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残疾人辅助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餐仪。
背景技术:
肢体残疾在残疾人中占的比例较大,属于弱势群体,并且大多在经济上有一定困难,残疾人助餐仪器可以让上肢残疾人自主完成进食活动,可以减少对家人的依赖,也可以用于病人、老人等。国外残疾人进食器具其多是采用五轴或是四轴设计等多关节复杂的设计和复杂的编程,造价昂贵,但我国多数残疾人家庭面对一定的经济困难,很难去使用那些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助餐仪。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助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餐盘组件,其用于盛放食物;餐勺组件,其设置于餐盘组件上方,用于捞取食物;提升组件,其用于带动餐勺组件运动。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餐盘组件包括餐盘和第一直流步进电机,所述餐盘下方设置有餐盘旋转轴,所述餐盘底部设置有与餐盘旋转轴相对应的旋转轴孔,所述旋转轴下方套设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另一侧套设在第一直流步进电机下方。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餐盘上端设置有四个食物盛放盘,所述食物盛放盘设置为圆底凹槽,所述食物盛放盘在靠近餐盘边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挡板,所述餐盘边沿设置有两个对称取放口。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餐勺组件包括餐勺和餐勺固定杆,所述餐勺固定杆一端安装餐勺,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提升组件。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提升组件包括餐勺传动板、第二直流步进电机、第三直流步进电机和升降板,所述餐勺固定杆设置于餐勺传动板上,所述餐勺传动板上设置有限定餐勺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直流步进电机固定设置在升降板上。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提升组件还具有第一传动丝杆,所述第一传动丝杆一端固定设置于升降板上,所述第一传动丝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承,所述第一旋转轴承套设于第一弧形槽内并在第二直流步进电机带动下沿着第一弧形槽移动。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第二直流步进电机设置有斜滑轨,所述斜滑轨上套设有斜滑块,所述斜滑块上连接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所述第二传动丝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承,所述第二旋转轴承套设在第二弧形槽内并沿着第二弧形槽限定的轨迹运动。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第三直流步进电机上方设置有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上套设有升降滑块,所述第三直流步进电机带动滑块在升降滑轨上移动,所述升降滑块与升降板固定连接可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餐盘下方设置有可容纳及保护餐盘组件的底座,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提升组件安装座,所述提升组件安装在提升组件安装座上。
在上述一种助餐仪中,所述提升组件外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一侧设置有餐勺活动孔,所述保护套安装于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餐盘可旋转设置,可供用餐人员选择,使用过程中,采用多个直流步进电机带动,餐勺在限定运动轨迹内运动到预定位置进行喂食,餐盘可拆卸设置,在动力部件上设置有保护套,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易于清理维护,可在家庭、公共服务场所等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部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餐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餐勺组件和提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提升组件内部动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不同位置示意图。
图中,餐盘组件100,餐盘110,食物盛放盘111,弧形挡板112,对称取放口113,餐盘旋转轴114,旋转轴孔115,第一直流步进电机120,驱动皮带130,餐勺组件200,餐勺210,餐勺固定杆220,提升组件300,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斜滑轨311,斜滑块312,餐勺传动板320,第一弧形槽321,第二弧形槽322,第一传动丝杆330,第一旋转轴承331,第二传动丝杆340,第二旋转轴承341,升降板350,第三直流步进电机360,升降滑轨361,升降滑块362,底座400,提升组件安装座410,保护套500,餐勺活动孔5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助餐仪,其特征在于,一种助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餐盘组件100,其用于盛放食物;餐勺组件200,其设置于餐盘组件100上方,用于捞取食物;提升组件300,其用于带动餐勺组件200运动。
优选地,如图2所示,餐盘组件100包括餐盘110和第一直流步进电机120,餐盘110下方设置有餐盘旋转轴114,餐盘110底部设置有与餐盘旋转轴114相对应的旋转轴孔115,旋转轴下方套设驱动皮带130,驱动皮带130另一侧套设在第一直流步进电机120下方。第一直流步进电机120工作通过驱动皮带130传动使得餐盘110旋转,餐盘110可旋转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将食物移动到餐勺组件200下方。
优选地,餐盘110上端设置有四个餐盘110,餐盘110设置为圆底凹槽,餐盘110在靠近餐盘110边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挡板112,餐盘110边沿设置有两个对称取放口113。食物盛放盘111设置为圆底凹槽,可以使得餐勺210方便的取到食物,实际使用效果好,餐盘110边缘设置的弧形挡板112可以在餐勺210捞起食物时,防止汤汁溅出餐盘110,弄脏用餐人员的衣物。
优选地,如图3所示,餐勺组件200包括餐勺210和餐勺固定杆220,餐勺固定杆220一端安装餐勺2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提升组件300。餐勺210可以拆卸的安装在餐勺固定杆220上,便于更换清洗,安全卫生。
优选地,提升组件300包括餐勺传动板320、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第三直流步进电机360和升降板350,餐勺固定杆220设置于餐勺传动板320上,餐勺传动板320上设置有限定餐勺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槽321和第二弧形槽322,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固定于升降板350上,第三直流步进电机360可以带动餐勺210上下运动。
优选地,如图4所示,提升组件300还具有第一传动丝杆330,第一传动丝杆330一端固定设置于升降板350上,第一传动丝杆330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承331,第一旋转轴承331套设于第一弧形槽321内并在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带动下沿着第一弧形槽321移动。
优选地,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设置有斜滑轨311,斜滑轨311上套设有斜滑块312,斜滑块312上连接设置有第二传动丝杆340,第二传动丝杆340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承341,第二旋转轴承341套设在第二弧形槽322内并沿着第二弧形槽322限定的轨迹运动。
优选地,第三直流步进电机360上方设置有升降滑轨361,升降滑轨361上套设有升降滑块362,第三直流步进电机360带动滑块在升降滑轨361上移动,升降滑块362与升降板350固定连接可带动升降板350上下移动。餐勺组件200在取得食物后通过提升组件300工作可以移动到合适高度,便于用餐人员喂食。
优选地,餐盘110下方设置有可容纳及保护餐盘组件100的底座400,底座400一侧设置有提升组件安装座410,提升组件300安装在提升组件安装座410上。
优选地,提升组件300外设置有保护套500,保护套500一侧设置有餐勺活动孔510,保护套500安装于底座400上。为了保护助餐仪内部零件,在主要动力和零部件区域设置保护套500,由于餐勺210在使用过程中位置会产生变动,所以在餐勺210一侧的保护套500上开设有餐勺活动孔510。
下面根据以上实施例,描述一种助餐仪的工作原理及流程。
如图5,用餐时将餐盘110装好食物,将餐盘110下端的旋转轴孔115与餐盘旋转轴114对应安装,再将餐勺210固定于餐勺固定杆220上。
选择食物,第一直流步进电机120工作带动餐盘旋转轴114转动,将餐盘110旋转至该食物盛放盘111在餐勺210下方,此时餐勺210处于如图5所示a位置。
捞取食物,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工作,使得斜滑块312在斜滑轨311上斜向下运动,斜滑块312一端连接有第二传动丝杆340,第二传动丝杆340一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承341,由于第二弧形槽322设置为纵向槽,第二旋转轴承341套设在第二弧形槽322内但是不能旋转,使得餐勺传动板320向下推,第一传动丝杆33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承331,第一旋转轴承331套设在第一弧形槽321内,第一弧形槽321设置为横向槽,所以在斜滑块312的推动下,第一旋转轴承331在第一弧形槽321内滚动,带动餐勺传动板320下移,餐勺210下端勺体部分接触食物,处于图中b位置。
第二直流步进电机310继续工作,斜滑块312继续向下运动,由于第一弧形槽321上端设置向上弯曲,所以餐勺传动板320带动餐勺210最后会向上稍作翻转,同时可以将食物捞起,第二旋转轴承341在第二弧形槽322内沿着弧形槽所限定的轨迹向上运动,运动到最高处时,餐勺210处于水平状态,为图中c位置。
第三直流步进电机360开始工作,升降滑块362在升降滑轨361上运动,由于升降板350与升降滑块362连接设置,所以升降板350随着升降滑块362上移,由于此时第二旋转轴承341在第二弧形槽322内已经到达最高位置,餐勺传动板320水平上升,带动餐勺210水平上升到适合喂食的位置d。用餐完毕后,通过对称取放口113将餐盘110取出,将餐勺210取下,便于清洁。
本发明采用多个直流步进电机带动餐勺组件200,在用餐人员的控制下,餐勺210在不同位置根据限定运动轨迹的弧形槽运动到预设位置,配合餐盘110的旋转来选取食物和捞起食物,省去了五轴、四轴等多关节复杂的设计和复杂的编程问题,大大节省了造价,也照样能能实现喂食动作。弧形挡板112在确保餐勺210能舀起不同位置食物的同时食物也不会落到进食盘外。本产品结构紧凑,重量轻,易于移动,低噪声,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易于清理维护和人性化的外观设计,可在家庭、公共服务场所等环境使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