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5868发布日期:2018-10-16 20:0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杯子和其他饮用器皿,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两件式防洒开口杯。



背景技术:

自从杯子发明以来,人类一直被洒出问题困扰。由此,对于无洒出或防洒杯的需要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一种方法一直是提供具有出液口(spout)和阀的杯盖,阀控制流过出液口的液体的流动。防洒杯的成功的现有技术的方法的实施例是美国专利no.6,321,931。具有出液口的杯子的其他实施例在美国专利no.6,102,245和6,116,457中被公开。这些方法的缺点是,它们不是开口杯设计,因为使用者仅可以从出液口饮用。在开口杯中,使用者可以从沿着杯子的边沿的任何位置饮用。当使用者在试图例如在开车时饮用的时候不能看见杯子时,现有技术的防洒杯的问题就出现了。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者通常必须从手边的任务转移他/她的注意力来适当地定向杯子以使得出液口与使用者的嘴适当地对齐。这造成了对于可以像开口杯那样使用的防洒杯的需要。各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一直是沿着杯子的周边或边沿提供开口,这些开口与阀一起提供允许使用者从沿着杯盖的边沿或边缘的任何位置饮用的防洒杯。这样的杯子的实施例在美国专利no.5,890,619、6,202,877、7,549,556、8,025,178、8,418,876、8,453,870、9,149,138和9,241,588中被示出。这些在先专利有若干个缺陷。例如,若干个在这些在先专利中公开的杯子具有难以保持清洁并且维持处于卫生状况的复杂的阀结构。现有技术的杯子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没有提供紧密的密封并且可能泄漏。各种现有技术的杯子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们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可能使用起来并不舒服。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杯子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被作为盖被移除的常规开口杯使用,则它们是不舒服的。这些在先专利中所公开的杯子中的一些杯子的另一个问题在杯子接近喝干时出现。为了在杯子接近喝干时适当地工作,杯子必须被几乎笔直地朝向下,造成尴尬的饮用角度。这些在先专利中所公开的杯子的另一个缺陷是,它们具有许多个零部件,并且可能难以组装。这在制造商的原始组装和使用者在杯子被清洁之后的组装中都是问题。由此,到目前为止尚未解决的解决前述缺陷和不足的需要存在于该行业中。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容器和盖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容器适合于保持液体,并且具有侧壁、与侧壁相邻的颈部以及由颈部限定的开口。颈部具有沿着颈部的边缘的凸缘以及与凸缘相邻的多个桩状体。盖适于紧固到容器。盖具有在两件式防洒开口杯外部的上表面以及在两件式防洒开口杯内部的下表面。盖还具有翼部、具有通气孔的盖体、将翼部连接到盖体的铰接部、在上表面上的把手以及具有通道的珠状体。珠状体被集成到下表面中。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容器具有内径,并且盖具有外径,并且外径略大于内径。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翼部被构造为使得它紧靠凸缘被装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盖由弹性体材料构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容器由热塑性材料构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盖由硅酮构成。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两件式防洒开口杯包括盖和容器。盖具有上表面、下表面、翼部、盖体、将翼部连接到盖体的铰接部、在上表面上的把手以及具有通道的珠状体,其中珠状体被集成到下表面中。容器适合于保持液体,并且具有侧壁、与侧壁相邻的颈部以及由颈部限定的开口。侧壁具有座以及与座相邻的肩部。座适于接收珠状体。颈部具有沿着颈部的边缘的凸缘以及与凸缘相邻的多个桩状体。桩状体被沿着颈部的边缘定位,以使得当盖被附接到容器时铰接部搁在桩状体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盖体进一步包括通气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翼部被构造为使得它紧靠凸缘被装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两件式防洒开口杯包括盖以及适合于保持液体的容器。盖具有上表面、下表面、翼部、盖体、将翼部连接到盖体的铰接部、在上表面上的把手、通气孔以及具有通道的珠状体。珠状体被集成到下表面中。容器具有侧壁、与侧壁相邻的颈部以及由颈部限定的开口。侧壁具有座以及与座相邻的肩部。座适于接收珠状体。颈部具有沿着颈部的边缘的凸缘以及与凸缘相邻的多个桩状体。桩状体被沿着颈部的边缘定位,以使得当盖被附接到容器时铰接部搁在桩状体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通气孔是狭缝。

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优点包括通过提供易于清洁的简单结构来除去复杂的阀结构。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另一个优点包括盖和容器之间的紧密密封,以使得液体内含物将不会洒出。另一个优点是,盖和容器被成形为使得它们更接近地符合使用者的嘴的形状,从而创建使用者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且更舒服的饮用体验。另一个优点是,当盖被移除时,所述杯子可以被用作常规的开口杯。另一个优点是,使用者不必将杯子举起得远远超过杯子和使用者之间形成的水平角,从而避免对于尴尬的饮用角度的需要。另一个优点是,整个杯子仅由两个部件组成——盖和容器,使得制造商和消费者两者都能容易地组装。从下面的附图和详细描述,这些优点和其他优点将容易清晰。

当查阅下面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时,其他系统、装置、方法、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或将变得清晰。意图是,所有这样的额外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描述内、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许多方面可以参照以下附图而被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强调清楚地图示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且,在附图中,相似的标号在几个视图中始终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两个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沿着线x-x的截面图;

图3c是图3b中圈起来的部分的更详细的视图;

图3d是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沿着线z-z的截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有用的盖的底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有用的盖的侧视图;以及

图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有用的盖的底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如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的描述。虽然几个实施方案是结合这些附图描述的,但是并非意图使本公开限于本文中所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或多个实施方案。相反,意图是涵盖所有替换、修改和等同方案。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透视图,具有被加盖或紧固到盖14的容器12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被示出。容器12具有侧壁13和颈部15。颈部15在基部17处较窄,并且张开到唇部26。将张开部分添加到唇部16促使形成较小的饮用角度,该饮用角度为使用者提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杯子和更舒服的饮用体验。边沿24覆盖颈部15。盖14具有翼部16以及将翼部16连接到盖体25的铰接部18。盖体25具有用于从容器12容易地移除盖14的把手20。此外,盖体25具有通气孔22,其具有用于当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被用于饮用时允许空气进入容器12中的十字狭缝。

参照图2,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两个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容器12被示为处于适合于接收液体或饮料的开启状态。容器12通常是由热塑性塑料(比如聚丙烯或triton)制成的、具有侧壁13和底部44的一体构造。与侧壁13相邻的、与底部44相对的是限定开口40的颈部15。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颈部15具有基部17,其在颈部15中形成与盖体25的曲线匹配的凹曲线唇部26,以使得它与使用者的嘴的凸形突出更接近地匹配,从而提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结构和更舒服的饮用体验。颈部15具有凸缘28,其包括边沿24和颈部边缘29,用于接收盖14的翼部16。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颈部15沿着容器12的颈部边缘29和盖14沿着翼部边缘42的翼部16的直径被选为使得当盖14被紧固到容器12时,翼部16紧靠凸缘28被装上。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翼部边缘42与颈部边缘29吻合,在盖14和容器12之间形成紧密密封,以使得如果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翻倒,液体或饮料将不会洒出。与凸缘28相邻的是被布置为使得存在这样的导管31的桩状体30,所述导管31允许饮料在相邻桩状体之间流动。桩状体30还被布置为使得盖14的铰接部18被定位为与桩状体30相邻,为铰接部18提供充当翼部16的支点的基部。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铰接部18和桩状体30之间存在小的间隙。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铰接部18可以搁在桩状体30上。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颈部15中、桩状体30下面的是座36。座36适于接收成压入配合布置的珠状体34,以使得当珠状体34被装入到座36中时,盖14被紧密地紧固到容器12。肩部38被提供来为珠状体34提供额外的支撑。

仍参照图2,盖14具有上表面46和下表面48。当盖14被紧固到容器12时,上表面46被暴露于使用者,而下表面48朝向容器12的内部和其中的任何饮料。上表面46中的盖体25大体上遵循唇部26的轮廓。盖体25和唇部26的互补形状使得容器12的整个内含物可以在使用者不必以尴尬的角度举起杯子的情况下从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分发。在上表面46上,存在把手20,其用于容易地安装盖14和从容器12移除盖14。容器12还能够用作附接有盖14的常规杯子。盖14进一步由盖体25组成,盖体25通过铰接部18连接到翼部16。具有狭缝27的通气孔22形成于盖体25中。可替换地,通气孔22可以是鸭嘴式的(duckbill)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合适的通气孔。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翼部16比铰接部18和盖体25其中之一薄,以使得当在饮用模式下时它在压力下自由地活动。珠状体34形成于下表面48上。珠状体34具有当珠状体34被压入配合到容器12的座36中时将盖体14紧固到容器12以及形成紧密连接的功能。通道32形成于珠状体34中以使得尽管连接紧密,容器12中的饮料仍可以流过珠状体34。

参照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发明的两件式开口杯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和图3a所示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沿着线x-x的截面图,盖14被紧固到容器12,以使得上表面46被暴露。翼部16沿着凸缘28搁置,并且与邻接颈部边缘29的边沿24相邻,以使得翼部边缘42紧靠颈部边缘29被装上,从而在盖14和容器12之间、凸缘28处创建液体紧密密封。当使用者从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饮用并且将翼部16抬离凸缘28、从而使得液体或饮料流出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时,翼部16可以沿附接到盖体25的铰接部18运动。铰接部18可以搁在桩状体30上,或者被定位为略高于桩状体30,从而在铰接部18和桩状体30之间创建小的间隙。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当使用者从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饮用时,桩状体30都可以充当翼部16的支点。桩状体30具有导管31,当使用者将他/她的嘴唇放在盖14的上表面46并且从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饮用时,导管31使得饮料可以从容器12流过翼部16。导管31足够大以使得流体可以流过它们,并且是容易清洁的。上表面46具有其中构造有狭缝27的通气孔27。颈部15的唇部26被示为具有起于基部17的凹形张开部分以与使用者的嘴更好地匹配。下表面48具有搁在座36中以及肩部38上的珠状体34。珠状体34中的通道32在该视图中是模糊的,但是提供容器12进入腔室50之间的直接流体流动。像导管31那样,通道32足够大以使得流体可以流过它们,并且是容易清洁的。饮料于是从腔室50通过桩状体30之间的导管31流过翼部16,从而流出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

参照图3c,图3b中圈起来的部分的更详细的视图,容器12被示为具有座36,其具有用于支撑珠状体34的肩部38。座3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被定位为与颈部15的基部17相邻。唇部26被成形到颈部15中、高于基部17并且低于凸缘28,以提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且更舒服的饮用体验。盖14被示为盖体25通过铰接部18连接到翼部16。在翼部16的端部的是翼部边缘42,其在凸缘28的边沿24处紧靠颈部边缘29被装上。铰接部18可以由桩状体30支撑,或者在铰接部18和桩状体30之间可以存在小的间隙。在每个桩状体30之间的是用于从腔室50传导饮料的导管31。当使用者将他/她的唇放在盖14的上表面的盖体25上时,通过铰接部18的操作对盖体25施加使翼部16抬离桩状体30的向下的压力,使得饮料可以流过珠状体34的通道32进入到腔室50中、然后流过导管31进入到使用者的嘴中。当盖体25上的向下的压力被移除时,翼部16返回到其在凸缘28上的搁置位置。如关于图3d更详细地解释的,因为盖14沿着翼部边缘42的外径d1略大于容器12沿着颈部边缘29的内径d2,所以翼部16紧靠颈部边缘29和凸缘28的边沿24被装上,从而在盖14和容器12之间创建紧密的液体密封,使得如果两件式防洒杯翻倒,饮料也将不会从它洒出。

参照图3d,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另一个透视图,盖14被示为具有外径d1,并且容器12被示为具有内径d2,以使d1略大于d2。更具体地说,d1是盖14在翼部边缘42处的直径,d2是容器12在凸缘28的颈部边缘29处的直径。因为盖14沿着翼部边缘42的外径d1略大于容器12沿着颈部边缘29的内径d2,所以翼部16紧靠颈部边缘29和凸缘28的边沿24被装上,从而在盖14和容器12之间创建紧密的液体密封,以使得如果两件式防洒杯翻倒,饮料也将不会从它洒出。容器12和盖14的其他特征在其他附图中被充分描述。

参照图4a和图4b,分别是本发明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的实施方案的顶视图和图4a所示的两件式防洒开口杯沿着线z-z的截面图,容器12被示为具有侧壁13、底部33以及端接于颈部边缘29和凸缘28的边沿24的颈部15。容器12的颈部15具有内径d2。在颈部15内部、边沿24下面的是被导管31分隔的桩状体30。容器12的颈部15从基部17开始,并且从基部17张开以形成唇部26。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基部17处,具有肩部38的座36被提供来用于接收珠状体34。在盖14的下表面48上,具有狭缝27的通气孔22被提供用于使得空气可以在两件式防洒开口杯10向内和向外运动。珠状体34具有遍及地形成的提供不受约束的流体流动的通道32。盖体25沿着铰接部18连接到翼部16。铰接部18可以由桩状体30支撑。翼部边缘42沿着凸缘28的边沿24的颈部边缘29安放。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颈部15在颈部边缘29处的内径d2略小于盖14在翼部边缘42处的外径d1,以使得翼部16紧靠凸缘28的边沿24被装上,从而创建液体紧密密封。腔室50形成于珠状体34和桩状体30之间。

参照图5-7,分别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有用的盖的顶视图、侧视图和底部透视图,盖14被示为具有盖体25,盖体25具有通气孔22,通气孔22具有狭缝27。下表面48具有珠状体34,珠状体34具有间隔的通道32。在优选实施方案中,通道32为v形,但是其他构造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外壁52被构造为互补颈部15,以使得腔室50创建于珠状体34和桩状体30之间。铰接部18将盖体25连接到翼部16,翼部16端接于翼部边缘42处。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盖14由硅酮构成。

尽管已经示出并且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可以对所描述的本公开做出若干改变、修改或替换。例如,容器12可以被形成为除了圆柱体之外的形状。盖14可以以各种方式(比如使用螺纹或压缩)附接到颈部15。在使用螺纹和压缩其中之一的情况下,不需要座36和肩部38。通气孔22可以被以不同的方式(比如如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鸭嘴式阀)构造。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替换因此应被视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