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625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保健枕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健枕头,主要用于人在睡眠时垫于头部和颈部下方,使得睡眠者仰卧时始终保证颈椎的较佳曲度,并保证睡眠者头部和颈部相对于人体始终处于正常位置。



背景技术:

就保健、养生而言,人体的各个部位之间应保证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在睡眠期间,能否保证头部和颈部相对于人体躯干之间的合理位置,能否保证颈椎自身的较佳状态,对于人身健康至关重要。而保证人在睡眠期间头部和颈部的合理位置及状态,则主要依靠枕头。

目前,市场上各种枕头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其差别主要在于花色和填充物,而造型则千篇一律,多数为长方形正6面体,少数为圆柱形。但是,无论是长方形还是圆柱形,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沿着枕头的长度方向,其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人的睡眠姿态有仰卧、侧卧和俯卧等,正常人主要是仰卧和侧卧。人处于站姿或坐姿等非睡眠状态时,其头部和颈部与躯干正常处于直线状态,同时还保证了颈椎的较佳曲度。而枕在现有“等高”枕头上睡眠,若要保证仰卧时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则枕头就得低一些,而较低的枕头就会使得人在侧卧时,其头部相对于躯干偏向床铺一侧;若要保证侧卧时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则枕头就得高一些,而较高的枕头就会使得人在仰卧时,其头部相对于躯干偏离床铺一侧,即人的头部相对于躯干前倾。另外,睡眠时现有枕头主要是垫于人的头部下方,而颈部下方始终处于“悬空”状态,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颈椎的自然曲度消失。因此,有人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枕头”,申请号为:201310064263.4。该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等高”枕头所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前侧”为凹弧形,使得“拱形”部分位置过于靠近枕头中心,导致本应与人的头部两侧从颅骨、颧骨到颌骨全部接触的“左侧”和“右侧”只接触到了人的颌骨部分。另外,该技术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人的面部直接与枕头接触,枕头用脏后不易清洗,且枕头所用材料可能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

综观床上用品和保健行业现状,急需一种睡眠时既能保证人体颈椎的较佳状态,又能保证头部和颈部相对于躯干始终处于正常位置的保健枕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在睡眠时,既能保证人体颈椎的较佳曲度,又能保证头部和颈部相对于人体始终处于较佳位置的保健枕头。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骨架、缓冲垫和枕套,骨架为除顶面外、其余5面均为平面的长方形正6面体,且骨架的长度>宽度>高度,除底面分别与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骨架顶面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中部、且偏离宽度方向的中心处设有弧形凹坑,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距离弧形凹坑较远的铅垂面与弧形凹坑之间、位于骨架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凹面朝上的月牙弧,弧形凹坑和月牙弧与骨架顶面之间的交线、月牙弧与弧形凹坑之间的交线以及与骨架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与月牙弧之间的交线均为圆弧过度,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多个长轴垂直于骨架底面的椭圆凹坑,各椭圆凹坑内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挂钩,且挂钩沿着所在铅垂面的法线方向朝外的最高点均不超过所在的铅垂面,即各挂钩均整体位于所在铅垂面的椭圆凹坑内,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多个长轴垂直于骨架底面的椭圆凹坑,且2个椭圆凹坑的中心至骨架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上的各椭圆凹坑中心至骨架底面之间的距离,各椭圆凹坑内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挂钩,且挂钩沿着所在铅垂面的法线方向朝外的最高点均不超过所在的铅垂面,即各挂钩均整体位于所在铅垂面的椭圆凹坑内,缓冲垫包括缓冲袋和填充物,缓冲袋为双层结构,即由形状相同的2片构成,每片分别又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且2片均呈与骨架顶面相同的形状,即中部偏离宽度方向中心处设有弧形凹坑,远离缓冲袋弧形凹坑的长边中部设有月牙弧,除远离月牙弧的长边之外,构成缓冲袋的2片各个边缘均缝制在一起,即位于远离月牙弧的长边留有开口,且开口处装有拉链Ⅰ,沿着与拉链Ⅰ垂直的方向再将缓冲袋的2片缝制成多个小口袋,且多个小口袋沿着拉链Ⅰ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小口袋内装有填充物,位于缓冲袋的月牙弧边缘一侧沿着与缓冲袋长边相垂直的方向伸出一宽度大于骨架上月牙弧的最低点至骨架顶面之间距离、且小于椭圆凹坑中心至骨架顶面之间距离的窄条,缓冲袋的其余3个直线边缘也分别沿着各自与直线边缘垂直的方向伸出一窄条,且窄条宽度与月牙弧形边缘一侧伸出的窄条宽度相等,4条窄条沿着缓冲袋的边缘、垂直于缓冲袋平面、并朝着弧形凹坑所在一侧反折90°后,相邻的窄条缝合在一起,缝合后的缓冲袋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多个挂环,相邻挂环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上的相邻椭圆凹坑之间的距离,缓冲袋的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多个挂环,相邻挂环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铅垂面上的相邻椭圆凹坑之间的距离,缓冲垫装有填充物的缓冲袋的弧形凹坑与骨架的弧形凹坑、缓冲袋的月牙弧与骨架的月牙弧分别对应、且缓冲垫从骨架的上面套装在骨架上后,各挂环分别对应挂在骨架的挂钩上,缓冲垫对应于骨架的各圆弧过度处均设有相同的过度圆弧,枕套为一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且形状与骨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布袋,布袋的开口位于枕套一端,即枕套与长度方向垂直的一端平面与枕套底面和远离月牙弧、且平行于枕套长度方向的铅垂面的接缝未缝合,而是装有拉链Ⅱ,枕套从骨架的一端套装在骨架和缓冲垫外面,且枕套的弧形凹坑与缓冲垫的弧形凹坑、枕套的月牙弧与缓冲垫的月牙弧分别对应后闭合拉链Ⅱ,枕套对应于骨架的各圆弧过度处均设有相同的过度圆弧。

所述的保健枕头,骨架为除顶面外,其余5面均为平面的空心、薄壳型长方形正6面体,且骨架的长度>2倍宽度>4倍高度,骨架无底板,与骨架底面垂直的4块立板下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构成的矩形环即为骨架的底面,除底面分别与4块立板的外表面、即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

所述的保健枕头,骨架为除顶面外,其余5面均为平面的空心、薄壳型长方形正6面体,且骨架的长度>2倍宽度>4倍高度,骨架有底板,除底面分别与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

所述的保健枕头,弧形凹坑与骨架顶面交线的曲率半径>“骨架的宽度/4”、且<“骨架的宽度/2”<弧形凹坑的曲率半径。

所述的保健枕头,“月牙弧的最低点至骨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弧形凹坑的最低点至骨架底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保健枕头,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3个长轴垂直于骨架底面的椭圆凹坑,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2个长轴垂直于骨架底面的椭圆凹坑,缝合后的缓冲袋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3个挂环,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2个挂环。

所述的保健枕头,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4个长轴垂直于骨架底面的椭圆凹坑,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3个长轴垂直于骨架底面的椭圆凹坑,缝合后的缓冲袋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4个挂环,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3个挂环。

所述的保健枕头,缓冲垫的小口袋内装有散状填充物。

所述的保健枕头,缓冲垫的小口袋内装有絮状填充物。

本发明的骨架为除顶面外,其余5面均为平面的空心、薄壳型长方形正6面体,且骨架的长度>2倍宽度>4倍高度,骨架有底板,除底面分别与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或者骨架无底板,与骨架底面垂直的4块立板下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构成的矩形环即为骨架的底面,除底面分别与4块立板的外表面、即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骨架顶面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中部设有弧形凹坑,弧形凹坑的中心偏离宽度方向的中心,弧形凹坑与骨架顶面交线的曲率半径>“骨架的宽度/4”、且<“骨架的宽度/2”<弧形凹坑的曲率半径;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距离弧形凹坑较远的铅垂面与弧形凹坑之间设有凹面朝上的月牙弧,且月牙弧位于骨架长度方向的中部,“月牙弧的最低点至骨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弧形凹坑的最低点至骨架底面之间的距离”;弧形凹坑和月牙弧与骨架顶面之间的交线、月牙弧与弧形凹坑之间的交线以及与骨架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与月牙弧之间的交线均为圆弧过度。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3个椭圆凹坑,另外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2个椭圆凹坑;或者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4个椭圆凹坑,另外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3个椭圆凹坑;椭圆凹坑的长轴均垂直于骨架底面,且各椭圆凹坑中心至骨架底面的距离相等;各椭圆凹坑内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挂钩,且挂钩沿着所在铅垂面的法线方向朝外的最高点均不超过所在的铅垂面,即各挂钩均整体位于所在铅垂面的椭圆凹坑内。缓冲垫的缓冲袋为双层结构,即由形状相同的2片构成,每片分别又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且2片均呈与骨架顶面相同的形状,即中部偏离宽度方向中心处设有弧形凹坑,远离缓冲袋弧形凹坑的长边中部设有月牙弧;除远离月牙弧的长边之外,构成缓冲袋的2片各个边缘均缝制在一起,即位于远离月牙弧的长边留有开口,且开口处装有拉链Ⅰ;沿着与拉链Ⅰ垂直的方向再将缓冲袋的2片缝制成多个小口袋,且多个小口袋沿着拉链Ⅰ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将散状或絮状填充物装入各小口袋内后闭合拉链Ⅰ。位于缓冲袋的月牙弧边缘一侧、沿着与缓冲袋长边相垂直的方向伸出一窄条,窄条宽度大于骨架上月牙弧的最低点至骨架顶面之间距离、且小于椭圆凹坑中心至骨架顶面之间的距离;缓冲袋的其余3个直线边缘也分别沿着各自与直线边缘垂直的方向伸出一窄条,且窄条宽度与月牙弧形边缘一侧伸出的窄条宽度相等;4条窄条沿着缓冲袋的边缘、垂直于缓冲袋平面、并朝着弧形凹坑所在一侧反折90°后,相邻的窄条缝合在一起。缝合后的缓冲袋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3个挂环,相邻挂环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上的相邻椭圆凹坑之间的距离,缓冲袋的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2个挂环,挂环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铅垂面上的椭圆凹坑之间的距离;或者缝合后的缓冲袋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4个挂环,相邻挂环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上的相邻椭圆凹坑之间的距离,缓冲袋的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3个挂环,相邻挂环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铅垂面上的相邻椭圆凹坑之间的距离。缓冲垫装有散状或絮状填充物的缓冲袋的弧形凹坑与骨架的弧形凹坑、缓冲袋的月牙弧与骨架的月牙弧分别对应、且缓冲垫从骨架的上面套装在骨架上,然后依靠缓冲袋的弹性拉伸缓冲袋,即可将各挂环分别对应挂在骨架的挂钩上;缓冲垫对应于骨架的各圆弧过度处均设有相同的过度圆弧。枕套为一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且形状与骨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布袋,布袋的开口位于枕套一端,即枕套与长度方向垂直的一端平面与枕套底面和远离月牙弧、且平行于枕套长度方向的铅垂面的接缝未缝合,而是装有拉链Ⅱ;枕套从骨架的一端套装在骨架和缓冲垫外面,且枕套的弧形凹坑与缓冲垫的弧形凹坑、枕套的月牙弧与缓冲垫的月牙弧分别对应后闭合拉链Ⅱ;枕套对应于骨架的各圆弧过度处均设有相同的过度圆弧。

睡眠时,将头部和颈部枕于保健枕头之上,且设有月牙弧的一侧靠近人体躯干。

仰卧时,头部枕于保健枕头中部的弧形凹坑内,由于弧形凹坑部分的高度较低,保证头部与躯干处于正常的直线状态;而颈部支撑在月牙弧上,使得颈椎始终保持在较佳的曲度状态。左侧或右侧卧时,人体包括头部和颈部在内的整个躯体向左或向右翻身后,头部从颅骨、颧骨到颌骨整个支撑在保健枕头两端的平面部分上。由于保健枕头两端的高度较高,大约等于(肩部宽度-头部宽度)/2,因此仍能保证头部与躯干处于正常的直线状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保健枕头的顶面采用特形面,仰卧时人体的头部和颈部分别枕于弧形凹坑和月牙弧上,既能保证人体颈椎的较佳曲度,又能保证头部和颈部相对于人体躯干之间的位置关系;侧卧时,由于保健枕头两端的高度约等于(肩部宽度-头部宽度)/2,仍能保证头部与躯干处于正常的直线状态。因此,本发明对于人体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另外,保健枕头用脏后,可方便地打开拉链Ⅱ,单独对枕套进行清洗;保健枕头用久,导致填充物破碎时,可方便地打开拉链Ⅰ,更换填充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拆去枕套后的骨架和缓冲垫的轴测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骨架的轴测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是图5所示另一实施例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骨架 2、枕套 3、弧形凹坑 4、月牙弧 5、椭圆凹坑 6、挂钩 7、缓冲袋 8、填充物 9、拉链Ⅰ 10、小口袋 11、挂环 12、拉链Ⅱ 13、底板。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由无毒塑料制成的骨架1为除顶面外、其余5面均为平面的空心、薄壳型长方形正6面体,且骨架1的长度>2倍宽度>4倍高度;骨架1无底板13,与骨架1底面垂直的4块立板下边缘位置同一水平面内构成的矩形环即为骨架1的底面,除底面分别与4块立板的外表面、即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骨架1顶面沿着骨架1的长度方向中部设有弧形凹坑3,弧形凹坑3的中心偏离宽度方向的中心,弧形凹坑3与骨架1顶面交线的曲率半径>“骨架1的宽度/4”、且<“骨架1的宽度/2”<弧形凹坑3的曲率半径;与骨架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距离弧形凹坑3较远的铅垂面与弧形凹坑3之间设有凹面朝上的月牙弧4,且月牙弧4位于骨架1长度方向的中部,“月牙弧4的最低点至骨架1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弧形凹坑3的最低点至骨架1底面之间的距离”;弧形凹坑3和月牙弧4与骨架1顶面之间的交线、月牙弧4与弧形凹坑3之间的交线以及与骨架1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与月牙弧4之间的交线均为圆弧过度。与骨架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1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3个椭圆凹坑5,另外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2个椭圆凹坑5;椭圆凹坑5的长轴均垂直于骨架1底面,且各椭圆凹坑5中心至骨架1底面的距离相等;各椭圆凹坑5内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挂钩6,且挂钩6沿着所在铅垂面的法线方向朝外的最高点均不超过所在的铅垂面,即各挂钩6均整体位于所在铅垂面的椭圆凹坑5内。与骨架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1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2个椭圆凹坑5,椭圆凹坑5的长轴垂直于骨架1底面,且2个椭圆凹坑5的中心至骨架1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1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上的椭圆凹坑5中心至骨架1底面之间的距离;各椭圆凹坑5内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挂钩6,且挂钩6沿着所在铅垂面的法线方向朝外的最高点均不超过所在的铅垂面,即各挂钩6均整体位于所在铅垂面的椭圆凹坑5内。缓冲垫的缓冲袋7为双层结构,即由形状相同的2片构成,每片分别又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且2片均呈与骨架1顶面相同的形状,即中部偏离宽度方向中心处设有弧形凹坑3,远离缓冲袋7弧形凹坑3的长边中部设有月牙弧4;除远离月牙弧4的长边之外,构成缓冲袋7的2片各个边缘均缝制在一起,即位于远离月牙弧4的长边留有开口,且开口处装有拉链Ⅰ9;沿着与拉链Ⅰ9垂直的方向再将缓冲袋7的2片缝制成多个小口袋10,且多个小口袋10沿着拉链Ⅰ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各小口袋10内装有散状填充物8。位于缓冲袋7的月牙弧4边缘一侧、沿着与缓冲袋7长边相垂直的方向伸出一窄条,窄条宽度大于骨架1上月牙弧4的最低点至骨架1顶面之间距离、且小于椭圆凹坑5中心至骨架1顶面之间的距离;缓冲袋7的其余3个直线边缘也分别沿着各自与直线边缘垂直的方向伸出一窄条,且窄条宽度与月牙弧4形边缘一侧伸出的窄条宽度相等;4条窄条沿着缓冲袋7的边缘、垂直于缓冲袋7平面、并朝着弧形凹坑3所在一侧反折90°后,相邻的窄条缝合在一起。缝合后的缓冲袋7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3个挂环11,相邻挂环11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铅垂面上的相邻椭圆凹坑5之间的距离;缓冲袋7的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2个挂环11,挂环11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与骨架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铅垂面上的椭圆凹坑5之间的距离。缓冲垫装有散状填充物8的缓冲袋7的弧形凹坑3与骨架1的弧形凹坑3、缓冲袋7的月牙弧4与骨架1的月牙弧4分别对应、且缓冲垫从骨架1的上面套装在骨架1上后,各挂环11分别对应挂在骨架1的挂钩6上;缓冲垫对应于骨架1的各圆弧过度处均设有相同的过度圆弧。枕套2为一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且形状与骨架1的外表面形状相同的布袋,布袋的开口位于枕套2一端,即枕套2与长度方向垂直的一端平面与枕套2底面和远离月牙弧4、且平行于枕套2长度方向的铅垂面的接缝未缝合,而是装有拉链Ⅱ12;枕套2从骨架1的一端套装在骨架1和缓冲垫外面,且枕套2的弧形凹坑3与缓冲垫的弧形凹坑3、枕套2的月牙弧4与缓冲垫的月牙弧4分别对应后闭合拉链Ⅱ12;枕套2对应于骨架1的各圆弧过度处均设有相同的过度圆弧。

在图5~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无毒塑料制成的骨架1为除顶面外,其余5面均为平面的空心、薄壳型长方形正6面体,且骨架1的长度>2倍宽度>4倍高度;骨架1有底板13,除底面分别与4个铅垂面之间的4条棱线外,其余各面间的棱线均为圆弧过度。与骨架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1的长度方向各均匀设有4个椭圆凹坑5,另外2个铅垂面靠近下边缘处沿着骨架1的宽度方向各均匀设有3个椭圆凹坑5;缝合后的缓冲袋7的2条长窄条边缘分别均匀固定有4个挂环11,2条短窄条边缘分别固定有3个挂环11。沿着拉链Ⅰ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小口袋10内装有絮状填充物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