的正上方,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延伸。另外,在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在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奶粉冲调装置1a的冷却部30a具备风扇32和送风流路34。

在这种奶粉冲调装置1a中,用冲调用瓶4调制出的奶m由于是热的,所以需要冷却到适度的温度。以往,提出了通过向冲调用瓶4的外壁直接送风或者向冲调用瓶4的上方空间送风来引导排出奶m的热气的技术。但是,这种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地冷却冲调用瓶4的奶m。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流路34位于开放部4b的正上方,其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延伸。另外,在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

根据上述的构成,当从风扇32输送的气流进入送风流路34时,生成在送风流路34内沿水平方向流动的主气流af1;以及一边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孔部33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壁回旋一边进入冲调用瓶4的副气流af2。一边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壁回旋一边进入冲调用瓶4的副气流af2形成水平方向成分的流速快的回旋流,一边引导奶m的热气一边上升。并且,再次经过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孔部33而与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合流。送风流路34的底面的孔部33以沿着冲调用瓶4的圆筒容器的内周的方式配置,因此当从送风流路34内的主气流af1向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分流时、以及当从冲调用瓶4的副气流af2向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合流时,回旋流不会被扰乱并在维持了指向性的状态下流入流出。因此,向奶m混入的灰尘等异物少,而且能实现效率非常好的空气冷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冲调用瓶4的内部设有使奶粉pm和液体l旋转后混合的搅拌件4a,因此在通过风扇32送风的基础上,搅拌件4a将冲调用瓶4的内部的奶粉pm和液体l搅拌混合。因此,与仅通过送风进行冷却相比,能更有效地冷却奶m。

根据以上内容,能通过本实施方式提供冷却效率提高的液体冷却装置10a和具备液体冷却装置10a的奶粉冲调装置1a。

另外,在图2的(a)~图2的(c)所示的液体冷却装置10a中,孔部33的中心位置33m位于比送风流路34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位置34m靠外侧。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a的孔部33不限于图2的(a)~图2的(c)所示的构成。

孔部33的中心位置33m也可以位于比送风流路34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位置34m靠内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进一步抑制沿着外周内壁34f流动的灰尘等异物从孔部33向冲调用瓶4的奶m混入。此时,也可以是,孔部33为多个,该所有孔部33的中心位置位于比送风流路3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靠内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2]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此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b具备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冷却部30a~30d不同的冷却部30b。具体地,设于冷却部30b的送风流路34b在相对下表面34a设有多个孔部33。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b与实施方式1的冷却部30a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孔部33是分别以孔部33的中心位置33m1~33m4随着从流经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的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接近送风流路34的内周内壁34g的方式阶梯式移位设置的。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比安装于吸气口部31的过滤器的网眼小的灰尘等异物通过风扇32的送风而混入送风流路34的情况下,灰尘等异物也能不经由孔部33进入冲调用瓶4内而从下游侧出口34c排出。

即,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所包含的细微的灰尘等异物被作为送风流路34内的回旋流的主气流af1施加离心力,沿着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流动。在此,由于孔部33以随着去往下游侧而与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分离的方式配置,因此灰尘等异物经过孔部33进入冲调用瓶4内的概率大幅下降。因此,能实现进一步抑制灰尘等异物向奶m的混入的奶m的冷却。

而且,为了防止灰尘等异物向奶m的混入,无需超过需要地更细地设定过滤器的网眼,由此不仅能将风扇32小型化,而且能充分地确保风扇32的送风量,能实现有效的空气冷却。

不过,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3中,示出将冲调用瓶4的外径和送风流路34的外径设为相互相同程度时的孔部33的配置。因此,当孔部33的配置随着去往送风流路34的下游侧而向内周内壁34g侧偏移,则表示与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周缘分离。

因此,优选在允许送风流路34的外径相对于冲调用瓶4的外径变大的情况下,形成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孔部33的配置是:随着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逐渐向内侧偏移,而且孔部33的周缘的外周侧以沿着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的周缘的方式配置。

由此,副气流af2成为回旋流并且当经过孔部33与送风流路34内的主气流af1合流时,能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周经过孔部33,顺畅地与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合流,因此灰尘等异物向奶m的混入少,而且能实现效率非常好的空气冷却。

[实施方式3]

下面基于图6的(a)和图6的(b)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外说明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说明的构件同一功能的构件附上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6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c的俯视图,图6的(b)是图6(a)中的a-a线向视截面图。

液体冷却装置10c具备冷却部30c、冲调用瓶4以及载置部2a。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体冷却装置10a的冷却部30a和实施方式2的液体冷却装置10b的冷却部30b中,送风流路34的孔部33仅在送风流路34的相对下表面34a设有贯通孔。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却部30c中,送风流路34的孔部33的不同之处在于,分类为设有形成从送风流路34向冲调用瓶4的流动的送出整流板36a的孔部33a;以及设有形成从冲调用瓶4向送风流路34的流动的导入整流板36b的孔部33b这两种。

以下将从主气流af1分流后向冲调用瓶4流入的气流称为分流气流af3,将从冲调用瓶4排出并与主气流af1合流的气流称为合流气流af4。如图6的(b)所示,在各个孔部33中产生分流气流af3和合流气流af4这两者。

另外,孔部33中的分流气流af3与合流气流af4的比例成为下面的比例。即,越是位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的孔部33,分流气流af3的量越多,合流气流af4的量越少。另一方面,越是位于送风流路34的下游侧的孔部33,分流气流af3的量越少,合流气流af4的量越多。由此作为整体,从主气流af1经过孔部33送入冲调用瓶4的气流形成副气流af2。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的孔部33a设有形成从送风流路34向冲调用瓶4的流动的送出整流板36a。因此,在孔部33a中仅产生分流气流af3。并且,在位于送风流路34的下游侧的孔部33b设有形成从冲调用瓶4向送风流路34的流动的导入整流板36b。因此,在孔部33b仅产生合流气流af4。

以下基于图6的(b)说明这种送出整流板36a和导入整流板36b的结构的一例。此外,送出整流板36a和导入整流板36b只要具有如上所述的功能即可,不限于以下说明的结构。

如图6的(b)所示,送出整流板36a在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具有在从上游侧去往下游侧的方向上向冲调用瓶4侧的方向折弯的第1送出整流板36a1。另外,送出整流板36a具有在从下游侧去往上游侧的方向上向送风流路34的内部方向折弯的第2送出整流板36a2。并且,第1送出整流板36a1和第2送出整流板36a2具备折弯的部分相互相邻的相邻部,该相邻部的空间形成有作为将主气流af1向冲调用瓶4引导的通路的孔部33a。

在此,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成为向与主气流af1相同的方向流动的回旋流。因此,副气流af2即使要经由孔部33a进入送风流路34,前进道路也会被第1送出整流板36a1完全阻碍。因而,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无法经过孔部33a进入送风流路34内。

导入整流板36b成为在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在从下游侧去往上游侧的方向上向冲调用瓶4侧的方向折弯的结构。该折弯的导入整流板36b和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形成有作为将冲调用瓶4内的空气向送风流路34引导的通路的孔部33b。

在此,主气流af1的方向与经过孔部33b而与主气流af1合流的合流气流af4的方向大致相同。即使主气流af1要从孔部33b进入冲调用瓶4,合流气流af4也会从孔部33b连续地流出,并且被导入整流板36b妨碍向冲调用瓶4的前进道路。因而,主气流af1无法经过孔部33b向冲调用瓶4内流动。

因而,通过孔部33a和孔部33b顺畅且有效地进行送风流路34与冲调用瓶4内的空气的交换。由此,主气流af1的流动和副气流af2的流动成为指向性更优异的流动,能实现效率非常好的空气冷却。

而且,通过使送出整流板36a的、向冲调用瓶4的方向送出气流的部分的第1送出整流板36a1的角度接近水平,由此使分流气流af3所形成的副气流af2难以触及奶m的液面,能进一步抑制灰尘等异物向奶m的混入。

[实施方式4]

下面基于图7的(a)和图7的(b)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外说明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附上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7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d的立体图,图7的(b)是俯视图。

液体冷却装置10d具备冷却部30d、冲调用瓶4以及载置部2a。本实施方式的冷却部30d与实施方式1~3的冷却部30a~30c的不同之处在于,送风流路34成为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整周延伸的循环路径40,在循环路径40的一部分具备将一部分空气向外部排出的下游侧出口34c。

即,上述实施方式1~3的冷却部30a~30c的送风流路34是将通过风扇32从吸气口部31吸入的空气向下游侧出口34c输送的单一方向的流路,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流路的循环路径40形成不仅将从吸气口部31吸入的空气向下游侧出口34c输送,还将空气的一部分再次返回到上游侧入口34b附近的流路。

由此,循环路径40的孔部33能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周在360°的范围内配置。因而,孔部33的开口面积的总计增加,并且在循环路径40内和冲调用瓶4内这两者生成强的水平方向的回旋流,能与奶m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另外,在主气流af1中可能包含的灰尘等异物通过在作为回旋流的主气流af1中产生的离心力沿着外周内壁34f运动。在此,在循环路径40中,在沿着外周内壁34f运动的情况下,被从上游侧入口34b向下游侧出口34c引导。因此,沿着外周内壁34f运动的灰尘等异物没有在循环路径40内循环,而从下游侧出口34c排出到装置主体2的外部。

因而,能通过水平方向的强的回旋流有效地冷却奶m并使灰尘等异物沿着外周内壁34f运动,能抑制灰尘等异物向奶m混入。

[实施方式5]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此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

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e具备与在实施方式1~4中说明的冷却部30a~30d不同的冷却部30e。具体地,冷却部30e具有在送风流路34中设有引导部37的构成。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孔部33的配置。在相对下表面34a的从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设有本实施方式的孔部33。在实施方式1~4中作为一例说明了形成有4个孔部33,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它例子说明形成有3个孔部33。

如图8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下表面34a中,在上游侧端部34d侧配置有孔部33a,并且在下游侧端部34e侧配置有孔部33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风流路34中的液体冷却装置10e的正面侧的位置配置有孔部33b,孔部33b从液体冷却装置10e的背面侧向正面侧延伸,并且在液体冷却装置10e的正面侧弯曲而向背面侧延伸。

此外,与实施方式1的孔部33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孔部33a~33c的外周侧的周缘以沿着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以及俯视时冲调用瓶4的内周的方式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孔部33a~33c的内周侧的周缘以与送风流路34的外周内壁34f分离的方式配置。孔部33a~33c的周缘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4的孔部33同样地是在送风流路34的延伸方向上为长条状的形状。

如图8的(a)所示,引导部37配置于在最上游侧端部34d侧配置的孔33a的上方区域。另外,引导部37配置于孔部33a的上方区域中的中央部分。

如图8的(b)所示,引导部37以其上端部37a与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设置,并从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向下表面(包括相对下表面34a。)突出。引导部37的突端37b(图8的(b)中的下端。)不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接触,在突端37b和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主气流af1通过的间隙37c。

具体地,引导部37在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具有第1倾斜面37d,第1倾斜面37d以从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距离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另外,引导部37在其下游侧具有第2倾斜面37e,第2倾斜面37e以从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距离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即,引导部37的沿着送风流路34的纵截面的形状成为倒三角形状。

根据上述引导部37,能改变在送风流路34内要沿水平方向流动的主气流af1的流动方向。具体地,主气流af1沿着第1倾斜面37d流动,由此,主气流af1的流动方向向斜下方(冲调用瓶4侧)变化。由此,主气流af1的一部分成为副气流af2,被从孔部33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进入冲调用瓶4。并且,副气流af2在冲调用瓶4内成为回旋流而搅拌冲调用瓶4内的空气,并且一边引导奶m的热气一边上升,再次从孔部33与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合流。这样,通过在送风流路34设置引导部37,能将从主气流af1分流的副气流af2积极地向冲调用瓶4引导。因而,能有效地冷却冲调用瓶4内的奶m。

主气流af1中的、没有成为副气流af2的气流成分经过间隙37c后越过引导部37后沿着第2倾斜面37e被向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引导。此时,气流成分在将流速维持了某种程度的状态下与引导了奶m的热气的副气流af2再次合流,顺畅地向下游侧流动。由此,能促进引导了奶m的热气的副气流af2的排出。另外,在引导部37的下游侧难以发生空气的滞留。因而,能抑制在第2倾斜面37e的附近产生结露。作为其结果,能将液体冷却装置10e维持清洁的状态。

在上述的液体冷却装置10e中,在设有引导部37的情况和未设有引导部37的情况下,比较将奶m的温度冷却到45℃为止所需的时间,结果是在设有引导部37的情况下会提前约1分10秒。由此,可知利用引导部37提高了奶m的冷却效果。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e,能在冲调用瓶4内有效地产生回旋流,能将奶m快速冷却到理想的温度。

在此,主气流af1随着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其流速逐渐衰减。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设有引导部37的部位在送风流路34中是配置于最上游侧端部34d侧的孔33a的上方区域。因此,引导部37能将流速大的状态的主气流af1作为副气流af2直接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因此,进入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具有快的流速。因而,在冲调用瓶4内产生的回旋流的流速也变快,其结果是,奶m的冷却效率变得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的(b)所示,将引导部37设于孔部33a的上方区域中的孔部33a的中央部分,但不限于该部分。即,也可以配置于孔部33a的上方区域中的孔部33a的上游部分或下游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端部34d侧的孔部33a的上方区域设有引导部37,但也可以在下游侧端部34e侧的孔部33c的上方区域设有引导部。

[实施方式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构成为不同于实施方式5的设有液体冷却装置10e的引导部37的配置。因而,关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f的引导部38配置于孔33b的上方区域(参照图8的(b)。)。另外,引导部37配置于孔部33b的上方区域中的中央部分。

如图9所示,引导部38的形状与实施方式5的引导部37的形状相同。即,以引导部38的上端部38a与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设置,形成有从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包含相对下表面34a。)突出的突端38b(参照图8的(b)。)。在突端38b和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主气流af1通过的间隙38c。另外,引导部38具有第1倾斜面38d和第2倾斜面38e,截面的形状成为倒三角形状。

而且,如图9所示,设有上述引导部38的部位是液体冷却装置10f的正面侧,是用户的手易于碰到的位置。因而,易于清扫,能将液体冷却装置10f维持为清洁的状态。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f中,在设有引导部38的情况和未设有引导部38的情况下,比较奶m的温度被冷却到45℃所需的时间,结果是在设有引导部38的情况下会提前约1分钟。由此,可知利用引导部38提高了奶m的冷却效果。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冷却装置10f,能在冲调用瓶4内有效地产生回旋流,能将奶m快速冷却到理想的温度。

[实施方式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引导部39的形状形成为与实施方式5的引导部37的形状不同。因而,关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7的引导部39是在引导部37那样的引导部中形成有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平行的下端面。即,引导部39形成有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平行的水平面39b。另外,引导部39与实施方式5的引导部37同样地具有间隙39c、第1倾斜面39d以及第2倾斜面39e。

根据上述引导部39,主气流af1沿着第1倾斜面39d流动,由此,主气流af1的一部分成为副气流af2,被从孔部33a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进入冲调用瓶4内。另外,间隙39c由于水平面39b而扩展,因此在送风流路34中,能充分地确保主气流af1中的未成为副气流af2的气流成分能流通的空间。由此,主气流af1能在送风流路34内顺畅地流动,而被适度地引导到冲调用瓶4内。因此,在引导部39的下游侧难以发生空气的滞留。因而,能抑制在第2倾斜面39e的附近产生结露。

[实施方式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引导部40的形状形成为与实施方式5的引导部37的形状不同。因而,关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引导部40与引导部37同样地具有突端40b、间隙40c、第1倾斜面40d以及第2倾斜面40e,沿着送风流路34的纵截面是倒三角形状。

另外,引导部40具有使主气流af1的一部分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通过的气流通过部40f。气流通过部40f既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缺口部。由此,主气流af1的一部分能经过气流通过部40f而在送风流路34内顺畅地流动。因此,在引导部40的下游侧难以发生空气的滞留。因而,能抑制在第2倾斜面40e的附近产生结露。

[其它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5是关于引导部和孔的位置关系,是将引导部配置于孔部的上方区域中的孔部的上游部分、中央部分或下游部分的各种情况的实施方式。与此同样地,在实施方式6~8中,也可以将引导部配置于孔部的上方区域中的孔部的上游部分或下游部分。另外,只要能使主气流af1从孔部进入冲调用瓶4内,则引导部也可以配置于从孔部的上方区域稍微偏离的位置。

(2)在上述实施方式5~8中,将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设为平面状,但也可以由曲面构成,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按规定的曲率弯曲。另外,也可以是凹面状或凸面状。

(3)在上述实施方式5~8中,关于引导部的形状,将第1倾斜面和第2倾斜面设为构成要素,但只要是至少具有第1倾斜面的引导部即可。例如,引导部的下游侧的面也可以是垂直的面。

(4)在上述实施方式8中,也可以是,将引导部40的突端40b替换为如实施方式7那样的与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平行的水平面。

(5)在上述实施方式5~8中,在引导部和孔部之间设有间隙。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也可以至少残存孔部33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将如堵住送风流路34那样的引导部设于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在该情况下,引导部与送风流路34被一体成型。

(6)在上述实施方式5~8中,例如在引导部的突端和孔之间设有间隙,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引导部的突端以与相对下表面34a接触的方式形成。

(7)在上述实施方式5~8中,能根据液体冷却装置的尺寸适当地变更引导部的突端(或水平面)与孔的距离,能调整间隙的尺寸。

(8)上述实施方式5~8能相互组合。由此,能进一步提高奶m的冷却效率。另外,能设置多个引导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应用于能遵守合适的冲调方法且不使用冷却水等而以短时间自动冲调的奶粉冲调装置或咖啡及茶等的液体抽取装置等饮料生成装置。具体地,能应用于卫生的饮料的加温和冷却,特别是能应用于冲调后的高温奶向合适温度的冷却以及降低含有气泡量的奶的生成。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液体冷却装置10a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其具有开放部4b;容器设置部(载置部2a),其设置该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其位于开放部4b的正上方,其至少一部分的外周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延伸;以及气流发生部(风扇32),其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内产生沿着该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气流,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

根据上述构成,在液体收纳容器的正上方设有通风路径,在通风路径的下表面的从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设有与开放部4b连通的孔部33。因此,利用气流发生部在液体收纳容器内产生的主气流af1和液体收纳容器内的热气能经由孔部33进行空气的交换。并且,通过该空气的交换,主气流af1产生从孔部33向液体收纳容器内分流的副气流af2。副气流af2被维持为水平成分的流速比较快,在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液体的液面上流动。并且,根据上述的构成,在液体收纳容器内,副气流af2从水平方向触及液体的液面,由此液体被冷却。

液体收纳容器内的副气流af2的沿着液体的液面流动的水平方向的气流成分的流速比较快,因此不是触及液面的一部分而是触及整体液面。其结果是,根据上述的构成,能从液体的整体液面有效地夺走热,能实现有效的液体冷却。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中,开放部4b的周缘的形状是圆形形状。

如上述的构成所示,在开放部4b的周缘的形状是圆形形状的情况下,送风流路34沿着以开放部4b的中央为中心的、开放部4b的周缘的圆弧形状延伸。因此,通风路径成为一部分是圆环状的形状。因而,根据上述的构成,在通风路径内流动的主气流af1成为回旋流,在主气流af1中产生离心力。

因此,根据上述的构成,即使在主气流af1中包含灰尘等异物,异物也会由于离心力而沿着通风路径的外周侧的外周内壁34f流动,能抑制异物从孔部33侵入液体收纳容器。

因而,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实现有效的液体冷却并且向液体混入的灰尘等异物少。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3的液体冷却装置10a,在上述方式1或2中,孔部33的周缘的形状是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延伸方向上为长条的形状。

根据上述构成,易于发生主气流af1与副气流af2的气流的交换,能有效地冷却液体。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4的液体冷却装置10a,在上述方式1~3中,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端部34d直至下游侧端部34e配置有孔部33。

根据上述构成,在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形成1个孔部33。孔部33采取上游侧入口34b侧的端延伸到上游侧端部34d且下游侧出口34c侧的端延伸到下游侧端部34e的开口部的方式。由此,进入冲调用瓶4的副气流af2增加。另外,孔部33是1个即可,因此易于形成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5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4中,孔部33设有多个。

根据上述构成,分别形成包含在送风流路34中流动的灰尘等异物的主气流af1和进入冲调用瓶4的副气流af2。其结果是,根据上述构成,能通过副气流af2有效地冷却奶m且能抑制灰尘等异物向奶m的混入。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6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5中,孔部33的外周侧的周缘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侧观看时以沿着开放部4b的内周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构成,通风路径的主气流af1在不扰乱流动且维持了指向性的状态下经由孔部33进入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内。另外,液体收纳容器内的副气流af2在不扰乱流动且维持了指向性的状态下经由孔部33从液体收纳容器排出,与主气流af1合流。因此,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实现有效的空气冷却。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7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6中,孔部33的周缘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外周侧的侧壁(外周内壁34f)分离。

主气流af1所包含的灰尘等异物通过离心力沿着外周内壁34f流动。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孔部33的周缘与外周内壁34f分离,因此灰尘等异物难以从孔部33侵入冲调用瓶4。由此,能进一步抑制灰尘等异物混入液体。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8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7中,孔部33设有多个,所有孔部33的周缘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外周侧的侧壁(外周内壁34f)分离。

根据上述构成,能通过多个孔部33有效地冷却液体并能抑制灰尘等异物向液体的混入。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9的液体冷却装置10a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8中,孔部33的中心位置位于比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靠内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沿着外周内壁34f流动的灰尘等异物更难以从孔部33侵入液体收纳容器,能进一步抑制向液体的混入。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0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9中,孔部33设有多个,所有孔部33的中心位置位于比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靠内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通过多个孔部33有效地冷却液体,并能抑制灰尘等异物向液体的混入。

本发明的方式11的液体冷却装置10b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10中,孔部33设有多个,孔部33是分别以孔部33的中心位置随着从流经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气流(主气流af1)的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接近通风路径(主气流af1)的内周侧的侧壁(内周内壁34g)的方式阶梯式移位设置的。

送风流路34的主气流af1所包含的细微的灰尘等异物通过通风路径内的主气流af1的离心力而沿着通风路径的外周内壁34f流动。在此,根据上述构成,孔部33以随着去往下游侧而与通风路径的外周内壁34f分离的方式配置,因此灰尘等异物经过孔部33进入冲调用瓶4内的概率大幅下降。因此,能实现进一步抑制了灰尘等异物向液体混入的液体的冷却。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2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11中,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的开放部4b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间隔是5mm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送风流路34与开放部4b的间隙是微小的,因此能大幅抑制外部气体混入的可能性。因而,能抑制灰尘等异物向奶m的混入。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3的液体冷却装置10c是,在上述方式1~12中,孔部33设有多个,至少1个孔部(孔部33a)具备产生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去往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的气流(分流气流af3)的第1整流板(送出整流板36a),不具备第1整流板(送出整流板36a)的至少另1个孔部(孔部33b)具备产生从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去往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气流(合流气流af4)的第2整流板(导入整流板36b)。

根据上述构成,能顺畅且有效地进行通风路径与液体收纳容器内的空气的交换。由此,主气流af1的流动和副气流af2的流动成为指向性更优异的流动,能实现效率非常好的空气冷却。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4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13中,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中的、以开放部4b的中央为中心的角度相当于180度以上的周缘的区域延伸。

通过上述构成,从风扇32输送到送风流路34内的风形成在送风流路34内沿水平方向回旋的流速快的主气流af1。另外,在该情况下,孔部33也同样地在从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端部到下游侧端部以开放部4b的中央为中心的角度为180度以上的范围内形成。

因此,主气流af1经由孔部33分流到冲调用瓶4内,在冲调用瓶4内形成维持了水平方向成分的流速快的副气流af2。该副气流af2成为回旋流。在冲调用瓶4内形成的水平方向成分快的副气流的回旋流一边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壁旋转一边引导奶m的热气。之后,成为温暖气体的副气流上升,经过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孔部33而与在送风流路34内流动的主气流合流并从下游侧出口34c向装置主体2的外面排出。

因而,有效地冷却奶m。另外,能不从与奶m的液面垂直的方向吹风,能将掺入奶m中的灰尘等异物抑制为最小数量。

本发明的方式15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14中,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在流经该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气流(主气流af1)的下游侧的终端部具备向外部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部(下游侧出口34c)。

本发明的方式16的液体冷却装置10d也可以是,在上述方式1~15中,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成为沿着开放部4b的周缘整周延伸的循环路径40,在循环路径40的一部分具备将一部分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空气排出部(下游侧出口34c)。

通过上述构成,循环路径40形成不仅将从吸气口部31吸入的空气向下游侧出口34c输送,还将空气的一部分再次返回到上游侧入口34b附近的流路。

由此,送风流路34的孔部33能沿着冲调用瓶4的内周在360°的范围内配置。因而,孔部33的开口面积的总计增加,并且在送风流路34内和冲调用瓶4内这两者生成强的水平方向的回旋流,能与奶m进行有效的热交换。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6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15中,在通风路径的圆环形状的切线方向上开口形成有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入口34b。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在通风路径内有效地产生作为回旋流的主气流af1。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7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中设有将气流的至少一部分从孔部33a向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内引导的引导部37。

通过上述构成,能将从主气流af1分流的副气流af2积极地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由此,能在冲调用瓶4内有效地产生回旋流,能将奶m快速冷却到理想的温度。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8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上述方式17中,引导部37具有在其上游侧形成的第1倾斜面37d,第1倾斜面37d产生去往液体收纳容器(冲调用瓶4)的气流的流动。

通过上述构成,能将从主气流af1分流的副气流af2沿着第1倾斜面37d顺畅地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19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上述方式18中,第1倾斜面37d是以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距离从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逐渐变小的方式倾斜的形状。

通过上述构成,能将主气流af1沿着第1倾斜面37d顺畅地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0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上述方式17~19中,孔部33a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延伸的方向上设有多个,引导部37配置于在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中设于最上游侧的孔部33a的上方区域。

通过上述构成,能将从风扇32流入的主气流af1的大多数从孔33a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由此,能在冲调用瓶4内有效地产生回旋流,能将奶m快速冷却到理想的温度。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1的液体冷却装置10f是,在上述方式17~20中,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从装置背面侧向装置正面侧延伸,并且在装置正面侧弯曲后向背面侧延伸,孔部33c设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中的装置正面侧的位置,在该孔部33c的上方区域配置有引导部38。

通过上述构成,用户易于清扫液体冷却装置10f。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2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上述方式17~21中,引导部37具有第2倾斜面37e,第2倾斜面37e形成于引导部37的下游侧,以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的距离从上游侧去往下游侧而逐渐变大的方式倾斜。

通过上述构成,冲调用瓶4内的副气流af2在经过了孔33后易于沿着第2倾斜面37e流动,因此易于与主气流af1合流。因而,主气流af1能不滞留在引导部37的下游侧,而能在送风流路34内流动。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3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7~22中,引导部37设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是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向下表面突出的形状。

通过上述构成,主气流af1以引导部37的突端37b为边界一边沿着第2倾斜面37e向送风流路34的上表面引导一边顺畅地向下游侧流动。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4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上述方式17~23中,引导部37的沿着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纵截面的形状是倒三角形状。

通过上述构成,引导部37能将主气流af1沿着第1倾斜面37d顺畅地向冲调用瓶4内引导。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5的液体冷却装置10e是,在上述方式17~23中,引导部41在下端的部分具有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下表面平行的面39b。

通过上述构成,由于间隙39c扩展,因此主气流af1能在送风流路34内顺畅地流动。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6的液体冷却装置10a是,在上述方式17~25中,引导部42具有使气流的至少一部分从通风路径(送风流路34)的上游侧向下游侧通过的气流通过部40f。

通过上述构成,主气流af1的一部分能经过气流通过部40f而在送风流路34内顺畅地流动。

优选本发明的方式27的饮料生成装置(奶粉冲调装置1a)是,在上述方式1~26中,具备液体冷却装置10a~10f。通过上述构成,能实现可有效地冷却作为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液体的饮料的饮料生成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后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还能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a奶粉冲调装置(饮料生成装置)

2装置主体

2a载置部(容器设置部)

4冲调用瓶(液体收纳容器)

4a搅拌件

4b开放部

10a~10f液体冷却装置

30a~30f冷却部

31吸气口

31a过滤器

32风扇(气流发生部)

33孔部

33a~33c孔部

34送风流路(通风路径)

34a相对下表面

34b上游侧入口

34c下游侧出口

34f外周内壁

34g内周内壁

36a送出整流板(第1整流板)

36a1第1送出整流板

36a2第2送出整流板

36b导入整流板(第2整流板)

37引导部

37a上端部

37b突端

37c间隙

37d第1倾斜面

37e第2倾斜面

39b水平面

40f气流通过部

af1主气流

af2副气流

af3分流气流

af4合流气流

d间隙

l液体

m奶

pm奶粉

tm热敏电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