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储物通风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229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储物通风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储物通风床,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床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家居品,随着生活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以及各式功能的床不断出现,用以为人们不断提供更加舒适的床,由属现在的储物床,尤为受欢迎,储物床兼具了睡躺和储物功能,现有的储物床是在床板下设置储物空间,然后在其上架设床板,人们即可睡躺在床板上,但是现有结构的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种储物床的上时间睡躺,会使得储物空间中产生较大的湿气,这样就很不利于储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储物床结构进行改进,能够针对储物空间实现通风功能,保持存储物品干爽的智能储物通风床。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储物通风床,包括床体靠背和床架本体,床体靠背设置于床架本体的一端;还包括架空板、至少一台风扇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湿度传感器、风扇驱动电路;其中,各台风扇分别经过风扇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湿度传感器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风扇驱动电路后分别为各台风扇进行供电;所述床架本体上除顶面之外其余各面封闭,床架本体顶面敞开,且由顶面敞开口向下至床架本体底面上表面构成腔体;控制模块、湿度传感器和风扇驱动电路设置于腔体的内壁上;各台风扇相互并联构成风扇机组,风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床架本体底面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和腔体的出气孔;各台风扇分别设置于腔体内的底面上,且各台风扇的工作气流方向由上至下;架空板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至少一个透气孔(10),架空板的尺寸与腔体内底面的尺寸相适应,架空板的高度与风扇的高度相适应,架空板架设在腔体内底面,且位于各台风扇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台风扇均为无刷电机风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置电源。

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储物通风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储物通风床,针对现有储物床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通风干爽控制装置,基于所设计位于床架本体腔体内的湿度传感器进行实时工作,实时检测获得床架本体腔体内的湿度检测结果,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所设计位于床架本体腔体底部的各台风扇进行智能控制,并基于床架本体腔体底部的出气孔,以及所设计的架空板实现针对床架本体腔体内部的通风功能,如此针对储物空间实现通风功能,保持存储物品干爽;

(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储物通风床中,针对各台风扇,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风扇,使得本发明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具有高效通风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储物通风床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储物通风床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外置电源,能够有效保证所引入智能通风干爽控制装置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中风扇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 床体靠背,2. 床架本体,3. 架空板,4. 风扇,5. 控制模块,6. 电源,7. 湿度传感器,8. 风扇驱动电路,9. 腔体,10. 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储物通风床,包括床体靠背1和床架本体2,床体靠背1设置于床架本体2的一端;还包括架空板3、至少一台风扇4和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6、湿度传感器7、风扇驱动电路8;其中,各台风扇4分别经过风扇驱动电路8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为湿度传感器7进行供电,同时,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风扇驱动电路8后分别为各台风扇4进行供电;所述床架本体2上除顶面之外其余各面封闭,床架本体2顶面敞开,且由顶面敞开口向下至床架本体2底面上表面构成腔体9;控制模块5、湿度传感器7和风扇驱动电路8设置于腔体9的内壁上;各台风扇4相互并联构成风扇机组,如图2所示,风扇驱动电路8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5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床架本体2底面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和腔体9的出气孔;各台风扇4分别设置于腔体9内的底面上,且各台风扇4的工作气流方向由上至下;架空板3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至少一个透气孔(10),架空板3的尺寸与腔体9内底面的尺寸相适应,架空板3的高度与风扇4的高度相适应,架空板3架设在腔体9内底面,且位于各台风扇4上方。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智能储物通风床,针对现有储物床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通风干爽控制装置,基于所设计位于床架本体2腔体9内的湿度传感器7进行实时工作,实时检测获得床架本体2腔体9内的湿度检测结果,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所设计位于床架本体2腔体9底部的各台风扇4进行智能控制,并基于床架本体2腔体9底部的出气孔,以及所设计的架空板3实现针对床架本体2腔体9内部的通风功能,如此针对储物空间实现通风功能,保持存储物品干爽。

基于上述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各台风扇4,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风扇,使得本发明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具有高效通风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还有针对控制模块5,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6,进一步设计采用外置电源,能够有效保证所引入智能通风干爽控制装置取电、用电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了所设计智能储物通风床在实际应用工作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设计了智能储物通风床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床体靠背1和床架本体2,床体靠背1设置于床架本体2的一端;还包括架空板3、至少一台无刷电机风扇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外置电源、湿度传感器7、风扇驱动电路8;其中,各台无刷电机风扇分别经过风扇驱动电路8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外置电源经过ARM处理器为湿度传感器7进行供电,同时,外置电源依次经过ARM处理器、风扇驱动电路8后分别为各台无刷电机风扇进行供电;所述床架本体2上除顶面之外其余各面封闭,床架本体2顶面敞开,且由顶面敞开口向下至床架本体2底面上表面构成腔体9;ARM处理器、湿度传感器7和风扇驱动电路8设置于腔体9的内壁上;各台无刷电机风扇相互并联构成风扇机组,风扇驱动电路8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ARM处理器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风扇机组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床架本体2底面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外部空间和腔体9的出气孔;各台无刷电机风扇分别设置于腔体9内的底面上,且各台无刷电机风扇的工作气流方向由上至下;架空板3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至少一个透气孔(10),架空板3的尺寸与腔体9内底面的尺寸相适应,架空板3的高度与无刷电机风扇的高度相适应,架空板3架设在腔体9内底面,且位于各台无刷电机风扇上方。实际应用中,人们使用床架本体2中的腔体9存储物品,设置在腔体9内壁的湿度传感器7实时工作,实时获得腔体9内部的湿度检测结果,并实时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由ARM处理器针对所接收到的湿度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相应控制,其中,当湿度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则ARM处理器不做任何进一步控制处理;当湿度检测结果大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则ARM处理器随即向与之相连接的风扇驱动电路8发送启动控制命令,风扇驱动电路8根据所接收到的启动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启动控制指令,并分别发送给各个无刷电机风扇,控制各个无刷电机风扇开始工作,由于各台无刷电机风扇的工作气流方向由上至下,则基于床架本体2底面的出气孔、架空板3表面的透气孔(10),将腔体9中的湿气排出,实现针对腔体9的除湿操作;在实现除湿控制操作的同时,若湿度检测结果重新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则ARM处理器判断无需除湿,则ARM处理器随即向与之相连接的风扇驱动电路8发送停止控制命令,风扇驱动电路8根据所接收到的停止控制命令生成相应的停止控制指令,并分别发送给各个无刷电机风扇,控制各个无刷电机风扇停止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