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药枕。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患,本病好发于颜面、前胸、后背,即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始以丘疹,轻度瘙痒,自感疼痛,或痛痒交加,数日形成结节或脓疱,结节处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遗留瘢痕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发育的男女。病由湿热内蕴,交阻于肌表,致毛囊皮脂腺导管口径变小,湿聚栓塞毛囊口,而成痤疮。
导致痤疮形成的原因和患者的雄激素的分泌有很大关联的。如果患者的雄性激素比较旺盛的话就会是毛囊口的上皮角化严重,继而就会导致角质堵塞毛囊,产生的皮脂如果无法正常排出的话就会使皮脂腺内有皮脂的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面部痤疮的发生。
目前西医治疗痤疮主要是以内服抗生素,外涂维A酸类或抗生素类软膏为主,起到消炎的作用,但是长期服用药物无形中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对孕妇尤其有禁忌,还会使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难以根治。市面上有些抗痘的外用药或抗痘贴布多半都含有A酸成份,可加速表皮角质的脱落,保持皮肤的干燥,从而治疗青春痘,但使用后会容易脱皮,并且不能接触到阳光,所以避免在白天使用,而且孕妇使用还会有造成畸形儿的危险。
药枕,自古为我国中医所推崇,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俞穴紧密相联。使用中药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中药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枕芯,头颈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主要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相对应的静脉及其分支。神经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迷走神经颈部、面神经颈支、交感神经头颈部、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等。药枕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皮肤感受器和神经干,可以使之处于活跃、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调节血管和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经得到调节,进而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药枕,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用量填充于枕芯中,达到从内而外调理人体状态,治疗痤疮的目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痤疮的药枕:黄芩10-20克、黄连5-15克、黄柏10-30克、枇杷叶20-40克、炒牛蒡子15-25克、薄荷10-20克,丹参10-20克,赤小豆20-40克,细辛5-15克,麻黄根10-20克,金银花20-30克,泽泻15-25克,茯苓10-20克,车前子10-20克,神曲15-25克,红花10-20克,甘草10-25克,川芎5-15克、当归10-20克,桔梗5-15克,野菊花20-40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为:黄芩15克、黄连12克、黄柏20克、枇杷叶25克、炒牛蒡子20克、薄荷15克,丹参20克,赤小豆35克,细辛8克,麻黄根15克,金银花25克,泽泻22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神曲20克,红花15克,甘草22克,川芎8克、当归12克,桔梗10克,野菊花35克。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枕的制作方法:先分别将上述十二味干品粉碎成100-150目的细粉,混合装入全棉无纺布袋中封口,即为药袋。将药袋置于用多孔海绵制成的内芯中间,即为枕芯。将枕芯装入全棉枕套内,即为治疗治疗痤疮的药枕,每天应枕用8小时以上,药枕使用半年后,按方更换药芯。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味苦,性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
炒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痈肿疮毒。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麻黄根:味甘、涩,性平。归心、肺经。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神曲:甘;辛;温;无毒。入脾、胃经。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川穹: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野菊花:苦、辛,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本发明以黄芩、黄连、黄柏、枇杷叶、炒牛蒡子、薄荷,丹参,赤小豆、细辛、麻黄根、金银花、泽泻、茯苓、车前子、神曲、红花、甘草、川芎、当归、桔梗、野菊花为药枕成分,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利水消肿、固表止汗、消炎退肿、化浊降脂、清热利尿、渗湿止泻、健脾和胃、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补脾益气、行气开郁、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黄芩15克、黄连12克、黄柏20克、枇杷叶25克、炒牛蒡子20克、薄荷15克,丹参20克,赤小豆35克,细辛8克,麻黄根15克,金银花25克,泽泻22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神曲20克,红花15克,甘草22克,川芎8克、当归12克,桔梗10克,野菊花35克。
制备方法:先分别将上述十二味干品粉碎成100-150目的细粉,混合装入全棉无纺布袋中封口,即为药袋。将药袋置于用多孔海绵制成的内芯中间,即为枕芯。将枕芯装入全棉枕套内,即为治疗治疗痤疮的药枕,每天应枕用8小时以上,药枕使用半年后,按方更换药芯。
实施例2:黄芩10-20克、黄连5-15克、黄柏10-30克、枇杷叶20-40克、炒牛蒡子15-25克、薄荷10-20克,丹参10-20克,赤小豆20-40克,细辛5-15克,麻黄根10-20克,金银花20-30克,泽泻15-25克,茯苓10-20克,车前子10-20克,神曲15-25克,红花10-20克,甘草10-25克,川芎5-15克、当归10-20克,桔梗5-15克,野菊花20-40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黄芩10-20克、黄连5-15克、黄柏10-30克、枇杷叶20-40克、炒牛蒡子15-25克、薄荷10-20克,丹参10-20克,赤小豆20-40克,细辛5-15克,麻黄根10-20克,金银花20-30克,泽泻15-25克,茯苓10-20克,车前子10-20克,神曲15-25克,红花10-20克,甘草10-25克,川芎5-15克、当归10-20克,桔梗5-15克,野菊花20-40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1:患者来源:从本市某医院门诊筛选84例痤疮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为15-30岁,患病时间为1-8个月。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疗效,以下通过疗效组、对照组的对比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痤疮的药枕有益效果,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药枕,对照组使用米诺环素,成人首次剂量为0.2g,以后每12小时服用该品0.1g。外用维A酸乳膏,一天两次涂于患处,疗程一个月。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试使用结果证实,本发明药枕比一般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痤疮的功效,且使用安全,无不良效果。
为进一步说明治疗效果,现例举典型病例。
病例1:童女士,24岁,2016年6月19日来诊:患痤疮1个月,额头出现密集的丘疹,高出皮肤,大小有如米粒大,也较坚硬,颜色是淡红色,伴有疼痛感等症状。使用实施例1药枕,以上症状20天缓解,30天消除。1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2:艾先生,25岁,2016年8月8日来诊:患痤疮3个月,左侧脸颊出现若干颗脓包,颜色呈浅红色或深红色,表现不一,有的显着隆起,而成为半球形或圆锥形,伴有瘙痒感。使用实施例1药枕,以上症状35天缓解,40天消除。1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病例3:龚先生,30岁,2016年9月20日来诊:患痤疮2个月,面部呈现的小点状散在小白点接近于皮肤色,如用手挤压,可挤出条状或米粒大的黄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栓。使用实施例1药枕,以上症状35天缓解,50天消除。1个月后回访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