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686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高效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已在现代家庭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包括可自动行走的盘状机器人本体,该机器人本体下部设有吸尘口,吸尘口前方设有连续旋转的起尘刷,该起尘刷将地上的尘屑扬起,再使尘屑被吸尘口吸走。然而,若起尘刷的转速较慢,则扬尘能力较弱,若转速较快,则起尘刷上的尘屑将在离心作用下向外扩散,将使大量尘屑难以被吸尘口捕捉;故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受制于起尘刷的特点,使尘屑清扫能力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扫地机器人,该机器人可高效起尘,以提高尘屑清扫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该高效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部设有驱动轮,以及转向轮;且机器人本体的下部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的前方设有由电机驱动而连续旋转的起尘刷;所述起尘刷的刷毛由导电纤维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在所述起尘刷的扫掠区域中内,设有永磁柱和金属针;所述永磁柱设置于所述扫掠区域背离所述吸尘口的中心的一侧,而所述金属针设置于所述扫掠区域面向所述吸尘口的中心的一侧;所述金属针接地;所述起尘刷在旋转过程中,其刷毛打到所述金属针。

作为优选,所述起尘刷的刷毛内端与所述金属针共同接地。

作为优选,所述永磁柱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不伸出机器人本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针的下端形成圆片状端帽,以使刷毛的中段被金属针挡住后,刷毛的外端部在金属针、端帽的约束下,向上翘起,并从端帽上方掠过,使刷毛端部的静电荷被金属针与端帽导走,并且还促进刷毛外端部的弹射效果,使尘屑易于脱落;而防止倾斜向下的刷毛的外端部够不到所述金属针,导致刷毛外端部的静电荷难以导走。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针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使金属针可以向任意方向摆动,以避免金属针卡住地面物件。

上述第一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高效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由导电纤维构成的刷毛在转向机器人本体外侧时,由于切割所述永磁柱形成的纵向磁场,使刷毛两端形成电位差,从而使刷毛外端积聚静电荷,以对尘屑形成吸引效应,以抑制尘屑被甩向机器人本体外侧,而当刷毛转动至靠近吸尘口一侧时,刷毛打击在所述金属针上,使刷毛外端的静电荷被导走,同时刷毛在金属针上进行弹射,使尘屑易于从刷毛上脱落,从而被所述吸尘口吸走;由此可见,该机器人在使起尘刷快速旋转过程中,仍然可以抑制尘屑向外扩散,从而提高尘屑清扫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该高效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部设有驱动轮,以及转向轮;且机器人本体的下部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的前方设有由电机驱动而连续旋转的起尘刷;所述起尘刷包括周向均布的刷毛,以及设于刷毛上方的、周向均布的金属丝;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在所述起尘刷的扫掠区域中内,设有永磁柱;所述永磁柱设置于所述扫掠区域背离所述吸尘口的中心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永磁柱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不伸出机器人本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丝呈刚性。

上述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高效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起尘刷上的金属丝转向机器人本体外侧时,由于切割所述永磁柱形成的纵向磁场,使金属丝两端形成电位差,从而使金属丝外端积聚静电荷,以对尘屑形成吸引效应,以抑制尘屑被甩向机器人本体外侧,而当外端带静电荷的金属丝转动至靠近吸尘口一侧时,由于不再切割磁力线,使得金属丝两端的电位差无法维持,其两端的静电荷相互中和,导致金属丝外端的静电荷消失,对尘屑失去吸引力,从而使尘屑易于被吸尘口吸走;相较于第一种技术方案,该第二种技术方案更为简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高效扫地机器人实施例一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本高效扫地机器人实施例二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高效扫地机器人实施例三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高效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设有驱动轮21,以及转向轮22;且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开设有吸尘口10;所述吸尘口10的前方设有由电机驱动而连续旋转的起尘刷3;所述起尘刷3的刷毛31由导电纤维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在所述起尘刷3的扫掠区域中内,设有永磁柱4和金属针5;所述永磁柱4设置于所述扫掠区域背离所述吸尘口10的中心的一侧,而所述金属针5设置于所述扫掠区域面向所述吸尘口10的中心的一侧;所述金属针5接地;所述起尘刷3在旋转过程中,其刷毛31打到所述金属针5。

上述的高效扫地机器人,所述起尘刷3的刷毛31的内端与所述金属针5共同接地。所述永磁柱4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部,不伸出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另外,所述金属针5与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使金属针5可以向任意方向摆动,以避免金属针5卡住地面物件。

实施例一中的高效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由导电纤维构成的刷毛31在转向机器人本体1外侧时,由于切割所述永磁柱4形成的纵向磁场,使刷毛31两端形成电位差,从而使刷毛31外端积聚静电荷,以对尘屑形成吸引效应,以抑制尘屑被甩向机器人本体1外侧,而当刷毛31转动至靠近吸尘口10一侧时,刷毛31打击在所述金属针5上,使刷毛31外端的静电荷被导走,同时刷毛31在金属针5上进行弹射,使尘屑易于从刷毛31上脱落,从而被所述吸尘口10吸走;由此可见,该机器人在使起尘刷快速旋转过程中,仍然可以抑制尘屑向外扩散,从而提高尘屑清扫效果。

实施例二:

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金属针5与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刚性连接,其下端形成圆片状端帽51,以使刷毛31的中段被金属针5挡住后,刷毛31的外端部在金属针5、端帽51的约束下,向上翘起,并从端帽51上方掠过,使刷毛31端部的静电荷被金属针5与端帽51导走,并且还促进刷毛31外端部的弹射效果,使尘屑易于脱落;而防止倾斜向下的刷毛31的外端部够不到所述金属针5,导致刷毛外端部的静电荷难以导走。

实施例三: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三中,该高效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设有驱动轮21,以及转向轮22;且机器人本体1的下部开设有吸尘口10;所述吸尘口10的前方设有由电机驱动而连续旋转的起尘刷3;所述起尘刷3包括周向均布的刷毛31,以及设于刷毛31上方的、周向均布的金属丝6;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在所述起尘刷3的扫掠区域中内,设有永磁柱4;所述永磁柱4设置于所述扫掠区域背离所述吸尘口10的中心的一侧。

上述的高效扫地机器人,所述永磁柱4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部,不伸出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所述金属丝6呈刚性。

实施例三中的高效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起尘刷3上的金属丝6转向机器人本体1外侧时,由于切割所述永磁柱4形成的纵向磁场,使金属丝6两端形成电位差,从而使金属丝6外端积聚静电荷,以对尘屑形成吸引效应,以抑制尘屑被甩向机器人本体外侧,而当外端带静电荷的金属丝6转动至靠近吸尘口10一侧时,由于不再切割磁力线,使得金属丝6两端的电位差无法维持,其两端的静电荷相互中和,导致金属丝6外端的静电荷消失,对尘屑失去吸引力,从而使尘屑易于被吸尘口10吸走;相较于实施例一、二,该实施例三更为简洁,且使机器人不易受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