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608发布日期:2019-07-10 09:4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椅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适合在办公室等应用的椅子。



背景技术:

以往,大多考虑以在办公室、家庭等使就座者维持长时间舒适的就座姿势为目的的椅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上述的椅子为了使就座者能够在进展工作时进行感到惬意的动作,构成为能够根据就座者的主要的后倾、前倾动作使座和/或靠背倾动(倾斜运动),并且构成为能够将座和靠背固定于能够实现就座者所需要的姿势的位置。

已知的是:虽然长时间就座于椅子的就座者通常在旁观者看来像以自己舒适的姿势静止着,但实际上是通过从所需要的姿势起总是使腰部、臀部乃至大腿部动作来保持基于该椅子的舒适的就座姿势。

具体说明的话,已知的是:虽然大多数就座者一眼看起来像是以自己舒适的就座姿势静止着,但实际上是使大致舒适的姿势下的腰部和臀部的位置一边从俯视下的中心向面方向上的所有方向即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动作,一边维持自己的就座的舒适度。此外,已知的是:在处于该动作能够顺利进行的状态下,就座者不会感到违和感,并且也有助于就座期间的办公的工作效率。

因此,可以说要求现在的椅子具备能够合适地支承就座者的上述那样的举动之类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65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043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椅子中,为了在所需要的姿势下引导就座者的动作,通过设置在腿侧和座侧中的一方设置的凸轮面、和在另一方设置的具有例如滚子等转动构件的凸轮从动件,从而实现就座者容易使座向前后动作的构成。

然而,在上述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椅子中,将凸轮面设定于立壁的端面,所以当前在强度方面、耐久性上存在问题。

本发明以消除上述那样的问题为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椅子:在实现简单的构成的同时也能够保持高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实现与就座者的身体的移动对应的接近最佳的支承,从而使得就座者即使长时间就座也能够获得舒适的就座感,进而能够稳定地维持高的工作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达成该目的而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的椅子的特征在于,具备从地板面立设的腿、设置于所述腿的上方的座、以及介于所述腿与所述座之间的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具有波形板和从动件,所述波形板设置于被所述腿直接或间接地支承的被支承部侧和直接或间接地支承座的支承部侧中的任一方,并且具有从所述支承部侧或被支承部侧的立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地设置且朝向上方或下方呈凸状地弯曲的山形面,所述从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承部侧和被支承部侧中的任意另一方且能够进行相对动作地与该山形面相接,

以所述座在通过所述山形面和所述从动件的相对动作而从中立位置动作时动作前端侧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将所述波形板与所述从动件相关联。

若是这样的构成,则通过从立面沿水平方向延伸出波形板并将其设为受压面,从而与仅在立面的端面设定凸轮面相比可确保更大的受压面积,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平滑度。并且,对于赋予随着移动而移动前端侧降低的动作,波形板极其合适。另外,如果是该构造则也容易组装。

为了通过山形面和从动件的相对动作使座的动作稳定顺利,优选的是,除所述支承机构以外,还具备使所述座向与所述山形面和从动件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动作的第2支承机构。通过该构成,也能够不使稳定性降低地有效采用通过第2支承机构使座向交叉的方向动作的构造,能够使座实现多样的移动。

为了将山形面设为简单的形状,并且进行基于左右的从动件中的至少一方或双方的切实的相对动作,优选的是,所述山形面沿与和所述从动件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被设置成跨过所述座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以在该中心线的两侧与所述山形面相接的方式配置有所述从动件。

作为用于充分确保山形面与从动件的受压面积、也使波形板的强度提高的构成,优选的是,设为如下构成:所述山形面沿与和所述从动件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被设置成跨过所述座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所述从动件沿与所述山形面的引导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呈能够从所述一端部遍及所述另一端部地与所述山形面相接的形状。

为了通过山形面和从动件的相对动作使座的动作稳定顺利,优选的是,设为如下构成:座被支承为能够分别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独立地动作,至少在支承某一方的动作的支承机构具备所述波形板和从动件。由此,极其适合于特别是座在正交两方向上独立地动作的情况下的一方的动作的引导。

作为用于对就座者提供更舒适的就座感的构成,能够例举如下构成:伴随于人未就座时的座的从中立位置的动作,所述支承机构使所述座的重心上升。这样一来,座在摆动方向侧向下方倾斜的同时中央部的高度上升,所以可实现具有以往没有的就座感的椅子。并且,随着移动而向返回方向的回归力变大,所以即使不采用复杂的构造也能够适当地实现使得向中立位置回归的回归机构。

为了确保波形板的稳定的动作并且将该波形板稳定地组装于其他构件,优选的是,具备止脱要素,所述止脱要素相对于所述波形板的所述山形面从所述从动件与所述山形面相接的面的背面侧相接,能够禁止所述山形面与所述从动件的分离。即,在本发明中,基本上只是使山形面和从动件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所以在该状态下山形面和从动件没有被限制,因此,若抬起椅子则会脱离,但通过像上述那样构成,能够可靠地实现不分离一体化。

为了实现波形板相对于其他构件的平滑的止脱并且也实现防止晃动,优选,将止脱要素设为与该背面相接的止脱从动件。

并且,在波形板呈山形状地弯曲的情况下,在内周与外周存在内轮差,所以若止脱连接件固定,则有止脱从动件卡住,或者相反地从山形面脱离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使止脱要素被所述从动件经由连接件支承为能够摆动,则能够在连接件适宜地摆动的同时维持使从动件始终适当地与山形面相接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是以上所说明的构成,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在实现简单的构造的同时能够稳定地实现就座者即使长时间就座也能够获得舒适的就座感的功能,进而能够稳定地维持高的工作效率的椅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2是去除了图1的一部分后的主视图。

图3是去除了图1的一部分后的右侧视图。

图4是去除了图1的一部分后的俯视图。

图5去除了图1的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与图5对应的立体图。

图9是与图3对应的右侧视图。

图10是与图7对应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被称为能够适合在办公室、家庭使用的办公用旋转椅子。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图2是去除了一部分后的主视图,图3是去除了一部分后的右侧视图,图4是去除了一部分后的俯视图,图5是去除了一部分后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作用说明图。在图2~图5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而省略了连接件等一部分部件。

该椅子具备从地板面立设的腿1、设置于腿1的上方且一体地具有背3的座2、以及介于腿1与座2之间的左右支承机构4和前后支承机构5,上述的支承机构4、5具备以在人未就座时的座2的从中立位置向前后左右动作的情况下动作前端侧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引导座2的功能。

腿1具备形成为在俯视下呈放射状的腿翼11、和安装于该腿翼11的下侧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地板面接触的脚轮12,从腿翼11的中央立设有腿支柱13,在该腿支柱13将座2支承为能够旋转。

座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靠背3一体地形成的呈板状的座主体20为主体,以该座主体20的上表面为座面,并且在下表面侧配置有用于被从下方支承的座支承件50。

左右支承机构4设置于被腿1支承且成为移动侧的支承部的左右支承体41、与相对于左右支承体41相对地成为固定侧的作为被支承部的支承基部14之间,配置有将作为支承部的左右支承体41和作为被支承部的支承基部14连接的构造。

另外,前后支承机构5设置于被腿1间接地支承且成为移动侧的支承部的座支承件50、与为了支承座2而相对于座支承件50相对地成为固定侧的作为被支承部的前后支承体52之间,在支承部或被支承部中的一方,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支承部的移动侧的座支承件50设置有波形板56,在另一方即在不相对移动的一侧的作为被支承部侧的前后支承体52经由轴m1、m2设置有由旋转滚子构成的从动件53、54。

具体说明的话,在左右支承机构4中,从设定于支承基部14的上端轴n1、n2经由一对连接构件42、43使下端轴n3、n4悬垂,在左右的连接构件42、43的下端轴n3、n4之间安装有托架状的左右支承体41。在该情况下,将下端轴n3、n4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上端轴n1、n2之间的距离小。左右支承体41由于重力而处于最低的位置时为稳定的中立位置。当左右支承体41从该中立位置向左右摆动时,连接构件42、43一边旋转一边追随该摆动,以随着从中立位置移位而左右支承体41的重心位置变高的方式移动,与移动量相应地增大向中立位置回归的回归力。另外,根据从中立位置向左右移动,位于移动前端处的连接构件42(43)接近垂直姿势而下端轴n3(n4)降低,另一方的连接构件43(42)接近水平姿势而下端轴n4(n3)上升,结果,被其支承的左右支承体41以移动前端侧降低的方式运动。

另一方面,前后支承机构5在所述一对左右支承体41、41的上方具有以将该左右支承体41、41之间连接的方式成对地设置的前后支承体52,在上述的前后支承体52、52之间配置有位于前后的第1从动件53、第2从动件54,在从上述的两从动件52、53的中间位置向上方移位的部位经由轴m3轴接有由旋转滚子构成的止脱从动件55。与此相对,座支承件50构成为通过波形板56将一对立壁51、51之间刚性连接,在波形板56通过具有刚性的钢板的冲压成型、铝等的压铸成形、或者切削、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型等合适的方法形成有第1、第2山形面57、58。

即,该山形面57、58具有朝向上方呈凸状地弯曲的形状,并设定为第1山形面57与第1从动件53相接,第2山形面58与第2从动件54相接的位置关系。更具体而言,山形面57、58以沿与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跨过座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l(参照图4)的方式沿宽度方向从一端侧设置到另一端侧,以在中心线l的两侧与山形面57、58相接的方式配置有从动件53、54。

此时,在将人未就座时座支承件50由于重力而变得最低的位置设为了中立位置的情况下,将在该位置下第1从动件53和第2从动件54所接触的部位设为第1山形面57、第2山形面58的基准位置p、q(参照图7(b))。当从该位置伴随于座2的移动而座支承件50如图7(a)所示那样向后方移动时,第1山形面57的比基准位置p靠前侧的区域p1与从动件53相接,第2山形面58的比基准位置q靠前侧的区域q1与从动件54相接。此时,座支承件50后倾,以在该情况下座整体的重心抬高的方式设定了山形面57、58的形状、座2的形状、安装位置等。因此,若去除外力,则会由于基于重力的回归力而使座2移动到山形面57、58的基准位置p、q与从动件53、54相接的位置,从而座支承件50回归到原来的中立位置。在该期间中,通过山形面57、58的形状,能够赋予座2各种优选的轨迹。

另一方面,当从所述基准位置p、q伴随于座2的移动而座支承件50如图7(c)所示那样向前方移动时,第1山形面57的比基准位置p靠后侧的区域p2与从动件53相接,第2山形面58的比基准位置q靠后侧的区域q2与从动件54相接。此时,座支承件50前倾,以在该情况下座整体的重心抬高的方式设定了山形面57、58的形状、座2的形状、安装位置等。因此,若去除外力,则会由于基于重力的回归力而使座2移动到山形面57、58的基准位置p、q与从动件53、54相接的位置,从而座支承件50回归到原来的中立位置。在该期间中,通过山形面57、58的形状,能够赋予座2各种优选的轨迹。

而且,沿伴随于这样的座支承件50的移动而设置于前后支承体52的止脱从动件55所追随的轨迹,在座支承件50设置有供止脱从动件55插通的插通孔59。图6示出了先安装了止脱从动件55的状态,但实际上在搭载了波形板56之后,将从动件55安装于前后支承体5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特征在于,具备从地板面立设的腿1、设置于所述腿的上方的座2、以及介于所述腿与所述座之间的作为支承机构之一的前后支承机构4,前后支承机构4具有波形板56和从动件53、54,波形板56设置于被腿1间接地支承的作为支承部的座支承件50侧,并且具有从座支承件50的立壁51沿水平方向延伸地设置且朝向上方呈凸状地弯曲的山形面57、58,从动件53、54设置于作为被支承部侧的前后支承体52且以能够进行相对动作地与山形面57、58相接,以座2在通过山形面57、58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而从中立位置动作时动作前端侧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将波形板56与从动件53、54相关联。

若是这样的构成,则能够不受座支承件50的立壁51的构成、形状影响地形成波形板56,所以,能够不受构成椅子的立壁51的构成和形状限制地实现基于作为凸轮面发挥作用的山形面57、58以及从动件53、54的动作,能够实现能够给予对就座者而言真正舒适的就座感的构成。在此基础上,使波形板56从立壁5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将其设为受压面,由此,与仅在立壁51的端面设定了凸轮面的情况下的与壁厚相当的受压面相比可确保更大的受压面积,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平滑度。并且,波形板56仅通过改变波的形状便能够实现各种特性,所以,对于赋予随着移动而移动前端侧降低的动作,波形板56极其合适。另外也容易组装。

另外,除前后支承机构5以外,还具备使座2向与山形面57、58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动作的第2支承机构即左右支承机构4。

如上所述,通过山形面57、78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座2的动作稳定顺利,所以也能够不使稳定性降低地有效采用通过左右支承机构4使座2向交叉的方向动作的构造,能够使座2实现多样的移动。

另外,山形面57、58沿与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被设置成跨过座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l,以在中心线l的两侧与山形面57、58相接的方式配置有从动件53、54。

这样一来,能够将山形面57、58设为简单的形状,并且能够进行基于左右的从动件53、54中的至少一方或双方的切实的相对动作。

另外,山形面57、58沿与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方向交叉的方向被设置成跨过座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l,从动件53、54沿与山形面57、58的引导方向正交的方向从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呈能够从一端部遍及另一端部地与山形面57、58相接的形状。此外,不限定从动件的个数,既可以在同一轴上设置两个以上也可以一体地设置多个从动件。

这样一来,能够充分确保山形面57、58与从动件53、54的受压面积,也能够提高波形板的强度。

另外,座2被支承为能够分别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独立地动作,将支承前后方向的动作的支承机构设为了具备波形板56和从动件53、54的前后支承机构5。

由此,通过山形面57、78和从动件53、54的相对动作使座2的动作稳定顺利,所以,极其适合于特别是独立地使座2在正交两方向上动作的情况下的一方的动作的引导。

另外,伴随于人未就座时的座2的从中立位置的动作,前后支承机构5使座2的重心上升。

这样一来,座2在摆动方向侧向下方倾斜的同时中央部的高度上升,所以可实现具有以往没有的就座感的椅子。并且,随着移动而向返回方向的回归力变大,所以即使不采用复杂的构造也能够适当地实现使得向中立位置回归的回归机构。

另外,具备作为止脱要素的止脱从动件55,所述止脱要素相对于波形板56的山形面57、58从从动件53、54与山形面57、58相接的面的背面侧与插通孔59相接,能够禁止山形面57、58与从动件53、54的分离。

即,本实施方式基本上只是使山形面57、58与从动件53、54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所以在该状态下山形面57、58和从动件53、54没有被限制,因此,若抬起椅子则会脱离。因此,通过像上述那样构成,能够可靠地实现不分离一体化。

尤其是,止脱要素是在该背面侧与插通孔59相接的止脱从动件55,所以能够实现平滑的止脱,并且防止晃动。

<第2实施方式>

图8~图10所示的椅子具有基本上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波形板56和从动件53、54,但前后支承体52是不具备止脱从动件55的高度低的构件。因此,也没有设置供所述实施方式的止脱从动件55插通的插通窗59。

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从动件53、54经由连接件53b、54b在波形板56的相反侧配置有作为止脱要素的止脱从动件53a、54a。

在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标注了同一标号。

该止脱从动构件53a、54a也相对于波形板56的山形面57、58从从动件53、54与山形面57、58相接的面的背面相接,能够禁止山形面57、58与从动件53、54的分离。图中标号59a、59b所示的构成是避免与轴m4、m5的干涉的避让孔,并非像所述实施方式那样与从动构件53a、54a相接。

即使是这样,首先如图10所示那样波形板56的山形面57、58与从动构件53、54相接,所以,通过座2从图10(b)的中立位置向后方移动后得到的图10(a)的状态、座2向前方移动后得到的图10(c)的状态,能够发挥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引导功能。并且,止脱从动构件53a、54a经由连接件53b、54b在两点与波形板56的背面相接,所以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抬起了椅子的情况下等波形板56从从动件53、54脱离的情况。

这样,止脱要素为在该背面相接的止脱从动件53a、54a,所以能够实现平滑的止脱,并且防止晃动。

尤其是,在波形板56呈山形状地弯曲的情况下,有可能止脱从动构件不完全追随波形板的移动地卡住、或者相反地从动构件从山形面脱离,但通过止脱从动构件53a、54a被从动件53、54经由连接件53b、54b支承为能够摆动,从而能够如图10所示那样在连接件53b、54b适当地振动头部并且摆动的同时,维持使止脱从动件53a、54a在适当的位置与山形面57、78相接的状态。

此外,虽然在图示例中将轴m1、m2设定为连接件53b、54b的旋转支点,但也可以将轴m4、m5设定为连接件53b、54b的旋转支点。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轴来支承连接件53b、54b的中心点m6、m7,中心点m6、m7沿波形板56的中心移动。这样一来,从中心点m6到从动构件53和止脱从动构件53a的距离相等,从中心点m7到从动构件54和止脱从动构件54a的距离相等,从而能够在波形板56的两侧使从动构件53与止脱从动构件53a、从动构件54与止脱从动构件54a分别进行相似那样的合理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除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

例如,在图11的示意图中进行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前后支承机构5如图11(a)所示那样,设置于被腿1侧支承的作为被支承部的前后支承体52、与支承座2侧的作为支承部的座支承件50之间,在支承部或被支承部的一方即座支承件50设置有山形面57、58,在另一方即前后支承体52设置有从动件53、54,并且也可以如图11(b)所示那样在支承部或被支承部中的另一方,即前后支承体52设置有山形面57、58,在一方即座支承件50设置有从动件53、54。在该情况下,在图11(a)中使山形面57、58朝向下方呈凸状地弯曲,使其下表面与从动件53、54接触,在图11(b)情况下使山形面57、58朝向上方呈凸状地弯曲,使其上表面与从动件53、54接触。图11(d)是如下例子:将相反地朝向下为凸的山形面57设置于支承体52侧,使其上表面与设置于座支承件50的从动构件53、54相接。

另外,构成为,相对于图11(a)、图11(b)、图11(d)山形面57、58最突出的拐点,在中立位置时分别在比其基准位置靠前侧的区域和靠后侧的区域与从动构件53、54相接,但也可以如图11(c)所示那样,将第1从动件53与第1山形面57的后侧的区域相接且第2从动件54处于山形面58的前侧的区域的位置设定为中立位置。

总而言之,只要满足当座从中立位置向前方移动了时,在第1山形面57座支承件50侧的波形板56或从动件53降低,在第2山形面57座支承件50侧的波形板56或从动构件54上升这样的关系,作为整体座的重心变高,则关于前方移动能够起到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另外,只要满足当座2从中立位置向后方移动了时,在第2山形面58座支承件50侧的波形板56或从动件54降低,在第1山形面57座支承件50侧的波形板56或从动件53上升这样的关系,作为整体座的重心变高,则后方移动也能够起到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另外,波形板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从一对立面的一端侧遍及另一端侧地设置,但自不必说也可以是中间断开的构造。

另外,也可以在对立壁开孔时通过翻边来形成与立壁成为一体的波形板。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波形的对从动件进行的引导的引导件应用于对座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支承的前后支承机构,但也可以应用于对座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支承的左右支承机构,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双方。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前后支承机构支承于左右支承机构,但也可以是左右支承机构支承于前后支承机构的构造。

另外,从动件不限于能够旋转的滚子状的构件,也可以采用不旋转的柱状的滑块、其他构成。

另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构成为,从动构件100呈纺锤形状,形成于波形板的山形面157的截面为沿着从动构件100的锥形形状。这样一来,在与从动构件100相对于山形面157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中心的偏移力作用,所以从动构件100的运动稳定,也能够合适地确保受压面积。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从动构件的材质为合成树脂性,表面由橡胶态的弹性材料形成。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提高舒适的就座感。

其他构成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适合在办公室等利用的椅子。

附图标记说明

1:腿;

2:座;

4:前后支承机构;

50:支承部(座支承件);

51:立壁;

57、58:山形面;

56:波形板;

53、54:从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